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儿童审美素质的培养是早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针对地方儿童方便接触到地方审美教育资源,本文立足于安徽省阜阳市的剪纸民间艺术,对剪纸艺术在学前儿童欣赏教育中的应用做以思考,并给出应用案例做以参考,旨在对当地城乡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水平的提高尽点绵薄之力。
【关键词】:学前儿童;阜阳剪纸;欣赏课;思考;应用参考
学前儿童审美能力成长和发展迅速,审美资源相对丰富,然而对安徽阜阳地区还依然存在着审美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依据我国国家教育部制定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学前儿童感受与欣赏目标的解读和思考。现立足于阜阳民间艺术中的剪纸艺术,按照当地学前儿童普遍认知能力和教育水平,考量了对阜阳剪纸艺术在学前儿童欣赏课中的应用,经过课堂实践并给出相应应用案例参考。
一、阜阳剪纸在学前儿童欣赏课中的应用思考
针对国家教育部制定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幼儿的感受与欣赏的目标的整体认识和思考,可以得出,学前儿童对民间美术欣赏分目标可优化总结为:喜欢欣赏不同形式的民间艺术品和艺术形式,有较强的好奇心,对艺术作品有相应的联想和情绪反应,从强烈的色彩和简单质朴的形式中感受民间艺术带来的原始朴素之美,初步了解其蕴含的浅表的美好生活的含义,初步建立对民俗文化和质朴生活的热爱之情,进行欣赏活动之后能积极参与和欣赏后的拓展活动,愿意和别人分享、交流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和美感体验。
对于以上学前儿童阶段的审美发展特征,我们把当地丰富民间艺术资源广泛应用于欣赏课的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需要注意的是针对城乡不同差异对课程难度和参与活动形式做相应的设计和调整。
二、阜阳剪纸《伏虎》在学前儿童欣赏课中的应用参考
(一)、作品分析:
剪纸是一门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作品《伏虎》是来自于安徽省阜阳民间剪纸艺人程建礼老先生的作品,阜阳剪纸善于运用粗细线组合,阴阳刻相织相交的手法,融合我国北方剪纸的粗壮浑厚和南方剪纸纤巧秀丽的风格,形成了刚柔兼备、节奏和谐、朴实优美的地方特色。情趣丰富,装饰味重,兼有南北剪纸的艺术特色,即粗犷之中蕴纤巧,质朴之中见秀丽,刚柔兼备,情趣醇和。阜阳剪纸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二)、欣赏活动设计意图:
学前儿童已经有一定的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基础,已拥有的动手制作能力,已能初步理解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通过语言讲授可以初步理解艺术作品形式和色彩传递的表层意义,通过讲解能理解作品较为深层次的含义。剪纸作为我们身边较为常见和普遍应用的民族传统艺术,我们有必要让幼儿接触和欣赏这样一种经典的艺术形式。此次选择的是安徽阜阳当地最为著名的程建礼先生的作品,供幼儿因地制宜地欣赏。
(三)、欣赏活动目标:
1、能积极配合教师欣赏作品,感受剪纸对称饱满的构图和丰富的内容,尝试理解剪纸内容和所表达的含义。
2、在教师指导下,鼓励幼儿用彩色纸对折并剪出对称的物象。
(四)、欣赏活动准备:
《伏虎》挂图、彩色正方形纸、塑料剪刀、PPT。音频资料:《步步高》、《金蛇狂舞》等。
(五)、欣赏活动过程:
1、出示人物肖像,引入欣赏主题:(PPT展示)
●认识作者,感受风采。
程建礼(1921-2006),男,阜阳颍东区正午镇程圩村人,农民。中国剪纸学会理事、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大师。
师:“小朋友们,大家看看这个老爷爷是谁?(出示肖像照片)他就是我们身边的民间剪纸艺人程建礼老爷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剪纸作品吧?”
2、作品欣赏,大胆表述:
●引导幼儿简单描述欣赏对象的作品形式、大小、颜色、形状等直观具象感受。
(1)、师:“小朋友们我们来看看这是什么颜色的纸呀?它上面都有什么东西?”(…引导幼儿细致地观察主题形象,感受色彩和形状,描述心理感受。)
(2)、师:“大家看看一张纸被剪成什么样子了?这个就叫做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的一种,你们看见作品中的大老虎了吗?大老虎是什么样的?它两边一样吗?小朋友呢?也是两边一样吗?这种两边一样的图样叫对称图,大家看看我们身边还有那些是对称的呀?”
