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尚珍:尊重动物是一切拍摄的基础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bm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幅作品《大漠狼行》获得第57届“荷赛”自然类三等奖,获奖者是十几年来一直坚持拍摄野生动物的青海摄影师樊尚珍。樊尚珍并不是职业摄影师,但在拍摄野生动物这件事上,却是经验丰富的行家。他从小生长在青藏高原河湟谷地的农村,亲近大自然的童年生活经历,使他自小就对大自然有深厚的感情。而从小被称作“猎把式”的他,除了在与自然的相处中学会了观测天气环境,还积累了丰富的野生动物知识。
  因为工作的契机,樊尚珍在青海玉树生活了一段时间。在玉树这块原生态的高原腹地,壮阔的天地、野性的生命深深地震撼着樊尚珍的心灵,热爱自然、善待动物、关注生态的观念,已经逐渐融入了他的生活方式。在休息的时间,他总会一个人带上器材装备,独自踏上拍摄野生动物的路。樊尚珍将自己最喜欢的摄影与大自然结合起来,用镜头记录下这片土地令人动心的瞬间,与人们一起分享这片土地上的美丽奇遇。
  《大漠狼行》是如何选取拍摄角度和位置的?大约等了多久拍到了雪地上的狼?
  樊尚珍:《大漠狼行》是2013年11月在新疆阿尔金山保护区拍摄的。阿尔金山保护区靠近青海和新疆交界,有一块沙漠地带。凭着拍摄野生动物十几年的经验,我知道很多野生动物经常在此出没。当时本打算去拍藏羚羊,记录藏羚羊从阿尔金山到可可西里的迁徙路线。在拍摄途中,巧遇一场大雪和两只如同恋人般你追我赶的狼,拍下了这幅唯美的照片。
  请问你认为这幅获奖作品的亮点在哪里?
  这幅作品体现着3种寓意:一是画面展现的是冰冷的世界、苍茫的荒原、形影相随、狼行千里。大环境交待得很清楚,这些元素反映了狼的生存环境,体现了狼的执着、勇敢、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二是画面简洁、干净,清晨的曙光和白雪交辉折射出神秘的蓝光,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形影相随的伴侣和一串清晰的足迹把主题凸显得淋漓尽致;三是以蓝灰为主的冷色调唤醒了人们对传统审美疲劳的视角。
  你在野外拍摄的时候是否需要有同伴或者助手配合?在拍摄中有什么比较难忘的回忆?
  野生动物拍摄需要安静的环境,所以大多数时候我都选择独自去拍摄。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为了拍到一张马麝的图片,我历时5年,行程共计2000多公里。2012年终于在青海南部地区一处被当地藏族尊为神山的附近灌木林中拍摄到了马麝。喜马拉雅马麝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因为其名贵的麝香,盗猎严重,濒临灭绝,其生性机警,行踪诡秘,除了交配季节均是独自觅食,很难跟踪拍摄。当时我在跟踪马麝的粪便和脚印,神山脚下的一座寺院里的僧人以为我是盗猎分子,十几位穿着袈裟的僧人不由分说将我挟持入寺,紧接着开始盘问搜身,把我乌黑铮亮的碳钢独脚架当成了“秘密武器”,一时由于语言不通,差点动了手,惊了我一身冷汗。在得知我是为了宣传和保护野生动物之后,寺院为我安排了食宿,并让一位小僧带我去马麝经常出入的地方蹲守。一个星期后,我终于如愿以偿。
  有哪些拍摄野生动物的技巧和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
  一是要对动物做一些研究。拍摄什么?为什么要拍?这些动物是否具有攻击性?它们喜欢栖息在什么环境中?有哪些习性?要想拍摄到你想拍的东西,你必须知道在什么地方能够找到它们,什么时间它们最活跃。了解得越多,就越有可能拍摄出精彩的照片。如果你要拍摄的动物特别胆小或者具有危险性,你还要准备专门的隐蔽装备,不让动物发现你的存在。
  二是充分了解环境。对于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气候等各种情况了解越多,越能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摄影是光线的艺术,了解当地的气候和天气对于拍摄非常有帮助。摄影师要知道什么时候光线最好,什么时候需要特别的器材才能完成拍摄,什么时候根本不可能拍到满意的照片。
  三是选择正确的时间。这有两个重点:一要充分考虑到野生动物的习性,何时活跃、何时进食、何时休息;二要考虑到光线因素的影响,充足而有感染力的光线是好照片的重要因素。综合考虑这两方面因素,才能抓拍到情趣盎然的作品。
  四是选择不同的角度。虽然拍摄野生动物很难有很多的角度供你选择,但有时还是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角度。在可能的条件下,你可以采用镜头与地平线相平、和动物眼睛相平或从高处俯视的角度,在人眼的高度观察动物拍出的照片可能会显得比较死板。也有的时候,拍摄动物的背影也能产生奇特而有趣的景象。
  五是要特别注意动作的轻缓,避免发出不必要的声响。野生动物都有在远距离外定位潜在捕食者的能力,人的行动如果过于迅速和莽撞,可能会产生声响,会更容易被动物发现。行走不要走直线,迂回曲线行动,不要迎面靠近。有的动物安全距离100多米,有些也可能在50米左右,响动过大、迎面直逼、速度过快都会使动物提高警惕。只有当动物旁若无人时,你才可以间歇式地轻按快门连拍。
