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视角,探究方程本质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llTang00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方程的意义属于概念教学,如何才能让课堂不枯燥、沉闷,打造有数学味的课堂?除了理解方程的定义,学生还要学什么呢?如何“教”才能最大程度的促进学生的“学”?教学中应当让儿童站在课堂的最中央,遵循儿童的数学认知基本方式,从儿童“学”的视角和立场,确定“教”的起点,策略和目标,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理解方程的本质。
  关键词:儿童视角;方程;概念;本质
  “方程”内容的学习在小学阶段具有着里程碑的重要性。《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于该内容主要的教学任务是:结合简单的实际情景,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了解方程的作用等。因此,我们认为本节课不仅仅是将重心放在突破“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这个定义上,而是要构建方程模型,体会方程的思想。旨在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时摆脱算术思维的局限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将未知数和已知数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参与到运算过程中来,再利用等量关系,建立方程模型。然而要使“方程”真正的在学生心中产生“化学反应”,构建方程模型、领悟方程的思想,就必须经历这个探究的过程。学生自己尝试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象,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象背后隐藏的数学知识和思想,并能够尝试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这个现象,去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1}。现将两节关于《方程的意义》的课进行对比评析。
  一、基于儿童认知,确定教学起点
  儿童,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下进行知识的学习。作为教师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学会”进而达到会学的。没有学生自身的感悟和建构,就不能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东西。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学生阶段特征而开展教学活动。
  刘老师的这节课《方程的意义》:教师审视教学内容,让学生重新认识“=”,在过往的学习经历中,学生觉得“=”仅仅表示结果。刘老师利用天平这个实物让学生对“=”有了新的认识。“=”表示左右两边是一种相等的关系。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天平和等式建立一一对应的联系,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尝试去列出算式。而姚老师的这节《方程的意义》,在开始的时候花了大量的力气让学生突破对等式的认识,同样也是让学生透过对天平状态的观察看到背后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客观现象,尤其是但学生观察到天平平衡了,老师提问:左右两边是什么样关系?学生回答:“相等”,看似两个简单的字,却渗透了方程的模型思想--用等于号将互相等价的两个事物建立联系,等号左右两边的质量是等价的。两位老师的设计起点有着共同之处:首先她们的素材都是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符合儿童的认知,可见教师从儿童的立场出发,关注儿童视角,研究儿童的心理,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也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学习的真实发生提供了场地。姚老师带领学生通过天平的平衡和不平衡的状态,带领学生把关注点转移到天平左右两边质量的关系上,从而进一步找到等量关系列出式子,这样一步一步的探究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感悟中体会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而刘老师则是通过动态的天平演示让学生对等式和方程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基于儿童心理,确定教学策略
  儿童学习数学概念,一般要经历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建立、概念的巩固和概念的深化等阶段。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个有难度的事情,学生更喜欢重识记轻理解,而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基石,因此教师在这方面任重而道远,我们该如何进行数学概念教学呢?这就必须得基于儿童的心理,确定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一)激趣导入
  方程概念的引入对于整节课来说至关重要,良好有效的概念引入将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和掌握概念,进行主动学习,深入思考。在两节课中两个老师都采用情景激趣导入——刘老师采用扑克游戏,姚老师采用爆笑虫子视频,同时也是结合生活实例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丰富有趣的情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观察和积极地思考,还能够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发现锻炼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两个不同的导入都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当考虑到数学活动的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兴趣、寓教于乐,同时要注重数学活动与数学知识的相互渗透,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问题驱动
