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世界上最孤独的美术大师——石涛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ghdw126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绘画是画家的个人活动,在美术绘画活动中,充分地体现了画家的个人思想活动变化,出现了一些走极端的画家,他们成为最孤独的人,他们的美术作品在身后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而身前却很不如意,甚至在他们活着的时候被当时的人们嘲笑、打击、迫害。成为当时社会的另类。
  【关键词】美术绘画 美术作品 个性 极端 孤独
  
  逆境能造就英才,因在逆境中人被“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令其身”,人的思想在此时也相对最为活跃,大脑处于高速运转。在浩如烟海的中外美术史里,有一些美术大师的艺术生涯很是奇特,他们的艺术成就是巨大的,而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是坎坷的,甚至是贫困潦倒的,对这类美术大师艺术生涯的剖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中外美术史。
  
  一、退出世俗的僧人画家——石涛
  
  明末清初时期出现了四个有名的做过和尚的画家,他们是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在中国美术史中被称为“四僧”,其中对中国现代美术影响最大的是石涛,石涛(1642-1707)清代杰出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广西全州(今全县)人。明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父亨嘉因自称监国,被唐王朱聿键处死于福州。时石涛年幼,由太监带走,后埋名隐姓落发为僧,更名元济、超济、原济、道济,自称苦瓜和尚,游南京时,得长竿一枝,因号枝下叟,别署阿长,钝根,山乘客、济山僧、石道人、一枝阁,他的别号很多,还有大涤子、清湘遗人、清湘陈人、靖江后人、清湘老人、晚号瞎尊者、零丁老人等。由于他特殊身世,明朝皇室可能追杀他,时值清军入关,他的明室后裔身份清军也可能缉灭他以防后患,如此来自多方的“追杀”使石涛的少年、青年都只能在荒郊寺庙中度过,不断更换地点,东躲西藏。因此石涛一生精研佛学,深究禅理,同时他对绘画也是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擅长山水画,他曾游览了庐山、黄山等祖国名山大川,深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道理。凡山水、人物、花果、兰竹、梅花,无不精妙。且能熔铸千古,独出手眼。其构图之奇妙,笔墨之神化,特别是他的题画诗,抒发了他对生活的深厚感情。他在《苦爪和尚画语录》等画论著作中阐述了许多深刻的艺术见解,其主要观点是反对一味地临摹古人的法度,反对泥古不化,强调抒发个性,是明末清初画坛革新派的代表人物。其画论“搜尽奇峰打草稿”,创造自己的艺术意境。要“借古以开今”,从实际生活中获得感受。其创造性,就表现在他个人心情与自然的交流,达到从古人入、从造化出的艺术境界。他的画法是为山川“开生面”,用得很灵活。
  
  二、标新立异的画家——石涛
  
  在元明院体画的主流“高峰”之前,石涛是胆敢独出心裁地另辟路径的画家,在石涛的绘画作品中,山水画很多,这可能与他青年、中年到处流浪有关,他游览了庐山、黄山等祖国名山大川,对山水画有强烈的创作冲动。可是,有两个原因制约他的绘画:一是他的身份不允许他慢慢坐下来画,二是他对宋元明院体画可能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作画条件不一定很理想。所以在石涛的作品中,有很多看似随意画的,正是这种随意,给我们看了以后就有“既大俗又大雅”的感受,石涛的画给人看似随手拿来一张质地并不很好的宣纸,提着笔就画了起来,他的作品有很大部分是写生,传统中国画的“笔墨”在他的画面上没有出现,有的只是随心所欲的“笔墨”挥洒,有些作品甚至不上色,大有中国画山水中的“印象派”之意味,又象中国画里面的“速写”。由于他独特的绘画风格,在清初画坛一定不被当时的画家看好,也许会被人们当另类看待。石涛的画摆脱了传统中国画严谨理法的羁绊,一心一意表现他自己的艺术空间,使他的画在中国画“意境”的营造上有更胜人一畴的方面。更突出他对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意识和他本人的艺术价值取向。对现代中国山水画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得到现代美术界的正确认可,受到现代山水画的追捧。石涛的花鸟画和他的山水画一样,作品《梅竹图卷》是他晚年时的作品,作于丙戌春,丙戌为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也就是画家死前一年即64岁,画卷上几枝挺劲的梅枝从右向左曲折婉转,与青竹交错在一起,盛开的梅花和含苞的花蕾,在青竹的映衬下,呈现生机活泼,活生生一幅人生“自画像”。而晚他51年的著名画竹行家郑板桥(1693—1765)的艺术是直接受石涛的影响。
  
