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与传统音乐教育相比,新课标无论是从音乐教育的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还是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面对“新标准”“新教材”的课程改革,我们一时还无法领悟,在教学中感到无所适从。尤其在音乐元素相对较少,条件较为落后的农村来说,怎样适应课改大潮,将音乐教学融入到全新的素质教育中,根据农村环境和学生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新课标;音乐教学;农村课堂;创新
课程改革是当前我国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工作。在“普九”工程的全面实施后,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而新课改后,农村的音乐教学也已贯彻新的课改理念,落实新的课程标准,进一步实现了教学观念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教学方式的创新。
当农村小学课堂吸吮了新课程标准的甘露后,教学内容丰富了,气氛活跃了,效果提高了,学生灵敏而充满活力,教师睿智而充满激情。真正构建了课堂教学双重主体之间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教与学的关系。作为农村小学的一名青年音乐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下,用有趣的方法有效地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效果,如何结合实际因陋就简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结合新课程理念,把其他姊妹艺术融入到音乐教学中来,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具有设计新意、效果俱佳的音乐教学的能力。
小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对新鲜的事物总会产生浓厚的兴趣,音乐课中要让他们动口、动手,也动脑,真正把学生从桌凳上解放出来,让学生轻松快乐地融入音乐,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音乐知识,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受到美的熏陶,使音乐教学成为蕴涵审美价值、洋溢审美情趣的立体动态艺术。那我们应如何上好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呢?在农村任教近一年来,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一)了解学生兴趣,“蹲下来,和学生一起看世界”
我想,只有“蹲下来,和学生一起看世界”,我们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运用亲切、儿童化的语言和热情积极的上课状态,学生才会对你的教学产生兴趣,也才真正愿意接受你给予的知识和技能。音乐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导入”,其实就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其乐于参与教师所设计的音乐活动的关键。如何在“导”字上下工夫呢?我觉得这时就应蹲下身来,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喜欢到学生中去,与他们一起歌唱、一起游戏,了解学生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从而积累一定的素材,设计到导入的教学环节中去。例如,我在教授五年级第九册《踩雨》这首歌前,先与几名同学一起表演了放学回家突然下雨的情景,并由两位同学拍水配音,同学们联系生活,表现得很自然,欢快地踩雨,无奈地避雨,冒雨地快跑,甚至有家近的同学给避雨的同学送伞的情景,让我感触颇深。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导入方法,不仅引导学生在富于艺术性和趣味性的活动中感受音乐,而且还体会到了表演的乐趣,更重要的是达到了德育的教育目的。
(二)贴近学生生活,走进“小学生的世界”
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的目的,首先应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心理特征,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乐理知识联系于生活,并转化为有趣的语言、游戏等,使之生动、形象、具体,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我在讲解节拍的单位时,讲到四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
用狗叫声及拖拉机开动时的声音进行对比,并让学生用律动来表现,如拍手、跺脚等,以更好地理解音符的时值。这样都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声音,所以创编节奏时拿捏得很准,热情也很高涨,在这个听、说、做的过崔中,学生的逻辑思维便得到了很好地锻炼。
二、教学设计的创新化
(一)了解学生思想,乐做学生的“配角”
新课标的实施改变了一贯的教师是“主角”,习好的学生是“配角”,而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甚至“观众”与“听众”的角色。如今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所以,教师不仅能够担当“独唱”的角色,更應做好“伴唱”这个配角。
在我的音乐课中,更多地通过活跃的课堂气氛,愉快的教学氛围,从而让更多的学生获得了乐趣,找到自信。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视唱学会歌曲后,师生便开始互动,有时我“领唱”,有时做“伴唱”,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有上台表演的机会,让他们指挥、领唱。例如,在教授《DoReMi》一课中,在七位同学的主唱下,我们进行了二声部的演唱,并利用讲台的台阶,表演音阶的音高走向,根据歌词内容进行简単的排演动在创编,把歌曲的内容和内心的感受通过成体语言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意识及参与性。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作能力,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二)引导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总想自己亲自去体会、尝试。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式自由发挥的探究活动,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经历探究过程获得情感体验。“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这番话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创新的重要性。
在教唱完《邮递马车》后,我布置学生自行制做打击乐器,为其伴奏,上课时发现学生的作品真不少:用易拉罐装进少许沙做成的“沙槌”,毛驴脖子下的铃铛,还有就地取材的乐器,如直尺、铅笔盒或简单易取的筷子、碟子、盆子等,还有同学用纸团做了麦克风,随后,结合学过的知识,由学生用自己的乐器创编节,配入到歌唱中,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知识教学的延伸化