  我们常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而教学中“问题导向”显得至关重要。一节课要想突破教学的重難点,往往可以由几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探究,最后达到教学效果。刘老师的课中开始就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明确本节课研究:什么是方程?方程有什么用?这两大问题既抓住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的主线,也抓住了学生思维的主线。同时这些问题将她的整节课推向高潮,学生议论纷纷进入讨论、分享个人观点。而姚老师问题的设置主要在推动教学进程的过程中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例如:在判断等式和方程时,问学生三个问题:1、如何找等式?2、如何找方程?3、等式和方程有何关系?通过这道有层次的三道问题,让学生既懂的如何判断方程和等式同时又内化两者的联系:找等式就是看式子里是否里面有等于号,找方程则在等式中找,在归纳方法的过程中既强化方程的概念,也自然而然让学生理解“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的教学难点知识。教师就是要在这样的问题设置中让学生学会“会看”“会想”“会表达”,为后续的学习“埋下”兴趣的种子。更是将数学思想和数学模型渗透在一个又一个问题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经历这个思考的过程。
  (三)重视探究
  一节好课不仅仅是教师引导的好,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参与到整个课堂中来。教师要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尽量由学生在操作、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去建构知识。凡是学生知道的,我们都不要讲;凡事能让学生在操作后得到的结论,我们也不要急于去说,真正将“以生为本,教师为辅”的这个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原生态课堂的研究,让学生在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去建构。刘老师课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自主构建中建立对方程的认识,姚老师课更注重让学生经历对天平现象的判断,得出左右质量的关系,在列出式子,在整体形成一个状态——关系——式子——分类——定义的思考过程,让学生明确列出方程的过程,同时更重要的是方程和等式的密切联系在学生的头脑中刻下深深的印痕,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建立方程的模型。两位老师都注重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时也渗透数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基于儿童发展,确定教学目标
  学习方程,首先有一个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学方程的目的是什么?正是因为部分教师没有考虑清楚这个问题,或者老师也没有意识的让学生去考虑这个问题,最后导致教学中紧紧抓住定义不放,甚至抠字眼,去记,去背。学生学完以后也觉得很复杂,不喜欢用方程。教学中,应着眼于目的,学习方程是为了用方程,是因为方程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更好的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因用而学”,方程作为一种工具,它具有价值的意义。辨认方程是学习的难点吗?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重要吗?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在判断方程时,并没有太多的困难。张奠宙先生是这样定义的:“方程是为了寻求未知数,在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建立起来的等式关系。”这样的定义,把方程的核心价值提出来了,即为了寻求未知数,接着告诉我们,方程乃是一种关系,其特征是“等式”这种等式关系把未知数和已知数联系起来了,于是,人们借助这层关系找到了我们需要的未知数。{3}基于此,我们的教学目标不单纯是让学生理解方程的定义,方程和等式的關系等数学知识,同时应更注重学生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跨越,让学生通过天平这个工具从具体事物认识方程的构建,再过渡到其他事物中也能够用方程来表示,最后完成对方程本质认识。但是对方程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我们教师应从总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从整体上设计教学方法。概念教学应该重在理解和意义建构,而不是直接传递,让学生机械记忆的原因。刘老师是一步一步让学生认识的等式、不等式,再认识方程。姚老师是在学生尝试将文字表达式换成用字母表示的方程以后,渗透分类思想,多次分类,引出等式、不等式和方程定义,让学生对三者有清晰的认识。两位教师结合习题和旧知,让学生明白方程的思想其实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来时接触,是我们的老朋友,懂得随着知识的慢慢增加我们可以明白方程所扮演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如4a=300,为什么一个方程可以表示不同的等量关系呢?学生在思考比较之后会发现,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等量关系,如单价×数量=总价,边长×4=周长,速度×时间=路程。这些等量关系背后构成了一个个模型。而方程这一模型能将这些都囊括,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它的便利性。最后两位老师都设计了“让学生写出一道自己喜欢的方程,给方程编故事或者画插图”。不仅让学生在富有趣味的活动中强化了对方程的认识。同时,通过编故事、画插图找出了背后的等量关系,例如学生作品:我有一棵苹果树上有20个苹果,另外一棵有X个苹果,两棵树一共有85个苹果。另外一棵树上有几个苹果?这不就是让学生经历了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吗?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而且因为这是学生自己创造的问题,学生对于方程和等量的关系理解更加深刻,探索的积极性更高。这样有梯度的练习设计增加学生的学习经验,延伸到生活,有利于学生尝试应用知识,巩固模型,体会方程的本质和思想。
  参考文献
  [1] 史宁中.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 王永春.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 张奠宙.小学教材中的大道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其他文献
摘 要:“田径运动”本身就是一项体育运动,是高校体育教学主要内容,不仅具有容易掌握的特点,还具有场地要求简单、教学难度低、普及程度高等特点,更能够有效锻炼学生身体,使得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提升。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不断开发田径运动健身属性,不仅符合高校体育教学发展需要,还符合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际需求,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整体人民的健康水平,所以不断开发田径运动健身属性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理应得到重
期刊