  三、融入大海的画家——石涛
  
  石涛作为清代画家,也曾有过迎逢政治的欲望,石涛在对待清朝的态度上,逐渐发生了转变,晚年他的情况有所好转,康熙多次下江南时,石涛曾两次跪迎,一次在金陵,一次在扬州,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石涛应辅国将军博尔都之邀赴北京,其目的可能是想得到康熙的召见,在京期间,他和王原祁合作了《竹石图》,并接触了北方的艺术收藏品,是“臣服”还是“随波逐流”,但是他能得到的待遇可想而知,风烛残年的石涛在政治上对任何人都够不成威胁,由于政治希望的落空,其绘画艺术在当时朝廷也一样不受人敬重,失意的石涛在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3年)南回扬州,此时的石涛虽不为性命担忧,却为家口之累,其结果是以买画为生度过晚年。在商业气氛浓厚的江南,靠买画为生的情况可以说是比较残酷的,石涛画了许多迎合平民百姓的山水画、花鸟画,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在画店、画商中间搅合,他的画《淮扬洁秋图》、《墨荷图》就是表现江南风物的,画面都有长篇的题跋描述其作画的心绪。同时,石涛还从事园林建造活动,并成为有名的造园叠石专家,据记载,石涛在扬州叠有寿芝园和片石山房两处假山,现存扬州个园就是他的杰作,其中“黄石山幽谷”山高五六丈,山势奇峭迫人,颇似石涛画风。1707年7月,石涛画了《设色山水册》(书画十二帧),自此之后石涛画迹不再出现。这一年秋冬之际,石涛走完了他的一生。
  
  四、倍受后人关注的画家
  
  石涛的艺术成就对清代中、晚期和近现代的影响是持久和深远的,成为几百年艺术市场的“畅销品”,石涛的作品留传下来的很多,同时仿造的赝品也是最多的,二十世纪30年代著名画家张大千就是仿石涛画作的高手,在当时书画市场流通的以石涛名号落款的字画,十有八九出自张大千之手。到二十世纪90年代,石涛字画在世界艺术品拍卖市场产生的冲击波可说高潮迭起:1991年在美国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石涛的《山水》10开册页以30.8万美元成交;1995年北京翰海拍卖一幅石涛的《松屋清话图》立轴,成交价高达170.5万元人民币;同年中国嘉德公司以473万元人民币拍卖出石涛《竹石图》手卷。
  纵观石涛的一生,够得上是大起大落的一生,他同世界上一些著名的画家如荷兰画家凡高、法国画家高更等一样。美术绘画是画家的个人活动,在美术绘画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画家的个人思想活动变化,出现了一些走极端的画家,他们成为最孤独的人,他们的美术作品在身后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而身前却很不如意,甚至在他们活着的时候被当时的人们嘲笑、打击、迫害。甚至成为当时社会的另类。石涛65岁去世,在他的人生历程中,受到的待遇不是常人能承受的,而石涛把这一切转化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大自然始终激发他强烈的民族情感,并将一生的痛苦转化为艺术创作的巨大动力,他的作品《狂壑晴岚图》、《古木垂荫图》、《万点恶墨图》等,画面上无不显示出他是在运用笔墨形式寄托内心的激情。石涛以“借古开今”、“我用我法”、“搜尽奇峰大草稿”的精神,在山水画、花鸟画创新上成就很大。构图大胆新颖,笔墨运用多变,是最富创造性的画家。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著有《石涛画语录》。 他的书法,在行楷中参以隶法,有六朝造像记的笔意,用笔不拘成法,字形大小参差,错落有致,然而笔墨古朴遒劲,天真烂漫,与郑板桥的“六分半书”有异曲同工之妙。隶书也写得“散朴有致,不检绳墨”。 他的绘画作品成为现代人临学的最佳选择,石涛的作品被我国禁止出境而加以保护。
  
