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中职卫校德育的重要性
中职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专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一线实用型人才的重任,是为社会的岗位需求服务。俗话说"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思想不好是毒品。"可以体现出做人的道理。作为学校,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1],其次才是学会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学会做人是个体安身立本、社会良性发展的前提,学习知识与掌握技能只是服务社会的手段。可见教会学生做人才是学校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即体现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规定,中职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工作,而中职教育必须先抓道德教育,可见德育的重要性。中职学校是学生离开校园进入社会的最后一站,其道德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未来的发展,说明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我校为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培养的是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卫生行业技能型人才,在整个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注重道德教育,尤其是医学道德教育。
二、 医学道德的实践性
(一) 医学道德概述
"道"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德"表示人的品行和行为。"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准则的总和。道德是一种内取消性规范(即良心),又可外化为一定的道德行为。道德品质由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共同组成。行为是一个关键因素,是道德品质的落脚点。学校道德教育必须重视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需要的不仅仅是"晓之以理",更主要的是"动之以性",最后后达到"导之以行"的目的。[2]
中职卫校培育合格的医疗卫生职业人才时,必需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强化医学道德教育。医学道德是医疗卫生行业的职业道德,是有关医疗卫生工作的特殊道德信念和特殊道德行为;是以医学职业道德的原则、规范转化为医务工作人员的实际行动为根本目的,体现出医学道德的实践性特点。
(二)医学道德实践性要求
医学道德实践的目的是把所学的医学伦理理论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外化为正确的行为。实践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贴近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贴近学生所处社会环境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多元化实践形式,使学生在生活实践、社会实践中,不断地体会,并将医学道德内化成品质外化成行为。
三、 医学道德实践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在医学道德实践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1、学生知行脱节严重
哲学家笛卡尔认为,为了要判明人们的真正见解是怎样的,与其听其言,不如观其行。在医道德实践中学生常出现言行不一致、知行脱节现象。相当部分学生对医学道德理论知识能侃侃而谈,但常现说得好听,行为做得难看或说做相反,甚至出现"学优品劣"现象。归根到底就是学生对医学道德不能内化为己用,不能外化为良好品行行为。以至于出现利益至上的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成风、缺乏诚信、无责任感,自私自利、团队意识不强、协作能力差、纪律性差等思想与行为。
2、学生缺乏积极性,实践参与度低
这与学生自身因素有关外,亦受外界因素影响,如实践内容陈旧而空泛、无吸引力,活动形式老土呆板、无活力,实践无刚性要求,评价体制不完善、不科学合理,学校重智轻德等。
3、医学道德实践教育工作者素质不高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学生要进行普通常规的道德教育外,还应根据不同专业强化不同的医学道德教育实践。部分中职学校重专业轻德育,常随意指派某一老师或某一部门负责全校的德育工作。被指派常是一些能力不强,形象不好,素质不高的教师。致使德育实践结果不理想。医药行业的医学道德教育,渗及到医学伦理、医药法律、职业道德等,并不是每位老师都能胜任的。
4、学校、家庭重智轻德、重理论轻实践[3]
部分中职卫校存在着教书不育人,对医学道德实践认识不清,如实践目的不切实际,内容缺乏时代性,方法过于单一化,评价体系不科学合理、不规范等。误认为中要懂理论,就必定会做出相应行为。常听说"某高校高材生轻生","高智商犯罪分子","某医生收红包"等报道,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反击事例。中职卫校培养的是与人的生命相关的医务一线技能人才,在教育中决不能忽视、轻视医学道德的教育,更不能对其实践性掉以轻心。学子们中有通过真实的实践过程,才能具备名副其实的良好医学道德。
