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上市银行年报密集披露。虽然在2020年经历了多重压力叠加,但年报数据展露出的发展韧性与增长潜力仍然让市场为之一振,尤其零售金融业务更是亮点纷呈。其中,除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机构业绩表现亮眼之外,中国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转型成效也引发市场关注。
作为一家百年大行,中国银行打破以对公业务为主的传统印象,2020年零售业务历史首次跃升为该行收入贡献第一大板块,在国内大型商业银行“零售转型”浪潮中率先突出重围,拔得头筹。年报显示,2020年中行境内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贡献度达到46.55%,同比提升7个百分点,贡献度和升幅在四大行中名列前茅。
船到中流浪更急:银行业的“焦虑”与零售金融的“迸发”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的阶段。
2020年,中国银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合理让利的同时,实现了总资产平稳增长,净利润虽然同比下降,但回升势头强劲。2021年伴随经济企稳及复苏加快,银行业净利润增速有望开启深V反转。
但从长周期来看,走过“黄金十年”的商业银行,面临着普遍的发展焦虑和重重的经营挑战:金融科技与新兴业态冲击持续,跨界、跨业与同业竞争深化,盈利空间收窄,资本约束与风险控制承压,金融“严监管”趋势凸显,海外与跨境业务不确定性影响增强。要实现制胜当下、蓄力长远的稳健发展,商业银行必须找准核心优势领域,构筑竞争防御的“护城河”,而大力推进零售金融转型发展,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商业银行的战略选择。
1.“大零售”的发展东风
从广义背景看,零售金融业务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国内宏观经济长期向好,居民收入与家庭财富快速增长,消费促进与升级持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十年复合增速达到12%,资本市场改革深化,财富金融基础设施和制度保障持续完善。从业务本身看,零售业务低资本、低风险、逆周期的特点,对银行缓解资本约束压力、分散业务经营风险、平滑经济周期波动具有顯著影响。据统计,2015年至2019年我国零售金融营业收入复合增速较行业整体增速高出3个百分点,对银行业整体营收池的贡献度逐年提升。
2.零售金融是“红海”也是“蓝海”
各家银行持续发力零售金融布局。招商银行深入推进零售金融3.0战略,平安银行着力打造科技引领的数字银行,以不同领域的创新优势领零售金融转型之先。在国有大行梯队内,零售金融的布局力度有增无减。工商银行在持续打造“第一个人金融银行”战略的基础上再提“境内外汇业务首选银行”目标;建设银行坚持“零售优先”方针,纵深推进住房租赁、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三大战略”;农业银行加快建设“客户首选的智能零售银行”,推动从零售大行向零售强行转变;邮储银行依托广泛的网点布局与零售客群,全面推进“一流大型零售银行”战略;交通银行聚焦国际化与综合化发展,加快建设“具有财富管理特色和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银行”。
整体来看,各家银行的纷纷入局与投入叠加已使零售金融市场呈现一片“红海”,但“红海”与“蓝海”的界定不是绝对的。新零售时代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在“更快的发现用户需求”与“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上的较量,在这个意义上,财富金融、消费金融、场景金融等领域仍有大量的“蓝海”空间。
看似寻常最奇崛:百年大行的零售转型之路
在零售金融的转型发展上,中国银行展现着始终如一的战略决心。解读中国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转型之路,可以勾勒出国内零售金融业务变革大潮中一段有着独特亮色的发展剪影。
1.改革,勇于触及根本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没有体制机制的改革,任何寄望于表层形式调整的战略转型,都是修修补补,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改革,要在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上下功夫。
2019年盛夏,经历了一年多的谋划并反复论证后,中国银行个人金融条线组织架构改革方案部署大会召开,正式拉开中行个人金融业务深化转型发展的序幕。
作为近年来首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性举措,中国银行对个人金融转型寄予厚望。推动改革之初,中国银行董事长刘连舸即强调,“个人金融条线架构改革,不仅是组织架构和经营管理模式的变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理念、思想和文化变革”。
思维的深度决定行为的高度。中国银行在个人金融改革过程中,着力打破传统桎梏,突破思维惯性,实现了“三个转变”:从客户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跳出以银行账户为核心的客户体系,构建具有广义外延的互联网漏斗形用户体系;从交易思维向价值思维转变,强调为客户创造价值,从注重当期交易转向通过为客户创造价值强化客户全旅程的交互与服务;从产品思维向全量思维转变,明确提出“全量客户”、“全量金融资产”、“全量收入”三大核心指标。
2.转型,聚焦动能升级
在突破思维定式的基础上,中国银行以“强化执行”着眼行动落地,紧抓行业发展趋势,以数字化、开放化、轻型化为主要路径,推进转型发展与动能升级,着力打造智能银行、平台银行和价值银行。
数字化:从手机银行走向智能银行
数字化转型是中国银行个人金融转型发展的重心。中国银行认为在金融科技的爆发式发展影响下,银行业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的重塑已是时不我待,必须全速推进数字银行建设,将数字化基因植入全产品、全流程、全领域,并推动打造客户服务和产品交付的“极致体验”。中国银行副行长郑国雨表示,中国银行个人金融数字化转型成效已逐步显现,全渠道数字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据中国银行统计,2020年中国银行手机银行实现了有规模、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用户数达到2.11亿户,交易额达到32.28万亿元,个人有效客户中手机银行用户占比超过66%;前中后台建设实现智能化、自动化、集约化突破,自有渠道借记卡无卡化交易场景覆盖率达到80%以上,事中风控系统实时监控线上渠道交易量同比增长67.38%。
开放化:从交易银行走向平台银行
中国银行着力推进从交易平台向综合服务平台的转变,从自给自足转向生态融合、从卖方思维转向买方思维,以客户“金融+非金融”需求为核心,通过丰富的生态合作与场景建设,为客户构建无处不在的金融服务体系。以四大战略级场景为重点,2020年中国银行场景建设实现有广度、有温度、有深度的突破,106类子场景全面覆盖“衣食住行游娱学养”等不同需求领域,形成广泛连接G端、B端、C端客户的生态服务闭环。
轻型化:从规模银行走向价值银行
我国居民资产配置需求正在从拥有现金向拥有资产、从拥有房产向拥有金融资产转变。中国银行立足客户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专注提升财富管理能力,推进财富金融跨越发展。截至2020年末,中国银行管理个人客户金融资产超过10万亿元,智能投顾产品累计销量突破200亿元、平均收益率34.91%,轻资本的个人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42%。
中国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转型发展,展现了一家具有“百年大行”、“外汇专业银行”等显著标签印记的国有大行的改革决心,并以清晰的战略布局和出色的业绩表现走出了具有中行精神的“大象起舞”之路——敢于自我突破,以“大破大立”为支撑,将创新、变革与坚持注入灵魂、凝为战略、成为共识、化为行动。
当前,“大零售”发展的东风仍劲,“十四五”规划以“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强化个体关注,“双循环”新格局驱动消费升级,民生福祉、科技创新、区域调整、对外开放等领域广泛蕴含个金业务发展机遇。
机遇与挑战相伴而生。面对存量博弈的市场环境,中国银行业零售转型之路任重道远。道阻且长,行则必至。零售金融业务坚持以改革激发活力、以转型创造动力,不忘初心,回归个人客户金融服务本源,在不确定中坚定正确的方向,行而不缀,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