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材导读
前段时间,一段拍摄于深圳南山区某中学校园的视频在朋友圈流传,孩子们拉着横幅高喊口号:“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妈快乐。我妈快乐,全家快乐。”让人大笑之余,开始深思……
素材呈现一
“为妈妈快乐而学习”
让人五味杂陈
喜 南
一段据说拍摄于深圳某中学校园的视频在朋友圈热传,孩子们拉着横幅高喊“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妈快乐”,颇具喜感。
好好学习究竟是为了谁?如此问题难免叫人五味杂陈。前段时间,先有“量子波动速读”培训成了热搜关键词,后有深圳新闻网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三成深圳家长表示孩子一年补习费要超过万元,更有近两成家庭该项花费超过4万元。此前曾有媒体慨叹,一个假期,深圳家长就被补课费和教育焦虑感掏空了。当然,这样的焦虑不仅仅属于深圳。
教育有多重要,妈妈就有多焦虑。越拉越长的“起跑线”背后,是优质教育资源紧张、社会焦虑持续、教育培训机构积极贩卖“焦虑”等多方因素促成的大泡沫。在深圳这座喊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城市,一方面,越来越多追逐梦想、希冀成功的人汇聚于此,另一方面,本地幼儿园、中小学学位缺口仍未补齐,民办教育质量也还没能获得大部分家长的认可。家长对孩子未来的不确定,只好转化为对培训机构的投入了。于是,学业优劣逐渐演化为家庭经济实力的比拼。教育部门努力在义务教育阶段推广素质教育、作业减负,家长则望子成龙,为了追求优质教育资源,将孩子推向市场化的补习机构。这种“即使多做,也不能错过”的心理,不仅让家长背负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很容易被别有用心者利用,产生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量子波动速读”“蒙眼辨色”等奇葩补习班。由此,学习的动机就跑偏,成了使妈妈更快乐的事了。
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为妈妈快乐而学习”,表面是求学动机的变形,深层原因则是家长对孩子学习介入得太多,而归根到底,还是由于焦虑。要化解这份焦虑,必须从长计议,政府部门要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积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让教育更加均衡化。要进一步引入社会力量并加大市场规范,让民办教育也能够成为缓解妈妈们教育焦虑的有效选项,而不是让市场化的补习机构成为教育主场,放任教育焦虑蔓延。
作为家长更应该认识到,教育不是一场短跑,而是马拉松,少年英才难得,大器晚成者也值得称赞。我们应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孩子成为孩子,让大家在人生的跑道上前行得更从容些。
(选自深圳新闻网)
素材呈现二
这样的玩笑太沉重
尼德罗
“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妈快乐。我妈快乐,全家快乐。”孩子们拉着横幅高喊这段口号,引来周遭观众大笑。视频传开之后,也引发了许多网友的热议,直夸孩子们会“抓重点”。
对于这所深圳的中学来说,孩子们能够在运动会上调个皮、捣个蛋,恶搞一下自己的妈妈,本身已经说明学校的气氛还不错。正如接受采访的老师所说,校运会比较轻松,开幕式上,每个班走过主席台都需要集体喊自己班的口号。一般来说,这种口号无非是“严肃认真、团结活泼”之类的,而这个班的孩子引入“妈妈”这个角色,唱起了“反调”,算是别出心裁了一把。
在大城市,孩子学习压力重是普遍现象。一线城市中,深圳的孩子虽然不是压力最大的,但其情形也非常令人恐慌。我特意搜索了几个关键指标:2017年,深圳市的学龄儿童超重率為13.31%,肥胖率为9.60%,其中,男生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几乎都是女生的2倍。同年的另一项调查显示,深圳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49.51%,其中小学患病率为41.85%,初中为75.22%,高中为82.86%。此外,还有90%的深圳市小学生睡眠不足。
户外运动不足、学习时间过长、睡眠时间被侵占,是导致肥胖、近视和睡眠不足的几个主要原因,而这几个原因背后的共同根源则是学习压力过大。
在绝大多数家庭中,母亲比父亲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包括对孩子学习过程的陪伴、学习进度的了解和课外培训的跟进,母亲所耗费的时间、精力都远多于父亲。也正因为如此,投入更多的母亲和孩子接触的时间更长,且因为督促学习是一项非常持久、复杂和需要承受高压的工作,所以很多母亲并没有充分的知识、耐心和外围支持来完成这项工作。包括父亲缺位在内的一系列原因,客观上导致了许多母亲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容易陷入“歇斯底里”。她们无法真正尊重孩子,也无法接受站在外围的父亲所提出的某些建议。