●教师小结:引导幼儿观察对称图,感受对称美,传达对称的概念和审美视角,并结合生活中幼儿所常见的对称实物来对比解说。
(3)、师:“老虎的头上是什么?手里拿了什么?”(放大作品中儿童部分局部,引导儿童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并回答)
(4)、“大家看看那个拿斧头的小朋友是男生还是女生呀?他头上戴的是什么?他穿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深入观察)
3、积极思考,给作品起名:
(1)、师:“请大家帮程爷爷这个剪纸作品起个名字吧?”(幼儿观察、想象并回答)
(2)、师:“程爷爷的剪纸作品里面有个小孩拿着大斧头降服了一只大老虎,我们就叫它‘伏虎’吧?我们看看作品中的小朋友是不是很刚强很勇敢啊?这个是我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对我们小朋友的祝福和期望呀,希望我们小朋友能像那个能打老虎的小朋友一样刚猛、强壮、勇敢,能驱除邪恶。”
(3)、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幅作品吗?接下来再给大家看两幅对称式的作品,我们来看看身边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呢?像小花朵、小鱼、小飞机、红灯笼、我们的衣服鞋子等等,都有对称的,小朋友们能不能利用手里的剪刀和彩纸来剪出一个两边一样的,对称形式的剪纸图案呢?”(工具材料发放准备)
●师小结:此环节指引幼儿深入观察以后,尝试对形式之外的内容做解释,比较之前階段的构图和形式的观察,两段结合完成欣赏活动设计目标。
4、示范演示、教授方法:
(1)、师:“现在老师手中有一张红色的正方形的纸,我们先把它对折,看看折痕旁边的两个长方形是不是一样的呢?接下来看看老师怎么把它剪成一只漂亮的蝴蝶吧?”(幼儿观察模仿,教师制作并指)
(2)、教师剪出蝴蝶翅膀的主体部分,剩下的翅膀上的镂空造型让幼儿观察、创造。(教师引导幼儿积极观察联想,大胆创新。)
5、幼儿大胆想象,动手制作:
创作材料:各种颜色正方形彩纸、塑料剪刀、固体胶。
创作时长:10~15分钟。
创作方法:剪,撕、拼、粘贴、添加、调整。
创作背景音乐:《步步高》、《金蛇狂舞》循环播放。
(六)、欣赏活动建议和评价:
本次欣赏具体活动过程是着力于对作品中的对称饱满式构图和作品丰富的内容展开的,先通过整体欣赏和局部欣赏相结合的形式,一步步引导幼儿深入欣赏,再延伸至内容表达上继续诠释作品传达的中国传统祝福和期望的内容。
教学活动中对作者的介绍以及对作品的讲解和教师示范几个环节节奏紧凑,循序渐进,效果明显。既能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又能愉快教学、寓教于乐。让幼儿在欣赏佳作的同时深化“对称”审美感念,增强对对称图的感受能力,丰富了中国传统美学知识,训练了动手创新的能力。教师可以对幼儿所完成作品予以集中张贴,并让幼儿组织语言表达出所选内容和形式,给与恰当鼓励,保持美术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
[2]幸福新童年编写组 编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解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
[3]孔起英 编著.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
[4]杨景芝 著.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2月
【关键词】:学前儿童;阜阳剪纸;欣赏课;思考;应用参考
学前儿童审美能力成长和发展迅速,审美资源相对丰富,然而对安徽阜阳地区还依然存在着审美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依据我国国家教育部制定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学前儿童感受与欣赏目标的解读和思考。现立足于阜阳民间艺术中的剪纸艺术,按照当地学前儿童普遍认知能力和教育水平,考量了对阜阳剪纸艺术在学前儿童欣赏课中的应用,经过课堂实践并给出相应应用案例参考。
一、阜阳剪纸在学前儿童欣赏课中的应用思考
针对国家教育部制定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幼儿的感受与欣赏的目标的整体认识和思考,可以得出,学前儿童对民间美术欣赏分目标可优化总结为:喜欢欣赏不同形式的民间艺术品和艺术形式,有较强的好奇心,对艺术作品有相应的联想和情绪反应,从强烈的色彩和简单质朴的形式中感受民间艺术带来的原始朴素之美,初步了解其蕴含的浅表的美好生活的含义,初步建立对民俗文化和质朴生活的热爱之情,进行欣赏活动之后能积极参与和欣赏后的拓展活动,愿意和别人分享、交流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和美感体验。
对于以上学前儿童阶段的审美发展特征,我们把当地丰富民间艺术资源广泛应用于欣赏课的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需要注意的是针对城乡不同差异对课程难度和参与活动形式做相应的设计和调整。
二、阜阳剪纸《伏虎》在学前儿童欣赏课中的应用参考
(一)、作品分析:
剪纸是一门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作品《伏虎》是来自于安徽省阜阳民间剪纸艺人程建礼老先生的作品,阜阳剪纸善于运用粗细线组合,阴阳刻相织相交的手法,融合我国北方剪纸的粗壮浑厚和南方剪纸纤巧秀丽的风格,形成了刚柔兼备、节奏和谐、朴实优美的地方特色。情趣丰富,装饰味重,兼有南北剪纸的艺术特色,即粗犷之中蕴纤巧,质朴之中见秀丽,刚柔兼备,情趣醇和。阜阳剪纸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二)、欣赏活动设计意图:
学前儿童已经有一定的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基础,已拥有的动手制作能力,已能初步理解对称、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通过语言讲授可以初步理解艺术作品形式和色彩传递的表层意义,通过讲解能理解作品较为深层次的含义。剪纸作为我们身边较为常见和普遍应用的民族传统艺术,我们有必要让幼儿接触和欣赏这样一种经典的艺术形式。此次选择的是安徽阜阳当地最为著名的程建礼先生的作品,供幼儿因地制宜地欣赏。
(三)、欣赏活动目标:
1、能积极配合教师欣赏作品,感受剪纸对称饱满的构图和丰富的内容,尝试理解剪纸内容和所表达的含义。
2、在教师指导下,鼓励幼儿用彩色纸对折并剪出对称的物象。
(四)、欣赏活动准备:
《伏虎》挂图、彩色正方形纸、塑料剪刀、PPT。音频资料:《步步高》、《金蛇狂舞》等。
(五)、欣赏活动过程:
1、出示人物肖像,引入欣赏主题:(PPT展示)
●认识作者,感受风采。
程建礼(1921-2006),男,阜阳颍东区正午镇程圩村人,农民。中国剪纸学会理事、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大师。
师:“小朋友们,大家看看这个老爷爷是谁?(出示肖像照片)他就是我们身边的民间剪纸艺人程建礼老爷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剪纸作品吧?”
