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时结构看《诗经》中弃妇诗的叙事模式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fenr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经》中的弃妇诗自古以来就引起各方学者的关注,本文从四时结构的角度展开论述来分析其叙事模式以及背后隐藏的含义。关于弃妇诗的甄别说法很多,因此本文的第一部分就是关于弃妇诗的一个挑选。第二部分是用四时结构具体分析《诗经》的弃妇诗,第三部分探寻具体情节的原因,第四部分是总结全文。
  关键词:弃妇诗;甄别;四时结构;原因
  一、弃妇诗的甄别
  私以为《诗经》中可归为弃妇诗的一共有六首:《氓》、《谷风》(邶风)、《白华》、《中谷有蓷》、《江有汜》、《我行其野》。原因有二,满足夫妻的关系,明确描述女主人公离男子而去或者被抛弃。
  《氓》第一段写订婚:“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男女商量婚事——“来即我谋”,并且定下婚期在秋天——“秋以为期”,证明他们存在着夫妻关系。最后女子表示将会永远离去——“反是不思,亦以焉哉”。《白华》写妻子被冷落——“之子之远,俾我独兮。”后写丈夫对自己视而不见——“滮池北流,浸彼稻田......维彼硕人,实劳我心。”虽没具体描叙女子被抛弃,但《毛诗传疏》说:“白华,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娶申女以为后,又得褒姒而黜申后。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周人为之作是诗也。”此诗也符合弃妇诗要求。《中谷有蓷》描述女子遇人不淑被抛弃,内心懊悔——“有女仳离,慨其叹矣。慨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将夫妻关系和被抛弃的状况都交代了。剩下的几首诗就也满足要求,不做论述。
  二、具体情节的四时结构
  具体情节的四时结构,又可以分为季节和情感两个方面,而季节变化的四时与情感变化的四时在《诗经》弃妇诗都有描写。
  《氓》中万物复苏,桑叶茂盛,男女在集市上相识,互相爱慕为春;陷入热恋山盟海誓遂商议婚事,搬上嫁妆喜悦心情像累累桑葚为夏;桑叶飘落,女子夙兴夜寐,丈夫三心二意,女子暗自神伤为秋;女子决定把誓言忘记,离开男子婚姻破裂为冬。桑叶茂盛、桑葚累累、桑树叶落对上季节的春夏秋,这是通过季节来表示四时变化。集市初见,恋爱的种子萌芽;后至成婚,恋爱转为婚姻;丈夫变心,女子伤心;女子离去,关系破裂表明他们的关系由热到冷,为情感上的四季变化。
  《谷风》中东风带来春雨滋润万物,预着夫妻应该和美为春;夫妻恩爱,协力度难关,虽家贫却患难与共为夏;如今家中富貴,丈夫却将誓言全忘,恶言相待女子,好比采摘萝卜要根不要叶,舍本逐末抛弃妻子意另寻新人为秋;女子被赶出家门,心有不舍不求送远求送进,丈夫只顾新婚燕尔好不快活为冬。东风带来细雨、收割萝卜为季节上的春秋,因为东风一般是春季吹拂,萝卜收割在秋季,是季节变更。夫妻恩爱,到丈夫另结新欢,再到妻子被逐,夫妻关系由盛到衰是情感的四时变化。
  《白华》云朵带来雨水,菅草和白茅生长得郁郁葱葱,夫妻应当相亲相爱为春;河水缓缓向北流,浇灌着翠绿的稻谷暗指丈夫应该疼爱妻子为夏;丈夫将妻子忘在脑后视为路人,妻子内心无比煎熬为秋;丈夫把妻子抛妻弃子为冬。菅草和白茅在春季繁茂,茂盛的稻谷长在夏季这是季节的四时变化。丈夫疼爱妻子、丈夫对妻子负心、最终妻子被休是夫妻关系的变化即情感上的四时变化。
  《中谷有蓷》、《江有汜》、《我行其野》并没有完全按照《氓》、《谷风》、《白华》具体的四时结构来描写,而是重点放在秋冬季节的描写。
  《中谷有蓷》山谷中的益母草遭遇荒年将要枯萎,女子遇人不淑内心煎熬为秋;女子惨遭丈夫抛弃,悔恨叹息为冬。益母草枯萎是季节上的秋,丈夫抛弃妻子是情感上的冬,季节与情节均有。
  《江有汜》丈夫抛弃妻子独自回乡,妻子反复吟唱着这件事情,申明丈夫定会后悔为冬。妻子被弃是情感上的冬。
  《我行其野》女子走在荒凉的路上,椿树的叶子快要掉光,丈夫不顾情谊,追求新欢为秋;女子离男子而去为冬。椿树叶掉落是季节的秋。丈夫另寻新欢,负心妻子;妻子离开,婚姻破灭这是感情上的四时变更。
  三、四时结构下情节原因的探究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总结出《诗经》弃妇诗中的季节的四时变化多用植物来表达,如桑、葑菲、菅草、白茅、稻谷、蓷、樗等。这些植物出现地方与情节的四时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氓》中桑,桑叶茂盛、果实繁盛表明了春夏的希望、热烈的特点,用于描述男女之间的情感是非常符合的,而桑叶飘落是凋零萧瑟的,这来形容感情的即将破灭很是恰当。葑菲的成熟期在秋季,本应该是胜利喜悦的应当安排在夏,但是这里去根留叶则说明胜利的希望之果被抛,自然当时秋之凋零寥落。菅草和白茅在春天长得茂盛,代表希望,象征美好情感前景;稻谷在生长期需要大量浇水,而生长期是长稻米的时节,结果与夏的热烈不谋而合。蓷即益母草,益母草的干枯是死亡的表现,形容夫妻情感破裂,是悲剧秋的表现。樗即椿树,椿树掉叶子表明秋天来到,与情感的波折契合。
