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人受益终身,所以,必须从小学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从多条途径同时进行。本文论述了“要充分认识习惯培养的长期性,持之以恒”、“要充分认识习惯形成的两重性,扬善弃恶”两方面及小学生应培养的习惯。
关键词:学习习惯 培养 小学生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的要求,并在“教学建议”中再一次重申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观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了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到实处,把语文学习必备的好习惯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编入了教材,并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序列。
何谓习惯呢?从字面上讲,所谓习惯就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见《现代汉语词典》第1348页)。就个人而言,习惯乃是一个人长期养成的思想行为模式的固化。现代教育理论和长期的实践告诉我们,习惯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小学生阶段是人形成终身习惯的最佳时期,他们如一张未曾写过的白纸,没有形成难以修正的坏习惯,且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性也作了很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
一、习惯培养的途径
第一是给孩子提出要求,并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同时要进行训练,没有训练就谈不上习惯的培养,养成的意思就是要训练。训练中非常重要的是示范,告诉他怎么做,而且给他做样子。示范过程中还有一个是榜样。提出要求以后,还要坚持不懈。
第二是激励、正强化。对于孩子来说,习惯的培养就是在父母无数次的肯定中得到强化。只肯定一次还不够,应该是无数次肯定。
第三是欣赏。作为父母,孩子做了以后,鼓励他,表彰他,欣赏他,这些都是为了强化他习惯的养成,这些绝对是起很重要的作用的。
第四是习惯养成要严格。不同的行为习惯有不同的标准,在和孩子一起确定标准之后,就要严格遵守,不能放松。有的老师对孩子进行训练,往往根据自己的心情进行,心情好的时候,孩子做得不太好也可以放过去:心情不好的时候,孩子做得好,看着也不顺眼。也有的反之,心情不好就不管孩子,心情好了就对孩子严格要求,恨不得一天训练出来一个品行优良的人。
第五,习惯养成要坚持。习惯培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如果不坚持,今天训练,明天放假,行为就难以变成自动化的习惯。
第六,习惯养成要抓反复、反复抓。培养习惯是个长期工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而且,由于人们往往具有惯性,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如果稍加放松,孩子就会出现反复。所以,在对孩子进行训练时,要反复抓,不能放松,即使孩子在某种行为上已经表现得很好,也要反复抓。同时,对于孩子出现的反复现象,不要气馁,这是正常的,也是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抓住孩子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开始训练孩子的行为,相信您会有可喜的收获。
第七,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大量良好行为不断积淀的过程。习惯形成的前提是某些具体行为的练习和熟练,良好习惯是大量良好行为积淀的结果,习惯培养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长期教育、引导和训练的积累。
二、学生应该养成的40个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2)出声早读;(3)认真上课;(4)课后复习;(5)独立作业;(6)安静自修;(7)好学好问;(8)晚上读书;(9)认真审题;(10)书写工整;(11)整理书包;(12)单元总结;(13)学习分析的习惯;(14)讲究效率;(15)珍惜时间;(16)勤查工具书;(17)阅读书报;(18)上课时,必要的学习用品都带齐了;(19)从来不迟到;(20)总是在前一天备齐学习用品;(21)课堂上能积极提问或回答问题;(22)上课时,不在笔记本上乱写乱画;(23)能爱护教科书和参考书;(24)考试答卷写得很认真;(25)总是在规定的时间和地方学习;(26)放学回家后马上写作业;(27)发回的试卷每次都给家长看;(28)每天按规定好的时间学习;(29)对自己学得不太好或不喜欢的功课也能努力学;(30)学到的知识经验能够记住;(31)考试分数不好,放在心上;(32)班主任在与不在教室时表现一样,愿意和老师一起玩;(33)不在背后说老师的坏话;(34)喜欢参加运动会、汇报演出会、文化娱乐活动等文体活动;(35)每周制定自己的生活计划;(36)每学期开始,能明确提出新的努力目标;(37)能合理安排寒暑假生活,并认真执行计划;(38)在学习上表现出竞争意识;(39)能充分利用图书馆或阅览室的书不愿在家里学习,常到同学家去学习;(40)除了做功课以外,还喜欢做其他事情。