  总之,在拍摄野生动物时,行动要审慎,不惊扰、不追摄,对于动物来讲,我们侵入了它们的领地,一旦我们惊扰了它们,可能十天半个月我们都很难再在原地发现它们的踪影,甚至它们就此销声匿迹了。尊重动物是一切拍摄的基础。
其他文献
贾国荣在2002年,曾经凭借单幅照片《中国小将夺冠赛》夺得第45届“荷赛”体育类单幅铜奖。12年之后,其作品《杠上争夺战》又获得第57届“荷赛”体育动作类组照一等奖。作为中新社的资深摄影记者,这组以体操赛事为主题的照片却以新颖的视角和风格,给本届“荷赛”体育奖项带来意外的惊喜。然而面对“荷赛”的再一次垂青,他仍谦虚地称自己“并不擅长拍摄体育照片”。  《杠上争夺战》拍摄于2013年9月的沈阳全运会
期刊
通过读书,人们获取知识,开拓眼界,娱乐放松。现代生活中,很多人不喜欢读书,却鲜有人没读过书—它几乎伴随每个人的成长。虽然阅读是非常普遍的行为,但如何读书,如何看待或对待不同种类、形式、内容书籍的背后,蕴藏了非常丰富的个人选择与体验:有的人喜欢安静地品读,有的人习惯在公共空间阅读;有的人疯狂地迷恋书本身,有的人仅把读书作为工具或消遣;有的人选择电子阅读,有的人坚持选择纸质书籍;有的人从书中获得各种能
期刊
2014年2月揭晓的第57届“荷赛”获奖名单中,来自中国青海的摄影师樊尚珍凭借作品《大漠狼行》获得自然类单幅三等奖。作为一名业余摄影爱好者,樊尚珍的参赛和获奖经历使得“国际影赛代理”这样一个较为新鲜的概念闯入了公众的视野,而为其提供参赛服务的尚图坊影像艺术工作室也因此成为备受业界关注的对象。为此,我们采访了尚图坊,了解影赛代理业务在我国的概况、机制和运作流程。  日趋增长的参赛需求  近年来,我国
期刊
Anka Zhuravleva被称作“梦幻的超现实时尚摄影师”。她擅长结合时下流行的不同摄影风格及元素,选择美丽的模特,以飘浮、多重曝光、光影涂鸦、水底摄影等不同手法营造出梦幻又超现实的摄影作品。而她自己也是一位很棒的模特。  “我一直都在从事视觉艺术方面的工作,2006年,作为画家的我突然意识到我的灵感通常来源于照片,因此开始涉足摄影领域。之前我的画都是放在一家很普通的商店里销售,而借助影像的传
期刊
由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与新华社《摄影世界》杂志联合主办的“镜界华山”摄影大赛自开赛以来,得到广大职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的积极响应,他们拿起相机或手机,捕捉华山的奇险峻秀,展现华山积淀的历史文化。本次摄影大赛,共收到国内外参赛者两万余幅摄影作品,经过各赛段角逐,一批画面精良、意蕴悠远的摄影佳作展现在世人面前。  2014年4月,随着年度大奖的评选和各年度奖项揭晓,本次大赛落下帷幕。由中国新闻摄影
期刊
《日常运动》组照获得第57届“荷赛”体育特写类二等奖,使来自南方都市报的年轻摄影师陈坤荣得到了不小的关注。拍摄市民的日常运动,本不是新颖的题材,但陈坤荣却别出心裁地使用飞行器航拍,俯瞰的视角令人耳目一新。这组花了将近一年时间创作的组照,拍摄过程可谓精益求精。由于飞行器航拍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从选场地、调试设备、踩点拍摄到最终完成一幅满意的成品,每一次都需要陈坤荣一试再试。但陈坤荣却对航拍有着执着的
期刊
何星:由光线中产生好照片,我们已经谈过顺光和侧光,那么在逆光中也可以拍到好照片吧?  李少白:虽然我曾强调任何光线只要运用得当,都可以产生好照片,但是在所有的光线中,逆光是特别富于魅力的光线,因此产生的好照片也更多。  何:那么我们就仔细谈谈如何运用逆光拍出好照片吧。  李:逆光是指从被摄物的后方射来的光线。这种光线在拍摄时比其它光线更难掌握一些。难度主要在于:1.光线容易落入镜头,造成光晕、眩光
期刊
当你拿起一本书,最先吸引你的会是哪一部分?是精致的装帧,还是优雅的文字?  对于热爱阅读的玛丽·艾伦·巴特莱(以下简称巴特莱)来说,一本好书的魅力不仅体现在丰富的内容,书籍本身似乎也有着自己的灵魂。  《书的肖像》(Standing Open)完成于2010年,在这一系列作品中,巴特莱以独特的视角拍摄了她珍爱的摄影画册,每一张作品的标题都是所拍摄画册的书名。竖立散开的书页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承载空间,
期刊
为鼓励影友积极创作,2014年7月起本刊“尼康奖”读者园地摄影月赛设定创作主题,欢迎继续投稿参与。  七月征稿主题:“风”,她就在我们身边,却捉摸不透,或狂躁暴戾,或温婉柔情,这次我们就拍她。  (征稿时间:即日—6月10日)  八月征稿主题:“大自然的精灵—鸟”,展翅翱翔、枝头啼鸣、曼妙身姿值得我们去观察、去记录。  (征稿时间:即日—7月10日)
期刊
艺术面前,人人平等  这组经典作品颠覆了人们对残障人士的固有观念。  我刚看到这组作品时十分困惑,但之后便体会到这些照片中蕴含的魅力与力量。这组作品对古典画作的模仿与追求恰到好处,概念化地表达了身体上的障碍并不能阻碍他们追求美的权利。  每当我们跟别人谈起身体上的残疾或者思考上的障碍,人们都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文化与社会的隔阂。许多艺术与文化遗址残障人士无法进入,很多音乐厅、剧院以及一些画廊也会忽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