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是教学活动中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师幼互动交流方式,它也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效果。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老师将教学活动组织的重点放在了提问的设计上,如何做到有效生动,如何做到推动活动进展,如何吸引孩子的兴趣……但大多老师往往注重提问,却忽略孩子回答后的应答,虎头蛇尾。其实完整的提问具体经过三个过程:最初的提问——幼儿反应回答——通过相应对话使幼儿的回答在范围上拓展、内容上延伸。如果仔细考虑我们提问的目的是什么,就不难理解应答的重要性。
现在不少幼儿园教学通常会忽略提问后的应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少创造性,过于机械单一
因为对于提问的内容是可以预设的,所以老师考虑得比较周到,但对于幼兒的反应回答就无从把握。一百个孩子一百个想法,幼儿的想象力是无边无际的,回答更是不定向,有时在活动中,幼儿会回答出很多意想不到的答案。这时候,很多教师给予幼儿的反馈常用的是:肯定的“真棒”、“想得真好”,不够准确的“请你再想一想”。无论是什么学科、什么场景、怎样的回答,老师都采用这些惯常用语来应答。对于活动来说,对于孩子兴趣来说,都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更无法激起幼儿继续创造想象的积极性。
二、缺少延伸性,没有追问诱导
在集体教学中,很多老师在组织活动的时候心里总是走着自己的一份教案,有时提问就是提问,等孩子回答了就过场了,在简单的评价应答后戛然而止,重述和肯定赞扬,简单否定或自己代答居多,没有有效地追问诱导,即使有个别追问,通常力度不够,只有一个浅层追问。一来是怕影响教学的进程,怕追问会改变教学轨迹,二来是教师自身素养还不够,不能很好抓到追问的切点,不能很好地利用追问来深入了解幼儿的学习过程,使之获得更多的相关信息。其实有效地顺着孩子的思路继续发问,进一步确认、询问、精确,能让孩子更快抓住重点,到达成功。
三、缺少真诚性,未从孩子出发
在活动中有时幼儿的回答不符合教师预定的“答案”因而给予否定或者无视,最常听见的就是“有没有更具体的”,“有没有更准确的”这些话。其实幼儿的每一个回答,教师都应给予认真的回应,这是对他们认真思考的一种肯定。其次应关注幼儿回答的标准程度,进而适当地进行引导。幼儿的很多回答是他们经过认真思考后得出的结果,教师盲目的否定或无视是对幼儿信心的一种打击,到最后,他会觉得反正我讲的跟老师的都是不一样的,从而失去对回答问题的兴趣。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对幼儿的回答难以把握,从而未能评价或表态。这个现象的原因是教师自身知识的缺乏,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集体教学的互动过程就像是教师和幼儿在进行乒乓球游戏,教师必须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并以某种形式推挡回给他们,使他们想同我们一起继续游戏,并且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继续游戏,或许还能发展出其他游戏。只有有效应答才能更好推动活动开展,促进孩子提高。在活动中,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前期准备
1.知识储备
娴熟掌握各年龄段的目标与各领域的技能;发现、观察幼儿讨论的话题,分析实践的可能,形成主题;主导与主体关系的处理;生成与预设关系的处理。唯有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及时准确地接过孩子抛来的“球”,并将该球适时地再抛回去。在教学活动中,不是所有的环节都能如预期的那样流畅进行,具体到某一个问题的时候,孩子的回答更是难以预测。但是,如果老师事先有准备,储存了孩子回答范围和相应的回答信息,就可以减少老师面对孩子意外回答的慌乱,对于孩子回答范围和如何应答进行了假设,不仅可以有效处理“生成”和“预设”关系,而且也能帮助从容应答。
2.耐心聆听
聆听作为对幼儿的一种隐性回应,是师幼互动现场中应答的开端,也是教师应答幼儿的重要依据。全方位地聆听,主动地获取幼儿发出的各种信息,尤其是与教师预设有距离的信息,因为这样的信息意味着教师要迅速依照幼儿的反应做出调整和针对性的回应。有意地捕捉幼儿发出的有价值的信息,关注幼儿瞬间的思维火花。让我们的聆听不是为了一种形式,而是真正地想了解孩子的想法,因此教师在倾听孩子的语言时要全神贯注,调动自己的所有心力,改变假装在听却没有听进的局面。
二、对垒技术
1.具体评价
当孩子回答后,教师应该给予孩子回应性的信息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是鼓励,可以是赞许,也可以是奖励,但是一定要有具体内容,有明确的导引作用。针对幼儿的不同回答进行积极有效的回应。如当幼儿的正确回答时,教师应该少用简单的肯定和赞扬,而多用具体性的评价;当幼儿回答问题有困难时, 教师应耐心期待并采用分解难度、适当提示、给予线索等方法积极设法促成转机;当幼儿不正确、不完整地回答时,教师要尊重差异,少用简单否定和自己代答的应答方式,可以艺术性地纠正幼儿的错误观点,引导幼儿正确思考的方向。
