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深入应用,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及阅读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更新迭代也是日新月异。信息时代读者对更高品质的内容和阅读呈现形式、阅读载体的理解及图书服务管理者的诉求已今非昔比。图书管理工作不再是传统时代的模式,被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赋予了更高要求,成为集线上线下学习、网络信息技术、电子设备仪器的使用、信息采集、数据加工处理及服务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实践表明,相应的内容通过视频、电子设备仪器呈现,让学习更易理解、更具感染力、更有助于记忆,也有助于读者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有些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文献过于陈旧,阅读方式单一,资源匮乏;也有的高校图书馆基础设施落后、软件老化,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本文就信息时代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及时回应读者合理诉求、努力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提出一点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管理;信息技术;创新
一、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读者对图书管理的诉求也今非昔比,对于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而言机遇和挑战并存。
1.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发展机遇
首先,高校图书馆重要性凸显。高校是为国家社会培养人才的摇篮,关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复兴之大局。高校是人才聚集、培养输出的基地,莘莘学子,求知欲强,虽然信息时代获取信息便捷,但一些重要的资料往往要收取费用,这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学生更希望通过学校的公共资源平台获取有效、实用的学习资料,而图书馆综合服务平台正是学生们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汲取营养的宝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次,阅读更便捷,呈现多样化。图书馆拥有大量文献图书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取知识的源泉,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阅读方式也在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海量的图书资源可通过在线阅读、数据下载等方式随时随地的学习。
最后,利用信息技术获取资源,弥足珍贵。传统时代的图书馆,很多高校基于经费等原因,图书内容陈旧,种类、数量少,无法满足师生的要求。如今信息时代,高校可聚焦优质资源,集中力量有针对性地高效获取,以飨读者,大大缓解了资源匮乏的难题。同时,信息技术给高校图书管理服务平台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些优质的资源和科研成果,足不出户就可共享。
2.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
一是资源激增,服务管理和质量把控难度增大。当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类图书信息五花八门,眼花缭乱,一些外来的图书更是充满奢靡、浮躁等不良文风。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要甄选优秀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图书馆可根据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高校自身的学科、专业及课程体系特点,帮助学生筛选针对性强、专业水平高的资料尤为重要。
二是人才队伍建设有待提升。随着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阅读领域的深入应用,管理者素质良莠不齐,不能与时俱进,业务能力偏低,专业程度不高。在内容采集、纸质转换等方面能力较欠缺;在信息技术使用、内容数据加工处理及电子仪器设备使用等方面经验不足,无法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三是网络化程度不高。很多图书资料仍然停留在传统借阅模式,网络化、电子化、智能化程度不高,与信息时代的阅读方式不相匹配,影响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造成闲置的现象较为普遍。
四是投入经费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一方面由于经费不足在图书内容采购方面较为匮乏,图书资源陈旧、种类数量少、质量不高,缺乏权威性;另一方面基础设施落后,没能及时升级迭代,影响阅读效果,无法满足信息时代学生对阅读的需要。
五是管理方式较为传统,创新力度不够。不能更好地以师生需要为中心,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不强,信息方面匹配度不高、供需脱节现象较为普遍。
总之,信息技术时代给高校的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有些高校因人员素质不高、基础设施老化、经费投入不足、图书资源陈旧、供需矛盾等原因,致使资源闲置、浪费的情况普遍。不能更好地充分发挥和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为师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二、管理模式创新
1.领导高度重视,推进管理模式创新
首先,高校管理层要高度重视。领导层要着力支持高校图书馆在制度完善、场馆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人员培养、图书种类增加、内容质量提升及电子设备升级等方面的完善与创新。及时关注师生需求,努力丰富阅读内涵、保质保量,确保图书管理工作高质量运行。
其次,图书馆员要转变观念,提升专业水平。如今读者对图书管理者的诉求不再是以往的传统模式,学生对图书内容、阅读方式、信息获取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图书馆管理者要深刻认识到紧迫感、危机感,从思想意识方面高度重视,快速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最后,动员师生参与共建。如今,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获取有效资源的时间和成本,师生们日积月累的科研成果也是很好的资源补充途径。鼓励师生参与共建,营造良好氛围,对优秀作品、优质科研成果及时汇总归档并共享。同时,调动师生参与采购,及时汇总各院系的资源需求,便于帮助采集、收集,提高实用性、针对性,避免供需脱节,资源闲置浪费。