5、医学道德实践时间、经费、场所不足
某些学校奖大部分资金投入到硬件建设,花大量时间于专业课学习上,在有限的条件下,使得医学道德实践时间安排不足,经费不够,活动场所难寻。
6、社会不正之风影响医学道德实践
通过理论学习与在校实训、实训基地见习、实习的实践,学生的医学道德都表现较好,但往往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受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抵制不了利益诱惑,会做出违背医学道德的不良行为。
7、医学道德实践评价体系不完善
现行的中职卫校对德育实践的评价体系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如"以智论德"、"数字量化"、"重结果轻过程"等片面化、简单化,以至于把医学道德实践搞成短期培训、纯学科型简单活动,只重量化、搞形式化"作秀"行为出现。
四、 应对策略探讨
当代医疗卫生体系中,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专业都需实行不同的医学道德,好比"一把钥匙配一把锁",体现出医学道德实践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医学道德应从生活中实践,从社会中实践。现归纳了一些强化实践的应对策略,以供共同探讨。
1、医学道德教育目的要更新
道德教育知性化教育固然重要,躬行实践更不可没。因道德教育的目的归概结底是行为的改善而非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改善。实践性是医学道德教育的根本特性。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医学道德,深化医学道德行为,避免知行脱节,为我国卫生行业培养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2、医学道德实践内容与时俱进
社会不断变化发展,医疗卫生服务宗旨在变化,医务人员的道德标着亦随社会而变迁,以致于专门为医療服务培养人才的中职卫校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内容也发生了改变。 3、医学道德实践主体要变更
一切教育应"以人为本",故医学道德实践的主体应是学生。学生按照逢己的需要自主地确定道德实践活动方案,自主选择具体的目标、内容、形式、时间、地点;学生通过产身的合作、交流、操作、体验、劳动,提高道德认识、生成道德情感、确立道德信念、养成道德行为习惯。
4、医学道德实践的教师队伍建设
高水平高素质的实践教师队伍,是提高医学道德实践实效性的关键。[4]实践教师队伍由专职教师与普通专业课教师按一定的比例组成,能點与面相结合。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开展医学道德实践,应尽量由经系统培训合格的"双师型"教师负责。
5、医学道德实践形式多样化
社会是复杂的,医疗工作环境是变化的,医学道德实践形式应是多样化的。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多样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医学道德内化为品质,升华为自觉行为。如我校药剂专业班级常开展的医学道德实践活动有志愿者服务、药品调查活动、模拟药房实训、药品营销创意广告比赛、药剂技能竞赛、医德案例讨论活动与辩论赛、药厂参观、基地见习、基地实习等。
6、医学道德实践要日常化
身为中职卫校的学生,虽身肩特殊使命,但作为人是离不开生活,故将医学道德实践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即实行实践日常化,正好符合 "生活处处皆德育"。
7、医学道德实践与专业实践相结合
职业岗位不同,道德要求不同,在开展医学道德实践中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如中职卫校学生在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践时,应附带有医学德育实践任务,使其即遵守从业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又体验和实践医学道德。
8、医学道德实践评价体制要科学合理化
医学道德实践评价体制不能单一化。其中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必需由学生、教师、家长、承接实践活动的单位共同组成;评价内容应多元化,刚性化,及时代化;评价方法应多样化。
9、医学道德实践资源挖掘
中职卫校应充分挖掘和合理开发实践资源,如建全完善校内实训环境,发掘社会活动场所,开拓实习基地,利用网络资源,开讲座与座谈会、交流会等。
10、医学道德实践应实行"三全"制
医学道德实践应实行"三全"制。一是全员,学校全体成员包括教师与学生都是实践活动的参与者,二是全程,医学道德实践贯穿从入学至毕业的整个教育过程,覆盖学习、活动、生活的各个环节;三是全方位,强调学校、家庭、社会应相互联系,建立实践共同体。
参考文献
[1] 郑润凡 , 周月朋.高校德育方法创新思考[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04 年 12 月第 18 卷第4 期总58 期
[2] 陈云海.创新道德实践 实现德育回归[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8 月第 12 卷 第4 期
[3]廖鸿冰. 高职院校德育实践薄弱的症结及具体因素分析[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22)
