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黄海澄先生的美学思想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yr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黄海澄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美学原理》、《艺术价值论》及《艺术美学》等著作对美学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他建构的“三论”方法论体系,以及“价值论”思想是其著作的核心所在。黄海澄的文艺理论思想为美学、文艺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示。
  【关键词】:黄海澄;价值论;艺术学
  黄海澄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及教育家。他致力于对文艺学和美学方面的理论研究,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许多突出的成就。黄海澄先生的学术道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紧扣思想潮流,有时甚至是倡导者和引领者。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方法论”年,黄海澄是国内最早将系统论引入文艺理论的学者之一,他将系统论引入到美学领域的研究当中,开创了中国现代全新的美学思想体系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文艺新理论的先驱。
  黄海澄先生一生为学勤勉,著作等身,先后发表了100余篇美学、艺术学方面的论文,出版的理论专著有:《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美学原理》、《艺术价值论》、《艺术美学》、《艺术的哲学》等。其中前三本专著涵盖着黄海澄先生理论的核心思想,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第一本解决了方法论的创新;第二本奠定了哲学基础;第三本和《艺术的哲学》相互补充,共同建构出美学的艺术理论框架。由此,本文主要根据这三本著作的理论思想来阐述黄海澄先生的美学观念。
  一、“三论”方法论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美学原理》一书于1986年5月出版,文中黄海澄首次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引用到美学的研究范畴当中,改变了美学一贯以认识论为研究根据的形态。该书自出版后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南京大学老校长匡亚明主编的《二十世纪文史哲名著精义》、著名学者杜书瀛教授和钱竞教授主编的《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等著作都将黄海澄这本著作中的美学观点写入20世纪学术理论当中。黄海澄的“三论”美学已成为20世纪中国美学思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5年是中国的“方法论”年,这一年中国文艺理论的发展发生了重大转折。1949年至1979年,苏联的文艺反映论如寒潮般充斥着中国的文学研究思想体系,在这“全盘苏化”的年代,出现了一批以蔡仪为代表的反映论者,他们将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简括为一种认知关系,即美仅仅是不依赖与人类系统而造就存在着的某种规律和特性,人只不过是去发现、认识和享用这种早已存在着的美而已。至此,长期殖民于中国的反映论已不再是一种可自由取舍的学术思维方式,而更像是一条既定不变的律令,深入人心。
