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二级财务管理模式,要求高校预算管理过初中,将部门预算有效衔接校内预算,借以提升高校资金使用率。但二级财务管理模式下,高校部门预算与校内预算还存在一些问题,需厘清二者关系,分析部门预算与校内预算间的衔接问题,以便针对性地改进。
一、引言
高校二级财务管理模式即学校与院系共同承担财务管理责任。高校二级财务管理优势能否发挥充分,预算是否科学很关键。部门预算特指高校上级教育管理部门,其预算直接向财政部上报;校内预算即学校内部预算。二级财务管理要求校内预算向学院或职能部门预算延伸。探讨基于二级财务管理的高校部门预算与校内预算衔接问题可进一步完善高效二级财务管理模式。
二、基于二级财务管理的高校部门预算同校内预算衔接问题
(一)部门预算同校内预算的编制结果与执行效果不一
预算部分脱节不一即二者的编制内涵、时间、口径及依据等不一,使编制结果同执行效果不一,反映为上报财政的部门预算与实际执行的校内预算方案不一。预算编制时间差是其主因。通常,部门预算时间节点前一年的6月30日,但校内预算时间节点为前一年的12月31日,导致招生计划、学生数、教职工数、离退休人数等时差会为6个月,且口径也多沿用上次,但6个月中,上述数字及同其政策未必会不变,继而产生二者间误差。
(二)二级预算执行难导致部门预算执行难
目前,財政部、教育部重视二级预算执行工作,并已将其提升至战略高度。但不少高效仍受预算执行所困扰。原因在于多数高校预算系统未直接对接账务系统,单笔单次核算业务未能实时对比预算,致实际核算业务同预算间一致性与相关性低。尤其是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以来,预算执行困难与挑战将更大。
(三)二级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高校二级预算绩效目标考核不科学,考核指标差异化低。因其目标在于人才培养,高效考核指标不少无法量化,特别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无法产出教育成果,预算期内考量不现实。同时,院系二级财务管理绩效管理意识缺位,还停留在项目经费决定话语权的层面。再次,预算中绩效目标体系不全,目标共性与差异性、抽象与具体、短期与中长期等矛盾突出。二级财务管理实施部门全局观不足,多自身部门的重视程度远高于其他部门或整体,因此而影响整体资金使用率。
三、基于二级财务管理的高校部门预算与校内预算的衔接对策
(一)全面实行全口径预算与滚动预算,实现预算资金全覆盖
首先,新预算法的核心理念是全口径预算,高校实施二级财务管理后,除统筹资金使用外,预算科目的部门预算和校内预算口径一致可实现项目化管理,尽量一致与中央部门预算编制,以无缝对接预算项目,特别是“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双一流”、“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实验室”等与学院密切相关的专项资金须落实到二级财务管理单位、人、项目,以统一、二级财务管理单位预算。且编制预算时应总结经验,解决预算差异原因,提升部门预算科学性。其次,全面实行滚动预算。各高效应基于五年发展规划科学建立3-5年滚动预算项目库,要基于二级财务管理树立滚动预算意识。基于滚动预算体系,部门预算能同校内预算实现有效衔接。可在上报财政部门预算基础上,据滚动预算规划,结合政策变动或偶发事项调整与跟进预算体系,形成更合理的校内预算。
(二)依托大数据技术统一部门预算和校内预算申报系统
部门预算拨款总会按一定因素拨款,而这些因素都可量化,量化数据源来自学校及二级财务管理部门。因此,从最基层的二级财务管理部门——学院搜集整理各项目、基础数据表完全可行,完全可用一套预算申报系统,从中央到学校到二级财务管理部门完整反映全部预算过程,完善预算链条,并减少重复建设成本。充分挖掘数据,统一标准,实行绩效指标智能匹配。将公开数据实现云端共享与动态积累,提供预算编制的全过程支撑,全过程跟踪预算执行,全过程考核预算绩效目标,实现预算与绩效管理一体化。
(三)全面实行绩效管理,预算执行要刚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2018)也把提升全面绩效管理到新的高度。为此,各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结合实际落实方案,抓好重点环节,加强绩效管理监督,健全工作协调机制,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增强政府公信力与执行力,让全面绩效管理理念融入预算部门与预算单位日常工作,特别是二级财务管理等基层单位。一是按“可评价、可比较、可监测、可公开”原则健全二级预算绩效指标体系,以制度化、标准化、流程化、信息化全力促进绩效评价。二是探索成立跨学科、跨部门、跨学校预算绩效评价协会,培育社会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绩效评价,监督预算执行,运用绩效评价结果。(作者单位:浙江大学)
