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静”为美的儒家思想镜头下的武侠片——《刺客聂隐娘》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mtzhang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电影艺术家来说,镜头就是他们的画笔,大自然就是他们的画卷,而思想就是他们对这个万千世界表达情感的有力武器。侯孝贤[1]通过自己对美的领悟,在带有“侠”的意味的文艺片中的显现,历经8年之久,呕心沥血,完成了其第一部具有美学精神的武侠片《刺客聂隐娘》。不在于讲述爱恨纠结的爱情,不在于渲染技艺高超的侠术,而在于凸显具有东方写实主义意味下的以“静”为美的美学思想观念,对武侠片在美的问题上作出了根本性回答。
  【关键词】:聂隐娘;美学;艺术美;文艺
  评价、欣赏一幅艺术作品,了解其历史背景是很有必要的。
  《刺客聂隐娘》取材自裴铏短篇小说集《传奇》里的《聂隐娘》,文中开门见山指出:“聂隐娘者,贞元中魏博大将聂锋之女也”,讲述了聂隐娘幼时被一道姑掳走,13年后被送回已是一名技艺高超的传奇女侠的故事。电影《刺客聂隐娘》集中描写了从聂隐娘首次接受刺杀任务至护送负镜少年回新罗国的一段特写片段。
  电影《刺客聂隐娘》之所以能够取得艺术上的成就,归功于两大原因:一是电影以中国儒家美学思想为宗旨,不强调摄影机本身的运动,而是更多地着眼于固定镜头内部的场面调度,带有写实主义意味的长镜头,凸显一种更为东方的时间与空间观念;二是带着“侠”的意味的美学,从文化、艺术、社会人文心理学、历史学等角度出发,借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讲究画面的格局和留白,注重人物形象艺术美的塑造,探索美的显现。
  一、以视野开阔的自然美营造静而美的空间感
  影片在神农架、武当山、内蒙古等多处取景,各地的自然风光,让这部影片在视觉上更臻完美。如从室内往门外看的一个镜头,使得内景与外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室内是充满装饰感的贵族之家,外景却是犹若世外桃源的田园风光。
  《刺客聂隐娘》结尾处在神农架拍摄的那场戏,摄影机在山这边,道姑站在对面悬崖之上,大雾慢慢升起,逐渐笼罩全峰,可谓浑然天成,为了这一如仙境般的画面,不知道等了多久才虔诚等来的天然画布“颜料”。正如演员舒淇所说:“拍《刺客聂隐娘》我们经常在等,等的不是演员的情绪,而是风景的颜料”,这是为了使影片達到“从美学层面上来看,长镜头与尽可能真实地、整体地再现生活情景密切相关。”[2]的目的。
  对自然风景的描写在影片中占据较大比例,大部分为外景描写,且为真情实景,对自然之美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操是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精神所在。“在任何艺术中,艺术家都不可能表示出绝对的客观,他的态度会在自己创作的艺术品中或多或少的显露出来。”[3]侯孝贤具有独有的影像美学精神,电影艺术是其内心的影射,崇信艺术,通过对自然之景的大量描写,塑造层次空间美感,以大自然的“静”反衬“侠”的心“静”。
  二、用光影、色彩与构图中的造型美创造静而不宣的格局
  “可以这样说,电影艺术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就是艺术家光影意识的确立。”[4]《刺客聂隐娘》开篇以黑、白关系出境,就已经显露了该片的文艺精神和在艺术上的高度。强烈的光线,将画面分为纯粹的黑与白,微风轻拂,风和日丽,身后两头毛驴安静的食草,既已暗示本片是一部艺术片;师父命聂隐娘刺杀大僚,聂隐娘穿梭在光线微弱的树林中,充满了神秘、静谧的色彩,展现了聂隐娘身手敏捷,器宇不凡的气势,对光影的运用发挥到淋漓尽致。
  电影中的服装色彩也值得可说,为达到效果,特意从韩国、日本等各自挑选上乘的丝绸制作服饰、垂幕等。全片以内敛大气的红色和金碧恢弘的黄色为主色调,搭配紫色、蓝色、绿色辅助,大气、高贵,尽显王公贵族风范;田元氏居住的正厅的背景墙连同地毡都是红色,连桌布,吊帘等细节也面面俱到,全部精心布置,这种暖色调揭示了电影并非为阴暗而充满杀机的动作片,而是一部耐人寻味的艺术片,且与历史文化相吻合。
  电影的构图与绘画构图一样,讲究空间的分布与配置,是画面语言的重要元素之一,“陪体、空白、前景、后景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要做到轻重相称、主次分明、疏密相间、虚实相应、高低合度。”[5]。影片《刺客聂隐娘》中,道姑将聂隐娘送回聂府,捏田氏上前行礼时(道姑为嘉信公主),聂田氏身后一女一男侍者依次往后排开,门外几名侍卫和最远处一匹白马,焦点落在聂田氏身上,这种层次分明的构图形式,营造了强烈的空间层次关系,并且“具有较大景深的镜头显而易见地具有很好地再现生活现场整体性的巨大力量”[6]。
  三、如诗如画的“意境”之美渲染凝静的美学情感