[4]林肖华. 论"实践德育"[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1(4)
中职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专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一线实用型人才的重任,是为社会的岗位需求服务。俗话说"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思想不好是毒品。"可以体现出做人的道理。作为学校,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1],其次才是学会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学会做人是个体安身立本、社会良性发展的前提,学习知识与掌握技能只是服务社会的手段。可见教会学生做人才是学校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即体现出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规定,中职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工作,而中职教育必须先抓道德教育,可见德育的重要性。中职学校是学生离开校园进入社会的最后一站,其道德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未来的发展,说明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我校为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培养的是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卫生行业技能型人才,在整个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注重道德教育,尤其是医学道德教育。
二、 医学道德的实践性
(一) 医学道德概述
"道"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德"表示人的品行和行为。"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准则的总和。道德是一种内取消性规范(即良心),又可外化为一定的道德行为。道德品质由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共同组成。行为是一个关键因素,是道德品质的落脚点。学校道德教育必须重视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需要的不仅仅是"晓之以理",更主要的是"动之以性",最后后达到"导之以行"的目的。[2]
中职卫校培育合格的医疗卫生职业人才时,必需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强化医学道德教育。医学道德是医疗卫生行业的职业道德,是有关医疗卫生工作的特殊道德信念和特殊道德行为;是以医学职业道德的原则、规范转化为医务工作人员的实际行动为根本目的,体现出医学道德的实践性特点。
(二)医学道德实践性要求
医学道德实践的目的是把所学的医学伦理理论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外化为正确的行为。实践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贴近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贴近学生所处社会环境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多元化实践形式,使学生在生活实践、社会实践中,不断地体会,并将医学道德内化成品质外化成行为。
三、 医学道德实践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在医学道德实践中存在着不少问题。
1、学生知行脱节严重
哲学家笛卡尔认为,为了要判明人们的真正见解是怎样的,与其听其言,不如观其行。在医道德实践中学生常出现言行不一致、知行脱节现象。相当部分学生对医学道德理论知识能侃侃而谈,但常现说得好听,行为做得难看或说做相反,甚至出现"学优品劣"现象。归根到底就是学生对医学道德不能内化为己用,不能外化为良好品行行为。以至于出现利益至上的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成风、缺乏诚信、无责任感,自私自利、团队意识不强、协作能力差、纪律性差等思想与行为。
2、学生缺乏积极性,实践参与度低
这与学生自身因素有关外,亦受外界因素影响,如实践内容陈旧而空泛、无吸引力,活动形式老土呆板、无活力,实践无刚性要求,评价体制不完善、不科学合理,学校重智轻德等。
3、医学道德实践教育工作者素质不高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学生要进行普通常规的道德教育外,还应根据不同专业强化不同的医学道德教育实践。部分中职学校重专业轻德育,常随意指派某一老师或某一部门负责全校的德育工作。被指派常是一些能力不强,形象不好,素质不高的教师。致使德育实践结果不理想。医药行业的医学道德教育,渗及到医学伦理、医药法律、职业道德等,并不是每位老师都能胜任的。
4、学校、家庭重智轻德、重理论轻实践[3]
部分中职卫校存在着教书不育人,对医学道德实践认识不清,如实践目的不切实际,内容缺乏时代性,方法过于单一化,评价体系不科学合理、不规范等。误认为中要懂理论,就必定会做出相应行为。常听说"某高校高材生轻生","高智商犯罪分子","某医生收红包"等报道,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反击事例。中职卫校培养的是与人的生命相关的医务一线技能人才,在教育中决不能忽视、轻视医学道德的教育,更不能对其实践性掉以轻心。学子们中有通过真实的实践过程,才能具备名副其实的良好医学道德。