2.善于追问
有时幼儿的回答不是让人意料不到,就是表述不清,有的甚至偏离话题。这时,教师往往会非常紧张,不知如何拉回话题,有的只能武断地打断幼儿的回答。其实,面对幼儿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老师只要做到一点:紧扣教育目标、随机追问话题。
当教师提出问题后,总是希望幼儿能够更好作答,就算教师心中并无关于答案的预设来评价幼儿的答案,我们还是希冀幼儿可以把内容阐述得更加清楚,可以用优美的辞藻流畅地表达。然而,这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往往是件比较难的事。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充当引领的角色,要善于诱导追问,引导孩子理解问题,帮助孩子找寻问题的重点;提出问题拓宽孩子的回答。让孩子沿着老师搭建的阶梯往上走,从而达到问题的顶端。在了解幼儿真实学习过程的基础上,促进幼儿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发展。
3.提升应答
当幼儿对同一问题的回应结束之后,教师应及时用语言进行梳理,帮助幼儿理清思路。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和提炼,使幼儿不仅知道教师在总结自己所说的内容,而且明白这些内容可以用更好的词句表达。教师的提炼能够拓展和深化孩子的生活经验,更能让他们知道理解和应对类似的问题。这里的应答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孩子回答的归纳和补充。
教师的应答无疑是集体教学中师幼对话的必要组成部分。让我们的提问成为对话式的教学,要允许幼儿回答,(下转第10页)
(上接第18页)
给孩子回答的空间;要尊重幼儿回答,纵使它是错误或有些荒谬的,但那都是孩子的参与;要欣赏幼儿的回答,也许并非一鸣惊人但是却是孩子曾经思考过的。教师应当通过应答适当引导、恰当介入,让应答助孩子一臂之力,促进幼儿发展,发展幼儿潜力,启发幼儿智慧,从而使提问的作用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朱珊,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应答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姚向凡,在困境中生成的师幼互动策略,山东学前教育网,2009
[3]杨莉君;康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观察研究,学前教育研究[J].2007.02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
现在不少幼儿园教学通常会忽略提问后的应答,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少创造性,过于机械单一
因为对于提问的内容是可以预设的,所以老师考虑得比较周到,但对于幼兒的反应回答就无从把握。一百个孩子一百个想法,幼儿的想象力是无边无际的,回答更是不定向,有时在活动中,幼儿会回答出很多意想不到的答案。这时候,很多教师给予幼儿的反馈常用的是:肯定的“真棒”、“想得真好”,不够准确的“请你再想一想”。无论是什么学科、什么场景、怎样的回答,老师都采用这些惯常用语来应答。对于活动来说,对于孩子兴趣来说,都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更无法激起幼儿继续创造想象的积极性。
二、缺少延伸性,没有追问诱导
在集体教学中,很多老师在组织活动的时候心里总是走着自己的一份教案,有时提问就是提问,等孩子回答了就过场了,在简单的评价应答后戛然而止,重述和肯定赞扬,简单否定或自己代答居多,没有有效地追问诱导,即使有个别追问,通常力度不够,只有一个浅层追问。一来是怕影响教学的进程,怕追问会改变教学轨迹,二来是教师自身素养还不够,不能很好抓到追问的切点,不能很好地利用追问来深入了解幼儿的学习过程,使之获得更多的相关信息。其实有效地顺着孩子的思路继续发问,进一步确认、询问、精确,能让孩子更快抓住重点,到达成功。
三、缺少真诚性,未从孩子出发
在活动中有时幼儿的回答不符合教师预定的“答案”因而给予否定或者无视,最常听见的就是“有没有更具体的”,“有没有更准确的”这些话。其实幼儿的每一个回答,教师都应给予认真的回应,这是对他们认真思考的一种肯定。其次应关注幼儿回答的标准程度,进而适当地进行引导。幼儿的很多回答是他们经过认真思考后得出的结果,教师盲目的否定或无视是对幼儿信心的一种打击,到最后,他会觉得反正我讲的跟老师的都是不一样的,从而失去对回答问题的兴趣。还有一种情况是教师对幼儿的回答难以把握,从而未能评价或表态。这个现象的原因是教师自身知识的缺乏,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集体教学的互动过程就像是教师和幼儿在进行乒乓球游戏,教师必须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并以某种形式推挡回给他们,使他们想同我们一起继续游戏,并且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继续游戏,或许还能发展出其他游戏。只有有效应答才能更好推动活动开展,促进孩子提高。在活动中,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前期准备
