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试题展示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60分)
蔡元培1917年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针对当时“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的北大学子,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唯有“抱定宗旨”“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前途可望)”。时至今日,考进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能在其经济、金融这样的热门专业就读,毕业后能有好的发展,仍是广大高三毕业生的现实追求……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蔡元培在1917年发表的一篇著名演说,该文收录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中。收录这篇课文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演讲的技巧,也是为了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熏陶与引导。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学生进入大学应为求学,而非仅仅达到做官发财的目的。反观现代社会,能够在北大、清华这样的顶尖学府就读是多少学生梦寐以求的荣耀。作为一名高三毕业生,明确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迈向社会的必修课。
从命题形式上看,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面对这类作文题目,在审题立意方面要特别注意掌握尺度:既要结合材料内容确定主旨,又不要陷入材料的局限而就事论事。首先,考生要从较长篇幅的叙述语句中提炼出能够点明主旨的核心词语。材料中引述蔡元培先生的演说以及列举今日大学生热衷学习经济、金融专业这一现状的目的在于将“做官发财”与“抱定宗旨”两种求学心态进行对比,从中可以提炼出“现实利益”“精神追求”“把握尺度”等核心词语。围绕核心词语展开论述,才能够在材料引导下拓展自主写作的空间。其次,选准论述角度是凸显作文鲜明特征、立意深刻的关键。这道作文题目只是从客观的视角提供了两种现象——蔡元培对大学生的要求和当今大学生热衷就读经济、金融专业,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感情倾向。因此,考生在立意时可以从正、反两个角度审视材料,也可以结合不同时代的社会需求选择评价视角,这样可以达到立意新颖独特的效果。
由以上分析,这道题目的参考立意如下:
1.要注重品德修養,不要急功近利;2.知识的价值在于奉献而非索取;3.奋斗目标决定行为方向;4.把握现实利益与精神追求的尺度。
此外,还要提醒大家的是,这道作文题目运用了对比的方式呈现话题材料,既有蔡元培演说中对“做官发财”和“抱定宗旨”两种求学态度的对比,也有近代与当代社会现状的对比。因此,在作文论述中也可以适当运用比较论证的方式进行阐述。此外,还要注意事例要有时代感,避免陈旧,要让作文体现出对新时代精神的呼唤。
佳作展评
抱定宗旨,行有为事
文/熊若熙
初见这大千世界,我们会因遇见美丽而在心底埋下一颗颗的种子,那叫做梦想;辗转于复杂尘世中,我们也会因其偏离主流而无奈地将纤纤幼苗连根拔去,这叫做现实。在梦想和现实的冲突中,有些人在欲望的旋涡中无法自拔,最终一生碌碌无为;有些人不忘初心坚守本真,成就一番伟业。
孜孜不倦,学子不失执着之性。
求学之路道阻且长,执着专注是成功的起点。初进课堂,我们带着一双天真纯净的眼睛,眼里闪烁着对知识渴望的光芒,曾豪情壮志地许诺要做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可是我们渐渐长大,却不约而同地在填报志愿时默默选择了金融等热门专业,而最初的想法早已置之脑后。当年,蔡元培先生为北大新生指明了“抱定宗旨,孜孜求学”的治学之道;而今,北大“学生五·四奖章”获得者朱嘉迪没有辜负蔡元培先生的一番苦心。朱嘉迪从小与芯片结缘,考入北大后制定了严密的学习计划,本科期间已在著名期刊发表论文,不断探讨芯片的发展前景与技术突破。他认为自己是在享受研究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收获结果,而研究芯片技术将是他一生专注的事业。对学问的执着专注是促进每一名优秀学子不断攀登更高峰的动力。
淡泊名利,君子忧道不忧贫。
梦想是我们最初的心之所向,然而在通往彼岸的途中,常常荆棘丛生。唯有淡泊名利、矢志不渝,才能抵达梦想的彼岸。范仲淹生来就有兼济天下的情怀,他忍辱负重,划粥断齑,苦读及第,正因他心底对国泰民安的坚守,让他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倡导,促使他成为一代仁人志士的代表。叶嘉莹先生在94岁高龄将1857万元的资产捐给南开大学兴办国学,只为坚守心灵深处对古典诗词的那份敬畏之情。在先师孔子“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的感召下,她摆脱了名利的诱惑,寻得了心灵的净土。
匡时济世,赤子报国守初心。
上个世纪,中国科技水平比较落后,被一些发达国家轻视打压。有一批国际顶尖的科学家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他们远渡重洋探寻富国强国之路,学成之后,他们仍不忘报国。钱学森不受美国巨额薪资的诱惑,摆脱了美国的监视软禁,留下了“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的壮语豪言,掷地有声,响彻云霄!黄大年婉拒英国的高薪聘请,归国组建科研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套大型钻探装备“地壳一号”,打破美俄多年垄断,填补了我国在深部大陆科学钻探装备领域的空白。当北师大董教授抛出“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 这样充满铜臭的言论时,一位位怀有赤子之心的优秀学者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知识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
温家宝总理曾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让我们拨开物欲的屏障,抱定宗旨,行有为事,用执着的坚守开拓出心灵的净土。
点评
本文在结构上有着精巧的构思:从“学子”到“君子”再到“赤子”,沿着追求个人学识、追求精神寄托、追求奉献社会这一逐层递进的线索将立意引向深入,由浅入深地揭示出精神追求对实现人生价值的促动作用。在素材选择方面,特别注重与话题材料的融合性和时代感,从北大“学生五·四奖章”获得者朱嘉迪写起,既与蔡元培北大演说相呼应,又让人看到“抱定宗旨,孜孜求学”治学态度的历史传承,体现出现实意义。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60分)