2.拓宽资源渠道,数量质量并重
首先,高质量采集信息。当今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瞬息万变,不是所有信息都适合大学生,甚至有些干扰、垃圾信息。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要根据各高校的学术水平、课程体系、专业设置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筛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确保内容健康阳光,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业水平的提升。
其次,突出专业化、特色化。采集必要的通识读物信息,帮助学生立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丰富社会阅历、拓宽视野。同时,根据自身学科特点、专业方向,在采购书籍、信息采集、内容加工处理等方面要有针对性,有序夯实本校擅长的专业领域基础,先专后综,深耕细作、精益求精。 最后,拓宽内容资源渠道,内外结合。一方面加强外部合作渠道。对于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合作方面,因地制宜。比如,一些偏远地区的高校,经费相对紧张,资源相对匮乏、信息闭塞。如今,信息技术给图书的数字化、智能化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努力推进优质资源共享,借助网络技术补足其短板。根据高校自身专业设备特点、学生借阅需求,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拓宽合作渠道,整合优质的资源,丰富借阅内容,提升质量;另一方面加强校内科研成果转化。积极鼓励在职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加强交流与学习,不断创新科研文明成果,主动分享。同时,鼓励更多有能力的退休教职工继续为高校及社会贡献力量,转化科研成果,传承优良传统,营造氛围,引领社会风尚。
3.服务管理模式创新
第一,图书资料管理创新。长期以来,图书馆很多图书文献是纸质版,在长期借阅、使用中难免损毁,有的得不到及时补全、修复,致使部分书籍“充其量就是个数”,失去了实用价值。这其中既有长时间借阅的自然磨损,也有诸如受潮、丢失等管理不善的原因。对此,图书馆管理人员要创新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线阅读等技术,对稀缺、磨损的文献资料,通过复印、翻印、电子化等方式及时补缺保全、备份归档。
第二,借阅管理规范。对于一些尚无法形成电子文本,以传统方式查阅的文献资料,图书管理人员要根据图书馆场馆分布情况,加以规范化引导阅读。对于紧缺型,不得带出图书馆的资料要加强管理,避免有借无回,后人没机会学习,造成不必要、不可弥补的损失。
第三,提升检索查询专业程度。鉴于高校图书馆庞杂、巨大的图书资料信息给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既要服务好纸质资源的管理和使用,又要适应信息时代的图书借阅工作。如何科学分类归档,便于查询检索,不仅需要辛勤付出,更需要科学高效的方法。尤其网络信息资源,遍布各行各业,要科学统筹规划,借助专业人员设计研发相应的管理工具,确保图书管理服务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第四,规范电子设备仪器的使用。有些学生对相关电子设备仪器的操作不熟练,可能因操作不当致设备故障,也可能造成图书资料的损坏。针对此类情况,可标语提示,需要电子数据处理、转化的,务必在管理人员的帮助、指导下进行。同时,帮助老年人及特殊群体使用信息智能技术设备,根据阅读者的听力、视力等差异,提供个性化便利服务。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师生需求为中心
首先,加强业务素养培训。管理人员及时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提升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技能,熟练操作使用相关电子设备仪器等,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相关电子设备仪器。通过内部培训、交流研讨及实地参观、模拟演练等方式提升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及专业技能,努力适应新时代师生对图书馆服务管理工作的需求。
其次,主动创新,急师生所急。鉴于学生在校外查阅资料、使用网络成本高、时间不方便等因素,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要主动了解不同专业、层次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交流,了解需求。及时发布最新可供查阅的线上线下信息,帮助师生随时随地查询与学习,这既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使命,也是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最后,加快纸质转化,推进阅读形式多样化。信息时代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诸多高校图书馆已大幅提升了图书资源的信息化、智能化、数据化进程,将海量图书资料通过数据库、校内服务平台加速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图书资料数字化、电子化不仅提高了使用效率、节省了成本,也增强了实用性、针对性。高校要紧随时代步伐,大力推进图书资料的电子化、数据化,及时发布最新图书资料信息、更新在线借阅内容,对可开放资源,读者凭有效账号可随时随地查阅。加快管理模式创新,努力打造以师生需求为导向的系统化、综合性高校图书管理服务平台,意义重大。
5.加大经费投入,完善配套设施