关键词:学习习惯 培养 小学生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的要求,并在“教学建议”中再一次重申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观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了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到实处,把语文学习必备的好习惯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编入了教材,并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序列。
何谓习惯呢?从字面上讲,所谓习惯就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见《现代汉语词典》第1348页)。就个人而言,习惯乃是一个人长期养成的思想行为模式的固化。现代教育理论和长期的实践告诉我们,习惯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小学生阶段是人形成终身习惯的最佳时期,他们如一张未曾写过的白纸,没有形成难以修正的坏习惯,且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性也作了很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
一、习惯培养的途径
第一是给孩子提出要求,并说明为什么要这么做。同时要进行训练,没有训练就谈不上习惯的培养,养成的意思就是要训练。训练中非常重要的是示范,告诉他怎么做,而且给他做样子。示范过程中还有一个是榜样。提出要求以后,还要坚持不懈。
第二是激励、正强化。对于孩子来说,习惯的培养就是在父母无数次的肯定中得到强化。只肯定一次还不够,应该是无数次肯定。
第三是欣赏。作为父母,孩子做了以后,鼓励他,表彰他,欣赏他,这些都是为了强化他习惯的养成,这些绝对是起很重要的作用的。
第四是习惯养成要严格。不同的行为习惯有不同的标准,在和孩子一起确定标准之后,就要严格遵守,不能放松。有的老师对孩子进行训练,往往根据自己的心情进行,心情好的时候,孩子做得不太好也可以放过去:心情不好的时候,孩子做得好,看着也不顺眼。也有的反之,心情不好就不管孩子,心情好了就对孩子严格要求,恨不得一天训练出来一个品行优良的人。
第五,习惯养成要坚持。习惯培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如果不坚持,今天训练,明天放假,行为就难以变成自动化的习惯。
第六,习惯养成要抓反复、反复抓。培养习惯是个长期工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而且,由于人们往往具有惯性,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如果稍加放松,孩子就会出现反复。所以,在对孩子进行训练时,要反复抓,不能放松,即使孩子在某种行为上已经表现得很好,也要反复抓。同时,对于孩子出现的反复现象,不要气馁,这是正常的,也是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抓住孩子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开始训练孩子的行为,相信您会有可喜的收获。
第七,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大量良好行为不断积淀的过程。习惯形成的前提是某些具体行为的练习和熟练,良好习惯是大量良好行为积淀的结果,习惯培养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长期教育、引导和训练的积累。
二、学生应该养成的40个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2)出声早读;(3)认真上课;(4)课后复习;(5)独立作业;(6)安静自修;(7)好学好问;(8)晚上读书;(9)认真审题;(10)书写工整;(11)整理书包;(12)单元总结;(13)学习分析的习惯;(14)讲究效率;(15)珍惜时间;(16)勤查工具书;(17)阅读书报;(18)上课时,必要的学习用品都带齐了;(19)从来不迟到;(20)总是在前一天备齐学习用品;(21)课堂上能积极提问或回答问题;(22)上课时,不在笔记本上乱写乱画;(23)能爱护教科书和参考书;(24)考试答卷写得很认真;(25)总是在规定的时间和地方学习;(26)放学回家后马上写作业;(27)发回的试卷每次都给家长看;(28)每天按规定好的时间学习;(29)对自己学得不太好或不喜欢的功课也能努力学;(30)学到的知识经验能够记住;(31)考试分数不好,放在心上;(32)班主任在与不在教室时表现一样,愿意和老师一起玩;(33)不在背后说老师的坏话;(34)喜欢参加运动会、汇报演出会、文化娱乐活动等文体活动;(35)每周制定自己的生活计划;(36)每学期开始,能明确提出新的努力目标;(37)能合理安排寒暑假生活,并认真执行计划;(38)在学习上表现出竞争意识;(39)能充分利用图书馆或阅览室的书不愿在家里学习,常到同学家去学习;(40)除了做功课以外,还喜欢做其他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