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理至上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学术理论与探索》2011年第4期人文与社会科学栏目“和谐是最完美的对立统一——和理学关于人与人的部分”)
  和理学讲究阴阳平衡,讲究一分为二、对立统一,追求真、善、美,崇尚海纳百川、博大精深,遵循道法自然、因天之序,达到物我同化、天人合一的太和与天地境界。
  所以和理完全可以把哲学、心理学、文学艺术、中医学、儒、释、道、易经、气功潜能学、自然科学等学问有机地统一起来,取其精华归纳为一个统一的学问,它就是和理学。它涵盖了以上学科中最普遍、最终极的真理,所谓大道至简,它将天地之间的奥秘都将归结到一个和字。
  从恬静闲适、和风细雨、返璞归真看人生变化,这是和的态度,也是人生态度;以和为贵、取消对立、追求真善美是宗教、哲学和文学艺术的最终目的。真善美也是宗教、文学艺术和哲学的最高境界,也是和的最高境界;而一分为二、阴阳平衡、对立统一的理论既是《易经》、《八卦》中和的内容,又是唯物辩证法中的哲学内容,其中有和的理念和高度,可以诠释中古文化的精华;从心理平衡到气血的调节(心平则气血通,心不平则气血不通)以达到身心平衡、身体健康,是为中医学《伤寒杂病论》及《皇帝内经》等医学宝典研究的至高境界;从政通人和、风调雨顺、协调发展看国家富强,人民富足,社会稳定,这又是社会学的范畴;从有容乃大、海纳百川、博大精深的角度可以探知和感触自然科学中关于和的魅力;而阴阳和合,法于术数,老子的无为无不为的道法自然境界,它归根结底是和的道理;而佛、道、释的最高境界就是太和。
  由此可以看出,和理是中医和心理学的成分,是宗教和哲学的成分,是文学艺术的成分,也是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精华的成分,是世间最为宝贵之理,是最为正确之理。
  和不是简单的相加,也不是随便和稀泥,更不是当老好人。和是一种理,是一种大道至简的真理。人与人之间因能够和谐互助,所以群居才能够相安无事;人与社会因为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公平合理、井然有序;人与自然之间因为和谐融合,这个世界才有安定美好的延续;自然与自然之间(既物与物之间)因为和谐共赢,地球和宇宙才会生生不息,周而复始,也才有了我们今天生存环境(生态平衡使然)的幸福和稳定,所以我们要感恩,感谢造物主,感谢上天和宇宙的一切,吃水不忘挖井人,要知道为有源头活水来。
  和也不是绝对的和合。它并不是完全没有对立,它是和的对立统一。这个世界无论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或者自然与自然,它都有阴阳的两面,都有高低、上下、前后、左右的对立面,所以它就必须引入一种竟争机制,才能推動对立面相互转化,推动宇宙和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如《易经》中所说凡事必须讲究平衡,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这就是和的对立统一的规律。如果没有一种竟争机制,没有一个互相比照、竟争、排列的标准,那么人与人就没有了理想,没有了思想动力,没有前进的方向,那么社会还怎么发展,我们的子孙又如何繁衍下去。
  要说明的是对立绝不是疯抢和掠夺,绝不是没有融合、没有原则的对立。小范围来说,假如你个人整天疯抢和掠夺,别人还吃什么,用什么,那是一种强盗和自私的行为;大到国与国之争,如果只顾一已或一国之利疯抢资源,挑起战争,甚至侵略他国,这种行为就是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行为,是为全世界所不齿的。永远不是正道所为,将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甚至被宇宙淘汰。
  如果我们把这种竟争叫做一种对立,那么在和里面它就必须有统一的另一面,那就是人与人、物与物为了一个共同的统一的目标而努力,互相协作,互相进步,合作共赢,这就是和的魅力。如此将对立面达到高度统一,有共同的目标和理想,有共同的志愿和心声,它就不会与主旋律背道而驰,更不会是远离初衷,没有方向感。
  和极力讲究的是一种平衡,正如中国几千年儒道文化所讲的中庸。中庸其实没有什么不好,只是被人误解而已。它并不是明哲保身,也不是和稀泥,更不是当好好先生,什么都保持中立。其实它只是讲究宇宙间的一种平衡,也就是易经八卦上所说的平衡,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什么事情如是太过,则会走事物的反面,必然收到相反的效果。如人太快乐易生悲(乐极生悲),没有韧性的东西或者太过刚烈的事物易折易断落。然而不及对人来说则会出现自卑、自责、自暴自弃,对事与物来说不及同样会走向事物的反面,甚至导致事物的衰败和沦亡。
  上面说到的对立统一,它其实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等哲学的精神实质。世上无论什么哲学,都逃不过和之一理。而文化艺术呢,也必须遵循和之一理。对于一个搞艺术的人来说,我们必须要有一颗追求真善美的心,要有一颗平和达观、返朴归真的心,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虔诚的心才能出灵感,才能找到事物感动的瞬间,才能最贴近老百姓,才能洞悉世间最真最纯的道理。只有具有真善美和和理才能接近于真理。
  而和在儒、释、道等宗教方面的精义大同小异,与外国教堂的圣经没有什么两样,不外乎都是引导人心向善,抛开物欲世事,看破红尘,释放心灵,说到底仍然是追求真善美的境界。你看乔维泰利写的《零极限》以及玛贝尔写《最简单的方式》等书籍不外乎就是一种潜心向善,身心空灵,抛开身上一切包袱,摒弃世俗,过着恬淡闲适的生活,还要太执着于物质名利,让身心归零,到人心身没有极限的极限,所以叫零极限。只有达到了归零极限的和的境界人才能心想事成,并发挥出极大的潜能,所谓特异功能。
  气功也好,特异功能也罢,无论它有没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都不外乎就是一种心理能量的释放,一种宇宙间脑电波的释放,就象人与自然一样,都有一种磁场,一种电磁波。你看天与地、男人与女人,正电与负电,强与弱,什么都是阴阳的和合,什么都是事物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两面,它们都永远不能够逃出这些和理的条条、框框和圈圈,不能,绝对不能。我想自然科学中关于和理的成分和道义就不用赘述了。