  “意境作为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体现了艺术美。在艺术创造、欣赏和批评中常常把‘意境’作为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7]。《刺客聂隐娘》构图多用长镜头、大远景,镜头不动,人物靠走位来调度,人物行走在大好山河之中,使画面呈现出宁静致远的境界,既表现了祖国美丽风光,又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境”美。
  “远景视野辽阔,景深悠远,常用来表现浩大的战争场面、群众场面和广阔的大自然,或者用以介绍大环境,营造氛围。”[8]影片《刺客聂隐娘》,舒缓的节奏、极简的对白与情节,全片以“静”彰显艺术美学精神,云来雾散,都是静的,连人物打斗都是安静的。如聂隐娘向师傅禀告不杀田季安时,使用大远景,道姑站在大雾漫天的山顶,聂隐娘从画面一角慢慢移动到画面中心,画面意境之美至极;再到道姑从山顶一路追随聂隐娘到山底的路上,全部使用大远景,人物从画面一角移动到另一角,机身不动,没有渲染令人期待的师徒大战,而是集中描述了使人感觉极为凝静、空旷的自然风景之美,寄托了向往仙人般清闲、幽静的恬适生活的情感。
  影片穿插了很多空镜头,大部分都是湖光山色,用大全景交待,人行走在景外。比如时而暖色、时而冷色的湖面,仰拍的树林,平静的云海等,“它是导演阐明思想内容,叙述故事情节,抒发感情。延长意境的方式,浸透着浓郁的情绪,能将弦外之音化为可见的形象”[9]。这些中华的美景穿插在故事之中,构成了影片美学精神的呼吸节奏。   “意境是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艺术境界、美的境界”[10]。整场影片,没有过多的台词,更多的是“情”和“景”的交织,最终上升到“意”,营造凝静恬适的艺术美,给人精神、视觉、心灵上的“美”的感受,是美的表现。
  四、结语
  侯孝贤以一位画家的姿态,通过镜头抒发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真挚情感;画面常常静止于某个充满诗意,或如仙境般的自然之景,使人犹如身临其境,悠哉、闲适。以“静”为美的思想真实地展现了“侠”的儒家美学思想本源,是道的显现,是“仁”的显现。影片《刺客聂隐娘》的艺术美学多层次体现的,视艺术的整体统一,将景、物、人文三位一体的完美交融——浑然天成的自然美,带有人文情怀的镜头,充满正义感的侠客,一切都是“静”的,都已然诠释了“侠”的美的本质。
  注释:
  [1]⑴ 侯孝贤,1947年出生于广东梅县(今梅州市区),1948年移居台湾。侯孝贤是一位出身平民阶层,但自学儒家、深谙儒教的儒者导演、监制及編剧,台湾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有《悲情城市》《戏梦人生》《童年往事》《海上花》等。
  [2]康尔主编.电影艺术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5:99.
  [3]薛凌.电影艺术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2:29.
  [4]薛凌.电影艺术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2:37.
  [5]薛凌.电影艺术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2:59.
  [6]康尔主编.电影艺术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5:100.
  [7]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6(2007.12重印):134.
  [8]薛凌.电影艺术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2:181.
  [9]薛凌.电影艺术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2:27.
  [10]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6(2007.12重印):134.
  参考文献
  [1]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6(2007.12重印).
  [2]薛凌.电影艺术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2.
  [3]陈刚.文艺美学探索[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1.10.
  [4]康尔主编.电影艺术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5.
  [5]贾磊磊.中国武侠电影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1.
