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荔波白裤瑶作为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支,其自然风光秀美、民族风俗独特、人物形象特色鲜明等特征对于艺术创作者来说具有独特的美感,特别是白裤瑶服饰艺术在造型上的别具一格,能够为工笔人物画创作提供特征鲜明的创作元素。
关键词:荔波;白裤瑶;工笔人物画;特色
贵州荔波白裤瑶题材作为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中文化灿烂、风格独特的一支能够为工笔人物画的创作提供独具魅力的素材,在其民族服饰、民族信仰、建筑艺术、铜鼓艺术、陀螺文化等方面能够极大地丰富工笔人物画的创作形式、表现手法。
白裤瑶是一支因其服饰而命名的少数民族,服饰特征的形成是其民族文化的反映,承载着其民族传说、民族审美、民族工艺等内涵,是区分与其他少数民族特征的重要标志。荔波白裤瑶服饰不仅有视觉上的美感,也可将这种文化符号运用于工笔人物画创作当中,不仅能够丰富工笔人物画创作的题材,更能够在形式美感、技法表现等方面有更多的创作空间,对于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等都有积极的影响。造型特色是荔波白裤瑶服饰艺术在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特色表现形式。不管从宏观的工笔人物画题材创作,还是从微观的作品呈现,都是极具特色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工笔人物画创作的内容。
荔波白裤瑶服饰造型可分为服饰形制与服饰配饰两个方面。其中服饰形制有男子、女子和孩童的区别,服飾配饰有头饰、腰饰和腿饰的区别。不同性别、年龄的服饰造型在工笔人物画创作中能够形成独具魅力的创作语言和形象,增强其趣味性。
荔波白裤瑶服饰不仅在造型上特征明显,其服饰的由来也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瑶王印被壮族的莫氏土司用计谋骗走,瑶族受到莫氏土司指挥下的壮族的猛烈进攻,在双方交战的过程中,瑶王英勇奋战却身负重伤,沾满鲜血的双手支撑在膝盖上,赫然留下十条鲜红的手指印。在他将要支撑不住的时候,用自己沾满鲜血的双手在衣服上画下了瑶王印的图案。瑶族人民为了纪念瑶王不怕牺牲、坚韧不屈的精神,铭记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其后人将这段光辉的历史用非常直白的方式记录在其民族服饰上,即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其族男子白裤上绣有十条红色的纹样,女子的贯头衣背面绣有红色的瑶王印纹样,代代相传。脱离其传说,我们独看流传下来的纹样,与其他少数民族纹样造型相比,特征明显、标志性极强,在工笔人物画创作中同样具有符号性语言特色。血手印的纹样具有十分明显的象形意味,由长短不一的十条细长的纹饰组成,并在顶部装饰有花纹。瑶王印纹样的造型特征相对于十指印纹样来说更加的丰富、复杂。从其结构、样式的不同可分为“井型”“田型”两种基本特征,其中“井型”纹饰有中心纹饰、边框纹饰、周边纹饰、边饰纹饰四部分组成。其纹样主要有剪刀纹、人形纹、公纹、母纹、路纹、鸡仔纹、花纹、老鼠脚纹、蝴蝶纹、小鸟纹等纹样。从其纹样的来源来看,都是采用喜闻乐见的、有丰富情感的生活原型进行加工处理,融入其民族的审美意识以及刺绣技艺,形成独具生活气息和拥有强烈趣味性的标志性图案。这种天真活泼的纹样不仅具有视觉上的亲切感,在工笔人物画创作中也能丰富其造型语言,不管是从整体还是从局部,抑或是从宏观到细节都能够吸引观众
荔波白裤瑶服饰造型中鸡仔纹的呈现也与其民族传说和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传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其中有九个太阳被人们射了下来,仅剩的一个太阳因为恐惧而躲了起来,整个世界瞬间昏暗无光,人们在这样混沌中度过了十二天十二夜。为了解决这样的困境,重见光明,人们把公鸡请了出来呼唤太阳,经历了七七四十九天之后,太阳终于被叫了出来,人们再次感受到了光明,所以公鸡被白裤瑶视为驱逐黑暗、战胜邪恶、守卫光明的象征,并将公鸡的形象运用于其日常生活与服饰造型上。白裤瑶男子花衣和盛装的上衣造型将这种雄鸡崇拜体现得淋漓尽致,其上衣后背中间衣角翘起状似雄鸡的尾巴,两边衣角开衩翘起状似雄鸡的翅膀,男子和女子腿饰上的花纹状似雄鸡脚上的纹路。这种天真、直白、生动的造型特征也正体现了白裤瑶族人民质朴、淳厚的民族性格,运用在工笔人物画创作当中体现出浓厚的美学意味。中国少数民族资源丰富,各民族服饰特征明显,荔波白裤瑶服饰从其生产生活、历史传说中由来,不仅具有神奇的历史渊源,也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少数民族服饰的特殊形制,并能够在绘画艺术语言表达、表现技法等方面形成强烈的民族特色、地域文化特色,折射其形象在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独特之处。
参考文献:
[1]邱仁富.文化共生视域下少数民族地区和谐文化构建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2]陈静梅.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关键词:荔波;白裤瑶;工笔人物画;特色
贵州荔波白裤瑶题材作为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中文化灿烂、风格独特的一支能够为工笔人物画的创作提供独具魅力的素材,在其民族服饰、民族信仰、建筑艺术、铜鼓艺术、陀螺文化等方面能够极大地丰富工笔人物画的创作形式、表现手法。
白裤瑶是一支因其服饰而命名的少数民族,服饰特征的形成是其民族文化的反映,承载着其民族传说、民族审美、民族工艺等内涵,是区分与其他少数民族特征的重要标志。荔波白裤瑶服饰不仅有视觉上的美感,也可将这种文化符号运用于工笔人物画创作当中,不仅能够丰富工笔人物画创作的题材,更能够在形式美感、技法表现等方面有更多的创作空间,对于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等都有积极的影响。造型特色是荔波白裤瑶服饰艺术在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特色表现形式。不管从宏观的工笔人物画题材创作,还是从微观的作品呈现,都是极具特色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工笔人物画创作的内容。
荔波白裤瑶服饰造型可分为服饰形制与服饰配饰两个方面。其中服饰形制有男子、女子和孩童的区别,服飾配饰有头饰、腰饰和腿饰的区别。不同性别、年龄的服饰造型在工笔人物画创作中能够形成独具魅力的创作语言和形象,增强其趣味性。
荔波白裤瑶服饰不仅在造型上特征明显,其服饰的由来也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瑶王印被壮族的莫氏土司用计谋骗走,瑶族受到莫氏土司指挥下的壮族的猛烈进攻,在双方交战的过程中,瑶王英勇奋战却身负重伤,沾满鲜血的双手支撑在膝盖上,赫然留下十条鲜红的手指印。在他将要支撑不住的时候,用自己沾满鲜血的双手在衣服上画下了瑶王印的图案。瑶族人民为了纪念瑶王不怕牺牲、坚韧不屈的精神,铭记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其后人将这段光辉的历史用非常直白的方式记录在其民族服饰上,即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其族男子白裤上绣有十条红色的纹样,女子的贯头衣背面绣有红色的瑶王印纹样,代代相传。脱离其传说,我们独看流传下来的纹样,与其他少数民族纹样造型相比,特征明显、标志性极强,在工笔人物画创作中同样具有符号性语言特色。血手印的纹样具有十分明显的象形意味,由长短不一的十条细长的纹饰组成,并在顶部装饰有花纹。瑶王印纹样的造型特征相对于十指印纹样来说更加的丰富、复杂。从其结构、样式的不同可分为“井型”“田型”两种基本特征,其中“井型”纹饰有中心纹饰、边框纹饰、周边纹饰、边饰纹饰四部分组成。其纹样主要有剪刀纹、人形纹、公纹、母纹、路纹、鸡仔纹、花纹、老鼠脚纹、蝴蝶纹、小鸟纹等纹样。从其纹样的来源来看,都是采用喜闻乐见的、有丰富情感的生活原型进行加工处理,融入其民族的审美意识以及刺绣技艺,形成独具生活气息和拥有强烈趣味性的标志性图案。这种天真活泼的纹样不仅具有视觉上的亲切感,在工笔人物画创作中也能丰富其造型语言,不管是从整体还是从局部,抑或是从宏观到细节都能够吸引观众
荔波白裤瑶服饰造型中鸡仔纹的呈现也与其民族传说和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传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其中有九个太阳被人们射了下来,仅剩的一个太阳因为恐惧而躲了起来,整个世界瞬间昏暗无光,人们在这样混沌中度过了十二天十二夜。为了解决这样的困境,重见光明,人们把公鸡请了出来呼唤太阳,经历了七七四十九天之后,太阳终于被叫了出来,人们再次感受到了光明,所以公鸡被白裤瑶视为驱逐黑暗、战胜邪恶、守卫光明的象征,并将公鸡的形象运用于其日常生活与服饰造型上。白裤瑶男子花衣和盛装的上衣造型将这种雄鸡崇拜体现得淋漓尽致,其上衣后背中间衣角翘起状似雄鸡的尾巴,两边衣角开衩翘起状似雄鸡的翅膀,男子和女子腿饰上的花纹状似雄鸡脚上的纹路。这种天真、直白、生动的造型特征也正体现了白裤瑶族人民质朴、淳厚的民族性格,运用在工笔人物画创作当中体现出浓厚的美学意味。中国少数民族资源丰富,各民族服饰特征明显,荔波白裤瑶服饰从其生产生活、历史传说中由来,不仅具有神奇的历史渊源,也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少数民族服饰的特殊形制,并能够在绘画艺术语言表达、表现技法等方面形成强烈的民族特色、地域文化特色,折射其形象在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独特之处。
参考文献:
[1]邱仁富.文化共生视域下少数民族地区和谐文化构建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2]陈静梅.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