  在此历史背景下,以林兴宅、黄海澄为代表的学界人物反对机械的反映论,深知苏联模式的反映论并不适用于中国当前的美学发展。他们开始着手于系统方法论的探索,试图以科学的系统论来取代独断的反映论,因此他们也被称为70年代末文艺研究新方法的先锋。正是有林兴宅、黄海澄等美学家打破独断的方法论,最终才得以实现对机械“反映论”的终结。因此,“三论”的基本观点是黄海澄先生理论研究的标志性特色。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三者关系既密不可分,又独自成科。系统论侧重于整体观,其核心就是一种整体性思维。控制论作为“三论”科学方法的中枢和轴心——在系统格局中调控着信息的流动,因此离不开系统论。信息是某种存在形式与一定的自控制、自调节系统发生特定关系后所产生的关系质。若系统论是“骨骼”,信息论则是传递信息的“神经”,控制论可视为“大脑”,三者关系密切,不可分割。黄海澄先生的“三论”方法论解决了许多美学研究上的难题,如:“美的本质”、“一般审美现象”、“美的审美心理”等。
  二、“价值论”哲学思想
  在完成《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美学原理》著作之后,黄海澄先生又开始了价值论体系的建构,这一创新为美学、艺术学提供了更为合适的哲学基础。1993年出版的《艺术价值论》是继《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美学原理》之后的又一本重要学术著作,该著作被列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文艺学博士研究生“价值美学”课程的主要参考书目。
  黄海澄先生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精髓作为贯穿《艺术价值论》的科学方法,并以价值哲学作为其理论依据开创了方法严谨、基础深厚的艺术思想体系,将美学推上了一个新高度。此外,黄海澄先生还在书中提出了“美是一种关系值”、“艺术属于价值—情感系统”等新观点,为美学奠定了哲学基础。
  黄海澄认为艺术是用于表达情感的,是人内心敏感的情感流露。艺术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表达对社会的认识,而是通过艺术家对艺术正负价值的感受,将人们的价值理想转变为艺术作品。因而,艺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是人们生活中的精神动力,艺术应当属于价值——感情系统。
  关于价值与情感的问题,之前也有很多学者研究过,但是将价值与情感联系起来并使其构成关系的,黄海澄当属首位。他在文中写道:“情感是人类行为动力结构中的一个环节。”“人的感情总是与价值相对应的,它或者为某种价值和价值理想而产生。正价值引起愉快的情感负价值引起不愉快的情感。”概括而言,艺术是表现感情的,应当属于价值——感情系统。
  三、艺术学理论思想
  黄海澄先生在方法论和价值论上的创新,使他的文艺理论体系已日趋成熟。于是黄海澄先生开始回归本原,探讨艺术的本质、艺术哲学、艺术美等一系列艺术理论的重要问题。
  2006年,他的另一部专著《艺术美学》问世。全书涵括了艺术美学中的许多重要论题,主要将艺术学、美学、价值学三者结合起来,从艺术的本质、价值、情感入手,分析了艺术的发生、创造、欣赏等方面,构成了艺术美学的理论框架。文中主要探讨了美的本质、美的功利性、艺术的发生、艺术创作原则与世界观等理论,进一步论证了艺术形象和典型的美学意蕴、审美主体和美感、移情与通感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此外,黄海澄先生在这本书中专设一章节,强调“价值与感情的对应关系”、“艺术属于——价值情感领域”。由此可知,艺术价值论一直是黄海澄先生重点关注对象,同样也是他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
  黄海澄先生在美学、文艺学研究领域学术成就颇高,影响深远,这得益于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严谨的治学特色。在美学研究中,他会自觉地从自然科学等其他学科那借鉴可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从而丰富自己研究的美学理论体系。此外,黄海澄先生勇于在既有的理论上创立新说。不论是专著还是学术论文,黄海澄的作品都注重原创与创新,这种独树一帜的探索精神难能可贵,令人钦佩。
  黄海澄先生在美学、文艺学的研究领域他的“三论”方法论观念上的革新对于我国当代美学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他对美学的研究更是深入到哲学高度,不仅对先前的认识论进行了批判,还在此基础上创建了艺术价值论的理论体系,為美学、文艺学理论开拓了新思路。黄海澄先生的创新精神、精深的思辨能力与深厚的学术智慧成就了他在学术上的造诣。
  参考文献:
  [1]李启军、林梦:对艺术认识论的超越——黄海澄《艺术价值论》美学思想简论[J].艺术探索,2014(02):p125.
