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形变及温度应力等问题给建筑施工带来不利的影响,通常是采用施工后浇带技术来解决这类问题。本文就建筑施工后浇带技术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后浇带技术实施要注意的问题,并对后浇带技术的实施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建筑施工;后浇带技术;实施问题与措施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解决温度应力及建筑间的沉降差异等问题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通常使用的技术是后浇带技术。后浇带技术的实施是指在建筑施工时,根据施工过程的需要,在对钢筋混凝土进行现浇的时候,要留下一条临时缝,直到不再需要这条缝时,再将其填充好。后浇带技术实施的好坏对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有着极为严重的影响,如果后浇带技术的使用不恰当,则很容易影响建筑结构的受力性能,严重时会使建筑出现裂缝,从而导致建筑存在安全隐患。
1.后浇带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
建筑的主楼与裙楼在进行基础施工时,必须要在施工过程中预留一道临时缝,即后浇带,直到主楼和裙楼的建设基本完成以后,才可以使用混凝土对其进行浇筑,以便将地梁与上部梁连接在一起。这样实施后浇带技术的作用是为了解决高层与低层间的沉降差异及温度应力等问题。由于主楼在建设完成后,其最终沉降量已经被完成了60%-80%,只剩下较小的沉降量,而后浇带技术的实施,则可以降低两者之间的沉降差异。要确保建筑主体的质量过关,后浇带技术的使用时间是极为重要的,一般在主体完工两个月后再对其进行浇筑是最为合适的,因为这时候很大一部分的混凝土收缩已经完成。后浇带实施的位置应选择受力较小的地方,比如在梁、板的中间部位。后浇带的宽度设定要根据建筑的结构构造特点来制定,以便于施工操作的顺利实施,正常情况下是保留700㎜-1000㎜的宽度。
2.实施后浇带技术时应注意的问题
2.1后浇带灌注混凝土的时间问题
高层主楼在建筑时所使用的地基通常是天然地基,有些建筑也会使用摩擦桩基,而因为主楼的沉降量一般比较大,在加上建筑地基的使用不同,往往会使主楼沉降完成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要想对建筑灌注后浇带混凝土,应尽量在主楼建设及主楼沉降基本完工后。而如果主楼的建设是使用支持桩,又或者是以基岩、卵石等作为基地持力层时,主楼的沉降量往往会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主楼建筑的地基沉降情况,就可以在建筑达到一定高度后,对其实施后浇带混凝土的灌注。
2.2对后浇带两侧进行隔断的方法
对后浇带两侧进行隔断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即一是建设钢支架铁丝网;二是使用钢板进行隔断。在建设钢支架铁丝网的时候,支架钢筋的直径和间距是有一定要求的,因此要按照断面的大小来对支架钢筋进行选择,以便保证支架的稳定性。铁丝网要选择使用网眼较小的网,以避免在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灌注时出现严重漏浆的现象。如果选择了网眼较大的铁丝网,则可以在铁丝网外面贴塑料膜,并将其支架好,以免在灌注时出现跑浆现象,直到混凝土凝固以后,在对支架和塑料膜进行拆卸。后浇带宽度的预留应考虑施工的方便性,正常情况下保留宽度为700㎜-1000㎜即可。要对建筑进行浇筑,钢筋的位置不僅要放置准确,也要有一定的连续性,所以对于板的建设来说,如果是使用单层钢筋,则需要设置垫块;如果使用的是双层钢筋,则需要对其进行支架。而对于梁的架设来说,底部钢筋的使用需要采用垫块方法,但是上对层钢筋进行浇筑时,需要设置马道行走,因为其直径比较大,所以不能直接行走在钢筋上,以免出现事故。
2.3后浇带防护方面的问题