一、引言
高校二级财务管理模式即学校与院系共同承担财务管理责任。高校二级财务管理优势能否发挥充分,预算是否科学很关键。部门预算特指高校上级教育管理部门,其预算直接向财政部上报;校内预算即学校内部预算。二级财务管理要求校内预算向学院或职能部门预算延伸。探讨基于二级财务管理的高校部门预算与校内预算衔接问题可进一步完善高效二级财务管理模式。
二、基于二级财务管理的高校部门预算同校内预算衔接问题
(一)部门预算同校内预算的编制结果与执行效果不一
预算部分脱节不一即二者的编制内涵、时间、口径及依据等不一,使编制结果同执行效果不一,反映为上报财政的部门预算与实际执行的校内预算方案不一。预算编制时间差是其主因。通常,部门预算时间节点前一年的6月30日,但校内预算时间节点为前一年的12月31日,导致招生计划、学生数、教职工数、离退休人数等时差会为6个月,且口径也多沿用上次,但6个月中,上述数字及同其政策未必会不变,继而产生二者间误差。
(二)二级预算执行难导致部门预算执行难
目前,財政部、教育部重视二级预算执行工作,并已将其提升至战略高度。但不少高效仍受预算执行所困扰。原因在于多数高校预算系统未直接对接账务系统,单笔单次核算业务未能实时对比预算,致实际核算业务同预算间一致性与相关性低。尤其是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以来,预算执行困难与挑战将更大。
(三)二级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高校二级预算绩效目标考核不科学,考核指标差异化低。因其目标在于人才培养,高效考核指标不少无法量化,特别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无法产出教育成果,预算期内考量不现实。同时,院系二级财务管理绩效管理意识缺位,还停留在项目经费决定话语权的层面。再次,预算中绩效目标体系不全,目标共性与差异性、抽象与具体、短期与中长期等矛盾突出。二级财务管理实施部门全局观不足,多自身部门的重视程度远高于其他部门或整体,因此而影响整体资金使用率。
三、基于二级财务管理的高校部门预算与校内预算的衔接对策
(一)全面实行全口径预算与滚动预算,实现预算资金全覆盖
首先,新预算法的核心理念是全口径预算,高校实施二级财务管理后,除统筹资金使用外,预算科目的部门预算和校内预算口径一致可实现项目化管理,尽量一致与中央部门预算编制,以无缝对接预算项目,特别是“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双一流”、“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实验室”等与学院密切相关的专项资金须落实到二级财务管理单位、人、项目,以统一、二级财务管理单位预算。且编制预算时应总结经验,解决预算差异原因,提升部门预算科学性。其次,全面实行滚动预算。各高效应基于五年发展规划科学建立3-5年滚动预算项目库,要基于二级财务管理树立滚动预算意识。基于滚动预算体系,部门预算能同校内预算实现有效衔接。可在上报财政部门预算基础上,据滚动预算规划,结合政策变动或偶发事项调整与跟进预算体系,形成更合理的校内预算。
(二)依托大数据技术统一部门预算和校内预算申报系统
部门预算拨款总会按一定因素拨款,而这些因素都可量化,量化数据源来自学校及二级财务管理部门。因此,从最基层的二级财务管理部门——学院搜集整理各项目、基础数据表完全可行,完全可用一套预算申报系统,从中央到学校到二级财务管理部门完整反映全部预算过程,完善预算链条,并减少重复建设成本。充分挖掘数据,统一标准,实行绩效指标智能匹配。将公开数据实现云端共享与动态积累,提供预算编制的全过程支撑,全过程跟踪预算执行,全过程考核预算绩效目标,实现预算与绩效管理一体化。
(三)全面实行绩效管理,预算执行要刚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2018)也把提升全面绩效管理到新的高度。为此,各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结合实际落实方案,抓好重点环节,加强绩效管理监督,健全工作协调机制,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增强政府公信力与执行力,让全面绩效管理理念融入预算部门与预算单位日常工作,特别是二级财务管理等基层单位。一是按“可评价、可比较、可监测、可公开”原则健全二级预算绩效指标体系,以制度化、标准化、流程化、信息化全力促进绩效评价。二是探索成立跨学科、跨部门、跨学校预算绩效评价协会,培育社会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绩效评价,监督预算执行,运用绩效评价结果。(作者单位: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