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支撑,经济的快速发展最关键要靠创新型人才,高校大学生的创造力水平深深地影响到国家未来的经济发展,因此,我国大力倡导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研究影响创造力发挥的因素已经是势在必行,这不但关系到大学生创新性教育的开展和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且可以为学校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在大量阅读前人的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理解,在四个省份大范围收集大学生信息,并用数据处理方法对创造力、人格特质和创新自我效能感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深入发现三者之间的具体作用机理,希望能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支持。
[关 键 词] 人格特质;创新自我效能感;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8-0160-02
一、引言
一个国家若想要在全球竞争的浪潮中处于领先地位,就必须培养出有高创造力的创新型人才。全球各个国家逐渐形成一个发展趋势,就是想要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必须拥有一大批具备高创造力的人才,这不仅影响着科技、经济的进步和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因此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发现、发展、发掘人才,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创造力潜质,这个国家才能变得更强大。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其社会和各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我国为了建设成为创新型的先进国家,十几年来非常注重培育国民创新能力,倡导全社会要想办法提高国民特别是年轻人的整体创新能力。本文在响应国家发展创新型人才的号召下,探索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创造力、创新自我效能感和人格特质三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了解其内在作用原理,为各级学校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
二、文献综述和问题提出
(一)综合概述
不同学者对于创造力的定义有不同见解,创造力最初是由拉丁语派生而来的,意思是“上帝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创造了天和地”,[1]因此,创造力的最原始含义主要指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事物。综合考虑前人对创造力的定义,在本研究中认为创造力的含义和我国众多学者普遍认为的观点一样:创造力属于一种特殊的能力,是指个体在特定的活动中结合自身的人格特质而产生新颖的和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想法和产品的一种能力。[4]班杜拉在1977年阐述了什么是自我效能感,这是最早的自我效能感的概念,他认为个体对自己能否有能力去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心就是自我效能感,这是一种对于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做某件事情的感知和信念;学者们认为,在不同的领域,自我效能感的具体定义应该是不一样的,因此,属于创新能力领域的自我效能感应和其他领域的创新定义不同。[2]帝儿尼和发默也有自己的一套关于创造力的理论,并且他们是基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再结合自己的理解而提出的新的领域的定义,于是便有了“创造性自我效能”的概念,在他们的理解中,个体在从事某项特定的任务时,会对自己产生一种评价,就是对自己是否具有发明出新的产品的能力的一种自信,这属于个体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人格(personality)有非常丰富的含义,来源于拉丁文“persona”,意为“面具”或伪装的外表,古希腊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最早从伦理的角度研究人格,推崇善良、智慧和知识理性为理想的人格,人格的具体含义是指个体在长期的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它从内而外地影响着个体的各种行为,这导致每个人保持着自身的独特性,并且每个人之间的行为出现差异性。人格是抽象的概念,各个学者都有自己对人格的独立见解。艾森克认为人格决定着个人适应环境的种种特质,比如气质、能力和生理特质等。另外,奥尔波特认为人格主要是一种个人性格,是个人适应环境的独有的整个身心的综合。学者们都保持着自己的看法。
(二)问题提出
本研究中假设不同人格类型的人能不同程度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潜力,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去发现人格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有着巨大意义。本研究致力于探索三个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了解其相互作用的原理,为学校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
本研究在:
1.假设大学生的创新自我效能感对其具备的创造力有着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其生源地差异明显,但年级和性别差异不明显。
2.假设各年级的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其人格特质、创新自我效能感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两两相关的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着眼于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创造力倾向这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在阅读大量文献、深入探索理论的基础上,了解国内外的相关学者所做过的相关研究,并确定适合我国大学生的有着良好信度和效度的问卷,然后到广东、广西、甘肃和贵州四个省份的高校里对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
(二)被试
研究对象为广东、广西、甘肃和贵州四个省份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的大一到大四的学生。
(三)研究工具
1.艾森克人格简式量表 该量表是英国伦敦大学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和人格心理学家艾森克经过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和实验研究而编制成的,是历经多次发表和修改发展而成的。[5]
2.威廉斯创新能力倾向量表
该量表是信度和效度都达到较高水平,是王木荣、林幸台两人在F. E.W illiam s所编制的创造力组合测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修订而成的,计分方法是创造力总分得分越高,则说明创造力倾向越明显。整个量表共有50个题目,包括想象力、挑战性、好奇性和冒险性共四个维度的特质。[2]
3.创新自我效能感量表
该量表是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在Alan Hill 编制的英文版《学生创新效能感量表》的基础上翻译和修订,然后王艳芳(2012)在此基础上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完善,是经过多人的用心雕琢最终制作而成的。[4]
4.数据收集和分析
