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时期是培养数学兴趣的关键时期。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激发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要搞活课堂情境的引入,要体现趣味性,寻找表扬契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课堂情境 数学兴趣 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09)4-0027-01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带有情感色彩的意识倾向。数学学习兴趣是指渴望获得数学知识,探索数学问题的倾向。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兴趣可以使学生的认知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从而注意力集中并积极地进行学习。中学时期是培养数学兴趣的关键时期。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激发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着各种尝试,在此做一点总结。
1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位教育学家说过这样的话:“数学教师最大的成功就在于让他的学生喜欢学数学”。因此在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注意调控学生的情绪,良好的学习情绪能有效地增强数学学习效果,使其自信地、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平时应经常深入学生之中,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收集同学们对数学课的意见、看法;应通过开展一些有益的集体活动,密切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注意营造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妙趣横生地教,学生生动活泼地学;在教学中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从而达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的目的。同时教师要注意以自已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这样学生才能喜欢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
2 搞活课堂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认识的倾向,是内部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推动、激励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要使学生觉得“有用”或“有趣”,提出的问题和提供的学习材料就必须是充满联系的——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与其它科学、与学生的生活及周围的环境相联系,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和兴趣。如学生由小学进人初中后,开始接触“代数”,学生首先对小学时的“数学”改为“代数”想探究明白,加之新教材由以往的首先讲授“负数”变为“字母代表数”。在教学时,可先做一个游戏,由一个学生把自己的年龄写在黑板上(老师看不见),然后按以下程序算:年龄加50乘于10减去40,再将得数告诉老师,老师马上就能告诉学生黑板上所写的年龄,学生都很惊讶,此时老师就可自然导人新课,引入代数方法,用字母表示数。再如教“生活中的不等式”时,首先给出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不等关系,如公路限速牌,跷跷板,隧道限高牌,袋装牛奶营养成分表,天气预报中温度范围,电梯载重量等一系列生活中常见的不等关系;在教“从三个方向看”时,依次给出茶壶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让学生猜图片中的物体,或给出楼房的俯视图、左视图和主视图等让学生猜图片刻画什么场所等等,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3 体现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的教学没有一成不变的公式,为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对于深奥难懂的数学内容,教师要力求用浅出的方式告诉学生,并尽可能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联系起来,让他们感到“原来这些东西我也能理解,我也能学会”,甚至有的新内容老师刚点拨一下,许多学生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学起来就比较得心应手。教师授课时为避免平铺直叙地讲解令学生昏昏欲睡,提不起兴趣,教学中可适当地出一些趣味数学题。如讲一元二次方程时,印度古算术书中有一道题:“一群猴子分两队,高高兴兴在游戏:八分之一再平方,蹦蹦跳跳树林里;其余十二叽喳喳,伶俐活泼又调皮。告我总数共多少,两队猴子在一起。”像这样把枯燥的数学题改编成有趣的文字题,往往能引发同学们做题的兴趣,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让学生灵活用脑。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插入有趣的数学故事,如古今中外数学家的生平趣事,一些已经解决或尚未解决的数学猜想等,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
4 寻找表扬契机,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人都倾向于从背景中“脱颖而出”,喜欢得到认可,因此,受到老师的表扬与肯定能够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学生的进步和向上的一面,时时处处都存在,老师应该留意留心,“寻找”那些闪光处。刚接手新班级,看到学生懂礼貌、交作业及时、作业工整、学习氛围浓烈、态度认真等等,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焕然一新。在教学中可经常使用这样的词语:“不错”“太棒了!”“很好”“有进步”“不要慌,慢慢来”等表示老师对学生的关注。争强好胜是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之一,适时地把竞赛引入课堂,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如,一节课快结束时,利用“5分钟测试”题目考虑分层,当堂检查学习效果,随机抽取部分学生当场批改当场评析,巡视过程中适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提出表扬。让学生在表扬声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这种方法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兴趣是十分有效的。尽可能地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获得表扬的经历,从而对数学课充满期待。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为了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真正喜欢上数学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寻找丰富的情境材料,采用激励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活学,变难学为易学。
