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的业务和会计核算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就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谈些看法。首先给出了固定资产的定义及其标准,然后分析了其一些特点,最重要的是论述了事业单位目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2-0041-02
事业单位是为实现社会公益目的,主要提供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或服务,由各级政府、企业法人、社团法人或公民个人出资以及上述法人和自然人的某种合资形式依法举办,依法自主运作,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具有公益性和产业性的双重属性。在事业单位,固定产总值及先进的专业仪器、教学、科研设备是衡量其发展规模和专项业务、教学、科研,生产和后勤生活中的必要物质条件。因此,加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工作。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定义及核算的特点
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是完成行政任务和事业计划,其固定资产投资主体比较单一,以国家投资为主,一般不要求收回,效益间接性与管理宏观性相统一。不要求直接回报,这就使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现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方法不同。根据我国现行的有关会计制度的规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目书等。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即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二是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1年以上的入批同类物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管理。
第一,购建固定资产形成的实际成本直接列入当期支出。会计部门设置“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总账户,并根据固定资产的分类设置多级账户。其原始价值同时在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帐户反映,固定基金反映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在通常情况下,两者的金额一致。
第二,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计提折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更新和维护资金来源:①事业单位通过编制部门预算申请财政安排资金;②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修购基金;③固定资产报废,在清理过程中,残值变价收入;④接受捐赠。
第三,不反映盘亏、出售、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净值。事业单位因盘亏、出售、报旧和毁损等原因减少固定资产时,按减少的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直接冲减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此过程中取得的价款、变价收入和清理费用,直接列入专用基金中的修购基金,而对固定资产净值不做任何反映。
第四,固定资产的投入与产出更注重社会的公益性。只用于公共用途,非营利性,不直接追求经济效益,以整个社会效益为出发点。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
在平时的财务管理中、多数事业单位由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注重对有严格的财务开支制度规定的单位公用经费的管理(比如对经费的开支权限、开支标准,差旅费的开支标准,集体福利等方面的规定较多而且较为具体和明确)。对固定资产箭理的制度和规定不健全,只在会计账面上做出反映,缺少实物登记账;资产领用没有记录,手续不完备,造成固定资产资产管理责任的不明确。
(二)缺乏规范的购置、保管和使用制度,在管理上无章可循
一是固定资产不能做到及时入账,尤其是房屋建筑物。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由于财政资金的不足,部分建筑物匆忙上马,资金缺口得不到及时补充,施工单位代垫款项过多,发生的财务纠纷较多,不能及时进行工程决算,发票也不能及时开出,以至于有部分固定资产已完工多年,还没有入账,导致同定资产的账实严重不符。二是购入的固定资产(或接受的固定资产)不入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七级单位利用自身资金和人事的关系对下级单位施加影响,有少数主管单位以列支费用的同时,没有记入固定资产账目,形成账外资产。
(三)实物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
上级部门调入、其他单位捐赠以及报废、调出等固定资产不通过财务部门,造成账实不符,固定资产的转移、流失情况比较严重。同时,实物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上级部门调入、其他单位捐赠以及报废、调出等固定资产不通过财务部门,造成账实不符,固定资产的转移、流失情况比较严重。
三、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和对策
为了加强事业单位管理,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
(一)建立长效的事业单位工作机制
事业单位提供的服务是公共产品,各部门在提供公共服务时要树立成本和效率意识,努力降低行政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行政资源的效能;要树立系统管理意识,实现部门内部资源的一体化管理,规范存量,努力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充分认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关系,克服“重钱轻物”的思想,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想结合的原则,完善事业单位资产产权登记、资产处置、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等基础管理工作,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切实解决职责不清、无人管理、无人负责的问题。
(二)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核算制度,及时、系统、全面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数最金额核算,及时反映同定资产的总晕、结构、状态以及增减变化情况。建市健令“固定资产管理责仃制”,
将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对于单位的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等应专人负责,及时维修,确保仪器、设备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
(三)采用过程化、作业化的管理固定资产
过程化、作业化的固定资产管理法的关键是将固定资产划分到各个作业中心,落实管理责任,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固定资产的业务操作,科学地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完善档案保管体系,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将各个管理过程记录下来,形成固定资产电子档案,留下可便捷追索的线索。具体内容是:对固定资产实行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的管理。财务机构要在固定资产账下,按照资产分类账户进行金额核算,资产管理或专管员要按照资产的类别、品种、规格、型号、存放地点或使用人设置明细分类账户和实物卡,在进行价值形态管理的同时,做好实物形态的管理,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最大效益。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维护保养、大修、报废、处置、内部转移等,都要在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办理的同时,在固定资产金额账、实物账、固定资产卡片上作及时、系统全面的反映。及时做好对账和盘点工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应每半年对一次账,盘一次点,以便做到账账相符(财务金额账与资产管理部门实物账核对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对于清查盘点中发现的问题,应查明原因,追究有关单位或个人的责任,以严肃财纪律,同时编制有关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按管理权限报经国资局或本部门主管领导批准后,调整固定资产账目。
(四)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度
从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现状来看,对固定资产疏于管理,缺乏长期、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因此,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长效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已成为当前各级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的当务之急。只有加强日常监管,落实管理责任,才能逐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结束语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仅需要事业单位内部上下齐心,通力协作,还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落后管理体制,与时俱进,建立起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运行、监督机制,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公共服务事业发展提供物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案[J].硅谷,2008(19).
[2]郑向群.深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浙江经济,2006(15).
[3]黄建梅.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7(11).
[4]李海波.新编预算会计[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6).
[5]王晋京.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J].财务与会计,2005(10).