(一)丰富审美情感,陶冶高尚情操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在前言中就明确指出小学音乐要“体现以音乐审为中心,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在“加强实践与创造”中强调审美体验价值,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要让学生体验“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像;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够欣赏、懂得音乐,是审美标志之一,离开这一点就谈不上完美的音乐教育”。在欣赏《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这首歌曲时,先初步聆听,让学生自主感受作品的风格、歌词的含义,再次欣赏时,展开联想: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铁道线上的游击队员机智、勇敢的抗击侵略者的爱国主义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并发表自己的想法,以更好的感受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品内涵,激发学习斗志,在受到音乐美的熏陶的同时进行了价值观教育。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揭示音乐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这些方式都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丰富课外活动,提高心理素质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课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前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后者则是前者的延续、补充和提高。
为了加强音乐教学,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学校会利用“六一”儿童节、国庆节、元旦等节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还经常结合教学实际或阶段性教学任务,开展“谁是小明星”、“校园艺术节”等,保证了学生课外活动的同时,锻炼了学生自我表现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结语
随着国家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农村学校的藝术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如何在农村小学发挥音乐课程的作用,必将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一种具有时代气息,让学生经历音乐实践过程,满足表演欲望,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发展的新型教学形式,也将是我们青年音乐教师的努力方向。因此,真诚期望各级领导和全社会重视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也真诚希望农村小学音乐教师能以饱满的教育热情,投身到农村的音乐教育教学之中,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
参考文献:
[1]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2]音乐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3]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张前,音乐美学基础.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山东省禹城市高新区魏寨小学
关键词:新课标;音乐教学;农村课堂;创新
课程改革是当前我国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工作。在“普九”工程的全面实施后,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而新课改后,农村的音乐教学也已贯彻新的课改理念,落实新的课程标准,进一步实现了教学观念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教学方式的创新。
当农村小学课堂吸吮了新课程标准的甘露后,教学内容丰富了,气氛活跃了,效果提高了,学生灵敏而充满活力,教师睿智而充满激情。真正构建了课堂教学双重主体之间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教与学的关系。作为农村小学的一名青年音乐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下,用有趣的方法有效地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效果,如何结合实际因陋就简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并结合新课程理念,把其他姊妹艺术融入到音乐教学中来,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具有设计新意、效果俱佳的音乐教学的能力。
小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对新鲜的事物总会产生浓厚的兴趣,音乐课中要让他们动口、动手,也动脑,真正把学生从桌凳上解放出来,让学生轻松快乐地融入音乐,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音乐知识,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受到美的熏陶,使音乐教学成为蕴涵审美价值、洋溢审美情趣的立体动态艺术。那我们应如何上好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呢?在农村任教近一年来,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一)了解学生兴趣,“蹲下来,和学生一起看世界”
我想,只有“蹲下来,和学生一起看世界”,我们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运用亲切、儿童化的语言和热情积极的上课状态,学生才会对你的教学产生兴趣,也才真正愿意接受你给予的知识和技能。音乐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导入”,其实就是激发学生兴趣,让其乐于参与教师所设计的音乐活动的关键。如何在“导”字上下工夫呢?我觉得这时就应蹲下身来,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喜欢到学生中去,与他们一起歌唱、一起游戏,了解学生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从而积累一定的素材,设计到导入的教学环节中去。例如,我在教授五年级第九册《踩雨》这首歌前,先与几名同学一起表演了放学回家突然下雨的情景,并由两位同学拍水配音,同学们联系生活,表现得很自然,欢快地踩雨,无奈地避雨,冒雨地快跑,甚至有家近的同学给避雨的同学送伞的情景,让我感触颇深。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导入方法,不仅引导学生在富于艺术性和趣味性的活动中感受音乐,而且还体会到了表演的乐趣,更重要的是达到了德育的教育目的。
(二)贴近学生生活,走进“小学生的世界”