在对后浇带两侧灌注混凝土时,需要在其顶部预留一个企口,宽度大约在50㎜-100㎜即可。在灌注完混凝土后,可以使用水泥填平企口,并在企口上砌筑护堤,以避免一些污水流入后浇带,且护堤高度在150㎜左右即可,而且在这方面最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地下室的防护一定要严谨,以免污水流入地基,从而对地基的承载力造成不好的影响。在对地下室的底板及外墙等后浇带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需要使用240㎜的墙对其进行封堵,并且要使用防水砂浆对墙面进行抹刷。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有效的对后浇带进行防水,也能够将其当作挡土墙,还可以加快施工的进度。
3.后浇带技术的使用措施
3.1后浇带的模板设置与拆卸
后浇带的模板设置方法要避免与两侧的模板设置相同,以防止后浇带混凝土和早期灌注的混凝土之间产生不必要的质量缺陷。因此,在对后浇带进行混凝土灌注之前,先将顶板进行拆除,然后在进行模板设置。后浇带的存在是属于建筑的薄弱部位,因此,这个部位在选择模板设置材料时,可以使用优质的竹胶板,而且在设置模板时要根据实施方案对模板间的距离进行严格控制,在灌注混凝土前还应对其进行严格检查,以便保证这些模板设置的牢固性。此外,为了防止梁板形成悬臂,从而使得主体结构被改变,在未对后浇带进行混凝土灌注之前,不能拆卸支柱和模板等支撑体系。
3.2后浇带的设置要求
在选择后浇带位置时,应考虑结构受力情况,选择受力较小的位置。这个位置可以是在梁、板的反弯点旁边,因为这个地方弯矩和剪力都不是太大;也可以将后浇带设置在弯矩较大、剪力不大的梁、板中部。另外,后浇带的间距设定也是后浇带设置的重要问题,间距的最佳宽度一般为700㎜-1000㎜,这个宽度对施工操作最为方便。在设置底板后浇带时,防水问题是必须要考虑的,一般建筑工程对底板防水所采取的的措施是在后浇带的两侧建立挡水墙,且挡水墙要比底板高,墙面也要抹刷防水砂浆;为了阻止底板附近的污水渗入后浇带,施工单位需要使用砂浆在后浇带两侧设置宽度为50㎜,高度为100㎜的挡水带,挡水带的位置距离后浇带两侧大约在500㎜即可,而且在挡水带上面还要铺设竹胶板,以免施工杂物渗进后浇带中。后浇带在闲置期间,要对其采取防护措施,可以使用铁皮制成的盖板对承台的上皮钢筋进行覆盖,并且盖板的宽度要比后浇带多出500㎜左右。此外,还要在后浇带周围建立栏杆,以便对其进行更好的防护。
3.3处理后浇带垂直施工缝的方法
施工单位要对后浇带的质量进行保证,需要在混凝土初凝或凝结后就对垂直施工缝进行合理的处理,以确保后浇和前浇的混凝土能够牢固的连接在一起。一般施工在混凝土初凝阶段对垂直施工缝进行处理的方法是用水对施工缝中的碎石块等杂物进行清除,使其露出粗骨料,并且还要对铁丝网进行冲洗;而在混凝土凝结后,则是拆除铁丝网,并对垂直施工缝的表面进行冲洗。
3.4后浇带混凝土的灌注措施
在对后浇带进行灌注混凝土之前,需要对已经灌注的混凝土进行处理,清除其中的水泥膜和碎石块,以使其形成毛面,在将已灌注混凝土清理完毕后,还要用水对其进行冲洗,以便其能够保持湿润。而在后浇带灌注完混凝土后,则要及时在上面铺设塑料薄膜;在混凝土硬化后,可以在上面覆盖湿麻袋,也可以进行洒水养护,而且养护时间必须多于14天,以便其表面能够保持湿润。
4.结束语
现如今,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后浇带技术的使用在逐渐被增加,已经代替了永久变形缝的使用。建筑施工的质量对建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而施工质量是否过关又与后浇带技术的使用是否合理有很大关系。所以,施工单位在使用后浇带技术时,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以便保障建筑结构的质量能够过关。
参考文献:
[1]费云洪.建筑工程施工后浇带技术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8).
[2]梁涛.建筑施工后浇带技术应用[J].江西建材.2012(6).
