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当孩子们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哭声及不幸死亡孩子的亲人的悲泣声从中原的一个名叫阜阳的城市传来,当社会、政府、媒体的注意力聚焦于悲剧发生的根源——奶粉上时,劣质奶粉所造成的生命伤害、社会心理伤害,企业诚信挑战、市场机制与社会道义二者均衡关系挑战汇聚起来,成为我们称为“奶粉事件”的现实。
随着政府对奶粉市场管控力度的加强,全国各地清剿假冒伪劣奶粉的铿锵之声不断传来。受害最深的农村市场首次以“最为原初的空白状态”来重新接受包括需求、供给、偏好词汇的综合考验,多米诺骨牌效应也使国内奶粉市场重新布局,新的一轮奶粉大战即将在农村市场爆发。众多的奶粉企业在奶粉事件面前迷惘、困顿,战略模糊不清,不知何去何从。
有些事情的发生看似偶然,其实它背后有一定的规律在起作用。“奶粉事件”的发生,我想也是一个行业发展链条上的一个症结点。
奶粉行业兴起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其实也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重视自身和家人健康、孩子成长的结果,一句话,人们的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拉动了市场。而这种最低层次的需求一旦启动,市场的急速扩展是必然的,由此带来的相应产业链条的扩张也成为当务之急。从原奶到炼乳再到奶粉,体现了产品提供给人们食用的便利性和奶粉生产工艺的提高,更代表着需求的层次在不断上升。
其实,认真分析,不难发现,奶粉行业与其他工业相比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打上了一种叫做“脆弱”的烙印。首先,中国农业的脆弱性决定了奶粉产业脆弱的先天基因。奶粉原料直接来源于原牛奶,即使到现在,很多奶粉企业的奶源还是农户式分散喂养,没有达到农场的规模效应。很多包括气候反常、自然灾害、国家政策变化在内的诸多因素,加大了分散喂养奶牛的变数,导致奶源的不稳定性。同时,奶牛自身的健康与保健也令人担忧,直接导致牛奶的质量问题。第二,国内乳业需求的“井喷”发展态势,与其他工业产品需求相比处于近乎非理性状态。据专家预测,中国乳业作为温饱社会向小康社会转型中消费结构升级的一个突出代表,今后5~10年仍会保持“井喷”的发展态势,增长率会超过60%,整体的增长率将保持在30%以上水平。在未来10年,中国将是世界上潜力最大的牛奶消费市场。第三,奶粉市场发展不平衡性。国内奶粉品牌与国外品牌市场占有的不平衡性;一线品牌与其他品牌发展的不平衡;城市奶粉需求的准刚性与农村奶粉需求的相对弹性的不平衡;城市奶粉的消费能力与农村奶粉的消费能力的不平衡性;农村低端奶粉需求与品牌奶粉高高在在上、不可企及等,则从不同层面表现了奶粉行业的脆弱。农村奶粉市场是目前消费格局下奶粉市场最为脆弱的一环。
乳业是个高增长行业,即使到了近几年来,我国乳业仍然持续高速发展。据农业部预计,2003年,尽管受到突如其来的“非典”和饲料原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国牛奶总产量达到1625万吨,增长25%,奶牛存栏能突破800万头,消费增长也在20%以上。
在客观的利润和广阔的市场前景驱使下,企业往往在上马产品时缺乏理性,有仓促上阵之嫌,导致各自素质、发展能力良莠不齐。中国的乳业企业规模数量很多,全国有1600家,更多的是地方性品牌,每个省都有3-10家这样的乳业企业,多数是中小型的企业,年加工能力在30万吨或50万吨之间。而像新西兰的乳品加工能力比较强的企业,一年的加工能力是1200万吨,这相当于中国去年综合的1050万吨还要多。现在我国人均的牛奶消费只有7公斤,而世界平均消费水平是90公斤,中国市场明显具有巨大的潜力。但是这个市场的潜力还有一个相当一段时间拓展期,盲目的扩张,结果就会造成生产能力过剩。这种过剩的必然结果就是拼价格、成本,甚至以品质的降低为代价。品质问题是消费者忍耐的底线,一旦超越品质的拐点,危机必然发生。
