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抢分“秘诀”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longyan0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文言翻译题,既能考查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的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句子间的语意关系的领会,又能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与选择题相比,难度明显上升了,很多考生为此觉得难以下手。如何做好这道题已经成为考生们普遍关注的焦点。笔者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的讲评,认为,在复习中只有训练得当,就能突破这一瓶颈。
  文言文翻译的常见失误:
  (一)关键实词没有体现
  翻译固然要字字准确,句子通顺,但更要注意那些对理解文意最关键的词语。就高考的评卷要点看来,得分点只能集中在个别关键词语上。因为命题者独具慧眼选取的语句都是那些带有关键词语和重要语法现象的文句,所以应在整体读懂的基础上特别注意关键词的翻译。而考生往往不注意这方面问题,平均用力,费时却不讨好,往往造成句意明确而得分寥寥。
  如: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2002年上海题)
  译成:然而也对他不用我的话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诧异。
  例句没有把“用”译出来,应当译成“采纳”,也没有把“言”译出来,应当译成“意见”才算正确。
  (二)特殊句式没有体现
  高考特殊句式包括倒装句、省略句等。倒装句式一般在翻译时学生比较容易得到落实,省略作为文言文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却一直被考生忽视。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须翻译出来语意才完整,省略的成分也是高考文言文翻译中的一个赋分点。
  如: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2002年全国题)
  译成: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的,都为他竭尽哀悼。
  例句中“到”后承前省略了“李广”,译句没有译出来。“为”后省略了“之”,可译为“他”,语句才显得清晰完整。
  (三)修辞手法没有体现
  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有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具有这些特点的句子大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其修辞方式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意译方式,根据语境译出句中所要表达的意思。
  如: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也不厌也。(2006年四川卷)
  译成:不合礼义的俸禄,即使万钟我也不接受;如能实现我的志向,即使是箪食也不厌弃。
  此句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万钟”的“钟”是古代的容量单位,“万钟”即一万钟的俸禄,代指优厚的俸禄;“箪食”的“箪”是竹制的用以盛食物的器具,因此用“箪食”指代粗陋的饮食。此句应译为:不合礼义的俸禄,即使非常优厚我也不接受;如能实现我的志向,即使是粗陋的饮食也不厌弃。
  那么,对于以上常见失误,我们在高考中如何准确把握得分点,实现高分突破呢?笔者针对高考命题特点,将其归纳如下:
  (一)关注关键实词的翻译
  关键实词是指一个句子中常见的充当关键意义,具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古今异义、偏义复词、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等。这些知识是文言文知识的主要“网络”,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踏踏实实地“编织”好这张“网”,只有这样,在句子翻译过程中,才具有“寻”出“考点”和“重点”的能力。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联系上下文,联系实词的常用义,以及准确运用“组词法”来处理。
  例如: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2007年安徽卷)
  很明显,该句首先应该将“是”、“特”这两个字落实,“是非真能好古也”是个否定判断句,应这样断句:是/非真能好古也。“是非”不是一个词,“是”是代词“这”,“非”表判断,译为“不是”。全句译为:这不是真能爱好古物,只不过和庸俗人趣味相同罢了。
  (二)关注整体语句的通顺
  高考文言文翻译其实是一类综合性很强的题目。它的考查不仅包括文言实词的落实,还包括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如何在高考中准确把握一道翻译题的各个得分点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只要考生在关键实词落实的前提下,对整个翻译后的句子作以语句通顺方面的斟酌、揣摩,文言翻译中的很多隐性要点会不攻自破,暴露无遗。
  例如:晦(谢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2007年江苏卷)
  该句很多同学这样翻译:谢晦很高兴,没有设备,全部精锐遮蔽在长江下游。其实,只要我们对该句作一个语句通顺的检查,就会发现,该句明显不合语法。其实,该句“设备”、“精锐”、“下”均为词类活用现象,全句应该译为:谢晦很高兴,没有设置防备,全部精锐部队遮蔽在江面顺流而下。
  例如: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2007年湖北卷)
  绝大部分同学在翻译时总是将后一句的主语“善人公”遗漏,其实,我们只要读一读翻译后的句子,就会发现,两个分句的主语是不一致的。因此,后一分句必须补充主语。全句应该译为:家门前种有一棵树,枝叶繁茂,(善人公)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饥民吃。
  以上两点就是笔者对文言翻译题方法和技巧的探究,只要我们在平时训练中引导学生注重这两种意识的体现,相信考生一定能在高考取得令人满意的高分。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在传统语文教学中,缤纷多姿的文本内容被衍化为众口一词的结论,呼之欲出的艺术形象被定格为沉闷的概念,浑然一体的完美被人为肢解,阅读成了学生单纯的读书活动,阅读教学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一种技法,体现不出应有的活力。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只有把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新理念贯穿到语文课程中,才能正确把握阅读教学的价值
一、口头写作方案提出的背景    “如果让你写一个你最熟悉的人,比如写你的班主任,你会从哪些方面去表现?”“不知道!”“你有没有觉得他哪些方面很特殊?”“有,很严。”“好,那就说些具体事例来表现他的严格。”“不知道,反正严就是严。有什么好说的呀?”“那好,假如你看到墙上有个斑点,你会想到什么?”“就是一个斑点,仅此而已。”“你就不会试着想想,这个点是怎么来的?它像什么?它的形状、大小等等?”“点就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必修)第三部分“梳理探究”栏目中的《奇妙的对联》(见该教材第77页。内蒙古教育出版社重印.2007年3月第二版).选
<正> 在五四时期的文坛上,庐隐曾经是一位享有与冰心齐名之誉的女作家。茅盾先生称她为“五四的产儿”,“觉醒了的女性”。这位文学研究会最早的会员和作家之一,象一颗令人瞩
人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一组典型的事例,往往可以产生超过长篇大论的说服力,收到强有力的论证效果,正因如此,例证法成了大家写作议论文的首选方法。但要运用好例证法,充分发挥事例论据的效果,首先必须选好事例材料,其次还要运用好事例材料。  事例论据的选择必须注意以下四个关键点:    一、要注重事例的真实性    作为论据的事例,本身必须是真实的。也就是说所选事例在历史上,或社会生活中确有其事,不能为
本文数据、资料主要由调查问卷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得到。从中发现嘉兴市农村现有的务农人员普遍存在平均年龄过高、文化水平偏低以及农业生产积极性弱的问题。这样的农业劳动力
目的:探讨儿童泌尿系统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患儿在其治疗过程中运用常规护理,同期观察组患儿则运用系统化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有 效率 97.30%,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孔雀失偶,已是如此让人黯然,恩爱之侣,中途离分。乃至永诀,思之更是让人神伤。每每读到刘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之句,我便不禁满怀惆怅,这等美好的人物,如此坚贞的爱情,就这样深深埋在了一池清水之下。掩卷长思,惆怅之外,总有一丝惋惜萦绕心头,久久不去。  刘兰芝是一位美女,诗中未述其貌,但其步态已是“精妙世无双”,我们可以想见她的风韵。  刘兰芝是一位才女。成长过程的
<正> 瓷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重要发明之一,也是自古以来,我国畅销国外的重要出口产品之一,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享誉至隆,渊源久远。早在汉代,我国就有一些陶瓷器,经过
期刊
目的 : 对照研讨胃镜活体检查、外科手术病理这两种检查方式用于胃癌诊断的效果情况。方法 : 择取 2016 年 1 月 -2019 年 10 月我院诊治的 48 例胃癌患者为对象,其临床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