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丽君:人情味儿可以让茶落地生根

来源 :中外烟酒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kin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前的施丽君不施粉黛,目光柔和,很难想象她和丈夫林有希一起执掌着“天湖茶业”这样的一个赫赫有名的茶业帝国。
  1997年,对于林有希和施丽君来说,这一年特别难忘。那年,因为国企解体,在福鼎的国营企业里安安静静地工作了十几年的夫妻两个双双下岗了。以前在国企的时候,他们是茶叶方面的技术骨干,但是下岗之后,却发现在现实面前,他们那些技术似乎一无是处。
  为了谋生,也为了能让自己多年所学能有施展的舞台,夫妻二人背上行囊,开始一段精心的考察之旅。2013年的初春,当“问道中国茶”就这段历史向施丽君女士求证的时候,她安静地说:那段时间,我们走了很多地方。
  北上马连道
  他们先是到了广州,但是广州的环境太过开放,生活节奏太快,对于搞技术出身的夫妻两个来说,显得无所适从。于是,他们又来到了上海。那时的上海已经是一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城市了,市场前景很大,但是这么大的市场似乎什么都有又似乎什么都没有,在施丽君的眼里,她不能在这个庞大的市场里一眼望到茶的未来。茫然中,夫妻二人决定北上,去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北京看一看。
  到北京的时候,已经是1997年的年底了。雪花飘飘的一天,两人背着行囊艰难地走在去马连道的路上。因为不识路,施丽君随意地向路边的行人打听。让施丽君没有想到的时,那个路人不仅热心地为他们指点了去马连道的路,甚至还带着他们走了一程。这一程,让身心俱寒的夫妻二人看到了希望,也就是那一瞬间,他们决定哪儿也不去了,就在北京开始创业吧。
  雪是冷的,而北京人的心是热的。温暖见温暖,荒寒对荒寒,北京人的温暖点燃了夫妻二人心底里最本真的善意。
  施丽君说:“茶叶就是要有人情味,我始终认为茶叶要是生活的一部分。这么多年和茶交往的过程中,茶已经是融入到了我生命当中,我自己认为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它也是要占一席很重要的位置,北京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地方,这让我觉得茶可以在这个地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所以我选择了这里。”
  当然,虽然有北京人热情地为夫妻二人指点了通往马连道的路,但是,真正在马连道上行走,还需要他们更多的艰难付出。施丽君给我们回顾了1997年时马连道的情形。
  那时的马连道上有一个老的国营企业,也就是现在的北京茶叶总公司。很多外地来做茶叶生意的人其实都是围绕着北京茶叶总公司在做生意。现在回忆起来,那时的马连道就像摆地摊一样,一个大棚下面,一格一格地,一个商户一个格子,前面是茶叶的摊位,后面做生意的吃住全在里头。地方小得不得了,也就容得下一个人转身吧。刚来的时候,夫妇二人和许多福建的茶商一样,只卖茉莉花茶,生活虽然艰苦,但是生意还不错。这让夫妻二人看到了希望。
  说到这里,施丽君特别提到了现在赫赫有名的“满堂香茶业”,她说,那时的满堂香已经在马连道站稳了脚跟,甚至高老先生已经开始租下一些门面,做起了二房东。施丽君说,她当时特别感谢高老先生,因为他给很多来自福建且刚开始创业的人提供了一个可以落脚,可以挡风遮雨的地方。提到那段患难中的革命友谊,施丽君充满感恩。
  品牌化之路
  在马连道安营扎寨之后,林有希和施丽君夫妇开始对当时的市场情况有了了解。因为是茶叶科班出生,更因为对茶有一份骨子里的了解,他们觉得茶叶标准化的缺失,造成了很多市场的乱象。
  确实,那段时间的茶叶市场处于一种无序的混乱之中。例如一些达不到卫生标准的茶公然在市场出售,而一些不法商户在茶里掺进石膏粉、糯米粉,以增加茶的分量。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毁坏了马连道的声誉,也让施丽君这样本着良心做生意的人无法获取合理的利润空间。也就在那个时候,施丽君和林有希决定走自己的品牌化之路。如果在价格上无法和一些企业竞争的话,他们就要旗帜鲜明地向市场标榜自己的品牌,而只有品牌,才能真正成为一种信誉与品质的保证。