  参考书目:
  《中国画鉴赏与收藏》许志浩著[M]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7年7月出版
  《书画鉴真》史树青著[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10月
  《中国美术史》洪再新著[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12月
  (作者单位:562400贵州省兴义市黔西南民族师专)
其他文献
小学一年级新生刚刚离开幼儿园,有的刚刚离开家庭,在他们身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有时,由于他们的任性,倔强及娇生惯养,使他们的缺点更加严重而难以克服。这就决定了对小学一年级新生实施德育工作的特殊性。    一、根据小学一年级新生特点,采取有效的德育措施    首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很深的道理是行不通的了,对他们进行教育只能通过实践,利用本班本校的真人真事或具体的材料
期刊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新的形势下,首先要开展好学校德育工作,这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    一、树立“立德乃立校之本”观念,大力提倡四种意识    “以德立校”是学校治校纲领,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学校始终把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作为头等大事,逐步使德育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1、思想意识:教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这是一个基于知识、注重创新和实践的时代。大力提高全民族的创新素质,是我国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现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创新的精神,形成创新的能力。作为政治课教师应在创新素质教育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把学生培养成善于思考,富于开拓进取的创造性人
期刊
地理是普发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从提高现代公民素质的角度来看,地理知识是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对于我们地理教学工作者来说,能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也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所以,地理教学也需要讲究方法,优良的教学方法,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初中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和自己十多年的教学经验,现将我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几点艺术方法简述如下:    一、巧用歌谣、谚语    地理学科是一门科学性、
期刊
【摘要】做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其自身进行改革与创新,其中榜样的示范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 榜样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认真做好,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可靠保障。当前学校思想教育工作很重要,也很难做,要针对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思路。    一、关键是增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物理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已成为大势所趋。那么,在物理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精心营造探索氛围  传统的物理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老师能讲清,学生能听得懂,教学就是成功了。这样教出的学生对所学知识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仅靠机械记忆和单纯模仿,缺泛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而强调创造力的培养的
期刊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在15—18岁之间,他们思想活跃、心理素质差、可塑性强,容易受周围环境和各种消极腐朽思想的影响而产生不良心理,若教育和引导不当,这些不良心理将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和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为了有利于职校学生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培养职校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对毕业后所面临的社会激烈的竞争有正确的心理准备,有必要根据职业教育和职校中学生的特点,提高德育工作质量,这已成为广大教育工
期刊
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最迫切的工作,应是坚持自身道德的全面修养,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师范形象,最大限度地提高身范言教的效能,以完美的师范形象和行为来深刻地影响学生,努力引导学生有力抵制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有效的提高其教育教学质量,而不是只停留在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上的改革创新的探求。那么,教师道德的全面修养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六楷”并修,方可师范。所谓“六楷”并修,即:    一、孝行楷模的修养   
期刊
新颁布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第一次提出了“提高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的教学任务,正在实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开拓出了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社会适应”。学生在课堂中体验着由服从、沉默、反抗、竞争、合作、展示、成功、失败等带来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逐步经历着社会适应的过程。因此,分析研究学校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    一、体育课中的相互行为  1、控制
期刊
【摘要】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论对课的评价还是示范各种动作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这种心理影响会产生相应的心理效应。如果忽视这一现象的消极作用,不采取相应积极正确的措施方法,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练积极性和兴趣,也会影响整个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心理效应在体育教学中的影响。  【关键词】心理效应 近因效应 投射效应 成见效应 定势效应(刻板效应)    在体育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