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生活化的实现与约束因素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huoxiaz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教学过程当中是一门基础性学科。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小学是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充分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认知度。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 引言
  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生活性,教师要达到教学目标,需要积极地进行引导,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将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探讨和分析。
  二、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同时,要使学生体验到生活当中实际的案例与课程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世界观。小学实际上是学生刚开始接触社会,并且认识社会的初始阶段,在新课标的改革和推进当中。教师也清楚地了解到,良好的道德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生活过程当中。所以教师要利用生活化的案例来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小学学习实际上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基础知识并且对社会有着基础的认知,加强学生对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更加了解和适应。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生活化有助于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理解和学习,由于每一门课程的开设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和重要性。所以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教师要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教师要抓住学生的人格塑造期,使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认知都能达到综合性的提升,從而加强学生的实践性、经验性两个特点,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之下,提升学习成绩,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生活化有助于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教师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提升自我,了解到自我的不足,并且进行改善和提升,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适应力。教师通过生活化的案例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在社会当中的具体体现和重要性,加强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实践程度,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并且实现现代课程的目标。
  三、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生活化制约因素
  品德与社会学科作为小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
  第一,教学生活化的案例和方法过于片面,无法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效果,在我国现阶段的教学现状当中,教学生活化实质上就是对于理论的解答,现实化和情景化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当中要有直观的认知和了解,教师在上课的过程当中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无法让学生进行实践和尝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无法加深对课文知识点的理解和认知,从而无法真正地掌握品德与社会的学习技巧。教师对课文知识点的过于解读,利用单一的转化方式来使情景现实转化,造成了教学生活化的单一性,从而无法达到教学的目的。
  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当中无法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利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感受到过多的压力,从而对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学习无法提起兴趣,甚至可能会出现厌学的心理。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根据新课改和现阶段教学需求所设定的,但是教师在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没有利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来作为引导,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比较茫然,所以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四、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生活化的具体对策
  (一) 重视实践教学,进行深化改革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品德与社会学习的过程当中,应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积极地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利用生活作为基础,让学生体会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性。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体验,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其中,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社会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教师通过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 开展探究活动,给予学生启发
  教师在课堂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还要把积极的学习环境拓展到课外活动当中,例如:开展道德大讲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利用课外教学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发展,在生活化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巩固学生对品德与社会的掌握程度,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来加强自己的道德水平。
  (三) 拓展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灵活地运用教学素材来帮助同学们进行学习。还要积极地拓展课外知识,使同学增强对社会和生活的认知,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不能仅仅局限在教材当中,还要积极地利用教材以外的知识和案例,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教学内容更加多面性多样性,教师通过合理扩大教学内容来将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品德与社会课当中得到全面的提升。
  五、 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推动和要求下,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取向,教师通过一系列的生活化教学使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并且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姜志东.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辨析[J].考试周刊,2017(75):180-181.
  [2]杜肆贰.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科教文汇,2016(3):168-169.
其他文献
摘 要: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课程,能够对学生的自身行为进行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能够让学生具有更加丰富的心态和完善的人格。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可以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的综合素养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本文中,笔者将从教学实际出发,探索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德育教育;渗透途径     在小学所有课程中,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渗透德育教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以普及学生素质教育为主要目的的学科。该学科本着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为出发点,通过教师课堂教学的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健全心理素质以及人格培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学习内容多取自生活实例,虽然教材中涵盖大量理论知识点,但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需要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因此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务必使用生活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得轻松,用的方便。然而在应用生活化教学
摘 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就是教育。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都是源于家庭的引导和教师的帮扶。在进行品德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学习背景,引领学生的内心,把课堂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提升,使学生的思想品德能够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不断地更新。引导学生将更多的学习兴趣投入到品德这门课程当中,从生活当中发现品德的魅力。 
摘 要: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为例,探讨了漫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首先总结了漫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应用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漫画运用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提升漫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漫画;应用;教学质量;提升     一、 前言  重视漫画教学的应用,发挥漫画教学的应用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