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球化教育背景下,教育部出台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具体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三大方面、六大要素和十八个基本点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就要以此作为基础和目标,制定科学的教育活动策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下文着重分析了核心素养下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具体路径,旨在全面优化小学德育工作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德育;活动方法;策略
引 言
德、智、体、美、劳是现代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德育作為首要教育内容和目标,在各阶段的教育体系中都占据重要地位,但是由于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机制影响,德育目标在教育实践工作中其实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因此新课改形势影响下,我们开始着手分析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
1.什么是核心素养及六要素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是党在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所讨论出的,后根据大会中所得精神,核心素养被明确为党的教育具体方针,教育部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中又明确提出学生要必须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及自身发展的品格和关键能力。而从更深层次来剖析核心素养强调了学生个人素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的同时,也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而核心素养共分为三个总内容,其中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总内容包含了六个基本要素分别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2.核心素养下如何进行小学德育教育
2.1核心素养下以课堂主阵地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是我们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主阵地,德育工作中也同样要重视起课堂教育,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不仅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培养良好道德品质,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人[1]。教师要时刻牢记核心素养对培育学生德育的要求,比如在古诗文的学习中对小学生的人文积淀打好基础,在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把中华文化的瑰宝讲述给小学生,渗透古今中外人文领域知识和发展成果。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小学生们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培养小学生的深厚人文情怀。教师要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并时刻充满爱心和敬畏心,尊重和维护学生的尊严。小学生的心理是细腻和脆弱的,重视学生的观点,关注学生的内在价值观发展过程。课堂学习要注重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还要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文化、习俗的多样性,使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形成良好的兴趣和意识,能在课堂的拓展和升华中形成良好的品德。
2.2核心素养下将德育教育融入校园活动
校园活动同样作为渗透德育目标的媒介和基础,小学阶段的校园活动比较丰富,融入德育要素能够为德育工作开展提供助力[2]。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特点,小学校园活动主题选择过程中应该依据学生兴趣,比如开展和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活动,如健康节、运动会、诗词朗诵等,在这个过程中融入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等多元内容,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安全意识,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具备自我调节、情绪控制和挫折应对等能力,为起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这也需要教师群体能够在各类校园活动开始以后,尽量不要过多干涉活动的进行,能够让小学生在校园活动中进行自我管理与约束。当教师群体在校园活动中参与度较少的时候,小学生才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身各个方面的能力,并且进行自我评估与反省。这样以后,小学生就可以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校园活动,在校园活动中更好地锻炼自己,最终朝着自身兴趣的方向深度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自身身心发展层次过低,还不具备自主选择各类校园活动的能力,需要教师对于班级内所有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最终确定对学生具有较高适用性的校园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校园活动,小学生就能够充分经历各类活动,对其品德素质养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2.3核心素养下主题班会进行德育教育
班会活动也是小学学校集体活动类型之一,每个班级一般一周会有至少一次的班会时间,班主任教师在班会活动期间选好主题,结合班级一周内或者更长时间短内的整体表现或者重点方便做出总结和分析[3]。当然在班会活动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保留充足的交流和活动空间,避免教师主导德育课堂,忽视学生的主观体验,影响德育效果。在交流过程中要观察感受每个学生的内心思想,发现问题要及时帮助学生纠正。一些学生由于家庭因素或自身因素性格较为内向不自信,教师要针对这一类学生进行鼓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可以在班会时借助多媒体技术,指导学生观看新闻或者纪录片,使学生了解国家要事,培养学生心系家国的良好品质。在观看完毕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个人看法。
2.4核心素养下通过社会实践进行德育教育
在小学教育近年的发展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一些社区实践、家庭活动、社会服务等各类公益性实践活动。而在这些社会实践中,教师也应该积极融入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并能够对学生展开核心素养的相关教育[4]。如在课余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以城市环保为实践主题,还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纪念馆、拜访养老院等方式进行社会实践。使之与社会接触,在实践中培养出学生爱国、爱家、爱民、尊老爱幼的优秀道德品格。
结束语
综上,核心素养影响下的小学德育工作确实需要转变传统工作方式,以全新的教育模式作为支撑,引导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全面提升,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尝试以核心素养目标作为基础,分析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策略,希望本文内容可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周乔云.核心素养下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德育渗透[J].文学教育(下),2018,12(03):1651-167,170-171.
[2]姜铃,张慧琪.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德育工作实践与探究[J].学周刊,2018,23(04):175-176,179-180.
[3]居亚敏.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德育教育评价改革的探析[J].职业教育(中旬),2017,11(09):145-146,150-151.
