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文本的消费主体,阅读的过程不仅是接受,更重要的是理解与体验、感悟和思考,从而达到富有个性化的有意义的阅读。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对话与交流互动,共生共进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遵循阅读规律,改变教学行为。
一、落实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自主学习的权利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因此,教法的设计中,要安排好师生合作、交流信息的时间和空间,以自主、探究、合作的综合交流方式,把师生间的信息反馈、交流及时普遍地联系起来。要让学生的心灵在语文课上放飞,要让每一个学生走进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表达的权利还给学生,把选择作业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语文学习的各种权利都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享受审美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以自主的创造性学习代替单纯的接触性学习,为他们打开一条条语文学习的渠道,帮助他们打开一扇扇思考的窗户,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如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时,老师不妨设计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哈尔威船长是不是一定要‘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有的认为:“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船上工作了7年,与这艘船有着深厚的感情,视‘诺曼底’号为自己的生命,所以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大海的深渊。”有的认为:“哈尔威船长前面说一定要把60人救出去,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已经抱定了与轮船共存亡的决心,以葬身大海作为归宿。”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发扬了教学民主的精神,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深化了对文本的解读。
二、注重理解感悟,让朗朗书声回归自主的课堂
语文教学主要是语言教学,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声朗朗,方能悟出其中的真味。声请并茂的朗读,不仅能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可以开启学生的心灵。如果学生能经常诵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朗朗的书声中读出韵味、读出情感、读出意境,便会自然地获得语感。加强朗读必须在“声、情”二字上下功夫,这样才能披文入境, “与作者心灵相感通”,也才能使学生亲近文本,走入文本。教材中收录的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朗朗上口的古诗词等,对学生都有着极大的感染力。诵读的基础是理解和感悟。要理解和感悟,就必须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展开精神对话。如《与朱元思书》一文,通过不同层次地朗读领会富春江绮丽的美景和作者的感情是本文的一个教学目标,教学中就可着眼于朗读,让学生诵读一些古代诗文中描绘山川名胜的句子,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课文联系本文的习得拟写对联,用语言铺路,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读写同步。其次,还要让学生在设身处地中获得情感体验。
三、开发教材资源,让学生心灵有个飞翔的空间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既可学习知识,又可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健全,就必须让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如七年级上册的六个主题,既关注社会和人生,也关注了自然和科学,选文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而且,每一个主题都可以延伸到课外,课内与课外得到了很好的沟通与衔接。这既有利于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改革,又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开展语文学习。如《“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有这样一处:“哈尔威船长对奥克勒福大副说:‘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这未免有点残忍,是不是一定要这样做呢?教学此处,教师可就此启发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各抒己见,以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有的说:“这种做法是很有必要的,在那危急的时刻,不采取强硬的手段,很难控制船上混乱的局面。”有的说:“妇女和儿童优先,是因為妇女儿童是弱势群
体,自身的求生能力比较低。”……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又如学习了第三单元后,就可以指导学生围绕单元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民俗是文化的多彩画廊,能使人最直观、最真切地感受到一种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中华文化在流淌千年的历史中,成就了她的博大与丰厚,也在民俗风情中刻下了深深的印痕。如教学《本命年的回想》一文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收集春联、年画和本地的有关民间传说等,分组绘制本地的风俗民情画,在学习课文后展示、交流和评比,这样的教学程序,不仅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而且对本地的民俗风情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使得学生的知识视野从时尚与流行的单色文化板块上拓宽,多一些色彩,增几分厚重。这样的语文学习,不仅培植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感情,从中汲取了中华文化的智慧,而且也充分开发和利用了地方课程和教材的教学资源,收获也就不再是一个方面的了。
阅读是青少年学生走向精神成熟的起点。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帮助他们积累知识、丰富情感和提高修养,可以帮助他们在对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理解、认同、追求和积淀中提升人生品位。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初级中学
一、落实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自主学习的权利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因此,教法的设计中,要安排好师生合作、交流信息的时间和空间,以自主、探究、合作的综合交流方式,把师生间的信息反馈、交流及时普遍地联系起来。要让学生的心灵在语文课上放飞,要让每一个学生走进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表达的权利还给学生,把选择作业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语文学习的各种权利都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享受审美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以自主的创造性学习代替单纯的接触性学习,为他们打开一条条语文学习的渠道,帮助他们打开一扇扇思考的窗户,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如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时,老师不妨设计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哈尔威船长是不是一定要‘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有的认为:“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船上工作了7年,与这艘船有着深厚的感情,视‘诺曼底’号为自己的生命,所以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大海的深渊。”有的认为:“哈尔威船长前面说一定要把60人救出去,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已经抱定了与轮船共存亡的决心,以葬身大海作为归宿。”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发扬了教学民主的精神,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合作精神,深化了对文本的解读。
二、注重理解感悟,让朗朗书声回归自主的课堂
语文教学主要是语言教学,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声朗朗,方能悟出其中的真味。声请并茂的朗读,不仅能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还可以开启学生的心灵。如果学生能经常诵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在朗朗的书声中读出韵味、读出情感、读出意境,便会自然地获得语感。加强朗读必须在“声、情”二字上下功夫,这样才能披文入境, “与作者心灵相感通”,也才能使学生亲近文本,走入文本。教材中收录的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朗朗上口的古诗词等,对学生都有着极大的感染力。诵读的基础是理解和感悟。要理解和感悟,就必须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展开精神对话。如《与朱元思书》一文,通过不同层次地朗读领会富春江绮丽的美景和作者的感情是本文的一个教学目标,教学中就可着眼于朗读,让学生诵读一些古代诗文中描绘山川名胜的句子,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课文联系本文的习得拟写对联,用语言铺路,以读促写,以写带读,读写同步。其次,还要让学生在设身处地中获得情感体验。
三、开发教材资源,让学生心灵有个飞翔的空间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既可学习知识,又可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健全,就必须让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如七年级上册的六个主题,既关注社会和人生,也关注了自然和科学,选文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而且,每一个主题都可以延伸到课外,课内与课外得到了很好的沟通与衔接。这既有利于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改革,又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开展语文学习。如《“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有这样一处:“哈尔威船长对奥克勒福大副说:‘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这未免有点残忍,是不是一定要这样做呢?教学此处,教师可就此启发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各抒己见,以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有的说:“这种做法是很有必要的,在那危急的时刻,不采取强硬的手段,很难控制船上混乱的局面。”有的说:“妇女和儿童优先,是因為妇女儿童是弱势群
体,自身的求生能力比较低。”……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又如学习了第三单元后,就可以指导学生围绕单元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民俗是文化的多彩画廊,能使人最直观、最真切地感受到一种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中华文化在流淌千年的历史中,成就了她的博大与丰厚,也在民俗风情中刻下了深深的印痕。如教学《本命年的回想》一文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收集春联、年画和本地的有关民间传说等,分组绘制本地的风俗民情画,在学习课文后展示、交流和评比,这样的教学程序,不仅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而且对本地的民俗风情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使得学生的知识视野从时尚与流行的单色文化板块上拓宽,多一些色彩,增几分厚重。这样的语文学习,不仅培植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感情,从中汲取了中华文化的智慧,而且也充分开发和利用了地方课程和教材的教学资源,收获也就不再是一个方面的了。
阅读是青少年学生走向精神成熟的起点。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帮助他们积累知识、丰富情感和提高修养,可以帮助他们在对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理解、认同、追求和积淀中提升人生品位。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