5、医学道德实践时间、经费、场所不足
某些学校奖大部分资金投入到硬件建设,花大量时间于专业课学习上,在有限的条件下,使得医学道德实践时间安排不足,经费不够,活动场所难寻。
6、社会不正之风影响医学道德实践
通过理论学习与在校实训、实训基地见习、实习的实践,学生的医学道德都表现较好,但往往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受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抵制不了利益诱惑,会做出违背医学道德的不良行为。
7、医学道德实践评价体系不完善
现行的中职卫校对德育实践的评价体系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如"以智论德"、"数字量化"、"重结果轻过程"等片面化、简单化,以至于把医学道德实践搞成短期培训、纯学科型简单活动,只重量化、搞形式化"作秀"行为出现。
四、 应对策略探讨
当代医疗卫生体系中,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专业都需实行不同的医学道德,好比"一把钥匙配一把锁",体现出医学道德实践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医学道德应从生活中实践,从社会中实践。现归纳了一些强化实践的应对策略,以供共同探讨。
1、医学道德教育目的要更新
道德教育知性化教育固然重要,躬行实践更不可没。因道德教育的目的归概结底是行为的改善而非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改善。实践性是医学道德教育的根本特性。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医学道德,深化医学道德行为,避免知行脱节,为我国卫生行业培养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2、医学道德实践内容与时俱进
社会不断变化发展,医疗卫生服务宗旨在变化,医务人员的道德标着亦随社会而变迁,以致于专门为医療服务培养人才的中职卫校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内容也发生了改变。 3、医学道德实践主体要变更
一切教育应"以人为本",故医学道德实践的主体应是学生。学生按照逢己的需要自主地确定道德实践活动方案,自主选择具体的目标、内容、形式、时间、地点;学生通过产身的合作、交流、操作、体验、劳动,提高道德认识、生成道德情感、确立道德信念、养成道德行为习惯。
4、医学道德实践的教师队伍建设
高水平高素质的实践教师队伍,是提高医学道德实践实效性的关键。[4]实践教师队伍由专职教师与普通专业课教师按一定的比例组成,能點与面相结合。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开展医学道德实践,应尽量由经系统培训合格的"双师型"教师负责。
5、医学道德实践形式多样化
社会是复杂的,医疗工作环境是变化的,医学道德实践形式应是多样化的。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多样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医学道德内化为品质,升华为自觉行为。如我校药剂专业班级常开展的医学道德实践活动有志愿者服务、药品调查活动、模拟药房实训、药品营销创意广告比赛、药剂技能竞赛、医德案例讨论活动与辩论赛、药厂参观、基地见习、基地实习等。
6、医学道德实践要日常化
身为中职卫校的学生,虽身肩特殊使命,但作为人是离不开生活,故将医学道德实践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即实行实践日常化,正好符合 "生活处处皆德育"。
7、医学道德实践与专业实践相结合
职业岗位不同,道德要求不同,在开展医学道德实践中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如中职卫校学生在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践时,应附带有医学德育实践任务,使其即遵守从业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又体验和实践医学道德。
8、医学道德实践评价体制要科学合理化
医学道德实践评价体制不能单一化。其中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必需由学生、教师、家长、承接实践活动的单位共同组成;评价内容应多元化,刚性化,及时代化;评价方法应多样化。
9、医学道德实践资源挖掘
中职卫校应充分挖掘和合理开发实践资源,如建全完善校内实训环境,发掘社会活动场所,开拓实习基地,利用网络资源,开讲座与座谈会、交流会等。
10、医学道德实践应实行"三全"制
医学道德实践应实行"三全"制。一是全员,学校全体成员包括教师与学生都是实践活动的参与者,二是全程,医学道德实践贯穿从入学至毕业的整个教育过程,覆盖学习、活动、生活的各个环节;三是全方位,强调学校、家庭、社会应相互联系,建立实践共同体。
参考文献
[1] 郑润凡 , 周月朋.高校德育方法创新思考[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04 年 12 月第 18 卷第4 期总58 期
[2] 陈云海.创新道德实践 实现德育回归[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8 月第 12 卷 第4 期
[3]廖鸿冰. 高职院校德育实践薄弱的症结及具体因素分析[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22)
[4]林肖华. 论"实践德育"[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