  除植物与季节变化有关外。还得出两个特点,即秋以丈夫变心为准和冬以女子被弃为准。以丈夫的心意出发来断定是否为秋、是否为悲剧,说明在古代丈夫就是一切,失去丈夫就好比死亡,就是悲剧。这可以联系到周代婚俗,周朝的婚姻制度中女子不能主动解除婚姻关系,只有男子才能休妻,在休妻时遵循的是“七出、三不去”。《氓》、《白华》中的女子均是年老色衰而被休,即“色衰出妻”,《白华》中的申后即使贵为王后也不能干涉自己丈夫的行为,说明无论身份的高低贵贱,在那个男性意识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女子都是依附于男性的,女子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谷风》中的女子是因为“富贵出妻”被抛弃的,在周朝这也是比较常见的。
  另外,在周朝男女结成夫妻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诗经》说:“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未经父母同意而行婚姻之事,谓之“淫奔”,是不为礼法所容的。《氓》中女子在集市上与男子相遇私定终身,没有经过父母的允许属于“淫奔”,必然受到礼法的惩治,因此《氓》中的女子才会遭到抛弃,这是社会礼法制度对当时女子的一种提醒或者说是警醒。
  冬以女子被弃,为什么女子被抛弃了就当冬天、毁灭的意象来描写呢?因为当时的女子没有财产继承权,“自商周以来......宗祧继承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由嫡长子继承父亲的爵位、食封和永业田等权利......女子更不能享有继承权,只能在出嫁时获得父兄给予的嫁妆。”女子只有嫁妆是属于自己的,其他的财产没有权利继承,被抛弃回到娘家没有财产也没有社会地位地位的,还会遭到歧视,所以被抛弃后只能是无家可归,对于当时的女子来说确实可以算的上毁灭之冬。
  四、结语
  《诗经》中符合要求的弃妇诗一共六首,从这六首诗出发,运用四时结构分析其的叙事结构,发现其善用植物意象来体现季节变化与四时结构模式相契合,情感的变化也符合四时结构特点。最后深入探究这种四时结构叙事模式下的原因,春夏都是植物描写意象与情感的符合,重点在秋冬上的社会背景原因。
  参考文献:
  [1]陈奂:《毛诗传疏》,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版。
  [2]尚永亮:《<诗经>弃妇诗分类考述》,《学术论坛》,2012年8月10日。
  [3]边家珍:《<诗经>弃妇诗探析》,《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年9月25日。
  [4]步蕾英:《<诗经>所反映的周代婚俗文化》《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16年2月15日。
  [5]王秀梅:《诗经(全二册)》,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版。
  [6]朱熹、赵长征:《诗集传》,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
  [7]李晓琴:《中国古代妇女财产继承权的变化》,《考试周刊》2013年第98期,第22页。
其他文献
摘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作品以其细腻的笔触塑造一个执著于真挚情感的女性形象,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效果,而历年来杜十娘这一悲剧角色的形成缘由却使得各方学者探讨争论。本文拟从小说中的各个鲜活的角色入手,分析杜十娘悲剧的成因。  关键词:悲剧;性格;封建等级制度  绪论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明代五本著名传奇小说集“三言二拍”中的“三言”。“三言”是指明代冯梦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史记》是司马迁所编写的上古秦汉社会两千多年历史的百科全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它主要以人物为中心,以王侯将相的历史故事为主线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但《史记》中还记有许多普普通通的小人物,他们对历史和文学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重要作用,研究它们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史记》;小人物;重要作用  “小人物大作用”,《史记》中的小人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
期刊
