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读了十几年书,按理说,能写出一篇有实在内容、通顺语言的文章来。可实际并非如此,情况堪忧。这只要看看,每年高考(真正决定学生命运的一次考试)总免不了那么多低分甚至零分作文,就会明白情况有多严重。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而我们的作文教学也难辞其咎。
有时,我们静下来想一想,作文训练我们都教给学生什么了。我们训练体裁,训练技巧,训练结构,训练语言,甚至训练得分亮点。然而,我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训练内容,就是到底该让学生写些什么在文章里面。我们认为,学生在一篇作文中必须写进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知”“识”“悟”。
“知”,主要包括:基础知识,生活常识,所用材料,及涉及的有关知识。它基本要求是准确无误,符合生活真实与生活逻辑,是立论的依据。从基础知识方面看,学生在文中不能有错别字、病句等语言知识方面的毛病,不能违背简明、连贯、得体等语言原则,而且应尽量做到准确、鲜明、生动。从生活常识方面看,写进文中的材料,应该不违背起码的生活常识,符合生活真实和生活逻辑,即使是虚构的故事也同样如此,不能有任何的破绽和漏洞。这或许要求是高了一点,但从培养学生的严谨和缜密角度看,是非常必要的。从所用的材料涉及的知识看,准确无误尤为重要。如,01年江苏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全文涉及三国人物有马忠、孙权、伯喜、曹操、吕布、董卓、李儒、丁原、关羽等14个之多,且人物之间关系表述得很清楚;涉及的地点有麦城、西凉、徐州、虎牢关、白门楼等6处,与原著情节十分吻合;涉及到的直接引用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人无信不立”“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等5处,包括古诗句、谚语、典籍、当时流传语等,没有任何出入与差错,而且引用得恰当精准。这些无不显示出考生各方面扎实的基本功。设想,若文中涉及的有关《三国演义》的知识错误连连,破绽百出,那它是不可能获得有关阅卷专家的一致好评而打满分的。
“识”,即见识、见解、看法。它表现为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于所叙的事件、所写的人物、所涉及的问题的评价,这是作者自己的个性化的东西,是写文者的“真知灼见”。它构建文章的立意。仍以《赤兔之死》为例,考生以熟谙的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并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诚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主题立意更上层楼。又如,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几百万言,告诉了读者“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道理。“识”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就像一支队伍的统帅。它是作者绞尽脑汁、精心构建所要表达的东西,也是读者披开词句之沙、透过结构之荆所要搜寻的东西。在记叙文中,它体现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议论文中,它体现为文章的中心论点;在诗词歌赋中,它体现为各自的主旨,或报效祖国建功立业,或奸臣误国朝廷昏聩,或羁思旅感离愁别恨,或伤春悲秋岁月蹉跎,等等。一个人没了灵魂,形同行尸走肉;一支队伍没了统帅,便成了乌合之众;一篇文章没了“识”,也便成了一堆零散的字,什么也成不了。试想,《天净沙·秋思》不能激起千万读者的漂泊羁旅之感、思亲念乡之情,《红楼梦》表达的尽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的内容而没有突破当时小说的樊篱,它们还能流传到现在吗?实际上,我们的学生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东西,看着像文章,实则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是一堆无章的材料,甚或是充满谬误的材料。因此,我们必须下大工夫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材料的或叙述描写,或议论抒情,表达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或是对问题现象的见解看法,或是对生活人生的思索感悟,彰显出个性,飞扬出自己的神采。
“悟”,即感悟,提升。它表现为把文中的人、物、事的评价、见解提升为总结教训和反思,把作者对某个别的人、物、事的看法深化为对某类人、物、事的概括和归纳,是作者规律性的认识。它扩大主旨的范围,或加深、提高主旨的程度、层次,升华文章的境界。如,《回忆我的母亲》(朱德)一文,作者带着悲痛的心情深情地回忆了母亲平凡而勤劳的一生。结尾有这样的几个句子:“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①,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②。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在这里,①句无疑是把“我的母亲”和天下千千万万个母亲联系起来,使本文由对“我”母亲的怀念扩大为对天下所有母亲的怀念;②则把对“我”母亲的报答扩大为对天下所有母亲的报答,让她们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充分体现了一位伟大革命家宽广的胸襟和恢弘的气度。毋庸置疑,没有这几句话,文章的深度和广度将大打折扣,其感染力也必然会大受影响。这就是“悟”句特有的作用和效果。又如,经典老篇《荔枝蜜》的末尾:“透过荔枝树林,我沉吟地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创造自己的生活,等于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几句话就将文章由对辛勤劳作为人类酿造蜜的蜜蜂的赞美,提升为对“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的农民的赞美。无数事实证明,要使一篇文章成功或优秀,这样起“提升或深化”作用的语句必不可少。
当然,这三个方面内容绝不是条块相加,也不是简单拼凑,而是有机结合,水乳交融。
由此看来,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文中写出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支持文章立意的知识与材料,构建文章立意的见解与评价,提升文章境界的感悟与升华。