2、作品欣赏,大胆表述:
●引导幼儿简单描述欣赏对象的作品形式、大小、颜色、形状等直观具象感受。
(1)、师:“小朋友们我们来看看这是什么颜色的纸呀?它上面都有什么东西?”(…引导幼儿细致地观察主题形象,感受色彩和形状,描述心理感受。)
(2)、师:“大家看看一张纸被剪成什么样子了?这个就叫做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的一种,你们看见作品中的大老虎了吗?大老虎是什么样的?它两边一样吗?小朋友呢?也是两边一样吗?这种两边一样的图样叫对称图,大家看看我们身边还有那些是对称的呀?”
●教师小结:引导幼儿观察对称图,感受对称美,传达对称的概念和审美视角,并结合生活中幼儿所常见的对称实物来对比解说。
(3)、师:“老虎的头上是什么?手里拿了什么?”(放大作品中儿童部分局部,引导儿童仔细观察,大胆想象并回答)
(4)、“大家看看那个拿斧头的小朋友是男生还是女生呀?他头上戴的是什么?他穿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深入观察)
3、积极思考,给作品起名:
(1)、师:“请大家帮程爷爷这个剪纸作品起个名字吧?”(幼儿观察、想象并回答)
(2)、师:“程爷爷的剪纸作品里面有个小孩拿着大斧头降服了一只大老虎,我们就叫它‘伏虎’吧?我们看看作品中的小朋友是不是很刚强很勇敢啊?这个是我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对我们小朋友的祝福和期望呀,希望我们小朋友能像那个能打老虎的小朋友一样刚猛、强壮、勇敢,能驱除邪恶。”
(3)、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幅作品吗?接下来再给大家看两幅对称式的作品,我们来看看身边还有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呢?像小花朵、小鱼、小飞机、红灯笼、我们的衣服鞋子等等,都有对称的,小朋友们能不能利用手里的剪刀和彩纸来剪出一个两边一样的,对称形式的剪纸图案呢?”(工具材料发放准备)
●师小结:此环节指引幼儿深入观察以后,尝试对形式之外的内容做解释,比较之前階段的构图和形式的观察,两段结合完成欣赏活动设计目标。
4、示范演示、教授方法:
(1)、师:“现在老师手中有一张红色的正方形的纸,我们先把它对折,看看折痕旁边的两个长方形是不是一样的呢?接下来看看老师怎么把它剪成一只漂亮的蝴蝶吧?”(幼儿观察模仿,教师制作并指)
(2)、教师剪出蝴蝶翅膀的主体部分,剩下的翅膀上的镂空造型让幼儿观察、创造。(教师引导幼儿积极观察联想,大胆创新。)
5、幼儿大胆想象,动手制作:
创作材料:各种颜色正方形彩纸、塑料剪刀、固体胶。
创作时长:10~15分钟。
创作方法:剪,撕、拼、粘贴、添加、调整。
创作背景音乐:《步步高》、《金蛇狂舞》循环播放。
(六)、欣赏活动建议和评价:
本次欣赏具体活动过程是着力于对作品中的对称饱满式构图和作品丰富的内容展开的,先通过整体欣赏和局部欣赏相结合的形式,一步步引导幼儿深入欣赏,再延伸至内容表达上继续诠释作品传达的中国传统祝福和期望的内容。
教学活动中对作者的介绍以及对作品的讲解和教师示范几个环节节奏紧凑,循序渐进,效果明显。既能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又能愉快教学、寓教于乐。让幼儿在欣赏佳作的同时深化“对称”审美感念,增强对对称图的感受能力,丰富了中国传统美学知识,训练了动手创新的能力。教师可以对幼儿所完成作品予以集中张贴,并让幼儿组织语言表达出所选内容和形式,给与恰当鼓励,保持美术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
[2]幸福新童年编写组 编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解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
[3]孔起英 编著.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
[4]杨景芝 著.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