一方面,硬件落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对高校图书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的高校图书馆场馆建设、电子设备仪器的升级维护、网络技术应用及安全、信息传输设备等方面较为落后,无法兼容信息技术条件的电子化、数据化、智能化、可视化、在线学习等,严重影响了师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使用效率。为此,高校务必要在图书馆基础设施及相关硬件方面加大投入,推进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确保信息技术条件的图书馆服务管理工作高效运行,努力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软件升级迭代滞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阅读的载体、呈现形式也多样化,如在线阅读、电子文本阅读、听书评书等方式,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新颖、便捷,深受师生青睐。实践表明,相应的内容通过视频、电子设备仪器呈现,更容易理解、通俗易懂,更具感染力、有助记忆,也有助于师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及电子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对于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丰富经验、拓宽视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有些高校的阅读载体及形式仍停留在传统阶段,加上电子文档资料量少、内容陈旧,阅读方式单一,阅读软件设备老化,不仅影响了师生阅读的积极性,也是影响了阅读效果和效率。
对此,高校要加大图书馆在阅读呈现载体、方式等方面的投入力度。高度重视新时代师生对阅读载体的理解和诉求,将图书文献资料的纸质化与电子、数据化,线上与线下,馆内与馆外,校内与校外学习相结合,对阅读载体及呈现方式及时升级换代,紧跟时代发展,确保师生能更好地使用、体验先进技术成果,提升学习效果。同时,阅读方式的多样化有助于师生思维观念的转变,增强危机感与紧迫感,更好地进行自我认知和定位,提高自律能力,不忘初心、集中精力,自觉主动地学习优质科研成果与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时俱进,力争让自己成为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6.完善监督保障机制
一是完善图书馆管理制度。从高校发展的战略层面将图书馆考核纳入到高校管理制度的体系中,出台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加以规范。及时回应师生的合理诉求与关切,扎实推进管理模式、服务模式的创新,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識,加大对图书管理人员的素养提升及考核力度。从高校制度层面推进图书管理人员观念的转变,自觉维护师生的利益,推进以师生需求为中心导向的模式创新。
二是完善管理人员考核机制。图书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精细化管理与服务工作,重在服务。要完善对图书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赏罚分明,调动积极性,提升大局意识、集体意识,从高校发展的大局出发,增强危机感、紧迫感。本着对高校发展负责的态度,爱岗敬业、脚踏实地,不断提升业务素养和服务品质,及时回应师生的合理诉求,促进图书馆管理服务模式创新。
总之,信息时代图书馆管理工作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海量信息的筛选、加工处理、人员素养提升、管理模式的创新,还是推进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深入应用及适应新时代读者诉求等方面,或多或少遇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战。为此,图书管理者要提高思想觉悟和综合素养,本着对师生、高校和国家社会发展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紧跟时代步伐。加快管理模式的创新,推进图书管理工作升级迭代,帮助师生在知识的海洋不断汲取营养,丰富视野,成为国家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 慧,汤 峻.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
[2]闫淑萍,王添帅.浅析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
[3]冯 庸.基于视觉的图书馆在架错序图书自动识别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7
[4]吴小芳.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7
[5]陈 超.高校智慧图书馆采编管理模式的构建[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
(作者单位:南昌工程学院)
关键词:管理;信息技术;创新
一、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读者对图书管理的诉求也今非昔比,对于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而言机遇和挑战并存。
1.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发展机遇
首先,高校图书馆重要性凸显。高校是为国家社会培养人才的摇篮,关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复兴之大局。高校是人才聚集、培养输出的基地,莘莘学子,求知欲强,虽然信息时代获取信息便捷,但一些重要的资料往往要收取费用,这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学生更希望通过学校的公共资源平台获取有效、实用的学习资料,而图书馆综合服务平台正是学生们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汲取营养的宝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次,阅读更便捷,呈现多样化。图书馆拥有大量文献图书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取知识的源泉,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阅读方式也在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海量的图书资源可通过在线阅读、数据下载等方式随时随地的学习。
最后,利用信息技术获取资源,弥足珍贵。传统时代的图书馆,很多高校基于经费等原因,图书内容陈旧,种类、数量少,无法满足师生的要求。如今信息时代,高校可聚焦优质资源,集中力量有针对性地高效获取,以飨读者,大大缓解了资源匮乏的难题。同时,信息技术给高校图书管理服务平台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些优质的资源和科研成果,足不出户就可共享。
2.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
一是资源激增,服务管理和质量把控难度增大。当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类图书信息五花八门,眼花缭乱,一些外来的图书更是充满奢靡、浮躁等不良文风。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要甄选优秀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图书馆可根据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高校自身的学科、专业及课程体系特点,帮助学生筛选针对性强、专业水平高的资料尤为重要。
