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成功赴任新市场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123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板突然通知你:你该挪一下窝了,下星期到A市报到吧。A市是个“老大难”市场,换了三任经理也没做好,那么你该作些什么准备,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突然被调到一个新的区域任职,对销售经理来说,大概已经习以为常。这种调任常常要求你在一个新地区迅速产生实际业绩。如何成功接手别人移交的市场呢?做得好,便是晋升之梯;做砸了,则是职业生涯中的沼泽。
  当然,办法总比困难多。下面,我们就来帮助销售经理渡过这个难关。
  
  明了上司的意图
  
  如果可能,找前三任谈一下,摸清他们“没做好”的具体原因。之后,你要尽一切可能弄清楚上司的意图,看他怎么解释前任离开的原因,明了他调你去的主要意图。要知道,我们是为上司解决麻烦的,与上司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事半功倍。千万注意,我们不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应该做上司希望我们做的事情。
  当然,无论你的上司是想借此机会除掉你,还是对你寄予极高的期望,你都应该尽一切可能先把销量弄上去。这样,即便是个不得不跳的火坑,你也能全身而退。
  通常,上司在区域市场走马换将,有这样几种意图:
  


  (1)想把销售总量提升上去;(2)想结束目标市场长期混乱的局面,如窜货、价格体系崩盘等问题;(3)提高目标市场的执行力,加强可控性;(4)提升目标团队的整体作战能力;(5)解决目标地区经销商或应收货款难题。
  
  解决遗留问题
  
  你还应该以公司的名义发一个“确认件”给当地所有的经销商,用书面的形式确定:你的前任是否有任何遗留问题或是账目上的麻烦。
  在你动身去新市场之前,就让他们书面确认传回公司,让公司了解那里存在的问题,并要求你的前任把遗留问题解决掉。这样,你的压力就大大减少,以免初任新市场,还要为解决棘手的遗留问题而分心,难以在短期内实现销售目标。
  具体遗留问题确认件形式,可参考文后附件。
  
  生意分析
  
  要准备好关于这个市场的各种资料,比如经销商的客户档案、产品结构分析,买一张当地的地图,看着地图把销售信息记在脑海中。
  找出这个市场两年来的销售数据资料,按照每条销售线、每个经销商,分开来查看片区,从一月到十二月,列一个表,后面是全年销售总额、月平均值。在此基础上分析:过去两年来,这个市场、这个经销商每月进货量的变化,尤其要注意那些超过平均值或者低于平均值的月份,分析他们为什么销量高,为什么销量跌,不明白的可以向前任或知情人询问,把原因记录下来。带着问题走访市场,会加深你对市场的理解,找到销量提升的关键点。
  分析完经销商,还要按经销商所在片区进行归类,看清楚每个地区的销售总额各是多少,找到行动的重点;按照到上个月之前一年的数据总额,将所有经销商做一个排序,找出哪些客户对你是非常重要的;进而找出每个经销商所销售的品种,分析各种数据有何明显特征。
  经销商排名、主销品种排名,目的是找出生意的重点及突破口(如表1)。
  
  稳定军心
  
  你要分析区域市场的组织架构,建立新区域的组织架构图。你向谁汇报?谁向你汇报?你的下面有多少个人?都详细列好。最好给他们打一个电话,因为你的前任走了,他们人心不稳,可能已经无法安心做事了,不要等到你到了新区域之后才发现,那个市场因为没人管理已经乱得没法收拾了。
  