  从以上各学科关于和理的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和理就是把哲学、心理学、文学艺术、中医学、儒、释、道、易经、气功潜能学、自然科学等学问的精华有机地融合起来,而自成一套大道至简的学问,即和理学。它涵盖了以上学科中最普遍、最终极的真理,所谓和为天下最为宝贵之字,和为天下最为正确之理。
  由此我们领悟到:我们地球上的人类,我们所有的国度,都不能一味疯狂的掠夺,疯狂的开采,无止境的开发,无止境的利用,无止境的破坏,让地球和宇宙失去生态平衡,失去它应有的光辉。如果国与国之间长期互不信任、互不尊重、各行其事,为一已一国之利哄抢资源,盲目开采地下水、石油、天燃气等,甚至大动干戈,连年征战,世界能稳定,地球和世界还能和谐?人类还能安居乐业吗?
  人与人、人与社会相处也是如此,我们要正确利用和的对立统一规律。人与人之间如果没有和睦相处的意愿与氛围,试问我们还能够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生产吗?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和目标,我们还能并团结一致,产生凝聚力,发挥潜力和能动性,大家还能齐心协力把工作搞好,把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好吗?
  所以我们是要争斗还是要和平?要虚荣肤浅还是要博大精深?要粗制滥造还是要严谨细化?要假冒伪劣还是要真抓实干?要和风细雨还是要狂风暴雨?要棘手摧花还是要成人之美?要斗(分、折、散、垮)还是要和?这是很容易就能够作出选择的事情。和是我所推崇的大道至简的真理。
  那么,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允许求同存异,承认先进与落后,允许竟争,合作共赢。根据和的规律,地位高低、贵贱贫富、先进与落后都是相对的,差的可以向好的方向转化,落后可以向先进转化。我们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缩小贫富差距,最后达到全社会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全面发展,那么我们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才能正常化,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和谐、美满、安定、富强的国家。否则贫富悬殊,人与人敌对仇视,道德滑坡,世风日下,那么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还怎么安定团结?还怎能可持续地发展?人民怎么和平共处?怎样正常生活?到时候国将不国。
  而人的心理也是如此,如果你的心情被金钱美色、物质名利所迷惑,你的情绪还怎么能平静下来,你的内心气、急、怕、恨也会越来越严重,你会因气血的不通对你的五脏六腑产生深远的影响,会让你身心伤痕累累。反之,你心平气和,胸怀博大,乐观豁达,如果那样的话,你自己体会一下,你的身心一定会越来越健康,你的幸福感一定会越来越强(现在又不是缺吃少穿的时代,吃那么多争那么多玩那么多干嘛,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和字其中有合的成分,它本身包含有合的含义。我们作为最高等动物的人,应该有海纳百川的风度气派,有容乃大,合众生财。只有兼收并蓄方能博大精深,做任何事都需要合力,而不是阻力。需要互相学习、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照顾、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相斥相生、相同相生、相近相生、相反相成、相对相融、合作共赢。不能折台或拖后腿,更不能滋生彻底的对立。没有合力和协作精神,什么事都办不成,没有和之一理寸步难行。
  你看那大海,为什么那么波澜壮阔?为什么那么深那么蓝?有时候甚至是黑的。这就是大海独有的厚黑精神。它的深与蓝就是一种厚与黑,它的厚和黑其实是一种接纳、包容的厚道,是一种忍耐、克制、融合的海量,以致兼收并蓄,是一种增长、扩容、深沉、厚积薄发的过程。试问,如果不是大海的包容和吸收,我们人类岂望在什么地方生存?地球上则会江水横流,洪涝肆虐,那地球上只有鱼类能够生存了。厚黑其实就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过程。
  和就是厚黑,和就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过程。这是和的厚黑原理,与李宗吾的《厚黑学》完全是两码事哈。
  这个世上、地球上或宇宙间,无论是人还是物,只要有包容的胸怀,只要有和的大度,一切迎刃而解。如果没有包容、理解、和睦相处,那什么时候都是不相容、排斥、掠夺、争斗、解体、死亡和毁灭。
  宇宙无限大,和理无限大,有吸力(万有引力)也有排斥力,统称为平衡力。有大就有小,有阴就有阳,什么都是相对的,有对立应有统一,和是最完美的对立统一。只有真善美,才是和的最高境界,就是太和……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由此开展数学实践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生活问题,而且还能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综合;实践;能力   
期刊
摘 要:赫佐格﹠德穆隆与卒姆托作为世界顶尖级建筑师,凭借其各自的代表作品向世人展现了他们在材料与空间品格塑造方面的不同手法与艺术主张,通过分析与比较,笔者不但总结出其各自的异同点,而且在联系中国当代建筑的实际状况的基础上指出针对性参考与可资借鉴之处,并通过相关案例的解析,提出材料特性的蓄意发挥,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建筑领域,都有着广阔的营造空间,有待我们进一步开拓。  关键词:材料;建筑空间;品格塑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体育教师应从多个方面改变自身,理解新型师生关系,注重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努力提高综合素质,认清新课改的期望、要求,确保体育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关键词:新课改;师生关系;教师素质;教师角色    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已在全国各个省级自治区直辖市的实验区全面开展,体育课程作为整个课程改革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受到广泛重视,体育课程应如何进行改革,也是急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期刊