二是人才队伍建设有待提升。随着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阅读领域的深入应用,管理者素质良莠不齐,不能与时俱进,业务能力偏低,专业程度不高。在内容采集、纸质转换等方面能力较欠缺;在信息技术使用、内容数据加工处理及电子仪器设备使用等方面经验不足,无法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三是网络化程度不高。很多图书资料仍然停留在传统借阅模式,网络化、电子化、智能化程度不高,与信息时代的阅读方式不相匹配,影响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造成闲置的现象较为普遍。
四是投入经费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一方面由于经费不足在图书内容采购方面较为匮乏,图书资源陈旧、种类数量少、质量不高,缺乏权威性;另一方面基础设施落后,没能及时升级迭代,影响阅读效果,无法满足信息时代学生对阅读的需要。
五是管理方式较为传统,创新力度不够。不能更好地以师生需要为中心,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不强,信息方面匹配度不高、供需脱节现象较为普遍。
总之,信息技术时代给高校的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有些高校因人员素质不高、基础设施老化、经费投入不足、图书资源陈旧、供需矛盾等原因,致使资源闲置、浪费的情况普遍。不能更好地充分发挥和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为师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二、管理模式创新
1.领导高度重视,推进管理模式创新
首先,高校管理层要高度重视。领导层要着力支持高校图书馆在制度完善、场馆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人员培养、图书种类增加、内容质量提升及电子设备升级等方面的完善与创新。及时关注师生需求,努力丰富阅读内涵、保质保量,确保图书管理工作高质量运行。
其次,图书馆员要转变观念,提升专业水平。如今读者对图书管理者的诉求不再是以往的传统模式,学生对图书内容、阅读方式、信息获取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图书馆管理者要深刻认识到紧迫感、危机感,从思想意识方面高度重视,快速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最后,动员师生参与共建。如今,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获取有效资源的时间和成本,师生们日积月累的科研成果也是很好的资源补充途径。鼓励师生参与共建,营造良好氛围,对优秀作品、优质科研成果及时汇总归档并共享。同时,调动师生参与采购,及时汇总各院系的资源需求,便于帮助采集、收集,提高实用性、针对性,避免供需脱节,资源闲置浪费。
2.拓宽资源渠道,数量质量并重
首先,高质量采集信息。当今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瞬息万变,不是所有信息都适合大学生,甚至有些干扰、垃圾信息。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要根据各高校的学术水平、课程体系、专业设置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筛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确保内容健康阳光,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业水平的提升。
其次,突出专业化、特色化。采集必要的通识读物信息,帮助学生立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丰富社会阅历、拓宽视野。同时,根据自身学科特点、专业方向,在采购书籍、信息采集、内容加工处理等方面要有针对性,有序夯实本校擅长的专业领域基础,先专后综,深耕细作、精益求精。 最后,拓宽内容资源渠道,内外结合。一方面加强外部合作渠道。对于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合作方面,因地制宜。比如,一些偏远地区的高校,经费相对紧张,资源相对匮乏、信息闭塞。如今,信息技术给图书的数字化、智能化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努力推进优质资源共享,借助网络技术补足其短板。根据高校自身专业设备特点、学生借阅需求,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拓宽合作渠道,整合优质的资源,丰富借阅内容,提升质量;另一方面加强校内科研成果转化。积极鼓励在职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加强交流与学习,不断创新科研文明成果,主动分享。同时,鼓励更多有能力的退休教职工继续为高校及社会贡献力量,转化科研成果,传承优良传统,营造氛围,引领社会风尚。
3.服务管理模式创新
第一,图书资料管理创新。长期以来,图书馆很多图书文献是纸质版,在长期借阅、使用中难免损毁,有的得不到及时补全、修复,致使部分书籍“充其量就是个数”,失去了实用价值。这其中既有长时间借阅的自然磨损,也有诸如受潮、丢失等管理不善的原因。对此,图书馆管理人员要创新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线阅读等技术,对稀缺、磨损的文献资料,通过复印、翻印、电子化等方式及时补缺保全、备份归档。
第二,借阅管理规范。对于一些尚无法形成电子文本,以传统方式查阅的文献资料,图书管理人员要根据图书馆场馆分布情况,加以规范化引导阅读。对于紧缺型,不得带出图书馆的资料要加强管理,避免有借无回,后人没机会学习,造成不必要、不可弥补的损失。
第三,提升检索查询专业程度。鉴于高校图书馆庞杂、巨大的图书资料信息给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既要服务好纸质资源的管理和使用,又要适应信息时代的图书借阅工作。如何科学分类归档,便于查询检索,不仅需要辛勤付出,更需要科学高效的方法。尤其网络信息资源,遍布各行各业,要科学统筹规划,借助专业人员设计研发相应的管理工具,确保图书管理服务的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第四,规范电子设备仪器的使用。有些学生对相关电子设备仪器的操作不熟练,可能因操作不当致设备故障,也可能造成图书资料的损坏。针对此类情况,可标语提示,需要电子数据处理、转化的,务必在管理人员的帮助、指导下进行。同时,帮助老年人及特殊群体使用信息智能技术设备,根据阅读者的听力、视力等差异,提供个性化便利服务。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师生需求为中心