作者单位:江苏沭阳县建陵中学
有时,我们静下来想一想,作文训练我们都教给学生什么了。我们训练体裁,训练技巧,训练结构,训练语言,甚至训练得分亮点。然而,我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训练内容,就是到底该让学生写些什么在文章里面。我们认为,学生在一篇作文中必须写进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知”“识”“悟”。
“知”,主要包括:基础知识,生活常识,所用材料,及涉及的有关知识。它基本要求是准确无误,符合生活真实与生活逻辑,是立论的依据。从基础知识方面看,学生在文中不能有错别字、病句等语言知识方面的毛病,不能违背简明、连贯、得体等语言原则,而且应尽量做到准确、鲜明、生动。从生活常识方面看,写进文中的材料,应该不违背起码的生活常识,符合生活真实和生活逻辑,即使是虚构的故事也同样如此,不能有任何的破绽和漏洞。这或许要求是高了一点,但从培养学生的严谨和缜密角度看,是非常必要的。从所用的材料涉及的知识看,准确无误尤为重要。如,01年江苏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全文涉及三国人物有马忠、孙权、伯喜、曹操、吕布、董卓、李儒、丁原、关羽等14个之多,且人物之间关系表述得很清楚;涉及的地点有麦城、西凉、徐州、虎牢关、白门楼等6处,与原著情节十分吻合;涉及到的直接引用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人无信不立”“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等5处,包括古诗句、谚语、典籍、当时流传语等,没有任何出入与差错,而且引用得恰当精准。这些无不显示出考生各方面扎实的基本功。设想,若文中涉及的有关《三国演义》的知识错误连连,破绽百出,那它是不可能获得有关阅卷专家的一致好评而打满分的。
“识”,即见识、见解、看法。它表现为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于所叙的事件、所写的人物、所涉及的问题的评价,这是作者自己的个性化的东西,是写文者的“真知灼见”。它构建文章的立意。仍以《赤兔之死》为例,考生以熟谙的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并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诚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主题立意更上层楼。又如,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几百万言,告诉了读者“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道理。“识”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就像一支队伍的统帅。它是作者绞尽脑汁、精心构建所要表达的东西,也是读者披开词句之沙、透过结构之荆所要搜寻的东西。在记叙文中,它体现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议论文中,它体现为文章的中心论点;在诗词歌赋中,它体现为各自的主旨,或报效祖国建功立业,或奸臣误国朝廷昏聩,或羁思旅感离愁别恨,或伤春悲秋岁月蹉跎,等等。一个人没了灵魂,形同行尸走肉;一支队伍没了统帅,便成了乌合之众;一篇文章没了“识”,也便成了一堆零散的字,什么也成不了。试想,《天净沙·秋思》不能激起千万读者的漂泊羁旅之感、思亲念乡之情,《红楼梦》表达的尽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的内容而没有突破当时小说的樊篱,它们还能流传到现在吗?实际上,我们的学生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东西,看着像文章,实则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是一堆无章的材料,甚或是充满谬误的材料。因此,我们必须下大工夫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材料的或叙述描写,或议论抒情,表达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或是对问题现象的见解看法,或是对生活人生的思索感悟,彰显出个性,飞扬出自己的神采。
“悟”,即感悟,提升。它表现为把文中的人、物、事的评价、见解提升为总结教训和反思,把作者对某个别的人、物、事的看法深化为对某类人、物、事的概括和归纳,是作者规律性的认识。它扩大主旨的范围,或加深、提高主旨的程度、层次,升华文章的境界。如,《回忆我的母亲》(朱德)一文,作者带着悲痛的心情深情地回忆了母亲平凡而勤劳的一生。结尾有这样的几个句子:“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①,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②。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在这里,①句无疑是把“我的母亲”和天下千千万万个母亲联系起来,使本文由对“我”母亲的怀念扩大为对天下所有母亲的怀念;②则把对“我”母亲的报答扩大为对天下所有母亲的报答,让她们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充分体现了一位伟大革命家宽广的胸襟和恢弘的气度。毋庸置疑,没有这几句话,文章的深度和广度将大打折扣,其感染力也必然会大受影响。这就是“悟”句特有的作用和效果。又如,经典老篇《荔枝蜜》的末尾:“透过荔枝树林,我沉吟地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创造自己的生活,等于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几句话就将文章由对辛勤劳作为人类酿造蜜的蜜蜂的赞美,提升为对“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的农民的赞美。无数事实证明,要使一篇文章成功或优秀,这样起“提升或深化”作用的语句必不可少。
当然,这三个方面内容绝不是条块相加,也不是简单拼凑,而是有机结合,水乳交融。
由此看来,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文中写出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支持文章立意的知识与材料,构建文章立意的见解与评价,提升文章境界的感悟与升华。
作者单位:江苏沭阳县建陵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