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分类解析(一)

来源 :新概念·中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ibian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压轴题涉及到的数学知识点较多,结构复杂,题型新颖,解法没有固定模式,因而难度较大,对同学们的解题技能、技巧有较高的要求.而解这类题的正确率在很大程度上却决定了考分的高低.
  一般试卷中的压轴题常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常常循序渐进地设计成几道小题目.要顺利解答压轴题,除了基础知识要扎实之外,审题也很关键.搞清题目的类型,理清题目中的知识点,分清条件和结论,注意关键语句找出关键条件,特别要挖掘隐含条件,并尽量根据题意列出相关的数式或画出示意图形,然后分析条件和结论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到正确合理的解题途径.将复杂问题分解或转化成较为简单或者熟悉的问题则是解此类题目的一条重要原则.在解答的书写表达中要做到运算正确,推理严密,表达清晰.现介绍几类常见的中考压轴题,供同学们参考.
  
  一、以函数为背景的压轴题
  
  例1(2006广州课改卷考题)已知抛物线y=x2+mx-2m2(m≠0).
  (1)求证:该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2)过点P (0,n)作y 轴的垂线交该抛物线于点A 和点B (点A 在点P 的左边),是否存在实数m,n ,使得 AP=2PB?若存在,则求出m,n满足的条件;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证法1:y=x2+mx-2m2=(x+m/2)2-9/4m2
  当m≠0时,抛物线顶点的纵坐标为-9/4m2<0,
  ∴顶点总在x轴的下方.
  又∵该抛物线的开口向上,
  ∴该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或者,当m≠0时,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0,-2m2)在x轴下方,而该抛物线的开口向上, 所以该抛物线与 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证法2:Δ=m2-4×1×(-2m2)=9m2
   当m≠0时,9m2>0,
   该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2)存在实数m,n,使得AP=2PB.
  设点B的坐标为(t,n),由AP=2PB可知,
  ①当点B在点P的右边时(如图1),t>0,点A的坐标为(-2t,n),
  且t,-2t是关于x的方程x2+mx-2m2=n的两个实数根.
  Δ=m2-4×1×(-2m2-n)=9m2+4n>0,即n>-9/4m2
  且t+(-2t)=-m(1),t(-2t)=-2m2-n(2).
  由(1)得,t=m,即m>0.
  


  将t=m代入(2)得,n=0.即当m>0且n=0时,有AP=2PB.
  ②当点B在点P的左边时,t<0,点A的坐标为(2t,n),
  且t,2t是关于x的方程x2+mx-2m2=n的两个实数根.
  所以Δ=m2- 4×1×(-2m2-n)=9m2+4n>0,即n>-4/9m2
  且t+2t=-m(1),t(2t)=-2m2-n(2).
  由(1)得,t=-m/3,即m>0.
  将t=-m/3代入(2)得,n=-20/9m2且满足n>-9/4m2
  即当m>0且n=-20/9m2时,有AP=2PB.
  点评:本题是一道以二次函数为背景的压轴题,是一道区分度较好的试题,其第(1)小题只需同学们熟悉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即可得证;第(2)小题则有一定的能力要求,较易漏解,这往往是缺乏数形结合思想所致,解这类题时不要急着下笔,要在领会命题者的意图后,方可下笔.
  
  二、以动态几何为背景的压轴题
  
  例2(2006河北课改卷考题)图1至图5的正方形霓虹灯广告牌ABCD都是20×20的等距网格(每个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其对称中心为点O.
  如图1,有一个边长为6个单位长的正方形EFGH的对称中心也是点O,它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由起始位置向外扩大(即点O不动,正方形EFGH经过一秒由6×6扩大为8×8;再经过一秒,由8×8扩大为10×10;……),直到充满正方形ABCD,再以同样的速度逐步缩小到起始时的大小,然后一直不断地以同样速度再扩大、再缩小.
  另有一个边长为6个单位长的正方形MNPQ从如图1所示的位置开始,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沿正方形ABCD的内侧边缘按A→B→C→D→A移动(即正方形MNPQ从点P与点A重合位置开始,先向左平移,当点Q与点B重合时,再向上平移,当点M与点C重合时,再向右平移,当点N与点D重合时,再向下平移,到达起始位置后仍继续按上述方式移动).
  正方形EFGH和正方形MNPQ从如图1的位置同时开始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秒,它们的重叠部分面积为y个平方单位.
  (1)请你在分别画出x为2秒、18秒时,正方形EFGH和正方形MNPQ的位置及重叠部分(重叠部分用阴影表示),并分别写出重叠部分的面积.
  (2)①如图2,当1≤x≤3.5时,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②如图3,当3.5≤x≤7时,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③如图4,当7≤x≤10.5时,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④如图5,当10.5≤x≤13时,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3)对于正方形MNPQ在正方形ABCD各边上移动一周的过程,请你根据重叠部分面积y的变化情况,指出y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时,相对应的x的取值情况,并求出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多少.
  


