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科教兴国的战略之下,当下大学校园迎来了发展与建设的高潮。然而道路交通作为与师生息息相关的部分则成为了研讨的热门。文章以西南科技大学校园为例,分析了大学校园之中校园交通的概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校园;道路交通;优化;思想
校园道路是指校园中组织教学、安排生活所必须的车辆、行人交通来往的道路,是连接校园各组成部分,并与城市道路相贯通的交通纽带。西南科技大学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其老校区是清华大学分校旧址,新老区相结合而建,地势陡峭,具有研究意义。
一、交通系统特点
校园交通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校园交通系统的复杂性,在西南科技大学中步行、非机动车、机动车的混行,学生、教师、后勤等不同性质的混行都成为了校园交通复杂的诱因。有限的空间要满足多种交通方式,必然会存在许多的冲突点,成为事故隐患。
1.1交通对象
校园交通的对象主要由学生、教师、职工以及社会来访者等构成。其中学生与教师在校园之中时间是较长,是主要的使用人群,主要穿梭于校园教学区以及生活区之间,流线一致;职工主要负责后勤,往往会采用大型机动车辆进行运输,是校园的次要使用人群,主要穿梭于校园后勤生活区之间;社会来访者则是校园的偶尔使用人群,在校园内逗留时间短且突发。
1.2交通构成
校园交通主要是由校园道路、停车场以及校园广场构成。校园道路属于动态交通,承担步行、非机动车、机动车的交通流。停车场以及校园广场属于静态交通,承担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之用。
校园交通与城市交通一样,具有骨架作用。校园的道路交通对于校园的整体布局影响深远,停车场作为交通的聚集点,更应该合理选址。
1.3外部交通特征
随著大学校园的日益开放,校内校外交通联系日益频繁。除去日常学习日的正常交通流线外,学生在假日时丰富的课余生活也为校园交通带来了多样性。学生时常聚会、吃饭、娱乐等活动规律性的外出,一般多选择步行或公共交通为主;教师由于家在校外,则常常需要往返于校内外,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大多选用机动车出行;校园分为东区与西区,则需要校区之间的公共交通巴士来负责不同园区之间的交流。
二、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人流量大、道路狭窄
西南科技大学西区又是老校区,大一新生以及土建学院、材料学院、环资学院在老校区学习办公生活。老校区历史悠久,修建较早。大部分道路均较窄,平均6至7米的道路不仅要承载行人的步行,还要承载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的混行问题。
上课下课时分,人流量呈井喷式放大,行人与机动车之间之间相互争夺道路空间,下课时分道路基本全部被步行学生占满。
2.2校园交通巴士规划无秩序
西南科技大学地处龙山之上,西区在山上,东区在山下,西区与东区之间由大量梯步以及坡道连接。由于其特殊的地形原因,导致自行车无法畅通的在两校区之间行驶,因而校园交通巴士就成了学生的重要交通工具。
然而校园交通巴士规划路线无秩序极易引起交痛事故的发生。小巴士自北门为起点,经过龙山体育场,中区生活区,最后停靠在东区转盘处,再按原始路线返回。这一路线要经过西区主干道梧桐大道,一下课,梧桐大道则成为了交通巴士与学生之间相互争夺交通空间的地方,导致巴士寸步难行,学生无路可走。另外校园交通巴士部分司机并未控制其速度,被同学戏称“疯狂小巴士”。
2.3出入口交通组织不合理
大学校园出入口尽量分流,然而狭窄的空间仍然成为了出行的大问题。
西区有北门、南门、小北门三个出入口,东区有东门、侧门、小铁门三个出入口。西区由于修建时间较早,矛盾日益突出,南门承担校园车辆的进出,北门为西区主要使用的生活大门,学生出校园吃饭或乘坐公交车均在此处,禁止车行。
然而北门口停留大量野出租严重阻碍了交通出行,大门前的道路也较狭窄,与街边摊贩交通空间争夺严重,导致在学校门口产生众多的交通冲突点。
2.4校园内交通距离较长
西南科技大学占地3000亩,教学、生活等功能区均属分区配置,由于学校规模较大,导致校园中内部出行距离增加。住在较远生活宿舍区的学生往返于教学楼以及运动区之间,加重了出行者的负担。
三、校园交通的优化思想
理想的校园交通应该是集系统性、便捷性、安全性于一身。
系统性是指应该将西区与东区的交通设计与道路景观设计相结合,由于两区建设时间不同,可以利用景观将两区进行衔接,创造协调的道路交通环境。
便捷性则是校园规划中较为重要的原则,大学校园占地面积大,就是一个小型的城市,各个不同的功能区之间应该协调考虑,将往来频繁的功能区尽量采取集中布置,力求行人在建筑物之间的穿行时间较短,甚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空中走廊的方式便捷交通,方便人流的流动。