  现在,当我们回想2000年的茶叶市场时发现有明确地走品牌化道路的企业很少,而这也是林有希和施丽君夫妇最终能够在同时期创业的同行之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有了自己的品牌,我们可以对外界宣传和展示的东西一下子多了起来。“我们有自己的基地,有自己的字号,有自己的公司,可以控制生产的源头,还可以向广大不懂茶叶的消费者宣传我们的标准。我们不怕别人的监督,我们能直起腰杆子顶天立地做事。也许我们做技术出身的人就是这个特点,不会像别人那样研究市场,更不会应酬和交际。但是在我们眼里,有好的产品就有好的市场,没有捷径可走,只能这样一根筋地走下去。”施丽君轻声慢语地说。
  2000年,林有希和施丽君夫妇成立了“天湖茶业有限公司”,又回到老家福鼎开始承包茶园并且坚定不移地做有机茶园。对于他们的事业来说,这一年,迈开了新的一步。当然,也遇到了更大的挑战。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当年回家承包茶园的时候,施丽君和林有希成了当地茶商的笑话,说他俩是疯子和傻子。“那里的破山谁要啊,草比人高。这么做林有希肯定是破产的。”在一些人的有意或无意的评论声中,夫妻二人开始了艰苦的征程。他们坚信自己的想法是对的,不管多难,都要坚持下去,因为透过读书人的眼睛,他们看出只有真正的有机茶园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爱护自然,改良土壤,给子孙留一片净土成为他们一生要坚守的信念。正因为有了信念才让他们每走一步都清晰有力!
  第一年,他们使用人工除草,漫山遍野的草,漫山遍野的人,在人海战术的攻击下,他们在一年半以后成功地拿到了有机茶园的认证。两年后,天湖茶业自有茶园生产出第一批有机茶,在夫妻二人眼里,这些茶就像他们自己的的孩子一样。于是,他们用了很大的精力去给这些茶做包装,做宣传,也赢得了一些北京媒体的关注。在媒体的大力配合之下,他们很快就在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
  在创业第二年也就是2001年时,来自河南洛阳的茶人因为认可林有希和施丽君夫妇的人品,找上门来要求加盟。但夫妇二人觉得公司刚成立,条件不成熟。一定要等到企业具备可复制的能力和实力之后,再进行招商加盟工作。可是河南的爱茶人坚持说愿意和林有希夫妇一起成长,也愿意和天湖茶业一起成长。茶人共同的理念使她成为林有希夫妇全国最早的一个加盟商。现在,她已经在当地发展到了4个专卖店。这些都给了林有希和施丽君夫妇开拓与发展品牌以很大的精神鼓励。   女主外,男主内,分工明确,责权明晰
  早年和林有希一起出来闯荡外面世界的时候,施丽君刚刚三十几岁。但是她悄悄安顿好了孩子的学校和生活之后,就和林有希一起踏上了行程。林有希知道,对于施丽君来说,这样做其实是把自己回家的路全都断了。
  十几年来,施丽君一直都是林有希最大的支持者和鼓励者,她坦言,自己也是林有希最大的粉丝。正因为这份相知相惜,也因为夫妻二人同心同德相互扶持,相互理解,他们是很多人眼里的神仙眷侣。
  很多人都说南方人会闯,其实也就是南方人多了一份勇气。在施丽君看来,在这份勇气之外,他们夫妻二人还应该有一份责任,这大概跟她受到的教育有关。
  “我们俩个的家庭教育比较传统,比较严格,加上我们对自身的要求,所以我们内心深处总有一种责任,就是向公众传播我们中国深厚的茶文化。”正因为如此,即使在创业初期经营小小的夫妻店时,施丽君都没有摆出一副老板娘的姿态,而是谨慎地按照正规企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摆好自己的位置,尽忠职守,企业才能真正做好。”
  一开始,夫妇二人就根据各自的特长制定了由施丽君负责市场,林有希负责基地生产这样的分工。也正因为这样明确的分工,夫妇二人相互配合,默契搭配,使企业的决策真正做到集体决定,避免了一言堂或者决策过于分散的情况。
  现在的天湖茶业是茶业界响当当的知名品牌,是全国茶业百强企业,也是福鼎市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一路走来,有艰辛,也有快乐。
  其实,我们可以做很好的儒商
  谈及创业之初一脚踏入商场,施丽君用了一个词:懵懵懂懂。
  虽然受过良好的学校教育,在夫妇二人心里,创业之初那段摆地摊的生活并不让他们觉得太过纠结。辛苦付出,用自己的双手去谋生,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让夫妻两人最纠结的,大概是如何给自己的人生重新定位,在内心深处,他们是否认可自己“商人”这个新的身份。
  “我们是不是沦落成了一个商人?俗话说‘无奸不商’,我们是不是也因为踏入商场,让自己的人格沦落成自己以前所不齿的那类人?”