摘要:青年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和主力军,对其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非常重要。新时期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我国今后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在实际当中要重视学生的社会化教育,增强实际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职业院校;社会化;教育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伴随着社会的高需求,职业院校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在各大职业院校当中,青年学生作
期刊
摘要:《桃花扇》作为一部接近真实历史的剧作,描写了南明朝时期人们的悲惨命运以及国家灭亡的始末。是一部具有丰富内涵和卓越艺术技巧的杰出作品,全剧渗透着人生命运的悲剧意识。《桃花扇》悲剧性的来源与时代环境和作家个人经历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将从《桃花扇》悲剧的来源和侯、李之间的爱情悲剧以及不同人物的悲剧来探讨《桃花扇》的悲剧。  关键词:《桃花扇》;悲剧来源;爱情;人物悲剧  孔尚任在《桃花扇.先声》中
期刊
摘要:一直以來,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由于中职学生专业知识基础掌握不扎实,自己的特长和学习需求日趋多样化,从过去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到现在逐渐趋近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它更加注重的是学生本身的个体差异,因此,本文就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这一方面进行探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多元化;评价  引言: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是
期刊
摘要:数学是一门客观、精准的学科,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性,具有坚持真理的优秀品质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应找到传统文化和数学学科的结合点,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发挥以德育人的强大功能,引导学生在感受、感悟我国丰富的民族数学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提高文化素养,进而增强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数学;教学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对
期刊
摘要:十七年文学思潮是指建国后的十七年文学思潮。即1949年到1966年的文学思潮。对文学来说,这本应该是一个包容开放繁荣发展的多元化的时代。但实际上,在建国新时代下它却是在艰难的前行。这是文学发展的一个怪现象,但此时说的“怪”在当时却是“怪”的那么的正常,那么的理所应当。本文将对十七年文学思潮中的怪现象及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文学思潮;怪现象;原因  一、对十七年文学思潮怪现象的分析  一位
期刊
摘要:文学首先必须能提供娱乐和消遣的功能,但阅读陶渊明的创作,如果只求消遣与娱乐,那么我们可能就白白浪费先贤对人生的见解与意见。历来人们常为陶渊明山水诗所称道,而今,我认为陶诗能为人称道的原因在于它里面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反映社会、时代,真实体现陶渊明自己独特的思想。  关键词:陶渊明;人道主义精神;思想  每位作家都有他们对人生的见解与意见,文学在于揭露人生真相,这里的真相包含了作家自己的情感和看法
期刊
摘要:温庭筠是晚唐的诗词大家,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在当时并称为“温李”。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温庭筠的诗词词藻华丽,浓艳精致,温庭筠诗词俱佳,以词著称。前人对温词的研究较多,对诗中花意象研究较少,而花意象是其诗歌中大量常见的,本文主要探讨温庭筠诗歌中的花意象。  关键词:温庭筠;花意象王国安先生在《温飞卿诗集》前言里介绍说:“一般说来,温庭筠的诗好用浓艳的词藻,缺乏深刻的思想内容,存
期刊
摘要:公文写作是我们日常生活是传递信息,互相沟通的一种表达方式。在工作中公文写作更是尤为常见。公文写作在日常工作中运用在方方面面。大到政策政令的发布和下达,小到个人工作的汇报总结。公文写作的影子在生活处处可见。因此公文写作就成了人们都会遇到的写作内容,也是个人素质的在工作生活中的综合体现。可见公文写作对每个人都是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系统化;提高;公文写作能力;有效途径  引言  在工作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