本研究中主要用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有效问卷共回收575份,共向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发放600份问卷,剔除作答不完整等原因造成作废问卷,以及空白问卷为15份,回收有效率为95.4%。
四、数据结果
(一)描述统计与分析
本研究中有44%的人内外向性格不明显,典型内向和典型外向的分别占11.4%和17.3%,内向倾向和外向倾向的分别占10.0%和17.0%。稳定性不明显的人占43%,典型不稳定和典型稳定的人分别占10.7%和18.0%,不稳定倾向和稳定倾向的人分别占9.2%和19%。
(二)创新自我效能感与创造力倾向的差异
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高校大学生各年级的不同性别进行了创新自我效能感与创造力倾向总分及其维度的分析,发现女同学和男同学在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创造力倾向的总分和其各个维度上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创造力、创新自我效能感和人格特质的关系分析
大学生的创新自我效能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数据分析中发现精神质维度与神经质维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083*和-0.261**,因此大學生在创新自我效能感和神经质维度关系上存在正相关。从相关数据处理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创造力倾向的各个维度和人格特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关系。
想象力维度与创新自我效能感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10**,说明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创造力的冒险性维度与创新自我效能感之间相关系数为0.292**,由此可知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好奇性维度与挑战性维度则没有呈现出与创新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大学生创造力倾向总分与创新自我效能感之间相关系数为0.149**,可以看出两者呈显著正相关。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发现创新自我效能感得分越高的大学生其创造力得分就会越高,说明他们的创造力水平更高。
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对人格特质、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创造力倾向的三个变量的关系研究发现,三个变量之间存在两两相关的关系。
五、结语
大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中认知效能与创造力各个维度关系不显著,能力效能与其中三个维度关系显著。因此,从以上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的结论可知,能力效能对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影响最大,我们高校里的教育工作者可以从学生的能力效能着手培养学生的良好创造力;此外,要根据学生的人格特质因材施教。以上数据结果都说明,在人格特质的四个维度中,只有神经质维度对创新效能感和创造力倾向起到最大的副作用量,其他三个人格维度的作用都比不上神经质维度,高校里如果测量出是神经质人格特质的学生,可以更多地考虑如何发掘他们的其他潜质,帮助他们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特质的职业去从事,做好未来发展的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张臻,井西学,曲海英,等.科技人员人格与创造力的研究综述[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6):554-556.
[2]申正付,杨秀木,孙雪芹,等.人格特质、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21.
[3]盛亚琴.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及培养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6):431.
[4]王艳芳.大学生认知风格、创新自我效能感与创造力的关系[D].济南:济南大学,2012.
[5]吴思思,张淑媛,姜峰.大三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格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1):98-99.
◎编辑 郭小琴
[关 键 词] 人格特质;创新自我效能感;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8-0160-02
一、引言
一个国家若想要在全球竞争的浪潮中处于领先地位,就必须培养出有高创造力的创新型人才。全球各个国家逐渐形成一个发展趋势,就是想要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必须拥有一大批具备高创造力的人才,这不仅影响着科技、经济的进步和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因此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发现、发展、发掘人才,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创造力潜质,这个国家才能变得更强大。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其社会和各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我国为了建设成为创新型的先进国家,十几年来非常注重培育国民创新能力,倡导全社会要想办法提高国民特别是年轻人的整体创新能力。本文在响应国家发展创新型人才的号召下,探索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创造力、创新自我效能感和人格特质三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了解其内在作用原理,为各级学校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
二、文献综述和问题提出
(一)综合概述
不同学者对于创造力的定义有不同见解,创造力最初是由拉丁语派生而来的,意思是“上帝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创造了天和地”,[1]因此,创造力的最原始含义主要指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事物。综合考虑前人对创造力的定义,在本研究中认为创造力的含义和我国众多学者普遍认为的观点一样:创造力属于一种特殊的能力,是指个体在特定的活动中结合自身的人格特质而产生新颖的和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想法和产品的一种能力。[4]班杜拉在1977年阐述了什么是自我效能感,这是最早的自我效能感的概念,他认为个体对自己能否有能力去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心就是自我效能感,这是一种对于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做某件事情的感知和信念;学者们认为,在不同的领域,自我效能感的具体定义应该是不一样的,因此,属于创新能力领域的自我效能感应和其他领域的创新定义不同。[2]帝儿尼和发默也有自己的一套关于创造力的理论,并且他们是基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再结合自己的理解而提出的新的领域的定义,于是便有了“创造性自我效能”的概念,在他们的理解中,个体在从事某项特定的任务时,会对自己产生一种评价,就是对自己是否具有发明出新的产品的能力的一种自信,这属于个体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人格(personality)有非常丰富的含义,来源于拉丁文“persona”,意为“面具”或伪装的外表,古希腊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最早从伦理的角度研究人格,推崇善良、智慧和知识理性为理想的人格,人格的具体含义是指个体在长期的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它从内而外地影响着个体的各种行为,这导致每个人保持着自身的独特性,并且每个人之间的行为出现差异性。人格是抽象的概念,各个学者都有自己对人格的独立见解。艾森克认为人格决定着个人适应环境的种种特质,比如气质、能力和生理特质等。另外,奥尔波特认为人格主要是一种个人性格,是个人适应环境的独有的整个身心的综合。学者们都保持着自己的看法。
