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家里出现过这样的画面吗?爸爸一边看手机,一边咧嘴傻笑。“喂,老爸,你能不能也拿本书看啊?”他倒好,看书不到五分钟,就又摸起手机了。常听父母抱怨孩子玩手机上瘾,其实他们自己也手不离机。
孩子忍不住了,给爸爸妈妈留了张纸条:“你们怎么又玩手机啦?都严重干扰到我了,知道不知道?你们为什么只要求我不看手机呢?”这样说效果如何?赵老师觉得没什么用,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不是“劝说”,而是“质问”。这样不仅起不到“劝说”的效果,还会惹得他们生气。质问的语气太严厉,如果不是原则性的争论,尽量不用。那该怎样劝说才好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智慧劝说”的艺术。
常规版:描述事实 + 陈述感受 + 表达心愿
又到写作业时间了。爸爸照例“不自觉”地掏出手机,坐在了一旁“陪公主读书”。该怎么劝说他改正呢?刘陈蕾同学没有像往常那样耍性子,而是心平气和地对爸爸说了这么一番话。
描述事实
爸爸,今天写作业时您一直坐在身旁陪伴我,这让我感到很幸福。可当我需要全神贯注时,耳边却传来您盯着看手机发出的咯咯笑声。看着您沉迷手机的模样,我真想和您说说心里话。
爸爸,每次您掏出手机前,总不忘做个解释:“上了一天的班,实在太累了,看手机放松放松,就一会儿,好吧?”您瞅一眼手机屏幕,整个人就像着了迷,周围什么也听不见,我连喊您好几声都不理我!瞧您佝偻着身体,低垂着脑袋,整整90秒,连眼睛都没眨一下;足足半小時,连姿势都没换一下。别问我怎么算得那么准,我都给您计着时呢。
这两段话很智慧。她没有直接批评爸爸看手机的行为,而是以生动的描写手法,平静地描述他看手机的样子。她没用摄像机,而是用文字真实、传神地记录下当时的情景,爸爸看了一定也会有所触动。
陈述感受
爸爸,我也知道您工作劳累,可您这样看手机,是起不到“放松”效果的。您不是经常喊颈椎疼吗?这都跟您看手机太久有关系啊。看您疼起来的样子,我也好心疼。更何况,您看手机,对我学习是一种负面影响。有时候我偷瞄两眼,一分神,算错了,检查时您又会“义正词严”地批评我。我觉得好委屈。
这段劝说中,她先心疼爸爸的健康,让爸爸感受到女儿的关爱。接着略带撒娇地陈述爸爸看手机带给自己的影响,让他意识到沉迷手机的确是对孩子的伤害。
表达心愿
我多么希望您能全身心地陪着我。在我学习时,您也能专心地看本书;当我遇到难题时,您就耐心地解释;当我做得全对时,您能热情鼓励。您沉迷手机,不仅浪费了时间,也降低了我们的“父女亲密值”。等我长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您也许想陪也陪不了我了呢。
爸爸,我多么希望您能放下手机,和我一起学习啊!
蕾蕾感情真挚地向爸爸表达自己的心愿,谈到“父女亲密值”时,真是入情入理。看了这篇劝说,爸爸有什么改变吗?据说再也不带手机坐在孩子身边了,手里只拿着一本书。哈!劝说成功!
升级版:现实事例 + 引用故事 + 仿写经典
蕾蕾运用了“智慧劝说”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大妙招儿。此外,劝说的艺术还在于含蓄表达。接下来以陈衡同学的劝说为例,再传授大家升级版妙招儿。
妈妈,有一则新闻我要与您分享:听说有位妈妈在等车时,看手机太入迷,没留意孩子已经独自从前门上车了。当司机联系上这位糊涂妈妈时,她居然还在刷着手机,连孩子走丢了都没发觉。难道手机才是她亲生的娃吗?
妈妈,其实您和这位妈妈也有点儿像呢。您总是一下班就急匆匆赶回家,想多争取点时间帮我复习,可真坐在我身边时,您又掏出手机刷个不停。您与其“人在心不在”,还不如别那么着急赶回家呢!
现实事例
开头简洁地讲述一则新闻故事,一下就抓住了妈妈的心,也抓住了读者的心。第二段看似不经意间做了承接,引出妈妈也爱看手机的事实。
引用故事
妈妈,在我小时候,您就给我讲过周总理的故事,他对身边的秘书特别注意思想教育,在工作上严格要求,但平时对人却平等相待,关心体贴。您说他是一个言传身教的人。妈妈,您总是教育我要成为一个有“自制力”的人,所以,您自己也要先成为一个有“自制力”的人啊。就先从放下手机做起吧!
第三段引用了故事,让妈妈在她说过的话前自我反思。
仿写经典
妈妈,您总是感叹时间不够用,殊不知小小手机就像能催眠您的怪兽,不知不觉吞食掉您大量的时间。于是,刷短视频时,时间从滑动的指尖飞过;看微博时,时间从不相干的热搜中飞过;回信息时,时间便从紧盯的双眼前飞过。当您叹息眼酸手痛时,新来的时间又在充着电的手机灯里闪过了……
妈妈,放下手机,和我一起学习吧,心灵会更加充实而快乐!