当孩子们喊出“我妈快乐,全家快乐”的时候,可以说,这是对许多家庭现状的一种精准描绘。不过,对这句话也可以作出别的理解,因为现代社会都是小家庭模式,一般都为三口或四口人。也因此,如果这个家庭中有任何一个人很不开心,那么这个家庭的其他人也很难开心。而在笼罩整个社会的教育竞争乌云下,作为女性的母亲在释放情绪时,常常受到孩子的学习状况的影响,这种相关性导致孩子和父亲内心种下了“恐惧的种子”。
但是,如果对母亲情绪与孩子学习之间的关系仅仅存在上述认识,那么这对母亲、父亲和孩子来说,都不是一个好的开始。因为相对于母亲的性别特点,更重要的是目前教育竞争的持续白热化和性别分工固化。
“不写作业,父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此前有父亲因为陪五年级的孩子写作业气得“心肌梗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此可见,目前的学习并没有让孩子真正快乐,这说明我们的教育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同时,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谁陪孩子学习多,谁的情绪就容易失控。就这一点来说,父母是否快乐,与性别无关,与投入孩子学习的程度息息相关。
(选自《南方都市报》)
素材解读
孩子们的幽默反映出他们在学习压力、父母督促下,仍然拥有乐观积极的心态。他们是在以这种方式,表达对“学业军备竞赛”、家庭气氛紧张的烦恼。围观者会心一笑,恐怕其中既蕴含感同身受,又包括无可奈何。
必须承认,当下的中国父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视子女教育,毫不吝啬地为孩子的学习付出精力与财力。从积极的角度看,一个重视教育、热爱学习的民族,大有希望。但是,当看到学习变成一种攀比,教育出现拔苗助长倾向,“量子波动速读”“开发松果体造就超感创作力”等骗术滋生……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教育同样需要理性,如何学习也需要学习。有人说“父母丧失理智才是孩子成功路上的最大绊脚石”,此话虽具有揶揄成分,但更现实的心理是,一些父母试图“拼娃”,甚至有母亲或父亲辞掉工作,把陪孩子上各种辅导班、练各种乐器和才艺作为自己的“事业”。当某些父母把自己的“工作重心”完全放在孩子的学习上时,孩子的成绩就已不仅仅是孩子的事,更关乎父母的“成败”,承载着父母面子上的“荣辱”。这样的压力传导与厚重期待,虽然是以“为了孩子好”而给予,但对孩子而言,却可能转变为“不可承受之重”。
为什么孩子的学习负担总是难以减轻?其中的答案或许也要从“孩子‘爱’学习,妈妈才快乐,全家才快乐”中寻找。这样的快乐真的快乐吗?某些学习真的对孩子有益吗?某些父母将“人生成败”系于孩子身上妥当吗?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这些问题值得一些父母三思。
前段时间,一段拍摄于深圳南山区某中学校园的视频在朋友圈流传,孩子们拉着横幅高喊口号:“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妈快乐。我妈快乐,全家快乐。”让人大笑之余,开始深思……
素材呈现一
“为妈妈快乐而学习”
让人五味杂陈
喜 南
一段据说拍摄于深圳某中学校园的视频在朋友圈热传,孩子们拉着横幅高喊“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妈快乐”,颇具喜感。
好好学习究竟是为了谁?如此问题难免叫人五味杂陈。前段时间,先有“量子波动速读”培训成了热搜关键词,后有深圳新闻网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三成深圳家长表示孩子一年补习费要超过万元,更有近两成家庭该项花费超过4万元。此前曾有媒体慨叹,一个假期,深圳家长就被补课费和教育焦虑感掏空了。当然,这样的焦虑不仅仅属于深圳。
教育有多重要,妈妈就有多焦虑。越拉越长的“起跑线”背后,是优质教育资源紧张、社会焦虑持续、教育培训机构积极贩卖“焦虑”等多方因素促成的大泡沫。在深圳这座喊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城市,一方面,越来越多追逐梦想、希冀成功的人汇聚于此,另一方面,本地幼儿园、中小学学位缺口仍未补齐,民办教育质量也还没能获得大部分家长的认可。家长对孩子未来的不确定,只好转化为对培训机构的投入了。于是,学业优劣逐渐演化为家庭经济实力的比拼。教育部门努力在义务教育阶段推广素质教育、作业减负,家长则望子成龙,为了追求优质教育资源,将孩子推向市场化的补习机构。这种“即使多做,也不能错过”的心理,不仅让家长背负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很容易被别有用心者利用,产生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量子波动速读”“蒙眼辨色”等奇葩补习班。由此,学习的动机就跑偏,成了使妈妈更快乐的事了。
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为妈妈快乐而学习”,表面是求学动机的变形,深层原因则是家长对孩子学习介入得太多,而归根到底,还是由于焦虑。要化解这份焦虑,必须从长计议,政府部门要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积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让教育更加均衡化。要进一步引入社会力量并加大市场规范,让民办教育也能够成为缓解妈妈们教育焦虑的有效选项,而不是让市场化的补习机构成为教育主场,放任教育焦虑蔓延。