(二)问题提出
本研究中假设不同人格类型的人能不同程度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潜力,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去发现人格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有着巨大意义。本研究致力于探索三个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了解其相互作用的原理,为学校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
本研究在:
1.假设大学生的创新自我效能感对其具备的创造力有着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其生源地差异明显,但年级和性别差异不明显。
2.假设各年级的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其人格特质、创新自我效能感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两两相关的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着眼于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创造力倾向这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在阅读大量文献、深入探索理论的基础上,了解国内外的相关学者所做过的相关研究,并确定适合我国大学生的有着良好信度和效度的问卷,然后到广东、广西、甘肃和贵州四个省份的高校里对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
(二)被试
研究对象为广东、广西、甘肃和贵州四个省份的全日制本科大学的大一到大四的学生。
(三)研究工具
1.艾森克人格简式量表 该量表是英国伦敦大学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和人格心理学家艾森克经过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和实验研究而编制成的,是历经多次发表和修改发展而成的。[5]
2.威廉斯创新能力倾向量表
该量表是信度和效度都达到较高水平,是王木荣、林幸台两人在F. E.W illiam s所编制的创造力组合测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修订而成的,计分方法是创造力总分得分越高,则说明创造力倾向越明显。整个量表共有50个题目,包括想象力、挑战性、好奇性和冒险性共四个维度的特质。[2]
3.创新自我效能感量表
该量表是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在Alan Hill 编制的英文版《学生创新效能感量表》的基础上翻译和修订,然后王艳芳(2012)在此基础上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完善,是经过多人的用心雕琢最终制作而成的。[4]
4.数据收集和分析
本研究中主要用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有效问卷共回收575份,共向全日制本科大学生发放600份问卷,剔除作答不完整等原因造成作废问卷,以及空白问卷为15份,回收有效率为95.4%。
四、数据结果
(一)描述统计与分析
本研究中有44%的人内外向性格不明显,典型内向和典型外向的分别占11.4%和17.3%,内向倾向和外向倾向的分别占10.0%和17.0%。稳定性不明显的人占43%,典型不稳定和典型稳定的人分别占10.7%和18.0%,不稳定倾向和稳定倾向的人分别占9.2%和19%。
(二)创新自我效能感与创造力倾向的差异
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高校大学生各年级的不同性别进行了创新自我效能感与创造力倾向总分及其维度的分析,发现女同学和男同学在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创造力倾向的总分和其各个维度上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创造力、创新自我效能感和人格特质的关系分析
大学生的创新自我效能感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数据分析中发现精神质维度与神经质维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083*和-0.261**,因此大學生在创新自我效能感和神经质维度关系上存在正相关。从相关数据处理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创造力倾向的各个维度和人格特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关系。
想象力维度与创新自我效能感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10**,说明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创造力的冒险性维度与创新自我效能感之间相关系数为0.292**,由此可知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好奇性维度与挑战性维度则没有呈现出与创新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大学生创造力倾向总分与创新自我效能感之间相关系数为0.149**,可以看出两者呈显著正相关。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发现创新自我效能感得分越高的大学生其创造力得分就会越高,说明他们的创造力水平更高。
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对人格特质、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创造力倾向的三个变量的关系研究发现,三个变量之间存在两两相关的关系。
五、结语
大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中认知效能与创造力各个维度关系不显著,能力效能与其中三个维度关系显著。因此,从以上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的结论可知,能力效能对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影响最大,我们高校里的教育工作者可以从学生的能力效能着手培养学生的良好创造力;此外,要根据学生的人格特质因材施教。以上数据结果都说明,在人格特质的四个维度中,只有神经质维度对创新效能感和创造力倾向起到最大的副作用量,其他三个人格维度的作用都比不上神经质维度,高校里如果测量出是神经质人格特质的学生,可以更多地考虑如何发掘他们的其他潜质,帮助他们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特质的职业去从事,做好未来发展的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张臻,井西学,曲海英,等.科技人员人格与创造力的研究综述[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6):554-556.
[2]申正付,杨秀木,孙雪芹,等.人格特质、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21.
[3]盛亚琴.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及培养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6):431.
[4]王艳芳.大学生认知风格、创新自我效能感与创造力的关系[D].济南:济南大学,2012.
[5]吴思思,张淑媛,姜峰.大三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格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1):98-99.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