  [2]黄海澄.艺术价值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
其他文献
以“日不落帝国”在十九世纪著称于世的英国,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世界文化发展长河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英国也是现代体育的发源地之一,18世纪,英国的户外运动就已经具有了许多现代体育项目的“雏形”。体育已经成为英国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可知,英国的文化建设政策、文化管理体制使英国在本土文化饱满丰富的过程中体现出了极强的民族特色。  1.英国文化特点  马冬梅在《对英国文化的初步观察与
期刊
【摘要】:从来伟人都是孤独的,贫困潦倒和不被世人理解可能会伴随着他们的一生,世间可能不会给他们带来多少欢乐,他们却能够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学财富。在中国漫长而又灿烂的文学发展长河中,“士不遇”这一思想主题,久经不衰,受到历代士人的青睐。在汉代诗赋中,饱含“士不遇”思想的作品,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董仲舒《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东方朔《答客难》等,这些诗赋,形成了我
期刊
【摘要】:《包氏父子》和《红与黑》都描写了父子关系,前者写的是细心呵护下的“望子成龙”的父子关系,后者写的是父权专制下的“债权债务”的父子关系。本文从母爱的缺席、小皇帝与弃儿形象以及人生悲剧这三个方面对两部作品中的父子关系进行比较研究,进而来看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  一、母爱缺席视角下的父爱观  细细解读《包氏父子》与《红与黑》两部作品,可以发现两个家庭中的母亲一直都是出于缺席状态的。《包氏父子
期刊
【摘要】:《追风筝的人》自出版后,就广受世界各地的读者喜爱。在叙述感情真挚的故事过程中,书中所使用的重复这一艺术手法更是促进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和主题的升华。本文通过实际范例来分析该书作者是如何巧妙运用重复这一艺术手法来推进小说情节的发展和深化主题,从而也能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此书。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重复;艺术效果  小说简介  卡勒德·胡塞尼作为一名杰出的阿富汗作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而
期刊
我的手小心翼翼地打上“骆驼祥子”几个蘸着血泪的大字,心头仿佛有人狂吼怒号着:“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里去。”他疲惫无力地在撕扯中倒下,转瞬即被那个黑暗的社会所吞没。这是个吃人的黑暗社会,更可怕的是它吐出你沾血的骨头出来,你只能麻木不仁地在这无边黑暗中行尸走肉。小说中的祥子,在经历了“买车丢车”的三起三
期刊
【摘要】:我国的刑事回避制度存在一定意义上的“空设性”,法律实践中,常因流于形式而使其程序价值沦为空谈。造成我国刑事回避制度“空设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介绍性阐释:1、程序与实体的理论新解。2、回避制度在不同法系国家展现的不同样态。3、实操中,当事人确定“利益相关”之隐性关系困难。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滥用回避申请权导致的诉讼效率降低、拖延。通过对我国刑事回避制度相关基础
期刊
【摘要】:对于电影艺术家来说,镜头就是他们的画笔,大自然就是他们的画卷,而思想就是他们对这个万千世界表达情感的有力武器。侯孝贤[1]通过自己对美的领悟,在带有“侠”的意味的文艺片中的显现,历经8年之久,呕心沥血,完成了其第一部具有美学精神的武侠片《刺客聂隐娘》。不在于讲述爱恨纠结的爱情,不在于渲染技艺高超的侠术,而在于凸显具有东方写实主义意味下的以“静”为美的美学思想观念,对武侠片在美的问题上作出
期刊
【摘要】:英汉颜色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英汉民族自然环境、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不同。自然界是多姿多彩的,颜色在人们心目会产生特定的含义,引起特定的联想,这也是颜色的社会内涵。汉语和英语中有很多颜色词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点和感情色彩,其内涵意义既有相似点,也有不同点。本文将介绍英语国家的地理环境、习俗文化、宗教信仰对颜色词理解,目的是提高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热情,加深中西方文化的了解。  【关键词】:中
期刊
【摘要】:当前,农业问题备受关注,立足农机购置补贴的新背景,要重视开展农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立足现实,在根本上提升农机质量监督的效果,加快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农机;质量监督;农业机械化  前言: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农机化的影响更加深入,同时,农机的质量监督工作备受关注,在整个农机化建设中,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因此,要注重对农机质量监督工作的不同延伸和拓展,强化相关
期刊
【摘要】:司法公信力作为司法权威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司法权威重要的外在的体现。值得注意的是,十八大以来,通过继续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以及反腐倡廉工作,司法公信力有显著提高。然而我国时常司法失序甚至社会失序,司法公信力问题依然突出,就此,应综合考察司法公信力缺失的问题根源,及时提出改革意见,继续推行司法改革工作。  【关键词】:司法公信力;司法权威;司法改革  目前,我国司法工作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司法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