安全性是保障师生安全的重要一点,在道路设计中要注意人车分流,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限时分流,并对车辆限速,设置相应的交通标志。
四、校园交通的优化手段
按照相应的优化指导思想可以对校园交通进行优化。
就西南科技大学西区而言,西区是老校区,若要对道路本身进行重新规划或者加宽不具有可操作性,可以考虑从交通的系统性进行考虑。
其一,改变校园交通巴士路线。现今交通流线贯穿了西区的主要交通干路,致使本就狭窄的打偶更加拥挤,可以将巴士起讫点均改善至东区与西区的教学片区,既便利了上学学生又可以让出梧桐大道这一交通干道,在井喷式的上下课高峰期,避免巴士与行人的流线交叉串联,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其二,限制速度。对于人流量集中的干道,教学区内道路进行限速处理。
东区是新校区,地势较西区更为平坦,东区交通面临交通压力较小。然而东区人流量较大,也有自行车交通。可以从步行及非机动有限考虑。
其一,创造层析丰富的步行系统。在教学楼与道路之间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化带,人行与车行用绿化道路相隔,减少车行道宽度,增加人行道的使用面积。
其二,整顿停车秩序。为自行车提供便捷的服务设施,在各区配置相应的停车点,并由专人看守,在适当地点布置自行车维修处,鼓励自行车出行。在机动车交通主干道设置减速带以及标志牌。
道路系统不仅要承担交通的功能,还要起到分割个功能区的作用,用道路划分各功能区可以使主要的车行道位于各功能区之间,保持功能区的完整性。
结语:校园是育人的环境,它应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一种心灵成长的力量。充分分析校园的现状交通问题,深入发掘,步行优先。塑造出便捷舒适的校园交通网络,保障各区正常出行。
参考文献:
[1]高冀生.老校园改造规划中的矛盾,建筑学报.1994(6)
[2]杨晓光.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杜胜品.城市绿色交通规划的研究及发展对策[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2,(2)
[4]罗述龙.现代学校校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J].广东科技.2008,(3)
[5]龚岳.大学校园部分道路指标数值的研究[J].南方建筑,2002(3)
[6]雷彦.李哲.大学校园交往空间的人性化设计[J].中外建筑,2005(6)
关键词:大学校园;道路交通;优化;思想
校园道路是指校园中组织教学、安排生活所必须的车辆、行人交通来往的道路,是连接校园各组成部分,并与城市道路相贯通的交通纽带。西南科技大学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其老校区是清华大学分校旧址,新老区相结合而建,地势陡峭,具有研究意义。
一、交通系统特点
校园交通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校园交通系统的复杂性,在西南科技大学中步行、非机动车、机动车的混行,学生、教师、后勤等不同性质的混行都成为了校园交通复杂的诱因。有限的空间要满足多种交通方式,必然会存在许多的冲突点,成为事故隐患。
1.1交通对象
校园交通的对象主要由学生、教师、职工以及社会来访者等构成。其中学生与教师在校园之中时间是较长,是主要的使用人群,主要穿梭于校园教学区以及生活区之间,流线一致;职工主要负责后勤,往往会采用大型机动车辆进行运输,是校园的次要使用人群,主要穿梭于校园后勤生活区之间;社会来访者则是校园的偶尔使用人群,在校园内逗留时间短且突发。
1.2交通构成
校园交通主要是由校园道路、停车场以及校园广场构成。校园道路属于动态交通,承担步行、非机动车、机动车的交通流。停车场以及校园广场属于静态交通,承担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之用。
校园交通与城市交通一样,具有骨架作用。校园的道路交通对于校园的整体布局影响深远,停车场作为交通的聚集点,更应该合理选址。
1.3外部交通特征
随著大学校园的日益开放,校内校外交通联系日益频繁。除去日常学习日的正常交通流线外,学生在假日时丰富的课余生活也为校园交通带来了多样性。学生时常聚会、吃饭、娱乐等活动规律性的外出,一般多选择步行或公共交通为主;教师由于家在校外,则常常需要往返于校内外,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大多选用机动车出行;校园分为东区与西区,则需要校区之间的公共交通巴士来负责不同园区之间的交流。
二、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人流量大、道路狭窄