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的目的,首先应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心理特征,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乐理知识联系于生活,并转化为有趣的语言、游戏等,使之生动、形象、具体,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我在讲解节拍的单位时,讲到四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
用狗叫声及拖拉机开动时的声音进行对比,并让学生用律动来表现,如拍手、跺脚等,以更好地理解音符的时值。这样都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声音,所以创编节奏时拿捏得很准,热情也很高涨,在这个听、说、做的过崔中,学生的逻辑思维便得到了很好地锻炼。
二、教学设计的创新化
(一)了解学生思想,乐做学生的“配角”
新课标的实施改变了一贯的教师是“主角”,习好的学生是“配角”,而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甚至“观众”与“听众”的角色。如今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所以,教师不仅能够担当“独唱”的角色,更應做好“伴唱”这个配角。
在我的音乐课中,更多地通过活跃的课堂气氛,愉快的教学氛围,从而让更多的学生获得了乐趣,找到自信。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视唱学会歌曲后,师生便开始互动,有时我“领唱”,有时做“伴唱”,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有上台表演的机会,让他们指挥、领唱。例如,在教授《DoReMi》一课中,在七位同学的主唱下,我们进行了二声部的演唱,并利用讲台的台阶,表演音阶的音高走向,根据歌词内容进行简単的排演动在创编,把歌曲的内容和内心的感受通过成体语言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意识及参与性。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作能力,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二)引导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总想自己亲自去体会、尝试。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式自由发挥的探究活动,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经历探究过程获得情感体验。“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就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这番话很好地道出了探究、创新的重要性。
在教唱完《邮递马车》后,我布置学生自行制做打击乐器,为其伴奏,上课时发现学生的作品真不少:用易拉罐装进少许沙做成的“沙槌”,毛驴脖子下的铃铛,还有就地取材的乐器,如直尺、铅笔盒或简单易取的筷子、碟子、盆子等,还有同学用纸团做了麦克风,随后,结合学过的知识,由学生用自己的乐器创编节,配入到歌唱中,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三、知识教学的延伸化
(一)丰富审美情感,陶冶高尚情操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在前言中就明确指出小学音乐要“体现以音乐审为中心,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在“加强实践与创造”中强调审美体验价值,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要让学生体验“倡导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像;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够欣赏、懂得音乐,是审美标志之一,离开这一点就谈不上完美的音乐教育”。在欣赏《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这首歌曲时,先初步聆听,让学生自主感受作品的风格、歌词的含义,再次欣赏时,展开联想: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铁道线上的游击队员机智、勇敢的抗击侵略者的爱国主义及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并发表自己的想法,以更好的感受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品内涵,激发学习斗志,在受到音乐美的熏陶的同时进行了价值观教育。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揭示音乐要素在生活中的作用,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这些方式都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丰富课外活动,提高心理素质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课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前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后者则是前者的延续、补充和提高。
为了加强音乐教学,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学校会利用“六一”儿童节、国庆节、元旦等节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还经常结合教学实际或阶段性教学任务,开展“谁是小明星”、“校园艺术节”等,保证了学生课外活动的同时,锻炼了学生自我表现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结语
随着国家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农村学校的藝术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如何在农村小学发挥音乐课程的作用,必将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一种具有时代气息,让学生经历音乐实践过程,满足表演欲望,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发展的新型教学形式,也将是我们青年音乐教师的努力方向。因此,真诚期望各级领导和全社会重视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也真诚希望农村小学音乐教师能以饱满的教育热情,投身到农村的音乐教育教学之中,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
参考文献:
[1]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2]音乐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3]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张前,音乐美学基础.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山东省禹城市高新区魏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