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有很多家長向老师反映孩子的一些小毛病,这些行为习惯的小毛病让家长头疼,有时让老师也很无奈。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吃手、咬指甲、写字时总写反,写不到格子里。多动、午睡时喜欢咬被角,这些现象很普遍,这不是孩子本身的行为习惯有所偏失而是感觉统合失调造成的,那么什么是感觉统合呢?
一、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1.什么是感觉统合
感觉统和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指机体 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人类从婴儿时期到老年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感觉统合的过程。
2.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胎位不正所产生固有平衡失常;活动空间太小,爬行不足有的家长害怕孩子磕碰不让孩子充分爬行,该哭的时候不让哭所产生前庭平衡失常;父母太忙碌,不和孩子做亲子活动、很少与孩子交流造成幼儿右脑感觉刺激不足;父母采用传统方式,要求太多或太放纵;洁癖症母亲或保姆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及活动不足;要求太多,管教太严,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保护过度或骄纵溺爱,吃饭怕噎、喝水怕呛、幼儿应有的摸爬滚打、蹦跳等行为在自然的发育中被打断破坏造成身体操作能力欠缺;过早用学步车,造成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这些都是造成感统失调的原因。
二、感统失调对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
1.感统失调的范畴
前庭平衡功能失常 多动不安,走路易摔倒,原地打圈晕眩,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任性,兴奋好动,粘人,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爱挑剔,语言发展迟缓等。
视觉感不良 尽管能长时间的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顺利的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或多字少字,常把数或字写颠倒。
听觉感不良 对别人的话听而不见,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 害怕陌生的环境、吃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过分依赖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或过分紧张、过分碰触各种东西;有强迫性的行为(一再的重复某个动作),个人表现缺乏自信、消极退缩。
痛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 冒险行为、自伤自残,不懂总结经验教训;或者少动,孤僻,不合群,做事缩手缩脚,缺乏好奇心,缺少探索性行为。
本体感失调
方向感不强,容易迷路,容易走失,闭上眼睛容易摔倒,站无站姿、坐无坐像,容易驼背、近视,过分怕黑。
动作协调不良
走路容易摔倒,不会系鞋带、扣钮扣、用筷子,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翻滚、骑车、跳绳和拍球等精细动作。
2.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
感统失调会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主要体现在严重影响儿童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儿童智力开发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利、学习能力和性格上出现障碍、人际关系敏感或社交退缩、心理素质差等方面。
3.感统失调调节最佳时期
0~3岁儿童感觉统合基础训练阶段,也是感觉统合失调的预防阶段。
3~6岁儿童感觉统合最佳训练阶段,也是感觉统合失调的治疗阶段。
6~13儿童感觉统合重要训练阶段,是感觉统合训练的矫正阶段。
三、感统失调的解决方案
1.感统训练在体育游戏中的应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幼儿在健康领域中学习发展划分为“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和生活领域”三方面内容,“动作发展”包括身体大肌肉动作和手部小肌肉动作的目标。因此在设计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充分让孩子摸、爬、滚、打、钻、投掷、跳跃中调失。
老游戏新玩法。比如,在玩“钻山洞”这一游戏中让孩子充分的爬行匍匐前进走独木桥、炸碉堡(投掷),这一连串的活动,训练前庭功能失调、又锻炼了平衡能力和视觉不良的情况。
2.感统训练在一日生活中的应用
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有许多契机可以潜移默化的解决感统失调的问题,比如:用勺吃饭、用笔绘画写字、剪刀剪东西、操作摆弄物体、搭积木、用手的动作能力就可以在相应的活动自然得到锻炼并获得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玩的小游戏,都能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比如,让小朋友一对一的给彼此挠痒痒,坚持到最后不笑的为胜,也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拍拍、捏捏、揉揉、锤锤等,即加强了对方在肌肤上接触的刺激同时也能加强同伴之间的亲密程度。再比如走线、倒走、一次上两个台阶、还可以进行穿衣比赛、系扣子、捡豆子、梳头发等小肌肉的精细动作训练。
3.户外器械在感统训练中运用
幼儿园户外有许多大型玩具,这些大型玩具,对感统训练非常有帮助,比如走平衡木、跷跷板、打秋千、座转椅,能促进幼儿平衡能力的发展,玩海洋球、走石子路,是对幼儿触觉的一个训练,玩滑梯对于提高脑的功能和认知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4.家园共育
家长是幼儿第一任老师,感觉统合训练就是用耐心培养孩子的兴趣,建立自信心,在游戏中感到快乐,自动自发才有效;让孩子每天都有多样的感觉刺激。幼儿在家可以和爸爸妈妈做亲子游戏,如推小车、孩子双手着地,家长握住脚脖,让孩子向前走,玩小飞人、毛巾卷、骑大马、神秘袋等游戏,家园共育才能使孩子进一步提高。
3——6岁儿童是感觉统合训练的最佳阶段,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培养幼儿的健康成长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所以在最佳的训练阶段做最好的锻炼,让孩子的成长更加茁壮!