  到了2003年,施丽君和林有希彻底放下了对自己的拷问。世界上的商家有千万种,有人无奸不商,还有更多的人“取之有道”,而凭借二人良好的信誉和市场口碑,他们完全可以成为文化儒商,一边经商,一边成为文化的传播者。
  “在内心深处,我确实把这个作为我的一个追求,一个信仰,因而,我也一直把工作的场所当成修行的道场。确实,人生的大舞台就是我们修行的大道场。”
  说到这里,施丽君跟我们讲起了一方茶席。她说,一个茶席,面对的是世间百态。凡是坐在那里的人,内心要有一定的沉淀和修养,方才可以和客人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另外,只有修养到了,也才能在手起手落之间,泡好你想泡的那杯茶。同时我有自己的信仰,信仰可以让人内心宁静安详,可以让人有清楚的分辨能力。也有人问我,“当生意场上的一些做法和自己内心的理念相冲突的时候,你会怎么办?”我想我的回答很简单,做人要有原则,做事要有方法,本来这两者是完全不冲突的。更何况我们耕耘的是一份健康事业,同时我也帮助到不懂喝茶的人能喝到一泡好茶。更多时候我和茶友是心灵上的交流。
  所以,在外人看来,天湖茶业的发展似乎不那么迅猛,但是一路走来,施丽君夫妇走得很扎实、很欣慰。他们要做的是一件很绵长的事业,是可以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事业。
  说到这里,施丽君婉儿一笑,在她看来,世事皆然,尊重自然、尊重规律,把握好每一个当下,如是,就是一个圆满的人生。
其他文献
2013年3月26日下午,北京市茶业协会召开了二届五次理事会、监事会会议。白文祥会长主持会议,付光丽秘书长就常务理事确定的2013年工作实施方案做了汇报,并对2013年北京春茶节实施方案进行了说明,一并提请大会讨论。全体理事、监事在听取上述汇报后,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积极献言献策,大家对2013年工作实施方案表示赞同,对2013年北京春茶节实施方案进行了补充。并表示要团结一心、积极参与,力争办好春茶
期刊
甜味物质目前研究的比较清楚。茶中的甜味物质除了糖类之外,还有部分氨基酸、儿茶素、茶红素。  甜味是一种人类本能喜欢的味感,它给我们带来了愉悦。现在许多研究与报道摄取过多的最常见的甜味剂—糖,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如肥胖、高血压之类。但这不代表糖或甜味剂本身不可取,相反那是从古至今,人体所必需的东西,所以我们对甜味表现出会本能的好感,只是我们摄入过多,失去了平衡而已。  我们对茶中的“甘甜”也会表现出
期刊
北京春伦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目前春伦茶业门店位于北京马连道街京华茶城143号,办公地址位于海淀区北蜂窝路中盛大厦101室。公司隶属于福建春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它是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中国驰名商标、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茉莉花茶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福建春伦茶业集团位于闽江沿岸城门经济开发区,主要生产各种“春伦”牌茉莉花茶、绿茶、铁观音、大红袍、红茶、白茶、茶饮料、保健茶以及高
期刊
普洱茶的品质是天地大秘,唯口舌知之,身心知之,时间知之。当年的茶商们虽深知其秘而无力表述,但他们知道,自己所创造的口味将随着漫长的陈化过程而日臻完美。会完美到何等地步,他们当时还无法肯定。享受这种完美,是后代的事了。  中国茶的历史很长,而由微生物发酵而成的普洱茶究竟是什么时候被人们发现,什么时候进入历史的?  那么,就让我把普洱茶的历史稍稍勾勒一下吧。  中国古代,素来重视朝廷兴亡史,轻忽全民生