  解:(1)相应的图形如图1-1,1-2.
  当x=2时,y=3;
  当x=18时,y=18.
   (2)①当1≤x≤3.5时,如图2-1,
   延长MN交AD于K,设MN与HG交于S,MQ与FG交于T,则MK=6+x,SK=TQ=7-x,从而MS=MK-SK=2x-1,MT=MQ-TQ=6-(7-x)= x-1.
  ∴y=MT·MS=(x-1)(2x-1)=2x2-3x+1.
  ②当3.5≤x≤7时,如图2-2,设FG与MQ交于T,则
  TQ=7-x,∴MT=MQ-TQ=6-(7-x)=x-1.
  ∴y=MN·MT=6(x-1)=6x-6.
  ③当7≤x≤10.5时,如图2-3,设FG与MQ交于T,则
  TQ=x-7,∴MT=MQ-TQ=6-(x-7)=13-x.
  ∴y= MN·MT =6(13-x)=78-6x.
  ④当10.5≤x≤13时,如图2-4,设MN与EF交于S,NP交FG于R,延长NM交BC于K,则MK=14-x,SK=RP=x-7,
  ∴SM=SK-MK=2x-21,从而SN=MN-SM=27-2x,NR=NP-RP=13-x.
  ∴y=NR·SN=(13-x)(27-2x)=2x2-53x+351.
  (3)对于正方形MNPQ,
  ①在AB边上移动时,当0≤x≤1及13≤x≤14时,y取得最小值0;
  当x=7时,y取得最大值36.
  ②在BC边上移动时,当14≤x≤15及27≤x≤28时,y取得最小值0;
  当x=21时,y取得最大值36.
  ③在CD边上移动时,当28≤x≤29及41≤x≤42时,y取得最小值0;
  当x=35时,y取得最大值36.
  ④在DA边上移动时,当42≤x≤43及55≤x≤56时,y取得最小值0;
  当x=49时,y取得最大值36.
  点评:压轴题是一道动态问题,但此题相比非课改卷出得更加新颖别致,本题的图型运动情况比较复杂,应当先仔细阅读,待读懂题意后再下笔.另外,在解第(3)小题时要充分利用前两个小题的结论.
  
  三、以四边形为背景的压轴题
  
  例3(2006北京课改B卷考题)我们给出如下定义:若一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则称这个四边形为等对角线四边形.请解答下列问题:
  (1)写出你所学过的特殊四边形中是等对角线四边形的两种图形的名称;
  (2)探究:当等对角线四边形中两条对角线所夹锐角为60°时,这对60°角所对的两边之和与其中一条对角线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1)答案不唯一,如正方形、矩形、等腰梯形等等.
  (2)结论:等对角线四边形中两条对角线所夹锐角为60°时,这对60°角所对的两边之和大于或等于一条对角线的长.
  已知: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AC=BD,且∠AOD=60°.
  求证:BC+AD≥AC.
  证明:过点D作DF//AC,在DF上截取DE,使DE=AC.
  连结CE,BE.
  故∠EDO=60°,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BDE是等边三角形,CE=AD.
  所以DE=BE=AC.
  ①当BC与CE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如图1),
  在△BCE中,有BC+CE>BE.
  所以BC+AD>AC.
  


