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zh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课堂形式悄然发生着变化。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还存在着许多困惑。如何改进数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我们进行了以下的探索与实践。
  一、注重学法指导,培养探究能力
  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减负增效,必须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准确把握教学要求,仔细研究学生的潜在状态,灵活采用多样教学方法,多给学生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真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对于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按照以往一般的教学流程是“复习回忆——操作实验——推导公式——巩固运用”来展开教学的。但对照课改理念、课程标准,我们认为,数学教学的功能不仅仅在于学生认知的发展,更在于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教学设计时,我们进行了改革和尝试,采用“猜想、操作——探究、发现——验证归纳、概括——初步运用”四个步骤进行教学。一开始,出示两个体积相近的物体(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纸盒),请学生猜一猜哪个纸盒的体积。由于两个物体仅凭眼睛的观察不能判断,学生自然就产生了争论,有的猜长方体的体积大,有的猜正方体的体积大,还有的猜它们的体积一样大。“究竟谁猜得对呢?看来只凭眼睛的观察比较不出这两个纸盒的大小。那么,有没有其它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教师的问题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漣漪,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接着,教师继续鼓励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基础,凭借自己的理解,猜测长方体的体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并让学生借助手中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探究自己的猜想是否合理、正确。学生通过动手拼摆、小组交流,发现了每排的个数、排数、层数就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体积单位数就是长方体的体积,每排的个数×排数×层数=体积单位数。然后再让学生同桌合作拼摆各种不同形状、不同体积的长方体,验证所发现的规律的正确性,从而总结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自行发现了当长方体的长、宽、高一样时,不就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即正方体吗?由此顺理成章地推导出了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对熟悉的事物总让学生倍感亲切,熟悉的生活场景,更易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努力让数学走入生活,“让数学生活化”,“让生活数学化”。
  对五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总复习的教学,改变传统复习课教学中的题海战术,克服“重教法,轻学法”、“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我们以创设生活情景为主线,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并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验与感受。
  在复习“量的计量”一课时,我们是这样设计的:在导入阶段,课件出示上海长江大桥的模型图,告诉学生这就是正在建设中的“崇明越江通道”工程中的“上海长江大桥”,它的出口就在崇明岛的东部陈家镇。接着再向学生介绍这座大桥建造的时间、造价、长度等信息。真实的现实情景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在练习设计时我们也力求将数学习题生活化,选择一些典型的生活化的学习材料。如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度量课桌的长度、计算篮球场面积、填写杨立伟遨游太空的时间、判断2008年北京奥运会年份是闰年、平年?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素材,避免了机械枯燥的训练。
  为进一步保持学生学习状态的兴奋点,上课结束时,教师又以学生耳熟能详的谚语把学生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再过一个月你们就要小学毕业了,真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呀!在这句话中也有计量单位,你能找到吗?”学生绕有兴趣地投入到交流探讨中。接着,再让学生说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经常听到过哪些书本上没有的计量单位?使学生在回忆、检索的过程中产生继续探究的兴趣和积极的情感。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数学时时处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数学很快乐。
  三、把握知识内在联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努力摆脱教材中知识点的束缚,积极寻找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构建新数学体系。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重组教学内容
  把单元内容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零散知识形成一个整体知识结构体系,能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
  我们在教学“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这部分内容时,就“求最小公倍数”的课时安排、教学内容作了适当调整和重组,把课本中的三个例题整合在一节课中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由“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迁移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由于学生对“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有了一定的基础,对算理的理解也比较透彻,因此,在这节课上学生能熟练运用列举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也会尝试着用分解质因数法和短除法来解答。这样,避免了学生对知识的孤立理解。在探究和类比的过程中学生亲历了知识的获取过程,对知识的理解更全面透彻,思维更活跃深刻。
  (二)整合教学内容
  我们认真解读教材,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要求学生将收集到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带到课堂上来,然后组织引导学生选择一个物体进行表面积的研究(大多数学生选择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做为研究对象)。在学生发现、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后,学生对身边经常看到的圆柱体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都想知道圆柱体表面积的该如何计算。教师引导他们联系起刚学到的知识点,即将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方法。他们两人一组、或四人一组开始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活动,有的把圆柱体的侧面用剪刀剪开剪成了一个长方形,有的把圆柱体的侧面压成了一个长方形,有的把圆柱体放在纸上滚一周,有的用一张长方形的纸覆在圆柱体的侧面积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联想丰富,创新的火花不断迸发,原有的知识结构得到了更好的补充和完善。
其他文献
给定半参数回归模型Y=X′β+g(T)+e,其中β∈Rp是未知参数向量,g(t)是定义在[0,1]上的未知函数,e是随机误差.本文研究了β,g(t)和σ2的估计量n,n(t)和2n,在适当的条件下证明了它们的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因此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计算教学所占的课时居于首位,足以说明计算教学的重要性。计算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而计算能力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和计算器的逐步普及,数与计算
期刊
【目的】现阶段股骨头坏死非塌陷期中医治疗方法繁多,为了更好地提供一种行之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本研究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和前期动物实验课题研究之上,分析中医药保守治疗非创伤
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小学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教师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生活现象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而这些知识,在生活中是看得见、
2017年是延安保卫战胜利70周年,为了纪念这段光荣的革命历史,缅怀彭德怀、习仲勋等无数革命先辈,传承红色基因,我刊特邀请党史、军史专家撰写“彭习军”转战西北的经典战例,
学位
摘 要:数学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学科,高中数学也不例外,其预期值更有所提高,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数学品质,进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演算能力。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应当完善教学方式,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高中教学 教学  1.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渠道。作为数学教师改变以往的“一言堂”“满堂
摘要:如何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首先,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的素养;其次,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素养;第三,反思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素养的广阔性;第四,注意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素养;第五、注意培养学生对公式推导扩充的素养。  关键词:中学生 数学素养  数学已发展成为“数学技术”,未来高科技的核心是“数学技术”,而且随着我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数学与各行业已息息相关。在计算机技术、医约卫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展示强大的活力,让40分钟焕发无限生机,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下面我就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做法。  一、积极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  在教学中,注重情境创设,适度使数学生活化,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自然地生发学习需求,而且
期刊
摘要:研究性学习法就是在教师指导的同时,鼓励学生自己研究知识点,共同探究讨论,最终将知识吸纳到自己的脑海中。高中数学的难度比较大,仅仅凭借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在教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到参与到问题谈论之中,尽量以一些比较幽默风趣的方法,让学生在一种相对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下文,将对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方法作简单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学习方法  高中数学的研究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