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仅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感悟,以“轻松导入课程,营造良好氛围”“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和“优化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这三方面为切入点,就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发表个人的认识与看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7-027
信息技術被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已成为大势所趋。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灵活应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例,围绕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展开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一、轻松导入课程,营造良好氛围
课堂导入是教学活动的开始环节,良好的开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教学环节之中,还可以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发展奠定有利的基础。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教师应该对课堂导入环节引起充分的重视。
课堂导入只有三到五分钟的时间,为快速吸引学生的目光,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开展导入活动。这其中,信息技术具有集动画、声音、文本于一体的优势,非常地生动形象,是辅助教师开展课程导入活动的得力助手。例如,在教学“我们关心天气”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首先给学生们播放了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视频片段,并从中截取了“城市天气预报图”的图片,由此笔者提问“这张天气预报图中都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学生回答后笔者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接着笔者继续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在学生回答的同时,笔者出示了相应符号。之后笔者给每个小组分发了一组天气符号,并请学生们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通过视频、图片以及卡片分类的形式导入课程,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都十分强烈,从而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与语文、英语等人文性学科比较起来,小学科学知识具有理论性、实践性、抽象性较强的特征。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小学科学课程会觉得比较困难,对于科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始终理解得不是很到位。针对这一学习情况,我们教师应不断探寻化难为易的教学方式。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科学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顺利突破学习的重难点,达成学习目标,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例如,在教学“电能和能量”这部分内容时,笔者给学生们展示了“烧柴火”和“小孩放鞭炮”的图片,并提出“你们知道这两幅图中的能量是怎么转换的吗?”这个问题难度不高,因此学生们大都回答正确。在此基础上,笔者用课件展示了课本上的最后一幅图,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这对于学生们来说难度有所提升,笔者提示学生“你们先想想有哪些物体,这些不同的物体具有哪些能量,这些能量间又会怎样转换呢?”由此逐步引导学生说出图中的能量转换过程。之后笔者又请学生们观看了手摇发电机的实验视频,分析了能量转换时的现象以及哪些能量在相互转换的问题。如此一来,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迎刃而解。
三、优化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课后作业是学生巩固课上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小学生们的课后作业已经被大量的科学试卷所占据。虽然做了很多科学试卷,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不是很好。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小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了试卷,但却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学习的效果自然难以令人满意。
鉴于此,我们小学科学教师应积极地优化小学科学的课后作业形式,将小学生从繁重的科学试卷中解脱出来。对此,笔者在科学教学实践中借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每次课程结束之后,笔者会精心制作与课上教学内容相关的微课。例如,在“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课程结束之后,笔者以“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为主题设计了微课视频,这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是了解微课视频重点,即什么是溶解。其次是重点内容讲解,主要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分别将沙、面粉、食盐放入水中;第二步是分别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沙、面粉、食盐;第三步是记录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状态,得出结论。接着是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最后是自我反思。微课的时间比较短,但充分地记录了科学课上讲解的重难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观看微课,这样一来,不仅巩固了课上学习的知识,还优化了 课后作业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复习积极性。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中的灵活应用使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大放光彩,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小学科学教师更应该结合小学科学的实际教学情况,科学、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从而最大化地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益。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笔者将对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做进一步探究,以促进笔者个人科学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夏丽萍.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中),2019-10-18.
[2]于广民.现代信息技术视角下小学科学教学情境的创设[J].辽宁教育,2019-10-15.
关键词:小学科学;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7-027
信息技術被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已成为大势所趋。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灵活应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例,围绕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展开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一、轻松导入课程,营造良好氛围
课堂导入是教学活动的开始环节,良好的开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状态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教学环节之中,还可以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发展奠定有利的基础。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教师应该对课堂导入环节引起充分的重视。
课堂导入只有三到五分钟的时间,为快速吸引学生的目光,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开展导入活动。这其中,信息技术具有集动画、声音、文本于一体的优势,非常地生动形象,是辅助教师开展课程导入活动的得力助手。例如,在教学“我们关心天气”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首先给学生们播放了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视频片段,并从中截取了“城市天气预报图”的图片,由此笔者提问“这张天气预报图中都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学生回答后笔者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接着笔者继续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在学生回答的同时,笔者出示了相应符号。之后笔者给每个小组分发了一组天气符号,并请学生们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通过视频、图片以及卡片分类的形式导入课程,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都十分强烈,从而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与语文、英语等人文性学科比较起来,小学科学知识具有理论性、实践性、抽象性较强的特征。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小学科学课程会觉得比较困难,对于科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始终理解得不是很到位。针对这一学习情况,我们教师应不断探寻化难为易的教学方式。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科学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顺利突破学习的重难点,达成学习目标,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例如,在教学“电能和能量”这部分内容时,笔者给学生们展示了“烧柴火”和“小孩放鞭炮”的图片,并提出“你们知道这两幅图中的能量是怎么转换的吗?”这个问题难度不高,因此学生们大都回答正确。在此基础上,笔者用课件展示了课本上的最后一幅图,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这对于学生们来说难度有所提升,笔者提示学生“你们先想想有哪些物体,这些不同的物体具有哪些能量,这些能量间又会怎样转换呢?”由此逐步引导学生说出图中的能量转换过程。之后笔者又请学生们观看了手摇发电机的实验视频,分析了能量转换时的现象以及哪些能量在相互转换的问题。如此一来,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迎刃而解。
三、优化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课后作业是学生巩固课上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小学生们的课后作业已经被大量的科学试卷所占据。虽然做了很多科学试卷,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不是很好。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小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了试卷,但却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学习的效果自然难以令人满意。
鉴于此,我们小学科学教师应积极地优化小学科学的课后作业形式,将小学生从繁重的科学试卷中解脱出来。对此,笔者在科学教学实践中借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每次课程结束之后,笔者会精心制作与课上教学内容相关的微课。例如,在“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课程结束之后,笔者以“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为主题设计了微课视频,这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是了解微课视频重点,即什么是溶解。其次是重点内容讲解,主要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分别将沙、面粉、食盐放入水中;第二步是分别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沙、面粉、食盐;第三步是记录面粉、沙、食盐在水中的状态,得出结论。接着是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最后是自我反思。微课的时间比较短,但充分地记录了科学课上讲解的重难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来观看微课,这样一来,不仅巩固了课上学习的知识,还优化了 课后作业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复习积极性。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中的灵活应用使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大放光彩,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小学科学教师更应该结合小学科学的实际教学情况,科学、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从而最大化地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益。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笔者将对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做进一步探究,以促进笔者个人科学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夏丽萍.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中),2019-10-18.
[2]于广民.现代信息技术视角下小学科学教学情境的创设[J].辽宁教育,2019-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