[6]刘晓明.关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的思考[J].财会月刊,2006(5).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2-0041-02
事业单位是为实现社会公益目的,主要提供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或服务,由各级政府、企业法人、社团法人或公民个人出资以及上述法人和自然人的某种合资形式依法举办,依法自主运作,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具有公益性和产业性的双重属性。在事业单位,固定产总值及先进的专业仪器、教学、科研设备是衡量其发展规模和专项业务、教学、科研,生产和后勤生活中的必要物质条件。因此,加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工作。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定义及核算的特点
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能是完成行政任务和事业计划,其固定资产投资主体比较单一,以国家投资为主,一般不要求收回,效益间接性与管理宏观性相统一。不要求直接回报,这就使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现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方法不同。根据我国现行的有关会计制度的规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目书等。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即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二是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1年以上的入批同类物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管理。
第一,购建固定资产形成的实际成本直接列入当期支出。会计部门设置“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总账户,并根据固定资产的分类设置多级账户。其原始价值同时在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帐户反映,固定基金反映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在通常情况下,两者的金额一致。
第二,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计提折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更新和维护资金来源:①事业单位通过编制部门预算申请财政安排资金;②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修购基金;③固定资产报废,在清理过程中,残值变价收入;④接受捐赠。
第三,不反映盘亏、出售、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净值。事业单位因盘亏、出售、报旧和毁损等原因减少固定资产时,按减少的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直接冲减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此过程中取得的价款、变价收入和清理费用,直接列入专用基金中的修购基金,而对固定资产净值不做任何反映。
第四,固定资产的投入与产出更注重社会的公益性。只用于公共用途,非营利性,不直接追求经济效益,以整个社会效益为出发点。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
在平时的财务管理中、多数事业单位由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注重对有严格的财务开支制度规定的单位公用经费的管理(比如对经费的开支权限、开支标准,差旅费的开支标准,集体福利等方面的规定较多而且较为具体和明确)。对固定资产箭理的制度和规定不健全,只在会计账面上做出反映,缺少实物登记账;资产领用没有记录,手续不完备,造成固定资产资产管理责任的不明确。
(二)缺乏规范的购置、保管和使用制度,在管理上无章可循
一是固定资产不能做到及时入账,尤其是房屋建筑物。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由于财政资金的不足,部分建筑物匆忙上马,资金缺口得不到及时补充,施工单位代垫款项过多,发生的财务纠纷较多,不能及时进行工程决算,发票也不能及时开出,以至于有部分固定资产已完工多年,还没有入账,导致同定资产的账实严重不符。二是购入的固定资产(或接受的固定资产)不入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七级单位利用自身资金和人事的关系对下级单位施加影响,有少数主管单位以列支费用的同时,没有记入固定资产账目,形成账外资产。
(三)实物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
上级部门调入、其他单位捐赠以及报废、调出等固定资产不通过财务部门,造成账实不符,固定资产的转移、流失情况比较严重。同时,实物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上级部门调入、其他单位捐赠以及报废、调出等固定资产不通过财务部门,造成账实不符,固定资产的转移、流失情况比较严重。
三、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和对策
为了加强事业单位管理,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
(一)建立长效的事业单位工作机制
事业单位提供的服务是公共产品,各部门在提供公共服务时要树立成本和效率意识,努力降低行政成本,最大限度地提高行政资源的效能;要树立系统管理意识,实现部门内部资源的一体化管理,规范存量,努力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充分认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关系,克服“重钱轻物”的思想,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想结合的原则,完善事业单位资产产权登记、资产处置、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等基础管理工作,使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切实解决职责不清、无人管理、无人负责的问题。
(二)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核算制度,及时、系统、全面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数最金额核算,及时反映同定资产的总晕、结构、状态以及增减变化情况。建市健令“固定资产管理责仃制”,
将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对于单位的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等应专人负责,及时维修,确保仪器、设备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
(三)采用过程化、作业化的管理固定资产
过程化、作业化的固定资产管理法的关键是将固定资产划分到各个作业中心,落实管理责任,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固定资产的业务操作,科学地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完善档案保管体系,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将各个管理过程记录下来,形成固定资产电子档案,留下可便捷追索的线索。具体内容是:对固定资产实行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的管理。财务机构要在固定资产账下,按照资产分类账户进行金额核算,资产管理或专管员要按照资产的类别、品种、规格、型号、存放地点或使用人设置明细分类账户和实物卡,在进行价值形态管理的同时,做好实物形态的管理,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最大效益。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维护保养、大修、报废、处置、内部转移等,都要在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办理的同时,在固定资产金额账、实物账、固定资产卡片上作及时、系统全面的反映。及时做好对账和盘点工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应每半年对一次账,盘一次点,以便做到账账相符(财务金额账与资产管理部门实物账核对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对于清查盘点中发现的问题,应查明原因,追究有关单位或个人的责任,以严肃财纪律,同时编制有关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按管理权限报经国资局或本部门主管领导批准后,调整固定资产账目。
(四)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度
从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现状来看,对固定资产疏于管理,缺乏长期、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因此,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长效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已成为当前各级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的当务之急。只有加强日常监管,落实管理责任,才能逐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结束语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仅需要事业单位内部上下齐心,通力协作,还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落后管理体制,与时俱进,建立起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运行、监督机制,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公共服务事业发展提供物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案[J].硅谷,2008(19).
[2]郑向群.深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浙江经济,2006(15).
[3]黄建梅.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7(11).
[4]李海波.新编预算会计[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6).
[5]王晋京.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J].财务与会计,2005(10).
[6]刘晓明.关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的思考[J].财会月刊,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