首先,加强业务素养培训。管理人员及时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提升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技能,熟练操作使用相关电子设备仪器等,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相关电子设备仪器。通过内部培训、交流研讨及实地参观、模拟演练等方式提升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及专业技能,努力适应新时代师生对图书馆服务管理工作的需求。
其次,主动创新,急师生所急。鉴于学生在校外查阅资料、使用网络成本高、时间不方便等因素,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要主动了解不同专业、层次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交流,了解需求。及时发布最新可供查阅的线上线下信息,帮助师生随时随地查询与学习,这既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使命,也是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最后,加快纸质转化,推进阅读形式多样化。信息时代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诸多高校图书馆已大幅提升了图书资源的信息化、智能化、数据化进程,将海量图书资料通过数据库、校内服务平台加速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图书资料数字化、电子化不仅提高了使用效率、节省了成本,也增强了实用性、针对性。高校要紧随时代步伐,大力推进图书资料的电子化、数据化,及时发布最新图书资料信息、更新在线借阅内容,对可开放资源,读者凭有效账号可随时随地查阅。加快管理模式创新,努力打造以师生需求为导向的系统化、综合性高校图书管理服务平台,意义重大。
5.加大经费投入,完善配套设施
一方面,硬件落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对高校图书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的高校图书馆场馆建设、电子设备仪器的升级维护、网络技术应用及安全、信息传输设备等方面较为落后,无法兼容信息技术条件的电子化、数据化、智能化、可视化、在线学习等,严重影响了师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使用效率。为此,高校务必要在图书馆基础设施及相关硬件方面加大投入,推进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确保信息技术条件的图书馆服务管理工作高效运行,努力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软件升级迭代滞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阅读的载体、呈现形式也多样化,如在线阅读、电子文本阅读、听书评书等方式,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新颖、便捷,深受师生青睐。实践表明,相应的内容通过视频、电子设备仪器呈现,更容易理解、通俗易懂,更具感染力、有助记忆,也有助于师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及电子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对于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丰富经验、拓宽视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有些高校的阅读载体及形式仍停留在传统阶段,加上电子文档资料量少、内容陈旧,阅读方式单一,阅读软件设备老化,不仅影响了师生阅读的积极性,也是影响了阅读效果和效率。
对此,高校要加大图书馆在阅读呈现载体、方式等方面的投入力度。高度重视新时代师生对阅读载体的理解和诉求,将图书文献资料的纸质化与电子、数据化,线上与线下,馆内与馆外,校内与校外学习相结合,对阅读载体及呈现方式及时升级换代,紧跟时代发展,确保师生能更好地使用、体验先进技术成果,提升学习效果。同时,阅读方式的多样化有助于师生思维观念的转变,增强危机感与紧迫感,更好地进行自我认知和定位,提高自律能力,不忘初心、集中精力,自觉主动地学习优质科研成果与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时俱进,力争让自己成为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6.完善监督保障机制
一是完善图书馆管理制度。从高校发展的战略层面将图书馆考核纳入到高校管理制度的体系中,出台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加以规范。及时回应师生的合理诉求与关切,扎实推进管理模式、服务模式的创新,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識,加大对图书管理人员的素养提升及考核力度。从高校制度层面推进图书管理人员观念的转变,自觉维护师生的利益,推进以师生需求为中心导向的模式创新。
二是完善管理人员考核机制。图书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精细化管理与服务工作,重在服务。要完善对图书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赏罚分明,调动积极性,提升大局意识、集体意识,从高校发展的大局出发,增强危机感、紧迫感。本着对高校发展负责的态度,爱岗敬业、脚踏实地,不断提升业务素养和服务品质,及时回应师生的合理诉求,促进图书馆管理服务模式创新。
总之,信息时代图书馆管理工作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海量信息的筛选、加工处理、人员素养提升、管理模式的创新,还是推进信息技术在图书管理中的深入应用及适应新时代读者诉求等方面,或多或少遇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战。为此,图书管理者要提高思想觉悟和综合素养,本着对师生、高校和国家社会发展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紧跟时代步伐。加快管理模式的创新,推进图书管理工作升级迭代,帮助师生在知识的海洋不断汲取营养,丰富视野,成为国家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孙 慧,汤 峻.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
[2]闫淑萍,王添帅.浅析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
[3]冯 庸.基于视觉的图书馆在架错序图书自动识别技术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7
[4]吴小芳.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7
[5]陈 超.高校智慧图书馆采编管理模式的构建[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
(作者单位:南昌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