一、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1.什么是感觉统合
感觉统和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指机体 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人类从婴儿时期到老年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感觉统合的过程。
2.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胎位不正所产生固有平衡失常;活动空间太小,爬行不足有的家长害怕孩子磕碰不让孩子充分爬行,该哭的时候不让哭所产生前庭平衡失常;父母太忙碌,不和孩子做亲子活动、很少与孩子交流造成幼儿右脑感觉刺激不足;父母采用传统方式,要求太多或太放纵;洁癖症母亲或保姆造成幼儿触觉刺激缺乏及活动不足;要求太多,管教太严,产生拔苗助长的挫折;保护过度或骄纵溺爱,吃饭怕噎、喝水怕呛、幼儿应有的摸爬滚打、蹦跳等行为在自然的发育中被打断破坏造成身体操作能力欠缺;过早用学步车,造成前庭平衡及头部支撑力不足;这些都是造成感统失调的原因。
二、感统失调对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
1.感统失调的范畴
前庭平衡功能失常 多动不安,走路易摔倒,原地打圈晕眩,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任性,兴奋好动,粘人,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爱挑剔,语言发展迟缓等。
视觉感不良 尽管能长时间的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顺利的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或多字少字,常把数或字写颠倒。
听觉感不良 对别人的话听而不见,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 害怕陌生的环境、吃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过分依赖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或过分紧张、过分碰触各种东西;有强迫性的行为(一再的重复某个动作),个人表现缺乏自信、消极退缩。
痛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 冒险行为、自伤自残,不懂总结经验教训;或者少动,孤僻,不合群,做事缩手缩脚,缺乏好奇心,缺少探索性行为。
本体感失调
方向感不强,容易迷路,容易走失,闭上眼睛容易摔倒,站无站姿、坐无坐像,容易驼背、近视,过分怕黑。
动作协调不良
走路容易摔倒,不会系鞋带、扣钮扣、用筷子,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翻滚、骑车、跳绳和拍球等精细动作。
2.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
感统失调会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主要体现在严重影响儿童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儿童智力开发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利、学习能力和性格上出现障碍、人际关系敏感或社交退缩、心理素质差等方面。
3.感统失调调节最佳时期
0~3岁儿童感觉统合基础训练阶段,也是感觉统合失调的预防阶段。
3~6岁儿童感觉统合最佳训练阶段,也是感觉统合失调的治疗阶段。
6~13儿童感觉统合重要训练阶段,是感觉统合训练的矫正阶段。
三、感统失调的解决方案
1.感统训练在体育游戏中的应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幼儿在健康领域中学习发展划分为“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和生活领域”三方面内容,“动作发展”包括身体大肌肉动作和手部小肌肉动作的目标。因此在设计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充分让孩子摸、爬、滚、打、钻、投掷、跳跃中调失。
老游戏新玩法。比如,在玩“钻山洞”这一游戏中让孩子充分的爬行匍匐前进走独木桥、炸碉堡(投掷),这一连串的活动,训练前庭功能失调、又锻炼了平衡能力和视觉不良的情况。
2.感统训练在一日生活中的应用
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有许多契机可以潜移默化的解决感统失调的问题,比如:用勺吃饭、用笔绘画写字、剪刀剪东西、操作摆弄物体、搭积木、用手的动作能力就可以在相应的活动自然得到锻炼并获得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玩的小游戏,都能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比如,让小朋友一对一的给彼此挠痒痒,坚持到最后不笑的为胜,也可以在音乐的伴奏下拍拍、捏捏、揉揉、锤锤等,即加强了对方在肌肤上接触的刺激同时也能加强同伴之间的亲密程度。再比如走线、倒走、一次上两个台阶、还可以进行穿衣比赛、系扣子、捡豆子、梳头发等小肌肉的精细动作训练。
3.户外器械在感统训练中运用
幼儿园户外有许多大型玩具,这些大型玩具,对感统训练非常有帮助,比如走平衡木、跷跷板、打秋千、座转椅,能促进幼儿平衡能力的发展,玩海洋球、走石子路,是对幼儿触觉的一个训练,玩滑梯对于提高脑的功能和认知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4.家园共育
家长是幼儿第一任老师,感觉统合训练就是用耐心培养孩子的兴趣,建立自信心,在游戏中感到快乐,自动自发才有效;让孩子每天都有多样的感觉刺激。幼儿在家可以和爸爸妈妈做亲子游戏,如推小车、孩子双手着地,家长握住脚脖,让孩子向前走,玩小飞人、毛巾卷、骑大马、神秘袋等游戏,家园共育才能使孩子进一步提高。
3——6岁儿童是感觉统合训练的最佳阶段,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培养幼儿的健康成长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所以在最佳的训练阶段做最好的锻炼,让孩子的成长更加茁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