作为家长更应该认识到,教育不是一场短跑,而是马拉松,少年英才难得,大器晚成者也值得称赞。我们应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孩子成为孩子,让大家在人生的跑道上前行得更从容些。
(选自深圳新闻网)
素材呈现二
这样的玩笑太沉重
尼德罗
“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妈快乐。我妈快乐,全家快乐。”孩子们拉着横幅高喊这段口号,引来周遭观众大笑。视频传开之后,也引发了许多网友的热议,直夸孩子们会“抓重点”。
对于这所深圳的中学来说,孩子们能够在运动会上调个皮、捣个蛋,恶搞一下自己的妈妈,本身已经说明学校的气氛还不错。正如接受采访的老师所说,校运会比较轻松,开幕式上,每个班走过主席台都需要集体喊自己班的口号。一般来说,这种口号无非是“严肃认真、团结活泼”之类的,而这个班的孩子引入“妈妈”这个角色,唱起了“反调”,算是别出心裁了一把。
在大城市,孩子学习压力重是普遍现象。一线城市中,深圳的孩子虽然不是压力最大的,但其情形也非常令人恐慌。我特意搜索了几个关键指标:2017年,深圳市的学龄儿童超重率為13.31%,肥胖率为9.60%,其中,男生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几乎都是女生的2倍。同年的另一项调查显示,深圳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49.51%,其中小学患病率为41.85%,初中为75.22%,高中为82.86%。此外,还有90%的深圳市小学生睡眠不足。
户外运动不足、学习时间过长、睡眠时间被侵占,是导致肥胖、近视和睡眠不足的几个主要原因,而这几个原因背后的共同根源则是学习压力过大。
在绝大多数家庭中,母亲比父亲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包括对孩子学习过程的陪伴、学习进度的了解和课外培训的跟进,母亲所耗费的时间、精力都远多于父亲。也正因为如此,投入更多的母亲和孩子接触的时间更长,且因为督促学习是一项非常持久、复杂和需要承受高压的工作,所以很多母亲并没有充分的知识、耐心和外围支持来完成这项工作。包括父亲缺位在内的一系列原因,客观上导致了许多母亲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容易陷入“歇斯底里”。她们无法真正尊重孩子,也无法接受站在外围的父亲所提出的某些建议。
当孩子们喊出“我妈快乐,全家快乐”的时候,可以说,这是对许多家庭现状的一种精准描绘。不过,对这句话也可以作出别的理解,因为现代社会都是小家庭模式,一般都为三口或四口人。也因此,如果这个家庭中有任何一个人很不开心,那么这个家庭的其他人也很难开心。而在笼罩整个社会的教育竞争乌云下,作为女性的母亲在释放情绪时,常常受到孩子的学习状况的影响,这种相关性导致孩子和父亲内心种下了“恐惧的种子”。
但是,如果对母亲情绪与孩子学习之间的关系仅仅存在上述认识,那么这对母亲、父亲和孩子来说,都不是一个好的开始。因为相对于母亲的性别特点,更重要的是目前教育竞争的持续白热化和性别分工固化。
“不写作业,父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此前有父亲因为陪五年级的孩子写作业气得“心肌梗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由此可见,目前的学习并没有让孩子真正快乐,这说明我们的教育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同时,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谁陪孩子学习多,谁的情绪就容易失控。就这一点来说,父母是否快乐,与性别无关,与投入孩子学习的程度息息相关。
(选自《南方都市报》)
素材解读
孩子们的幽默反映出他们在学习压力、父母督促下,仍然拥有乐观积极的心态。他们是在以这种方式,表达对“学业军备竞赛”、家庭气氛紧张的烦恼。围观者会心一笑,恐怕其中既蕴含感同身受,又包括无可奈何。
必须承认,当下的中国父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视子女教育,毫不吝啬地为孩子的学习付出精力与财力。从积极的角度看,一个重视教育、热爱学习的民族,大有希望。但是,当看到学习变成一种攀比,教育出现拔苗助长倾向,“量子波动速读”“开发松果体造就超感创作力”等骗术滋生……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教育同样需要理性,如何学习也需要学习。有人说“父母丧失理智才是孩子成功路上的最大绊脚石”,此话虽具有揶揄成分,但更现实的心理是,一些父母试图“拼娃”,甚至有母亲或父亲辞掉工作,把陪孩子上各种辅导班、练各种乐器和才艺作为自己的“事业”。当某些父母把自己的“工作重心”完全放在孩子的学习上时,孩子的成绩就已不仅仅是孩子的事,更关乎父母的“成败”,承载着父母面子上的“荣辱”。这样的压力传导与厚重期待,虽然是以“为了孩子好”而给予,但对孩子而言,却可能转变为“不可承受之重”。
为什么孩子的学习负担总是难以减轻?其中的答案或许也要从“孩子‘爱’学习,妈妈才快乐,全家才快乐”中寻找。这样的快乐真的快乐吗?某些学习真的对孩子有益吗?某些父母将“人生成败”系于孩子身上妥当吗?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这些问题值得一些父母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