蔡元培1917年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针对当时“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的北大学子,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唯有“抱定宗旨”“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前途可望)”。时至今日,考进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能在其经济、金融这样的热门专业就读,毕业后能有好的发展,仍是广大高三毕业生的现实追求……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蔡元培在1917年发表的一篇著名演说,该文收录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材中。收录这篇课文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演讲的技巧,也是为了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熏陶与引导。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学生进入大学应为求学,而非仅仅达到做官发财的目的。反观现代社会,能够在北大、清华这样的顶尖学府就读是多少学生梦寐以求的荣耀。作为一名高三毕业生,明确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迈向社会的必修课。
从命题形式上看,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目。面对这类作文题目,在审题立意方面要特别注意掌握尺度:既要结合材料内容确定主旨,又不要陷入材料的局限而就事论事。首先,考生要从较长篇幅的叙述语句中提炼出能够点明主旨的核心词语。材料中引述蔡元培先生的演说以及列举今日大学生热衷学习经济、金融专业这一现状的目的在于将“做官发财”与“抱定宗旨”两种求学心态进行对比,从中可以提炼出“现实利益”“精神追求”“把握尺度”等核心词语。围绕核心词语展开论述,才能够在材料引导下拓展自主写作的空间。其次,选准论述角度是凸显作文鲜明特征、立意深刻的关键。这道作文题目只是从客观的视角提供了两种现象——蔡元培对大学生的要求和当今大学生热衷就读经济、金融专业,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感情倾向。因此,考生在立意时可以从正、反两个角度审视材料,也可以结合不同时代的社会需求选择评价视角,这样可以达到立意新颖独特的效果。
由以上分析,这道题目的参考立意如下:
1.要注重品德修養,不要急功近利;2.知识的价值在于奉献而非索取;3.奋斗目标决定行为方向;4.把握现实利益与精神追求的尺度。
此外,还要提醒大家的是,这道作文题目运用了对比的方式呈现话题材料,既有蔡元培演说中对“做官发财”和“抱定宗旨”两种求学态度的对比,也有近代与当代社会现状的对比。因此,在作文论述中也可以适当运用比较论证的方式进行阐述。此外,还要注意事例要有时代感,避免陈旧,要让作文体现出对新时代精神的呼唤。
佳作展评
抱定宗旨,行有为事
文/熊若熙
初见这大千世界,我们会因遇见美丽而在心底埋下一颗颗的种子,那叫做梦想;辗转于复杂尘世中,我们也会因其偏离主流而无奈地将纤纤幼苗连根拔去,这叫做现实。在梦想和现实的冲突中,有些人在欲望的旋涡中无法自拔,最终一生碌碌无为;有些人不忘初心坚守本真,成就一番伟业。
孜孜不倦,学子不失执着之性。
求学之路道阻且长,执着专注是成功的起点。初进课堂,我们带着一双天真纯净的眼睛,眼里闪烁着对知识渴望的光芒,曾豪情壮志地许诺要做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可是我们渐渐长大,却不约而同地在填报志愿时默默选择了金融等热门专业,而最初的想法早已置之脑后。当年,蔡元培先生为北大新生指明了“抱定宗旨,孜孜求学”的治学之道;而今,北大“学生五·四奖章”获得者朱嘉迪没有辜负蔡元培先生的一番苦心。朱嘉迪从小与芯片结缘,考入北大后制定了严密的学习计划,本科期间已在著名期刊发表论文,不断探讨芯片的发展前景与技术突破。他认为自己是在享受研究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收获结果,而研究芯片技术将是他一生专注的事业。对学问的执着专注是促进每一名优秀学子不断攀登更高峰的动力。
淡泊名利,君子忧道不忧贫。
梦想是我们最初的心之所向,然而在通往彼岸的途中,常常荆棘丛生。唯有淡泊名利、矢志不渝,才能抵达梦想的彼岸。范仲淹生来就有兼济天下的情怀,他忍辱负重,划粥断齑,苦读及第,正因他心底对国泰民安的坚守,让他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倡导,促使他成为一代仁人志士的代表。叶嘉莹先生在94岁高龄将1857万元的资产捐给南开大学兴办国学,只为坚守心灵深处对古典诗词的那份敬畏之情。在先师孔子“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的感召下,她摆脱了名利的诱惑,寻得了心灵的净土。
匡时济世,赤子报国守初心。
上个世纪,中国科技水平比较落后,被一些发达国家轻视打压。有一批国际顶尖的科学家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他们远渡重洋探寻富国强国之路,学成之后,他们仍不忘报国。钱学森不受美国巨额薪资的诱惑,摆脱了美国的监视软禁,留下了“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的壮语豪言,掷地有声,响彻云霄!黄大年婉拒英国的高薪聘请,归国组建科研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套大型钻探装备“地壳一号”,打破美俄多年垄断,填补了我国在深部大陆科学钻探装备领域的空白。当北师大董教授抛出“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 这样充满铜臭的言论时,一位位怀有赤子之心的优秀学者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知识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
温家宝总理曾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让我们拨开物欲的屏障,抱定宗旨,行有为事,用执着的坚守开拓出心灵的净土。
点评
本文在结构上有着精巧的构思:从“学子”到“君子”再到“赤子”,沿着追求个人学识、追求精神寄托、追求奉献社会这一逐层递进的线索将立意引向深入,由浅入深地揭示出精神追求对实现人生价值的促动作用。在素材选择方面,特别注重与话题材料的融合性和时代感,从北大“学生五·四奖章”获得者朱嘉迪写起,既与蔡元培北大演说相呼应,又让人看到“抱定宗旨,孜孜求学”治学态度的历史传承,体现出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