  定出打好第一枪的详细方案
  
  接手一个新市场,意味着机会和风险同时到来,一定要抓紧时间做出业绩。不管通过什么方法和手段,都要先快速回款。接手新市场一开场就要冲刺,之后才是中长跑。这样才能给各方以鼓舞,也使上司认同你,之后才谈得上站稳脚跟,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展现才华。
  制订方案时,要注意销售政策和管理方法的承前启后,不断小调整,不宜大调整。我看到太多的销售主管,调到一个新地方后,因操之过急,反倒使自己失去了继续做事的机会。
  一位资深的高级销售主管,到某著名民营企业任销售总监。为了尽快扩张销量,他一上任就大刀阔斧改革了薪资制度,变成“低底薪,高提成”。
  然而,盲目的低底薪、高提成,带来重重矛盾,销售人员一下子变成一切都以销量为导向来做市场。任务过高的,销售目标完不成,收入有限,只能请辞而去;留任的,则逼经销商压货,结果造成局部市场短期内货物过多,经销商为求自保,低价抛货,价格体系完全被打乱。
  由于地区间相互冲货难以制止,大区经理无力回天,最终也只能失望离去,全国销售人员大规模辞职,销售队伍出现极大的波动。就连原先支持销售总监的老板,也为了稳住生意和销售队伍,不得不辞退他。
  职业经理失去一个职位并不可惜,只是对将来的职业生涯会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无论是销售总监还是区域经理,在新调任地区平衡历史遗留问题时,都应注意如下几点:
  (1)取得直接上司的支持。没有他的支持,你无法完成特定的使命。同时,要留下相关的书面信息,或让其他人了解,这是你上司要求你完成的,避免成为不负责任上司的替罪羊。
  (2)处理问题要保持弹性,留有余地,避免操之过急,激化矛盾。
  (3)制订详细的方案,操作起来游刃有余。
其他文献
标准的联销体    如果说格力的联营体是大家联合在一起营销,那么娃哈哈的联营体就是联合一批、二批商去销售,因此叫联销体更为恰当——它只负责分销、物流、收款等工作,并不涉及品牌与市场推广。  这种联销体,是厂家在其核心地级区域内,与核心经销商及其核心市场(如核心县级市场或地级市场的各区域)的联销商三方建立的相对稳固的联盟渠道网络。  其中,联销商直接受厂家或经销商的管理。与其他未入盟的同级分销商相比
期刊
很多应收账问题都不是业务员能拿主意的,需要分管领导及时定夺给政策。问题中的老大难户,更要领导亲自出马摆平。上面不盯紧,下边就松了气。人人都喜欢避难就易,不是难题也拖成了难题。    企业依照客户订单发货,当时限超过约定,货款仍未到账,“问题应收”就形成了;如果企业给上游的货款已经付出,但商品依然滞销,且商品本身也存在变质风险,则“问题存货”形成。  凡成功、长寿的经销企业,其应收账款和库存循环都是
期刊
在发展联营体之前,格力与其他企业一样,通过多个一级经销商覆盖省级市场。当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这些一级经销商就开始为了争夺市场而内斗,竞相降价,结果格力的价格体系被冲得七零八落,厂家和经销商两败俱伤。  于是格力开始建设联营体——厂商股份制区域性销售公司,由厂商共同出资组建,以格力品牌为旗帜,各占股份,年底共同分红。其核心理念是渠道、网络、市场、服务全部实现统一,共同做市场,共同谋发展。这其中,格力
期刊
渠道政策可能向两级化发展    1.干脆没有政策。  即尽量减少渠道政策。许多企业不是被竞争对手打败的,而是自己把自己打死了。这多可追溯到不当的渠道政策上。于是一些企业干脆没有任何渠道政策,只有广告开路和消费者推广拉动。  2.渠道政策体系化。  渠道政策进一步裂化,形成针对渠道的四大政策体系:价格政策体系,返利政策体系,促销政策体系和奖励政策体系。  有的厂家已经形成了针对经销商/分销商/零售商
期刊
要引起顾客的好奇心,就得做别人都没做过的——别人卖西瓜是靠称,我卖西瓜靠顾客自己掂量,这自然好玩,顾客也愿意参加了。  游戏的促销,促销的游戏    案例一:卖西瓜  时间:2006年盛夏8月  地点:重庆某大学校门口  天色阴沉下来,快下雨了。老张面对满当当一车西瓜发愁:天不热了,这西瓜还怎么卖啊?  愁眉苦脸想了半天,老张忽然心生一计:顾客用手掂瓜估重,如果误差不超过三两,此瓜白送;猜错了也不
期刊
终端费用问题    现在的终端费用,已经成了厂家和商家的“心结”,好像不论投入多少都不够,数量之大,动辄以万计;涨价之快,2006年跟2005年绝对是两个不同的级别。    费用是省不了的,进店上架之后呢?又面临着促销费用的增加。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促不销好像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现象。消费者习惯了促销的时候买,营销者也已经将促销彻彻底底地变成了常规营销动作。  促销大战愈演愈烈,逐年增加的费用
期刊
年末,几个MBA同学周末聚会,大家边吃边聊,期间不断有同学赶来加入。大家谈的多是各自的生意,其中有位做咨询的同学抱怨说,搞咨询简直就是干苦力,生意越来越难做,看看同行中有些朋友兼做培训,每次开班都能来一堆人,以后干脆改行搞培训算了。  不一会来了一个做培训的同学,接上生意难做的话题,抱怨说,现在办培训班真没意思,每次开班只图个热闹,人是来了不少,但是挣不到钱,还是做咨询好,只要把几个人搞定就行了,
期刊
政策救不了急    《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将会以换汤不换药的方式被超市化解。《办法》规定,如果未提供促销服务,不得以节庆、店庆、新店开业、重新开业、企业上市、合并等为由收取费用。于是很多大卖场与律师合作,制定一系列应对方法。如某大型超市2007年的新合同条款非常严谨,每项收费写得清清楚楚,连以前很少提及的装修费如何收取也赫然在列,却只字未提最敏感的进店费,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名词——“选
期刊
早几年,流传在消费品行业的一句话——得渠道者得天下——就足以证明经销商的重要性。然而,2004~2006这3年,表面波澜不惊,内里沧海桑田,经销商处在不断掠夺渠道的生产商和不断变本加厉的零售商之间,艰难地求着生存和发展。      上游生产商:渠道的掠夺者    1.重点零售客户被厂家直营  零售客户成长到一定规模之后,厂家便从经销商手中夺取重点零售客户的服务权,自己直营。  2004~2006年
期刊
当一个行业的竞争手段基本同质化的时候,就是这个行业大整合乃至巨变的前夜。这时行业真的需要一些改变了,而改变的根本依据是消费者和他们所构成的消费环境!    消费者是根:谁为消费者打算,谁最终拥有市场    你的产品究竟能为消费者带来什么实际的利益和好处?  众所周知,过量饮酒有害身体健康,可某知名“国酒”竟然说自己的酒有益肝脏,能治癌症,说某人长期饮用,每日500ml以上,活到了多少岁。曾有人建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