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
《孙权劝学》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讲析这篇文章时,我在敲打重点词语含义、小组活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安排了一节人物形象分析课。
文中的人物吕蒙是三国时期东吴大将,从小练得一身好武艺,年轻时就立下不少战功,可惜学习不够,文化水平不高。孙权劝他:“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才略果然大有长进。
文章最精彩的部分就是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有情味。教学中,揣摩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和心理,使同学们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然而就在分析人物形象、得出结论时,教学过程却出现局部膨胀现象。
案例描述:
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鲁肃的话从侧面表现出来的。“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的变化让鲁肃出乎意料,既惊讶,又敬佩;既羡慕,又赞叹。
师:吴下阿蒙和现在阿蒙的对比,突出一个“变”字,“变”的核心是“才略”猛进,由此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 话音刚落,一位同学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
生1:只有虚心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刻苦学习,才能学有所成。
(另一位学生跃跃欲试。)
生2:开卷有益,多读书才能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才干。
(学生的回答言之有理,切中要点。正当我准备小结时,后排的一位男生忽然举手请求发言,大家纷纷转过头去。)
生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觉得吕蒙既然武功了得,为什么不钻研武功,而非要读他不喜欢的书呢?
( 这位同学的发言引来大家探询的目光,课堂气氛陡然发生变化,静默中显得有些沉闷。)
(怎么办?我思忖片刻,灵机一动。)
师: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现在我们就分组讨论,梳理思维,作好记录,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述出来。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该是同学们发表看法、探讨辩论的时候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
生4: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博览群书,才能写出生花妙笔的文章。由此可见,读书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智慧,提高写作能力。
(该生引用名人名言说出读书的益处,我投去赞赏的目光。)
生5: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正因为酷爱读书,莎士比亚才写出《哈姆雷特》《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脍炙人口的名篇剧作。所以,我的观点是 —— 开卷有益。
(教室里随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我有不同的看法。”一个洪亮的女声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
生6:我觉得该同学看法有失偏颇。曾几何时,一些粗制滥造的书刊充斥街头,有的同学对这类书籍爱不释手,上课恍恍惚惚,成绩一落千丈。他们看书可谓是“读书破万卷”了,然而却并没有“下笔如有神”。更有甚者,被黄色书刊熏染诱惑,年纪轻轻就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该生的发言颇具火药味,有的同学开始随声附和,教室里响起嗡嗡的议论声。)
生7:古人读书的故事有很多,“凿壁偷光”“囊萤映雪”“悬梁刺股”,都是讲勤奋读书的。但是书籍有好坏之分,好书给人以智慧和启迪,坏书却可能把人引入歧途。读书就像是交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认为最好还是看对自己成长有益的书。
(该生能辩证地从正反两方面看问题,分析全面透彻,得到大多数同学的积极响应。我微笑地点点头,带头鼓掌起来。)
生8:尽信书不如无书。战国时的赵括,虽然熟读兵书,但不懂变通,纸上谈兵,在长平之战中兵败,赵军四十万人被俘,绝大部分被活埋作坑魂。三国时的马谡,也是饱读诗书,却名不副实,还是失了街亭,丢了性命。我认为光开卷还不行,还得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同学们的发言使课堂气氛变得异常活跃,高潮迭起,我也不由自主地参与到讨论中来。)
师:同学们,“开卷有益”是宋太祖针对《太平御览》说的。《太平御览》中的内容可是选了又选,挑了又挑的,宋太祖读这样的书,当然是“开卷有益”了。
古人对读书情有独钟,“宁可一日不食肉,也不可一日不读书”。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所以说“开卷有益”。但我们不能盲目开卷,读书要有选择,要远离那些低级庸俗的读物,要选择有益身心健康的好书来读。这样才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写作能力;才能陶冶情操,涵养精神,浸润气质。总之,我们要好读书,读好书。
(总结完毕,布置作业。日记:开卷有益、开卷未必有益)
案例反思:
1.教学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该随着动态生成随机应变,及时调控。
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指导者,既要认真钻研教材,撰写教案,又要精心组织教学,突出重点难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有时候并没有朝着教师预设的方向发展,随着一些突发问题的动态生成,教学过程就会出现局部膨胀现象。教师要随机应变,敏锐捕捉学生讨论中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的节奏和火候,把握问题的走向,引导课堂顺利过渡,向前发展。
2.教师必须苦练基本功,教学才能“放得开”“收得拢”。
动态问题生成时,教学过程每一瞬间的体验都是具有挑战性的,都是对教师基本功的一次考量。所以教师必须苦练基本功,博览群书,有很好的知识储备,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得储备一桶水。但很多时候是这样,当你准备了一桶水时,用的也许只是一杯水,但这一杯水背后的那桶水往往是不能缺少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参与、融入学生的讨论,在学生探究时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既要统观全局,整体把握,激活思维,又要聚意点睛,及时点评,给予鼓励,才能真正地做到收放自如。
《孙权劝学》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讲析这篇文章时,我在敲打重点词语含义、小组活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安排了一节人物形象分析课。
文中的人物吕蒙是三国时期东吴大将,从小练得一身好武艺,年轻时就立下不少战功,可惜学习不够,文化水平不高。孙权劝他:“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才略果然大有长进。
文章最精彩的部分就是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有情味。教学中,揣摩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和心理,使同学们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然而就在分析人物形象、得出结论时,教学过程却出现局部膨胀现象。
案例描述:
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鲁肃的话从侧面表现出来的。“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的变化让鲁肃出乎意料,既惊讶,又敬佩;既羡慕,又赞叹。
师:吴下阿蒙和现在阿蒙的对比,突出一个“变”字,“变”的核心是“才略”猛进,由此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 话音刚落,一位同学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
生1:只有虚心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刻苦学习,才能学有所成。
(另一位学生跃跃欲试。)
生2:开卷有益,多读书才能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才干。
(学生的回答言之有理,切中要点。正当我准备小结时,后排的一位男生忽然举手请求发言,大家纷纷转过头去。)
生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觉得吕蒙既然武功了得,为什么不钻研武功,而非要读他不喜欢的书呢?