   ②当BC与CE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如图2),
   则BC+CE=BE.
   因此BC+AD=AC.
   综合①、②,得BC+AD≥AC.
   即等对角线四边形中两条对角线所夹角为60°时,这对60°角所对的两边之和大于或等于其中一条对角线的长.
  点评:本题是一道探索题,此类题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问题,在第(2)小题中要求先猜想可能的结论,再进行证明,这对同学们的解题能力要求较高,而在探索结论前可以自己先画几个草图,做到心中有数再去努力求证.很多同学往往忽略特殊情况而没有进行讨论,应当对此予以关注.总之,这是一道新课标形势下的优秀压轴题.
  ★编辑/徐柏楠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中考物理压轴题也不断地推陈出新.综观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压轴题都具有共同的特点:有其鲜明的时代特色,着眼于素质教育,或以我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事物为背景,或以工业农业科技等生产中的现象为材料,站在时代的高度,提出相关的物理问题.特别是综合性压轴题,它能对我们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进行综合性考查;考查内容包括力学综合电学综
期刊
古人云:“意者,一身之主也。”“意,犹帅也。”这里的“意”即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所谓立意创新,就是要言人之未言,发人之未发,想人之未想,占据文章立意的制高点,这样才能把自己的独特发现和真知灼见传达给读者,让读者的精神为之一振,得到启迪和美感。  文章立意的创新,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一、运用发散思维创新立意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的实质就是培养创新意识,发现新事物,研
期刊
[考场佳作三]    让和谐走进心灵  深秋的傍晚,西下的夕阳映红了晚霞,一只孤骛正向南方飞去;遥远的天际,清澈的秋水接近天边,相互交融为美丽的一线。这幅来自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秋景图,宁静中蕴涵生机,动态中流露安谧,将自然的和谐勾画得如在眼前。  是啊!美丽的鲜花,正是有了绿叶的依偎,才显得清纯鲜润;蔚蓝的天空,正是有了白云的衬托,才显得静穆安详。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
期刊
[考场佳作二]    让谅解走进心灵  谅解是二月里的春风,融化了心灵的冰封;谅解是一杯清茶,冲淡了痛苦的回忆;谅解是一剂良药,医治了内心的创伤;谅解是东方鱼肚白时击碎黑暗的第一缕阳光;谅解是干涸的大地渴望已久的甘甜的雨露;谅解是流过心田洗涤心灵的汩汩清泉。  铺路者,填土于沟壑,铲平其坎坷,方便一方之人;谅解者,易位而思,化干戈为玉帛,化仇恨为友好,方便人我,方便人类社会。故曰谅解如铺路。正是太
期刊
综观近几年各省市中考化学试题,特别是课改区的中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中考化学压轴题的命题正逐步走出传统,开始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形式上已突破了纯计算的束缚,出现了以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科学研究等内容为命题情景,以探究简答综合应用等为主要命题形式的考题总体上来说,中考化学压轴题的难度有所下降,但对能力的要求提高了难度下降表现在避免了繁难的纯数学计算性试题,取而代之的是突出课改理念和课标要求的,创意新颖
期刊
中考完形填空真题(北京)    In the park I sat down to read on the bench, disappointed by life with good reason to complain, for the world was 1 letting me down.  Then a young boy came up to me and said with grea
期刊
近几年,各地课改实验区的中考试卷中,丰富多彩的开放性试题令人目不暇接,其中出现一类设计新颖、独特的试题——自编题,这是2006年中考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类试题被认为是培养创新意识、开放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最富有价值的题型之一.下面即结合2006年的中考题谈谈其类型及解题策略.  一、根据要求,编制应用题  【例1】(2006年舟山市考题)先根据要求,编写应用题,再解答你编写的应用题.  编写要求: 
期刊
[真题回放]    让____________走进心灵  说明: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如“善良”、“勇敢”、“快乐”、“感恩”、“春天”、“音乐”、“明月清风”、“崇高的精神”、“灿烂的阳光”等(也可根据需要填写其他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章不少于500字,不超过900字。文体不限,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如果不可避免,请用××代替。  (选自200
期刊
近年来,有关函数图像的问题已成为中考的一大热点.解决函数图像问题需要熟练掌握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像,还要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同学们对此普遍感到棘手,为此,笔者试图通过对2006年部分中考题的归类,探讨函数图像问题的基础点、考点及解题思路,以期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基础知识点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两条具有公共原点
期刊
化学计算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也是中考的必考知识点,约占试卷总分值的8%~10%。近年来,中考化学计算避免了单一的数字计算,逐步形成了计算与实验探究相结合的命题新形式,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科学探究”、“知识融合”的新课程理念。在2006年各地中考化学试卷中,既有通过计算分析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结果的问题,更有对实验过程进行探究的问题,现列举如下,供同学们参考。  【例1】(200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