关键词:课堂情境 数学兴趣 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09)4-0027-01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带有情感色彩的意识倾向。数学学习兴趣是指渴望获得数学知识,探索数学问题的倾向。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兴趣可以使学生的认知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从而注意力集中并积极地进行学习。中学时期是培养数学兴趣的关键时期。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激发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着各种尝试,在此做一点总结。
1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位教育学家说过这样的话:“数学教师最大的成功就在于让他的学生喜欢学数学”。因此在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注意调控学生的情绪,良好的学习情绪能有效地增强数学学习效果,使其自信地、愉快地进入学习情境。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平时应经常深入学生之中,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收集同学们对数学课的意见、看法;应通过开展一些有益的集体活动,密切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注意营造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教师妙趣横生地教,学生生动活泼地学;在教学中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从而达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的目的。同时教师要注意以自已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这样学生才能喜欢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
2 搞活课堂情境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认识的倾向,是内部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是推动、激励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要使学生觉得“有用”或“有趣”,提出的问题和提供的学习材料就必须是充满联系的——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与其它科学、与学生的生活及周围的环境相联系,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和兴趣。如学生由小学进人初中后,开始接触“代数”,学生首先对小学时的“数学”改为“代数”想探究明白,加之新教材由以往的首先讲授“负数”变为“字母代表数”。在教学时,可先做一个游戏,由一个学生把自己的年龄写在黑板上(老师看不见),然后按以下程序算:年龄加50乘于10减去40,再将得数告诉老师,老师马上就能告诉学生黑板上所写的年龄,学生都很惊讶,此时老师就可自然导人新课,引入代数方法,用字母表示数。再如教“生活中的不等式”时,首先给出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不等关系,如公路限速牌,跷跷板,隧道限高牌,袋装牛奶营养成分表,天气预报中温度范围,电梯载重量等一系列生活中常见的不等关系;在教“从三个方向看”时,依次给出茶壶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让学生猜图片中的物体,或给出楼房的俯视图、左视图和主视图等让学生猜图片刻画什么场所等等,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3 体现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的教学没有一成不变的公式,为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对于深奥难懂的数学内容,教师要力求用浅出的方式告诉学生,并尽可能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联系起来,让他们感到“原来这些东西我也能理解,我也能学会”,甚至有的新内容老师刚点拨一下,许多学生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学起来就比较得心应手。教师授课时为避免平铺直叙地讲解令学生昏昏欲睡,提不起兴趣,教学中可适当地出一些趣味数学题。如讲一元二次方程时,印度古算术书中有一道题:“一群猴子分两队,高高兴兴在游戏:八分之一再平方,蹦蹦跳跳树林里;其余十二叽喳喳,伶俐活泼又调皮。告我总数共多少,两队猴子在一起。”像这样把枯燥的数学题改编成有趣的文字题,往往能引发同学们做题的兴趣,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让学生灵活用脑。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插入有趣的数学故事,如古今中外数学家的生平趣事,一些已经解决或尚未解决的数学猜想等,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
4 寻找表扬契机,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人都倾向于从背景中“脱颖而出”,喜欢得到认可,因此,受到老师的表扬与肯定能够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学生的进步和向上的一面,时时处处都存在,老师应该留意留心,“寻找”那些闪光处。刚接手新班级,看到学生懂礼貌、交作业及时、作业工整、学习氛围浓烈、态度认真等等,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焕然一新。在教学中可经常使用这样的词语:“不错”“太棒了!”“很好”“有进步”“不要慌,慢慢来”等表示老师对学生的关注。争强好胜是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之一,适时地把竞赛引入课堂,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如,一节课快结束时,利用“5分钟测试”题目考虑分层,当堂检查学习效果,随机抽取部分学生当场批改当场评析,巡视过程中适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提出表扬。让学生在表扬声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这种方法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兴趣是十分有效的。尽可能地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获得表扬的经历,从而对数学课充满期待。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为了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真正喜欢上数学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寻找丰富的情境材料,采用激励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活学,变难学为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