1.知识储备
娴熟掌握各年龄段的目标与各领域的技能;发现、观察幼儿讨论的话题,分析实践的可能,形成主题;主导与主体关系的处理;生成与预设关系的处理。唯有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及时准确地接过孩子抛来的“球”,并将该球适时地再抛回去。在教学活动中,不是所有的环节都能如预期的那样流畅进行,具体到某一个问题的时候,孩子的回答更是难以预测。但是,如果老师事先有准备,储存了孩子回答范围和相应的回答信息,就可以减少老师面对孩子意外回答的慌乱,对于孩子回答范围和如何应答进行了假设,不仅可以有效处理“生成”和“预设”关系,而且也能帮助从容应答。
2.耐心聆听
聆听作为对幼儿的一种隐性回应,是师幼互动现场中应答的开端,也是教师应答幼儿的重要依据。全方位地聆听,主动地获取幼儿发出的各种信息,尤其是与教师预设有距离的信息,因为这样的信息意味着教师要迅速依照幼儿的反应做出调整和针对性的回应。有意地捕捉幼儿发出的有价值的信息,关注幼儿瞬间的思维火花。让我们的聆听不是为了一种形式,而是真正地想了解孩子的想法,因此教师在倾听孩子的语言时要全神贯注,调动自己的所有心力,改变假装在听却没有听进的局面。
二、对垒技术
1.具体评价
当孩子回答后,教师应该给予孩子回应性的信息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是鼓励,可以是赞许,也可以是奖励,但是一定要有具体内容,有明确的导引作用。针对幼儿的不同回答进行积极有效的回应。如当幼儿的正确回答时,教师应该少用简单的肯定和赞扬,而多用具体性的评价;当幼儿回答问题有困难时, 教师应耐心期待并采用分解难度、适当提示、给予线索等方法积极设法促成转机;当幼儿不正确、不完整地回答时,教师要尊重差异,少用简单否定和自己代答的应答方式,可以艺术性地纠正幼儿的错误观点,引导幼儿正确思考的方向。
2.善于追问
有时幼儿的回答不是让人意料不到,就是表述不清,有的甚至偏离话题。这时,教师往往会非常紧张,不知如何拉回话题,有的只能武断地打断幼儿的回答。其实,面对幼儿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老师只要做到一点:紧扣教育目标、随机追问话题。
当教师提出问题后,总是希望幼儿能够更好作答,就算教师心中并无关于答案的预设来评价幼儿的答案,我们还是希冀幼儿可以把内容阐述得更加清楚,可以用优美的辞藻流畅地表达。然而,这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往往是件比较难的事。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充当引领的角色,要善于诱导追问,引导孩子理解问题,帮助孩子找寻问题的重点;提出问题拓宽孩子的回答。让孩子沿着老师搭建的阶梯往上走,从而达到问题的顶端。在了解幼儿真实学习过程的基础上,促进幼儿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发展。
3.提升应答
当幼儿对同一问题的回应结束之后,教师应及时用语言进行梳理,帮助幼儿理清思路。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和提炼,使幼儿不仅知道教师在总结自己所说的内容,而且明白这些内容可以用更好的词句表达。教师的提炼能够拓展和深化孩子的生活经验,更能让他们知道理解和应对类似的问题。这里的应答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孩子回答的归纳和补充。
教师的应答无疑是集体教学中师幼对话的必要组成部分。让我们的提问成为对话式的教学,要允许幼儿回答,(下转第10页)
(上接第18页)
给孩子回答的空间;要尊重幼儿回答,纵使它是错误或有些荒谬的,但那都是孩子的参与;要欣赏幼儿的回答,也许并非一鸣惊人但是却是孩子曾经思考过的。教师应当通过应答适当引导、恰当介入,让应答助孩子一臂之力,促进幼儿发展,发展幼儿潜力,启发幼儿智慧,从而使提问的作用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朱珊,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应答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姚向凡,在困境中生成的师幼互动策略,山东学前教育网,2009
[3]杨莉君;康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观察研究,学前教育研究[J].2007.02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