当孩子们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哭声及不幸死亡孩子的亲人的悲泣声从中原的一个名叫阜阳的城市传来,当社会、政府、媒体的注意力聚焦于悲剧发生的根源——奶粉上时,劣质奶粉所造成的生命伤害、社会心理伤害,企业诚信挑战、市场机制与社会道义二者均衡关系挑战汇聚起来,成为我们称为“奶粉事件”的现实。
随着政府对奶粉市场管控力度的加强,全国各地清剿假冒伪劣奶粉的铿锵之声不断传来。受害最深的农村市场首次以“最为原初的空白状态”来重新接受包括需求、供给、偏好词汇的综合考验,多米诺骨牌效应也使国内奶粉市场重新布局,新的一轮奶粉大战即将在农村市场爆发。众多的奶粉企业在奶粉事件面前迷惘、困顿,战略模糊不清,不知何去何从。
有些事情的发生看似偶然,其实它背后有一定的规律在起作用。“奶粉事件”的发生,我想也是一个行业发展链条上的一个症结点。
奶粉行业兴起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其实也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重视自身和家人健康、孩子成长的结果,一句话,人们的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拉动了市场。而这种最低层次的需求一旦启动,市场的急速扩展是必然的,由此带来的相应产业链条的扩张也成为当务之急。从原奶到炼乳再到奶粉,体现了产品提供给人们食用的便利性和奶粉生产工艺的提高,更代表着需求的层次在不断上升。
其实,认真分析,不难发现,奶粉行业与其他工业相比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打上了一种叫做“脆弱”的烙印。首先,中国农业的脆弱性决定了奶粉产业脆弱的先天基因。奶粉原料直接来源于原牛奶,即使到现在,很多奶粉企业的奶源还是农户式分散喂养,没有达到农场的规模效应。很多包括气候反常、自然灾害、国家政策变化在内的诸多因素,加大了分散喂养奶牛的变数,导致奶源的不稳定性。同时,奶牛自身的健康与保健也令人担忧,直接导致牛奶的质量问题。第二,国内乳业需求的“井喷”发展态势,与其他工业产品需求相比处于近乎非理性状态。据专家预测,中国乳业作为温饱社会向小康社会转型中消费结构升级的一个突出代表,今后5~10年仍会保持“井喷”的发展态势,增长率会超过60%,整体的增长率将保持在30%以上水平。在未来10年,中国将是世界上潜力最大的牛奶消费市场。第三,奶粉市场发展不平衡性。国内奶粉品牌与国外品牌市场占有的不平衡性;一线品牌与其他品牌发展的不平衡;城市奶粉需求的准刚性与农村奶粉需求的相对弹性的不平衡;城市奶粉的消费能力与农村奶粉的消费能力的不平衡性;农村低端奶粉需求与品牌奶粉高高在在上、不可企及等,则从不同层面表现了奶粉行业的脆弱。农村奶粉市场是目前消费格局下奶粉市场最为脆弱的一环。
乳业是个高增长行业,即使到了近几年来,我国乳业仍然持续高速发展。据农业部预计,2003年,尽管受到突如其来的“非典”和饲料原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国牛奶总产量达到1625万吨,增长25%,奶牛存栏能突破800万头,消费增长也在20%以上。
在客观的利润和广阔的市场前景驱使下,企业往往在上马产品时缺乏理性,有仓促上阵之嫌,导致各自素质、发展能力良莠不齐。中国的乳业企业规模数量很多,全国有1600家,更多的是地方性品牌,每个省都有3-10家这样的乳业企业,多数是中小型的企业,年加工能力在30万吨或50万吨之间。而像新西兰的乳品加工能力比较强的企业,一年的加工能力是1200万吨,这相当于中国去年综合的1050万吨还要多。现在我国人均的牛奶消费只有7公斤,而世界平均消费水平是90公斤,中国市场明显具有巨大的潜力。但是这个市场的潜力还有一个相当一段时间拓展期,盲目的扩张,结果就会造成生产能力过剩。这种过剩的必然结果就是拼价格、成本,甚至以品质的降低为代价。品质问题是消费者忍耐的底线,一旦超越品质的拐点,危机必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