其他文献
【摘要】:《天鵝》这部小说作为作家徐小斌的长篇力作,在爱情观上给予了我们太多可探求的方向与指示。初读这篇小说,我第一个联想到的故事就是“飞鸟与鱼”。 我们知道了飞鸟与鱼是不可以在一起的,虽然彼此相爱,但是鱼终归是水里的鱼,飞鸟终归是天上的飞鸟,飞鸟离开了那片海域,永远的再也没有回来,它并不知道,鱼亦再没有游回这片海域,它们都在小心翼翼地躲避那段往事,那段飞鸟与鱼的故事。然而,在赛里木湖畔,两只天鹅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中国与世界接轨,商品流通的同时伴随消费文化的传播。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成为全世界的亮点,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对于中国大陆地区奢侈品市场而言,其发展速度更居于世界之首,众多外国奢侈品厂商被中国市场所吸引,纷纷进入。现在,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全球奢侈品消费的第三大市场。但中国仍处于奢侈品发展的初期,从学术界到一般民众对于奢侈品是缺乏认识的,奢侈
期刊
【摘要】:20世纪,俄罗斯经典文学中出现了许多勇于追求幸福的女性形象。尽管她们的人生际遇和追求幸福的结局各不相同,但她们都以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而使俄罗斯文学熠熠生辉。本文将从中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女性形象,分析她们追求幸福的原因、过程及结果。  【关键词】:俄罗斯文学经典;追求幸福;女性形象  前言  从古至今,女性的命运始终牵动着一代又一代俄罗斯作家的神经。然而,在19世纪之前的俄罗
期刊
【摘要】:黄柏属于传统中药的一种,功能主要显示在解毒泻火、燥湿清热方面,能够有效进行消毒,对于黄疸、盗汗等病症具有一定的疗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行业内对于黄柏的研究也更加深入,要立足黄柏的性状,全面分析其化学成分,探讨其药理作用,以期待为黄柏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安全保障。  【关键词】:黄柏;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现代研究  前言  黄柏是黄皮树或者黄檗的干燥皮,其是芸香料植物。通常,被称为川黄柏或
期刊
以“日不落帝国”在十九世纪著称于世的英国,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世界文化发展长河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英国也是现代体育的发源地之一,18世纪,英国的户外运动就已经具有了许多现代体育项目的“雏形”。体育已经成为英国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可知,英国的文化建设政策、文化管理体制使英国在本土文化饱满丰富的过程中体现出了极强的民族特色。  1.英国文化特点  马冬梅在《对英国文化的初步观察与
期刊
【摘要】:从来伟人都是孤独的,贫困潦倒和不被世人理解可能会伴随着他们的一生,世间可能不会给他们带来多少欢乐,他们却能够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学财富。在中国漫长而又灿烂的文学发展长河中,“士不遇”这一思想主题,久经不衰,受到历代士人的青睐。在汉代诗赋中,饱含“士不遇”思想的作品,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董仲舒《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东方朔《答客难》等,这些诗赋,形成了我
期刊
【摘要】:《包氏父子》和《红与黑》都描写了父子关系,前者写的是细心呵护下的“望子成龙”的父子关系,后者写的是父权专制下的“债权债务”的父子关系。本文从母爱的缺席、小皇帝与弃儿形象以及人生悲剧这三个方面对两部作品中的父子关系进行比较研究,进而来看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  一、母爱缺席视角下的父爱观  细细解读《包氏父子》与《红与黑》两部作品,可以发现两个家庭中的母亲一直都是出于缺席状态的。《包氏父子
期刊
【摘要】:《追风筝的人》自出版后,就广受世界各地的读者喜爱。在叙述感情真挚的故事过程中,书中所使用的重复这一艺术手法更是促进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和主题的升华。本文通过实际范例来分析该书作者是如何巧妙运用重复这一艺术手法来推进小说情节的发展和深化主题,从而也能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此书。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重复;艺术效果  小说简介  卡勒德·胡塞尼作为一名杰出的阿富汗作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而
期刊
我的手小心翼翼地打上“骆驼祥子”几个蘸着血泪的大字,心头仿佛有人狂吼怒号着:“人把自己从野兽中提拔出,可是到现在人还把自己的同类驱逐到野兽里去……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里去。”他疲惫无力地在撕扯中倒下,转瞬即被那个黑暗的社会所吞没。这是个吃人的黑暗社会,更可怕的是它吐出你沾血的骨头出来,你只能麻木不仁地在这无边黑暗中行尸走肉。小说中的祥子,在经历了“买车丢车”的三起三
期刊
【摘要】:我国的刑事回避制度存在一定意义上的“空设性”,法律实践中,常因流于形式而使其程序价值沦为空谈。造成我国刑事回避制度“空设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介绍性阐释:1、程序与实体的理论新解。2、回避制度在不同法系国家展现的不同样态。3、实操中,当事人确定“利益相关”之隐性关系困难。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滥用回避申请权导致的诉讼效率降低、拖延。通过对我国刑事回避制度相关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