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放性的地理教学,教师的着眼点不是放在把要讲的知识讲清楚,而是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问题、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在讨论中表明自己的观点和听取他人的意见,使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研究和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既有独立思考的个性活动,又有学生间、师生间的合作、讨论、交流的群体活动,在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中促进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一、开放个性化课程
《地理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强调“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联系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体现“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因此,地理教师应在兼顾新课程共性的前提下开发个性化课程,所选课程要从提高人地关系的广泛性和深刻性角度出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社会需要为方向,既要广泛联系实际,考虑本地区的差异性和学生的兴趣爱好、价值趋向等诸多因素,又能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特征,使地理课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如:“我身边的环境污染与治理建议”、“诗词、成语谚语中的地理知识”。结合国内外热点问题,可安排“水资源与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中的地理知识”、“南水北调利弊谈”、“非典后的反思”等开放课程。
二、开放思维空间
教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不断创造条件和机会,设计教学情景和开放性问题,不对学生思维预设任何框框。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思考、表达,畅所欲言。教师还要敢于、善于打破原有的教学设计,鼓励、引导学生对教师、书本质疑。要“百家争鸣”,勇于对某个地理问题或观点进行争辩,允许学生突发奇想,提出一些不合常理、稀奇古怪的问题,努力营造“敢想、敢说、敢问、敢试”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空间。
三、开放师生关系
没有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就不会有开放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充分尊重、信任每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关注其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和权威观念,勇于接受学生的“发难”和“挑战”,不怕被学生的问题“难倒”、不怕“卡壳”,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自学、商讨、辩论、参观、调查、访问等,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以朋友身份相处,甚至把自己当做学生中的一员。师生可以是共同切磋问题的学友,也可以是因观点龃龉而引起口舌之争的辩友。老师和学生一道在课内课外、书内书外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互教互学,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
《地理课程标准》在“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这一基本理念中指出:“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他们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四、开放式评价
开放式评价是开放地理教学的关键,在课程改革中起导向与质量监控作用。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功能;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过程的评价;评价内容过于注重成绩,忽视了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评价。开放式地理教学评价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开放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改革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开放式地理教学评价应该体现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坚持评价标准全面化、评价操作过程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全方位提升评价的自我激励和科学导向功能,建立起学生成长档案。
学是教的出发点和依据,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必然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开放式地理教学打破了以布置“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的封闭教学,形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发现新问题”的开放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情感意志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因而十分有利于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主动性,更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开放个性化课程
《地理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强调“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联系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体现“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因此,地理教师应在兼顾新课程共性的前提下开发个性化课程,所选课程要从提高人地关系的广泛性和深刻性角度出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社会需要为方向,既要广泛联系实际,考虑本地区的差异性和学生的兴趣爱好、价值趋向等诸多因素,又能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特征,使地理课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如:“我身边的环境污染与治理建议”、“诗词、成语谚语中的地理知识”。结合国内外热点问题,可安排“水资源与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中的地理知识”、“南水北调利弊谈”、“非典后的反思”等开放课程。
二、开放思维空间
教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不断创造条件和机会,设计教学情景和开放性问题,不对学生思维预设任何框框。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思考、表达,畅所欲言。教师还要敢于、善于打破原有的教学设计,鼓励、引导学生对教师、书本质疑。要“百家争鸣”,勇于对某个地理问题或观点进行争辩,允许学生突发奇想,提出一些不合常理、稀奇古怪的问题,努力营造“敢想、敢说、敢问、敢试”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空间。
三、开放师生关系
没有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就不会有开放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充分尊重、信任每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关注其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和权威观念,勇于接受学生的“发难”和“挑战”,不怕被学生的问题“难倒”、不怕“卡壳”,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自学、商讨、辩论、参观、调查、访问等,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以朋友身份相处,甚至把自己当做学生中的一员。师生可以是共同切磋问题的学友,也可以是因观点龃龉而引起口舌之争的辩友。老师和学生一道在课内课外、书内书外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互教互学,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
《地理课程标准》在“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这一基本理念中指出:“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他们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四、开放式评价
开放式评价是开放地理教学的关键,在课程改革中起导向与质量监控作用。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功能;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过程的评价;评价内容过于注重成绩,忽视了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评价。开放式地理教学评价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开放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改革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开放式地理教学评价应该体现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坚持评价标准全面化、评价操作过程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全方位提升评价的自我激励和科学导向功能,建立起学生成长档案。
学是教的出发点和依据,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必然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开放式地理教学打破了以布置“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的封闭教学,形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发现新问题”的开放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情感意志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因而十分有利于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主动性,更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