摘 要:小学是成长发育、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终身健康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提升生命质量的基础阶段。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小学体育与健康(以下简称“体育”)课程学习,在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引领下,应把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综合考虑,整体发挥作用。本文主要从注重全面性发展原则、紧扣素质发展突增期、系统规划体育教学三个维度,提炼小学体育课程中学习的重点内容及指导策略,供同行分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变化,新课程标准也要紧跟改革步伐,其中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为了弥补传统方法的缺失之处,将定向运动引入到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中。利用定向运动,一方面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来安排学习项目;另一方面,能够起到拓宽学生学习范围和加强安全控制的作用,帮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本文从實际出发,根据减少场地限制、培养目标意识、注重技能培养三方面探究如何再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开展定向运
期刊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学生主体发展的主渠道。上好课,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本分、责任、义务,也是我们每一位教教师每天都必须思考的问题,怎样上好一节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总结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做到以下几点比较有效:  一、提前进入教室  教师提前进入教室,查看教学环境,摆放好教学用具,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有关本节教学的问题,使学生一上课就进入到良好的求知状态。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最佳状
期刊
摘 要:新课改的深入推动着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也随之更新,特别是作为语文重要组成部分的阅读教学。新时期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结合当前快速发展的多媒体環境可以更好的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使其学习和社会实践产生更为密切的关联,进一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文章以彝族地区的小学阅读教学为研讨对象,分析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多媒体技术;彝族  阅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
期刊
摘 要:思想观念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人生。同样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决定了其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观念决定了其学习成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才能更好地教授、掌握数学理论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观;教学指导  引言  观点就是一个人对某个事物的看法,数学观就是对数学的看法和认识。在小学数学教师眼中,数学教学究竟只是一份工作还是一份事业?对待数学教学的观点
期刊
摘 要: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篮球运动作为广大中小学生最喜爱的运动形式之一,有着非常庞大的基础,这也是篮球教学开展的原因之一。但是对于小学学生来说,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随着游戏教学这一教学理念的应用和落实,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难题。本文作者就以游戏教学在小学体育篮球教学中应用策略探究为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游戏教学;小学体育;篮球教学  通过体育课的开展能够
期刊
摘 要:核心素养是美术课程的内在思想品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那么,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美术教学情境实现,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美术作品中的美感。并且,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创作,这会让学生对美术产生诸多思考,这就有利于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教学;重要意义  引言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需要每个教师能够重视对学生的多方面教育,所以在展开美术教学的过程
期刊
摘 要:形体语言作为话剧表演中一项主要的内容,演员借助形体语言的演示,演绎作品,提升表演作品具有的情节性,给人一个直观的感受。但是在话剧表演期间,语言怎样借助形体语言做相应的表演和创作、怎样运用,是需要探索的问题。针对于此,本文就话剧表演期间形体语言的应用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运用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话剧表演;形体语言;运用实践  形体表演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其在话剧表演与别的艺术形式
期刊
摘 要:声乐演唱艺术对演唱者自身能力的要求较高,其不仅要求演唱者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而且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气质以及优秀的情感表达能力,通过歌唱技巧和情感表达的双重支撑,演唱出更具色彩性的声乐作品。因而,如何切实有效地强化演唱者自身的歌唱技巧以及情感表达能力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声乐演唱中的歌唱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形成作出了简要探析,以求能够为相关声乐演唱者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声乐演唱;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