西南科技大学西区又是老校区,大一新生以及土建学院、材料学院、环资学院在老校区学习办公生活。老校区历史悠久,修建较早。大部分道路均较窄,平均6至7米的道路不仅要承载行人的步行,还要承载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的混行问题。
上课下课时分,人流量呈井喷式放大,行人与机动车之间之间相互争夺道路空间,下课时分道路基本全部被步行学生占满。
2.2校园交通巴士规划无秩序
西南科技大学地处龙山之上,西区在山上,东区在山下,西区与东区之间由大量梯步以及坡道连接。由于其特殊的地形原因,导致自行车无法畅通的在两校区之间行驶,因而校园交通巴士就成了学生的重要交通工具。
然而校园交通巴士规划路线无秩序极易引起交痛事故的发生。小巴士自北门为起点,经过龙山体育场,中区生活区,最后停靠在东区转盘处,再按原始路线返回。这一路线要经过西区主干道梧桐大道,一下课,梧桐大道则成为了交通巴士与学生之间相互争夺交通空间的地方,导致巴士寸步难行,学生无路可走。另外校园交通巴士部分司机并未控制其速度,被同学戏称“疯狂小巴士”。
2.3出入口交通组织不合理
大学校园出入口尽量分流,然而狭窄的空间仍然成为了出行的大问题。
西区有北门、南门、小北门三个出入口,东区有东门、侧门、小铁门三个出入口。西区由于修建时间较早,矛盾日益突出,南门承担校园车辆的进出,北门为西区主要使用的生活大门,学生出校园吃饭或乘坐公交车均在此处,禁止车行。
然而北门口停留大量野出租严重阻碍了交通出行,大门前的道路也较狭窄,与街边摊贩交通空间争夺严重,导致在学校门口产生众多的交通冲突点。
2.4校园内交通距离较长
西南科技大学占地3000亩,教学、生活等功能区均属分区配置,由于学校规模较大,导致校园中内部出行距离增加。住在较远生活宿舍区的学生往返于教学楼以及运动区之间,加重了出行者的负担。
三、校园交通的优化思想
理想的校园交通应该是集系统性、便捷性、安全性于一身。
系统性是指应该将西区与东区的交通设计与道路景观设计相结合,由于两区建设时间不同,可以利用景观将两区进行衔接,创造协调的道路交通环境。
便捷性则是校园规划中较为重要的原则,大学校园占地面积大,就是一个小型的城市,各个不同的功能区之间应该协调考虑,将往来频繁的功能区尽量采取集中布置,力求行人在建筑物之间的穿行时间较短,甚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空中走廊的方式便捷交通,方便人流的流动。
安全性是保障师生安全的重要一点,在道路设计中要注意人车分流,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限时分流,并对车辆限速,设置相应的交通标志。
四、校园交通的优化手段
按照相应的优化指导思想可以对校园交通进行优化。
就西南科技大学西区而言,西区是老校区,若要对道路本身进行重新规划或者加宽不具有可操作性,可以考虑从交通的系统性进行考虑。
其一,改变校园交通巴士路线。现今交通流线贯穿了西区的主要交通干路,致使本就狭窄的打偶更加拥挤,可以将巴士起讫点均改善至东区与西区的教学片区,既便利了上学学生又可以让出梧桐大道这一交通干道,在井喷式的上下课高峰期,避免巴士与行人的流线交叉串联,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其二,限制速度。对于人流量集中的干道,教学区内道路进行限速处理。
东区是新校区,地势较西区更为平坦,东区交通面临交通压力较小。然而东区人流量较大,也有自行车交通。可以从步行及非机动有限考虑。
其一,创造层析丰富的步行系统。在教学楼与道路之间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化带,人行与车行用绿化道路相隔,减少车行道宽度,增加人行道的使用面积。
其二,整顿停车秩序。为自行车提供便捷的服务设施,在各区配置相应的停车点,并由专人看守,在适当地点布置自行车维修处,鼓励自行车出行。在机动车交通主干道设置减速带以及标志牌。
道路系统不仅要承担交通的功能,还要起到分割个功能区的作用,用道路划分各功能区可以使主要的车行道位于各功能区之间,保持功能区的完整性。
结语:校园是育人的环境,它应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一种心灵成长的力量。充分分析校园的现状交通问题,深入发掘,步行优先。塑造出便捷舒适的校园交通网络,保障各区正常出行。
参考文献:
[1]高冀生.老校园改造规划中的矛盾,建筑学报.1994(6)
[2]杨晓光.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杜胜品.城市绿色交通规划的研究及发展对策[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2,(2)
[4]罗述龙.现代学校校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J].广东科技.2008,(3)
[5]龚岳.大学校园部分道路指标数值的研究[J].南方建筑,2002(3)
[6]雷彦.李哲.大学校园交往空间的人性化设计[J].中外建筑,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