( 这位同学的发言引来大家探询的目光,课堂气氛陡然发生变化,静默中显得有些沉闷。)
(怎么办?我思忖片刻,灵机一动。)
师: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现在我们就分组讨论,梳理思维,作好记录,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述出来。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该是同学们发表看法、探讨辩论的时候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
生4:唐代诗人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博览群书,才能写出生花妙笔的文章。由此可见,读书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启迪智慧,提高写作能力。
(该生引用名人名言说出读书的益处,我投去赞赏的目光。)
生5: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正因为酷爱读书,莎士比亚才写出《哈姆雷特》《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脍炙人口的名篇剧作。所以,我的观点是 —— 开卷有益。
(教室里随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我有不同的看法。”一个洪亮的女声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
生6:我觉得该同学看法有失偏颇。曾几何时,一些粗制滥造的书刊充斥街头,有的同学对这类书籍爱不释手,上课恍恍惚惚,成绩一落千丈。他们看书可谓是“读书破万卷”了,然而却并没有“下笔如有神”。更有甚者,被黄色书刊熏染诱惑,年纪轻轻就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该生的发言颇具火药味,有的同学开始随声附和,教室里响起嗡嗡的议论声。)
生7:古人读书的故事有很多,“凿壁偷光”“囊萤映雪”“悬梁刺股”,都是讲勤奋读书的。但是书籍有好坏之分,好书给人以智慧和启迪,坏书却可能把人引入歧途。读书就像是交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认为最好还是看对自己成长有益的书。
(该生能辩证地从正反两方面看问题,分析全面透彻,得到大多数同学的积极响应。我微笑地点点头,带头鼓掌起来。)
生8:尽信书不如无书。战国时的赵括,虽然熟读兵书,但不懂变通,纸上谈兵,在长平之战中兵败,赵军四十万人被俘,绝大部分被活埋作坑魂。三国时的马谡,也是饱读诗书,却名不副实,还是失了街亭,丢了性命。我认为光开卷还不行,还得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同学们的发言使课堂气氛变得异常活跃,高潮迭起,我也不由自主地参与到讨论中来。)
师:同学们,“开卷有益”是宋太祖针对《太平御览》说的。《太平御览》中的内容可是选了又选,挑了又挑的,宋太祖读这样的书,当然是“开卷有益”了。
古人对读书情有独钟,“宁可一日不食肉,也不可一日不读书”。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所以说“开卷有益”。但我们不能盲目开卷,读书要有选择,要远离那些低级庸俗的读物,要选择有益身心健康的好书来读。这样才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写作能力;才能陶冶情操,涵养精神,浸润气质。总之,我们要好读书,读好书。
(总结完毕,布置作业。日记:开卷有益、开卷未必有益)
案例反思:
1.教学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该随着动态生成随机应变,及时调控。
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指导者,既要认真钻研教材,撰写教案,又要精心组织教学,突出重点难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有时候并没有朝着教师预设的方向发展,随着一些突发问题的动态生成,教学过程就会出现局部膨胀现象。教师要随机应变,敏锐捕捉学生讨论中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的节奏和火候,把握问题的走向,引导课堂顺利过渡,向前发展。
2.教师必须苦练基本功,教学才能“放得开”“收得拢”。
动态问题生成时,教学过程每一瞬间的体验都是具有挑战性的,都是对教师基本功的一次考量。所以教师必须苦练基本功,博览群书,有很好的知识储备,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得储备一桶水。但很多时候是这样,当你准备了一桶水时,用的也许只是一杯水,但这一杯水背后的那桶水往往是不能缺少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参与、融入学生的讨论,在学生探究时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既要统观全局,整体把握,激活思维,又要聚意点睛,及时点评,给予鼓励,才能真正地做到收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