[4]王淑芳.以核心素养理念解学校德育之困[J].人民教育,2016,21(14):206-208,210-211.
关键词:核心素养;德育;活动方法;策略
引 言
德、智、体、美、劳是现代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德育作為首要教育内容和目标,在各阶段的教育体系中都占据重要地位,但是由于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机制影响,德育目标在教育实践工作中其实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因此新课改形势影响下,我们开始着手分析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
1.什么是核心素养及六要素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是党在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所讨论出的,后根据大会中所得精神,核心素养被明确为党的教育具体方针,教育部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中又明确提出学生要必须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及自身发展的品格和关键能力。而从更深层次来剖析核心素养强调了学生个人素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的同时,也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而核心素养共分为三个总内容,其中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总内容包含了六个基本要素分别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2.核心素养下如何进行小学德育教育
2.1核心素养下以课堂主阵地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是我们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主阵地,德育工作中也同样要重视起课堂教育,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不仅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培养良好道德品质,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人[1]。教师要时刻牢记核心素养对培育学生德育的要求,比如在古诗文的学习中对小学生的人文积淀打好基础,在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把中华文化的瑰宝讲述给小学生,渗透古今中外人文领域知识和发展成果。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小学生们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培养小学生的深厚人文情怀。教师要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并时刻充满爱心和敬畏心,尊重和维护学生的尊严。小学生的心理是细腻和脆弱的,重视学生的观点,关注学生的内在价值观发展过程。课堂学习要注重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还要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文化、习俗的多样性,使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形成良好的兴趣和意识,能在课堂的拓展和升华中形成良好的品德。
2.2核心素养下将德育教育融入校园活动
校园活动同样作为渗透德育目标的媒介和基础,小学阶段的校园活动比较丰富,融入德育要素能够为德育工作开展提供助力[2]。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特点,小学校园活动主题选择过程中应该依据学生兴趣,比如开展和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活动,如健康节、运动会、诗词朗诵等,在这个过程中融入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等多元内容,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安全意识,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具备自我调节、情绪控制和挫折应对等能力,为起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这也需要教师群体能够在各类校园活动开始以后,尽量不要过多干涉活动的进行,能够让小学生在校园活动中进行自我管理与约束。当教师群体在校园活动中参与度较少的时候,小学生才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身各个方面的能力,并且进行自我评估与反省。这样以后,小学生就可以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校园活动,在校园活动中更好地锻炼自己,最终朝着自身兴趣的方向深度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低年级的小学生自身身心发展层次过低,还不具备自主选择各类校园活动的能力,需要教师对于班级内所有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最终确定对学生具有较高适用性的校园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校园活动,小学生就能够充分经历各类活动,对其品德素质养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2.3核心素养下主题班会进行德育教育
班会活动也是小学学校集体活动类型之一,每个班级一般一周会有至少一次的班会时间,班主任教师在班会活动期间选好主题,结合班级一周内或者更长时间短内的整体表现或者重点方便做出总结和分析[3]。当然在班会活动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保留充足的交流和活动空间,避免教师主导德育课堂,忽视学生的主观体验,影响德育效果。在交流过程中要观察感受每个学生的内心思想,发现问题要及时帮助学生纠正。一些学生由于家庭因素或自身因素性格较为内向不自信,教师要针对这一类学生进行鼓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可以在班会时借助多媒体技术,指导学生观看新闻或者纪录片,使学生了解国家要事,培养学生心系家国的良好品质。在观看完毕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个人看法。
2.4核心素养下通过社会实践进行德育教育
在小学教育近年的发展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一些社区实践、家庭活动、社会服务等各类公益性实践活动。而在这些社会实践中,教师也应该积极融入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并能够对学生展开核心素养的相关教育[4]。如在课余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以城市环保为实践主题,还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纪念馆、拜访养老院等方式进行社会实践。使之与社会接触,在实践中培养出学生爱国、爱家、爱民、尊老爱幼的优秀道德品格。
结束语
综上,核心素养影响下的小学德育工作确实需要转变传统工作方式,以全新的教育模式作为支撑,引导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全面提升,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尝试以核心素养目标作为基础,分析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策略,希望本文内容可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周乔云.核心素养下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德育渗透[J].文学教育(下),2018,12(03):1651-167,170-171.
[2]姜铃,张慧琪.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德育工作实践与探究[J].学周刊,2018,23(04):175-176,179-180.
[3]居亚敏.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职德育教育评价改革的探析[J].职业教育(中旬),2017,11(09):145-146,150-151.
[4]王淑芳.以核心素养理念解学校德育之困[J].人民教育,2016,21(14):206-208,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