我们在做遗传题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题目,就是告诉了我们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让我们求其亲代的基因型。做这种题目的一般方法就是:  一、先判断显隐性  先依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判断出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二、推出控制性状的基因所在的位置  根据题目,看一下后代的表现型是否与性别有关。如果与性别无关,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后代的表现型与性别有关,则该基因就位于性染色体上;对于XY型生物来说,若某种表
期刊
新课程改革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和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高效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和能力发展,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抱负水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意志品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那么,如何来实施高效课堂教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要遵循以下操作原则①减轻学生负担②确保知识掌握③促进技能形成④瞄准能力提高⑤注重考教结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
期刊
Abstract: Although Chinua Achebe concerns more with his female characters in Anthills of the Savannah than his female characters in his previous novels, we can also feel his prejudice and even discrim
期刊
摘 要: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美术教师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运用电教多媒体把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通过图文并茂的课件,利用大屏幕演示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以唤起学生的审美知觉,开启学生的联想,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特定情感;并且有益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作,这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游戏对于儿童是学习,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指出,“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因此,在学前教育中将学习的内容交织在游戏中,把各种能力的培养过程融合在游戏中,既满足了教育的要求,又符合了幼儿的特性,只要合理安排引导,将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对在游戏中教学进行了意义上的分析,并阐述了相关的实践要求。  关键词:学前教育;游戏;兴趣    正如《幼儿园工
期刊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他具有目的性、探索性、现实性和易感知性。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学生实验、家庭实验和探索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实验活动的相互结合,不但有助于化学知识的掌握,而且利用不同形式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以达到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化学实验;观察;理解;技能;创造;综合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
期刊
摘 要: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文化,今天在科学发展中社会里,更需要构建和谐文化。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既需要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同时又要具有广泛性和社会的认同性。文章首先给出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含义和特征,然后分析了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如何构建和谐文化。  关键词:和谐;文化;特征    在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意中,第一次提出和谐文化这个概念,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