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程的价值首先体现在它的审美体验价值。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审美感知即指对音乐艺术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及独特美感的体验、感悟、理解和把握。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提升 音乐 核心素养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感受美、创造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积极的作用。而在教学中注意音乐课堂美与活的结合,既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又在音乐教学中贯穿了审美教育,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一、美活相辅,活在其表,美在其中
美与活两者是紧密相联、相辅相成的。美的教学内容靠活的教学方法来体现,而活的教学方法又靠美的教学内容来充实。如《我的家在日喀则》一课教师可以先出示有关藏族风景、服饰、民俗等图片或图像资料,让学生了解藏族,感受藏族人民的生活环境美和热情好客等性格特征。然后引导激发学生用手中的彩笔描绘出美丽的藏族风土人情,创设美的教学情境和活的教学气氛。此刻抓住有利时机,激发学生体验藏族人民的欢快热情的情绪,随着音乐跟老师学跳藏族的踢踏舞。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了课堂活而有序,美活相辅。
二、教师展示美,以美引善;学生感受美,美中熏陶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如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将学生带入美的情境中,除了课前应准备的音响、图像资料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个人魅力也很重要。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要扎实,不能完全依赖于音响、图像资料,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娴熟的钢琴伴奏、优雅的舞姿都会给学生美的感受和深刻印象,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从中受到美的启迪、美的熏陶,切不可空泛地说美、敷衍了事。另外,教师的仪态、举止、语言及课堂上的手势、眼神都应有美感,并且把这些美的教态自始至终贯穿于课堂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在融洽的氛围中完成课堂教学。
三、灵活营造课堂美境,充分发挥美的作用
关于课堂教学方法,有这样一句话:“教学有法却无定法,贵在创造,妙在灵活。”就是说不同的教材应当有不同的教法,相同的教材也会有不同的教法。音乐教学需要灵活处理教材,运用巧妙的教法,创造美的环境,发挥美的育人作用。
1.启发讨论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思考、探索,使知识在脑中形成正确的认识。如教《雁儿飞》时,歌曲中有两个四分休止符,怎样才能让学生把握好四分休止符的时值呢?我先让学生听范唱会有两处停顿一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里“飞呀,飞呀,”为什么会有停顿?、“停顿的时间长吗,为什么?”学生答:“停顿时间不能长,只能休息一下,因为不能掉队,要排好一字队型,不然雁妈妈就找不到小雁了。这样学生不仅知道在这两处要停顿,而且恰到好处地把握了时值。
2.自然渗透式:通过歌曲主题可以渗透思想教育,音乐课毕竟不是思品课,要注意音乐性,思想教育只能渗透其中,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益。如教学《祖国,祖国我们爱你》这首歌曲主题十分明确就是在歌声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还可以延伸到爱家乡之情。然而说教的方法显然效果不佳,如果能让学生在一些活动中感悟到爱祖国爱家乡,激发内心的真情实感,不仅可以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思想教育也落到实处。会唱这首歌后可以画一画美丽的祖国、美丽的家乡,说一说你的见闻、你的感受,体会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也可以创编歌词,唱出你喜爱的景物和事物,表达爱祖国爱家乡之情。
3.兴趣诱发式:针对学生爱说喜动的特点在欣赏学习有关进行曲速度曲目时,如:《玩具进行曲》,可以进行一些队列行进、队型变换,或是加上一些律动等,诱发学生将最大的热情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在亲身体验和感受之下,感受歌曲節奏、速度,了解进行曲雄壮、斗志昂扬的风格。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音乐教学,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与方法,还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有效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音乐教学中,美与活涉及到的范围和内容极广,只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探索、研究,并结合实际渗透到课堂中,必将推动音乐教学向新层次、高层次发展,优化音乐课堂教学。这样的音乐课堂才充满认知情趣,这样的音乐课堂才能放飞学生的个性,这样的音乐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双语小学 陈爱萍
关键词: 提升 音乐 核心素养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感受美、创造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积极的作用。而在教学中注意音乐课堂美与活的结合,既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又在音乐教学中贯穿了审美教育,优化音乐课堂教学,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一、美活相辅,活在其表,美在其中
美与活两者是紧密相联、相辅相成的。美的教学内容靠活的教学方法来体现,而活的教学方法又靠美的教学内容来充实。如《我的家在日喀则》一课教师可以先出示有关藏族风景、服饰、民俗等图片或图像资料,让学生了解藏族,感受藏族人民的生活环境美和热情好客等性格特征。然后引导激发学生用手中的彩笔描绘出美丽的藏族风土人情,创设美的教学情境和活的教学气氛。此刻抓住有利时机,激发学生体验藏族人民的欢快热情的情绪,随着音乐跟老师学跳藏族的踢踏舞。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了课堂活而有序,美活相辅。
二、教师展示美,以美引善;学生感受美,美中熏陶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如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将学生带入美的情境中,除了课前应准备的音响、图像资料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个人魅力也很重要。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要扎实,不能完全依赖于音响、图像资料,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娴熟的钢琴伴奏、优雅的舞姿都会给学生美的感受和深刻印象,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从中受到美的启迪、美的熏陶,切不可空泛地说美、敷衍了事。另外,教师的仪态、举止、语言及课堂上的手势、眼神都应有美感,并且把这些美的教态自始至终贯穿于课堂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在融洽的氛围中完成课堂教学。
三、灵活营造课堂美境,充分发挥美的作用
关于课堂教学方法,有这样一句话:“教学有法却无定法,贵在创造,妙在灵活。”就是说不同的教材应当有不同的教法,相同的教材也会有不同的教法。音乐教学需要灵活处理教材,运用巧妙的教法,创造美的环境,发挥美的育人作用。
1.启发讨论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思考、探索,使知识在脑中形成正确的认识。如教《雁儿飞》时,歌曲中有两个四分休止符,怎样才能让学生把握好四分休止符的时值呢?我先让学生听范唱会有两处停顿一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里“飞呀,飞呀,”为什么会有停顿?、“停顿的时间长吗,为什么?”学生答:“停顿时间不能长,只能休息一下,因为不能掉队,要排好一字队型,不然雁妈妈就找不到小雁了。这样学生不仅知道在这两处要停顿,而且恰到好处地把握了时值。
2.自然渗透式:通过歌曲主题可以渗透思想教育,音乐课毕竟不是思品课,要注意音乐性,思想教育只能渗透其中,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益。如教学《祖国,祖国我们爱你》这首歌曲主题十分明确就是在歌声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还可以延伸到爱家乡之情。然而说教的方法显然效果不佳,如果能让学生在一些活动中感悟到爱祖国爱家乡,激发内心的真情实感,不仅可以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思想教育也落到实处。会唱这首歌后可以画一画美丽的祖国、美丽的家乡,说一说你的见闻、你的感受,体会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也可以创编歌词,唱出你喜爱的景物和事物,表达爱祖国爱家乡之情。
3.兴趣诱发式:针对学生爱说喜动的特点在欣赏学习有关进行曲速度曲目时,如:《玩具进行曲》,可以进行一些队列行进、队型变换,或是加上一些律动等,诱发学生将最大的热情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在亲身体验和感受之下,感受歌曲節奏、速度,了解进行曲雄壮、斗志昂扬的风格。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音乐教学,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与方法,还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有效促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音乐教学中,美与活涉及到的范围和内容极广,只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探索、研究,并结合实际渗透到课堂中,必将推动音乐教学向新层次、高层次发展,优化音乐课堂教学。这样的音乐课堂才充满认知情趣,这样的音乐课堂才能放飞学生的个性,这样的音乐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双语小学 陈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