期刊
3月2日,杭州龙井茶业集团联合中国肢残人协会、省市区残联、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及茶界爱心人士共同开展“品国饮龙井,献助残爱心”御牌西湖龙井助残义卖活动。  杭州龙井茶业集团捐赠御牌西湖龙井春季新茶作为义卖品,邀请茶界爱心人士,现场进行爱心认购,认购所得将用于帮助脊髓伤友的健康维护。据了解,用于爱心捐赠的认购茶品为御牌西湖龙井的顶级茶御十八头茶,曾在去年的一场义卖会上拍卖到18万元/斤的天价。本次活
期刊
忽然想起一句话:黄山毛峰是茶中隐士,从云中而来,带着云中气质,所以,它的个性含蓄恬淡,只有多冲泡几次,方可解其中滋味。连一向性格奔放的春尾茶都如此温和,那么春茶所做的极品黄山毛峰,又会怎样飘逸不凡呢?  我们的寻茶之路,就在这样的疑问中开始了。  徽茶之旅行程:  第一天:徽州区、屯溪区  第二天:屯溪区、歙县、黟县  第三天:屯溪区、黄山区  北京马连道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在这里做生意
期刊
2013年3月6日,北京茶届女杰“靓丽动人庆三八”活动在北京老舍茶馆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北京市茶业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北京老舍茶馆、黛尔梦德服饰公司承办。  出席会议的有北京市茶业协会秘书长付光丽女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陆尧主任及北京吴裕泰茶叶有限公司、北京二商京华茶叶有限公司、北京更香茶叶有限公司等茶届女杰40余人。央视网、中华时报、中外烟酒茶问道、海峡
期刊
目前浉河区茶产业虽然虽然前景可观,但也着实存在一些问题。不过我们相信在全区的努力下,虽任重道远,但前景光明。——张广成  为了更好地向茶企、茶商传达,进一步落实河南省省长郭庚茂在2012年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抓好信阳浉河茶叶产业集群试点”的指示,本报记者采访了信阳市浉河区茶叶管理局局长张广成,张局长长期奔走于浉河区茶叶发展的最前端,言语间流露出对浉河区未来茶业发展的憧憬与肯定。  记者:请问
期刊
主办单位: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中华茶人联谊会  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 /北京市茶业协会/北京市商业联合会  支持单位: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北京大观园管理委员会  北京茶叶质量监督检验站/西城区广外街道办事处  北京乐茗风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黛尔梦德服饰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吴裕泰茶业有限公司  北京二商京华茶业公司/北京更香茶叶
期刊
2013年3月2日,本刊在马连道西里站茶博会茶城一楼天株茶叶进行了读者俱乐部的一次茶友品茗会。  目的:  了解中国红茶品类特点,认识红茶文化。  特色:  1.自带茶叶:参加人员自带红茶,不限级别及种类。  2.茶艺欣赏:由天株茶叶的茶艺小姐为各位一一冲泡红茶。  3.牛奶调饮:了解并学习西方的红茶冲泡方法。  通过此次红茶品茗会,各位朋友们了解到了红茶的发展历史,红茶的分类以及红茶的品鉴,并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