[3]黄进杰.谈建筑施工后浇带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5,31(6).
【关键词】 建筑施工;后浇带技术;实施问题与措施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解决温度应力及建筑间的沉降差异等问题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通常使用的技术是后浇带技术。后浇带技术的实施是指在建筑施工时,根据施工过程的需要,在对钢筋混凝土进行现浇的时候,要留下一条临时缝,直到不再需要这条缝时,再将其填充好。后浇带技术实施的好坏对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有着极为严重的影响,如果后浇带技术的使用不恰当,则很容易影响建筑结构的受力性能,严重时会使建筑出现裂缝,从而导致建筑存在安全隐患。
1.后浇带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
建筑的主楼与裙楼在进行基础施工时,必须要在施工过程中预留一道临时缝,即后浇带,直到主楼和裙楼的建设基本完成以后,才可以使用混凝土对其进行浇筑,以便将地梁与上部梁连接在一起。这样实施后浇带技术的作用是为了解决高层与低层间的沉降差异及温度应力等问题。由于主楼在建设完成后,其最终沉降量已经被完成了60%-80%,只剩下较小的沉降量,而后浇带技术的实施,则可以降低两者之间的沉降差异。要确保建筑主体的质量过关,后浇带技术的使用时间是极为重要的,一般在主体完工两个月后再对其进行浇筑是最为合适的,因为这时候很大一部分的混凝土收缩已经完成。后浇带实施的位置应选择受力较小的地方,比如在梁、板的中间部位。后浇带的宽度设定要根据建筑的结构构造特点来制定,以便于施工操作的顺利实施,正常情况下是保留700㎜-1000㎜的宽度。
2.实施后浇带技术时应注意的问题
2.1后浇带灌注混凝土的时间问题
高层主楼在建筑时所使用的地基通常是天然地基,有些建筑也会使用摩擦桩基,而因为主楼的沉降量一般比较大,在加上建筑地基的使用不同,往往会使主楼沉降完成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要想对建筑灌注后浇带混凝土,应尽量在主楼建设及主楼沉降基本完工后。而如果主楼的建设是使用支持桩,又或者是以基岩、卵石等作为基地持力层时,主楼的沉降量往往会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主楼建筑的地基沉降情况,就可以在建筑达到一定高度后,对其实施后浇带混凝土的灌注。
2.2对后浇带两侧进行隔断的方法
对后浇带两侧进行隔断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即一是建设钢支架铁丝网;二是使用钢板进行隔断。在建设钢支架铁丝网的时候,支架钢筋的直径和间距是有一定要求的,因此要按照断面的大小来对支架钢筋进行选择,以便保证支架的稳定性。铁丝网要选择使用网眼较小的网,以避免在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灌注时出现严重漏浆的现象。如果选择了网眼较大的铁丝网,则可以在铁丝网外面贴塑料膜,并将其支架好,以免在灌注时出现跑浆现象,直到混凝土凝固以后,在对支架和塑料膜进行拆卸。后浇带宽度的预留应考虑施工的方便性,正常情况下保留宽度为700㎜-1000㎜即可。要对建筑进行浇筑,钢筋的位置不僅要放置准确,也要有一定的连续性,所以对于板的建设来说,如果是使用单层钢筋,则需要设置垫块;如果使用的是双层钢筋,则需要对其进行支架。而对于梁的架设来说,底部钢筋的使用需要采用垫块方法,但是上对层钢筋进行浇筑时,需要设置马道行走,因为其直径比较大,所以不能直接行走在钢筋上,以免出现事故。
2.3后浇带防护方面的问题
