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情事
  作者:傅野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日期:2010年6月
  
  名人风流韵事,总是引人观看欲的。连夜赶看广西师大出版社新出的《民国情事》时,越看越有一个疑问。
  我深知作者傅野是个严肃的民国研究者,他已和出版社商定了民国三部曲的写作计划。民国风云、风雅、风流无数,为何平生第一本书落笔“男女”?这似乎更合乎女性视角,而非书生的家国情怀。
  傅野说,名人自风流。民国名流的人、文、事看多了之后,发现人性的复杂。而最能折射人性复杂的那枚多棱镜,是男女情。因此,第一本书写男女,倒不是作者选择了情事,而是情事或曰人性的丰富性抓住了作者。
  《民国情事》的每一位主人公,头上都有一盏聚光灯,这盏灯,打在他们立于历史舞台的正脸上,璀璨光华,世人需仰视才得见。
  现在,对民国史颇多钻研和心得的傅野仿如掌灯人一般,在舞台一侧熄灭了那盏灯。
  强光褪去,日光惶惶,夜光熹微,傅野杂糅起各路资料,隐没在舞台暗处的路人甲乙丙丁显现出来,人际之间看不见的合纵连横显影出来,笔墨信函从四维八面蜂拥而来……于是乎,这不是在写胡适、鲁迅、张爱玲、林徽因等等的情事,他们每一个人都要乘上N个关系人,汇将起来,那就是白衣黑衫的芸芸众生之海。
  哪里再见名流?他们淹没其间,那叫做“打回原形”。
  打回原形,他们和寻常人一样情意缱缱,信誓旦旦,喜新厌旧,七年之痒,得陇望蜀,爱慕虚荣,猜忌嫉妒,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也有,珍而稀之的长相依……
  “女神”华美的裙裾之后,也许是一摊尴尬的琐碎和避之不及的隐晦。比如,著名的太太客厅女主人林徽因,素来为读书人仰慕传诵。其实,在梁思成和一干追求者当中,她把真情、门面和手段也经营得很辛苦。这种苦闷,带着几分娇嗔,带着几分真,吐露在和友人的通信中。梁思成在第二任妻子面前释放心声,关于他和林徽因担当“神仙眷侣”的压力和沉重。最意外的是,另一个真善美的“女神”——冰心,也有犀利刻薄的时候,当她遭遇林徽因。林徽因也许不惮于做所有女人的敌人,却还是要对世界屏蔽她和徐志摩的情感手迹。薄薄两册日记,在不同人之间托管、辗转、最终“消失”,牵扯了多少人的口舌之仗,和寻常里巷的八卦也没有两样。
  单恋最苦味,要是伴随整个人生,该是怎样的酸楚。隔着大半个世纪看过去,戴望舒的诗仍有穿透时间的永恒的美。谁能料,美丽的诗行后面,是一段又一段被抛弃的经历。沈从文和张兆和的名字组合,仿佛已经固定为一种温暖磁实的存在,然而,他们有着漫长的单恋的过去,也许到了老年,岁月尘埃落定,金粉沉埋在张兆和心里,才有了与爱最接近的情感。
  旧婚姻和新情感中的夹缝人,面临着多么尴尬的人生抉择。看鲁迅、胡适、陈独秀、郁达夫这些文化思想巨匠不同的抉择方式,就看出他们不同的“主义”。鲁迅是“双轨制”,名分上与朱安不隔绝,却一辈子将她打入冷宫。温儒似胡适,也曾从旧婚姻中开小差,他是韦莲司、曹诚英她们的背叛者,但这成全了他终是母亲膝下的孝子,江冬秀毕生的乖丈夫,“今世幸有胡适之,教人白话做文章,不谈爱情”。张爱玲说他是“盲婚”,如今看来却亦有意外的圆满吧。郁达夫的旧婚姻其实是幸运的,父母包办的女方,竟是个古典才女,但是7年的恩爱敌不过郁达夫对杭州美人王映霞的移情别恋。可惜,这一场别恋,来得轰轰烈烈,去得斯文扫地。陈独秀最叛逆不羁,他对原配的否定,竟是从妻妹开始的,不伦之恋使他被赶出家门。后来落魄之时,他娶了第四任妻子,竟在狱中要求保障“性欲权”,竟也被允了,这特殊人物在铁窗中还能时时和潘兰珍团聚呢。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那些惊艳的相遇,要么如林徽因徐志摩一样戛然而止于一场飞来横祸;那些深刻的相知,或者竟如张爱玲胡兰成一样飘零于无良文人的水性杨花;那些泣血的弹唱,也许终像苏曼殊百助枫子一样被乱世的离乱所隔绝;还有那些本性中的真,如丁玲的一段段情感,竟渐渐被政治染变了色……
  在每个篇章的最后,作者傅野仿佛都不由得走上前来,发出几声感同身受的喟叹。倒是少见人这样写史,因为这个时代,已不欣赏浓情,推崇的是超然与有距离的淡然。作者把自己浸入笔下的人事之中,竟不小心暴露了自己内里深埋的情感线。
  都是寻常男女。才子佳人的故事,因着更多的戏剧性,将人的情、爱、欲演绎成了人性的典范样本。你可依之反观普遍人性,体察寻常人生中的情感变迁;你也可以获执一枚人性的放大器,从另一个角度去透视他们作为卓越成就者的文化思想遗迹,解读出他们的不语之语。
其他文献
科学是什么?  科学,是小时候父母买的一整套《十万个为什么》;是初中化学实验室里,镁条燃烧时绚烂的光亮;是生物试验室里,显微镜下洋葱的细胞;是物理课上,小孔成像的神奇景象……  它是奇妙世界的种种答案。可是却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严肃又艰涩难懂的知识,在成长的过程中被慢慢遗忘在学生时代的实验室和课本里,并逐渐在心里挂起与我无关的牌子。  当苏丹红、三聚氰胺让化学和营养学走进家庭的餐桌;当地震灾难让人们
期刊