第四段对手机做了个恰当的比喻,并仿照朱自清《匆匆》中的名句,说明看手机是多么耗费时间。最后这一句话,与其说是劝说,不如说是热情的邀请。
同学们,你们会劝说了吗?当然,招数有很多,聪明的你们应该学会随机应变,灵活运用,让劝说既有智慧,又有魅力。
孩子忍不住了,给爸爸妈妈留了张纸条:“你们怎么又玩手机啦?都严重干扰到我了,知道不知道?你们为什么只要求我不看手机呢?”这样说效果如何?赵老师觉得没什么用,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不是“劝说”,而是“质问”。这样不仅起不到“劝说”的效果,还会惹得他们生气。质问的语气太严厉,如果不是原则性的争论,尽量不用。那该怎样劝说才好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智慧劝说”的艺术。
常规版:描述事实 + 陈述感受 + 表达心愿
又到写作业时间了。爸爸照例“不自觉”地掏出手机,坐在了一旁“陪公主读书”。该怎么劝说他改正呢?刘陈蕾同学没有像往常那样耍性子,而是心平气和地对爸爸说了这么一番话。
描述事实
爸爸,今天写作业时您一直坐在身旁陪伴我,这让我感到很幸福。可当我需要全神贯注时,耳边却传来您盯着看手机发出的咯咯笑声。看着您沉迷手机的模样,我真想和您说说心里话。
爸爸,每次您掏出手机前,总不忘做个解释:“上了一天的班,实在太累了,看手机放松放松,就一会儿,好吧?”您瞅一眼手机屏幕,整个人就像着了迷,周围什么也听不见,我连喊您好几声都不理我!瞧您佝偻着身体,低垂着脑袋,整整90秒,连眼睛都没眨一下;足足半小時,连姿势都没换一下。别问我怎么算得那么准,我都给您计着时呢。
这两段话很智慧。她没有直接批评爸爸看手机的行为,而是以生动的描写手法,平静地描述他看手机的样子。她没用摄像机,而是用文字真实、传神地记录下当时的情景,爸爸看了一定也会有所触动。
陈述感受
爸爸,我也知道您工作劳累,可您这样看手机,是起不到“放松”效果的。您不是经常喊颈椎疼吗?这都跟您看手机太久有关系啊。看您疼起来的样子,我也好心疼。更何况,您看手机,对我学习是一种负面影响。有时候我偷瞄两眼,一分神,算错了,检查时您又会“义正词严”地批评我。我觉得好委屈。
这段劝说中,她先心疼爸爸的健康,让爸爸感受到女儿的关爱。接着略带撒娇地陈述爸爸看手机带给自己的影响,让他意识到沉迷手机的确是对孩子的伤害。
表达心愿
我多么希望您能全身心地陪着我。在我学习时,您也能专心地看本书;当我遇到难题时,您就耐心地解释;当我做得全对时,您能热情鼓励。您沉迷手机,不仅浪费了时间,也降低了我们的“父女亲密值”。等我长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您也许想陪也陪不了我了呢。
爸爸,我多么希望您能放下手机,和我一起学习啊!
蕾蕾感情真挚地向爸爸表达自己的心愿,谈到“父女亲密值”时,真是入情入理。看了这篇劝说,爸爸有什么改变吗?据说再也不带手机坐在孩子身边了,手里只拿着一本书。哈!劝说成功!
升级版:现实事例 + 引用故事 + 仿写经典
蕾蕾运用了“智慧劝说”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大妙招儿。此外,劝说的艺术还在于含蓄表达。接下来以陈衡同学的劝说为例,再传授大家升级版妙招儿。
妈妈,有一则新闻我要与您分享:听说有位妈妈在等车时,看手机太入迷,没留意孩子已经独自从前门上车了。当司机联系上这位糊涂妈妈时,她居然还在刷着手机,连孩子走丢了都没发觉。难道手机才是她亲生的娃吗?
妈妈,其实您和这位妈妈也有点儿像呢。您总是一下班就急匆匆赶回家,想多争取点时间帮我复习,可真坐在我身边时,您又掏出手机刷个不停。您与其“人在心不在”,还不如别那么着急赶回家呢!
现实事例
开头简洁地讲述一则新闻故事,一下就抓住了妈妈的心,也抓住了读者的心。第二段看似不经意间做了承接,引出妈妈也爱看手机的事实。
引用故事
妈妈,在我小时候,您就给我讲过周总理的故事,他对身边的秘书特别注意思想教育,在工作上严格要求,但平时对人却平等相待,关心体贴。您说他是一个言传身教的人。妈妈,您总是教育我要成为一个有“自制力”的人,所以,您自己也要先成为一个有“自制力”的人啊。就先从放下手机做起吧!
第三段引用了故事,让妈妈在她说过的话前自我反思。
仿写经典
妈妈,您总是感叹时间不够用,殊不知小小手机就像能催眠您的怪兽,不知不觉吞食掉您大量的时间。于是,刷短视频时,时间从滑动的指尖飞过;看微博时,时间从不相干的热搜中飞过;回信息时,时间便从紧盯的双眼前飞过。当您叹息眼酸手痛时,新来的时间又在充着电的手机灯里闪过了……
妈妈,放下手机,和我一起学习吧,心灵会更加充实而快乐!
第四段对手机做了个恰当的比喻,并仿照朱自清《匆匆》中的名句,说明看手机是多么耗费时间。最后这一句话,与其说是劝说,不如说是热情的邀请。
同学们,你们会劝说了吗?当然,招数有很多,聪明的你们应该学会随机应变,灵活运用,让劝说既有智慧,又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