在对后浇带两侧灌注混凝土时,需要在其顶部预留一个企口,宽度大约在50㎜-100㎜即可。在灌注完混凝土后,可以使用水泥填平企口,并在企口上砌筑护堤,以避免一些污水流入后浇带,且护堤高度在150㎜左右即可,而且在这方面最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地下室的防护一定要严谨,以免污水流入地基,从而对地基的承载力造成不好的影响。在对地下室的底板及外墙等后浇带进行混凝土浇筑时,需要使用240㎜的墙对其进行封堵,并且要使用防水砂浆对墙面进行抹刷。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有效的对后浇带进行防水,也能够将其当作挡土墙,还可以加快施工的进度。
3.后浇带技术的使用措施
3.1后浇带的模板设置与拆卸
后浇带的模板设置方法要避免与两侧的模板设置相同,以防止后浇带混凝土和早期灌注的混凝土之间产生不必要的质量缺陷。因此,在对后浇带进行混凝土灌注之前,先将顶板进行拆除,然后在进行模板设置。后浇带的存在是属于建筑的薄弱部位,因此,这个部位在选择模板设置材料时,可以使用优质的竹胶板,而且在设置模板时要根据实施方案对模板间的距离进行严格控制,在灌注混凝土前还应对其进行严格检查,以便保证这些模板设置的牢固性。此外,为了防止梁板形成悬臂,从而使得主体结构被改变,在未对后浇带进行混凝土灌注之前,不能拆卸支柱和模板等支撑体系。
3.2后浇带的设置要求
在选择后浇带位置时,应考虑结构受力情况,选择受力较小的位置。这个位置可以是在梁、板的反弯点旁边,因为这个地方弯矩和剪力都不是太大;也可以将后浇带设置在弯矩较大、剪力不大的梁、板中部。另外,后浇带的间距设定也是后浇带设置的重要问题,间距的最佳宽度一般为700㎜-1000㎜,这个宽度对施工操作最为方便。在设置底板后浇带时,防水问题是必须要考虑的,一般建筑工程对底板防水所采取的的措施是在后浇带的两侧建立挡水墙,且挡水墙要比底板高,墙面也要抹刷防水砂浆;为了阻止底板附近的污水渗入后浇带,施工单位需要使用砂浆在后浇带两侧设置宽度为50㎜,高度为100㎜的挡水带,挡水带的位置距离后浇带两侧大约在500㎜即可,而且在挡水带上面还要铺设竹胶板,以免施工杂物渗进后浇带中。后浇带在闲置期间,要对其采取防护措施,可以使用铁皮制成的盖板对承台的上皮钢筋进行覆盖,并且盖板的宽度要比后浇带多出500㎜左右。此外,还要在后浇带周围建立栏杆,以便对其进行更好的防护。
3.3处理后浇带垂直施工缝的方法
施工单位要对后浇带的质量进行保证,需要在混凝土初凝或凝结后就对垂直施工缝进行合理的处理,以确保后浇和前浇的混凝土能够牢固的连接在一起。一般施工在混凝土初凝阶段对垂直施工缝进行处理的方法是用水对施工缝中的碎石块等杂物进行清除,使其露出粗骨料,并且还要对铁丝网进行冲洗;而在混凝土凝结后,则是拆除铁丝网,并对垂直施工缝的表面进行冲洗。
3.4后浇带混凝土的灌注措施
在对后浇带进行灌注混凝土之前,需要对已经灌注的混凝土进行处理,清除其中的水泥膜和碎石块,以使其形成毛面,在将已灌注混凝土清理完毕后,还要用水对其进行冲洗,以便其能够保持湿润。而在后浇带灌注完混凝土后,则要及时在上面铺设塑料薄膜;在混凝土硬化后,可以在上面覆盖湿麻袋,也可以进行洒水养护,而且养护时间必须多于14天,以便其表面能够保持湿润。
4.结束语
现如今,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后浇带技术的使用在逐渐被增加,已经代替了永久变形缝的使用。建筑施工的质量对建筑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而施工质量是否过关又与后浇带技术的使用是否合理有很大关系。所以,施工单位在使用后浇带技术时,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以便保障建筑结构的质量能够过关。
参考文献:
[1]费云洪.建筑工程施工后浇带技术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8).
[2]梁涛.建筑施工后浇带技术应用[J].江西建材.2012(6).
[3]黄进杰.谈建筑施工后浇带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