人物:徐誉庭  写过上百万字却只有一本出版品的写作者,作品包括:《光阴的故事》、《饭团之家》、《第二回合我爱你》、《天堂来的孩子》、《屋顶上的绿宝石》、《深情密码》、《战神》等电视剧本,出版有《光阴的故事》小说版。    序幕兜兜转转的戏剧梦    徐誉庭毕业于高雄市东方工业专科学校美工科,求学过程颇像《光阴的故事》女主角孙一美的经历,“素描、水彩、雕塑、陶瓷,没一个做得好”。就读五专的美工科,是
期刊
据说九份名称的由来,是由于最初有九户人家落脚于此。这样的说法或许过于浪漫,但九份的开发早在清朝晚期便有文献记载,说是一个老聚落倒也不为过。台湾的老聚落不少,然而在起起落落的时间洪流下,能保留原始景况且发展出自身特色的却也不多。九份便是这样一个新旧风景并存的迷人山城。  山城的发达,与当地矿产有直接的关联。九份与相邻的金瓜石地区,不到五平方公里的区域,却蕴藏了台湾金矿总量的95%。光绪年间发现金矿矿
期刊
开到荼蘼春事了的五月,读王盛弘的旅游散文集《十三座城市》,感觉不像是旅游,倒像是家居,不是给你带在路上看的指南,却是假日窗台上的一抹花影。这书里满满都是一人独游的意态从容与优雅闲适,朝颜酡然,春风和煦,仿佛去到哪里也不重要了。那心里一亩一亩田,是一个永远不醒的梦,伴随着作者与路人,唱到了山巅水涯无尽头。  旅游散文,说真的近年我们可是看多了,舒国治和曾郁雯笔下的京都就各有各的精彩,可是把三岛由纪夫
期刊
2005年创刊的《放映周报》,长期专访台湾电影焦点人物,探讨其创作核心及台湾影坛重要现象。《台湾电影的声音》首度精选历年访谈内容,辐辏出新时代台湾电影的创作轨迹。本书共计收录二十六篇深度访谈,划分为“剧情片”、“纪录片”、“电影人”三大单元,各单元依访谈时间先后排序,勾勒出近五年台湾电影的演进。访谈内容侧重电影工作者之创作历程,以及影片制作层面和影像美学,带领读者自由穿越幕前幕后,从中厘清一部电影
期刊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帝制朝代,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时期。清朝统治中国268年之久,又距今未远,其历史和社会问题,与当今息息相关。故编纂一部公允可信的清代史,整理清人在近三百年间遗存的丰富文史资料,实属切要之举。  编史要务,首在采集史料。整理出版清代文献、档案,亦为大清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以供修撰史籍之依据,二则为抢救、保护、开发清代之文化资源。   清代近三百年,政治家、军事家、经济
期刊
作为两岸出版合作与交流的一大品牌,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已经走过了6年的历程,值此“第六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即将举行之际,本刊特对前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做一次全面的回顾,以志此盛事!    首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    首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于2005年7月29日~31日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设立图书展示区和图书现场销售区,展销的图书达10多万种85万余册。展示区共设450个标准展位;图书销售区
期刊
时至今日,出版行业的改革虽然缓慢进行,但总算没有止步,一直在前行。作为国有的出版社,通过行政以及资本运作,从组建出版集团,企业化转制,到上市等一系列的战略性整合,布局已经初见模型,大有泰山压顶之势。民营出版公司虽然有着先天的不足,但是这个商业化十分不足的行业可谓商业处女地,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行外资本,不断有行外资本注资到一些具有一定特色的公司,不断有一定规模的新兴公司在开办。面对国有出版的强势竞争
期刊
罗伯·卡帕(Robert Capa),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家之一,与法国摄影家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波兰摄影大师戴维·西摩(David "Chim" Seymour)等人共同创设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摄影组织“马格兰”摄影通讯社(Magnum Photos)。大英百科全书称他是“定义战地摄影”的人。  他原名安德烈·佛利德曼(Endre Friedman),1913年
期刊
《母亲的六十年洋裁岁月》是一本人子对于母亲职业生涯的追索之旅的记录,也是一位台南子弟透过母亲的个人志业所描绘出来的时代变迁之书。透过作者的记忆、访谈与数据搜整,再现一个曾经引领时代风华,却快速被遗忘的世界。那世界可能再也回不去,可却充满几代台湾女性展现独立意志走出父权桎梏的光彩,以及在当代失却的职业与生活的密切互动。看到后面,这本书竟也意在言外地对于现今世界的变化样貌有了一个并不很久以前但却恍如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