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可可是智力障碍儿童,能说会道,但常常说谎。辅导教师从问题形成原因出发,利用家校互补、寓教于乐、集体游戏、积极行为支持、减少行为间歇强化等方法对可可的说谎行为进行干预,效果较好。启示:在干预智障儿童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家校联合、正向引导、及时调整、持之以恒,用满满的爱去感化孩子,方能事半功倍。
〔关键词〕智障儿童;说谎行为;辅导个案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9-0058-03
一、个案基本情况
可可(化名),女,16岁,2011年就读我校。我于2018年接手她所在的班级。开学第一天,我就注意了这个能说会道的孩子。那小嘴儿不但会讲故事还会唱歌,可也就是这巧嘴让我发现了她的问题。
一次,可可兴冲冲地跑到我的办公室,气喘吁吁地对我说有同学吐了,让我赶紧去教室看一看。到了之后,我发现根本没有这回事。还有一次,一名学生哭着跑来对我说,可可重重地打了她一巴掌,我看到该生的半张脸都被打红了,立马去问可可打人的原因。她竟理直气壮地对我说:“爸爸也是这样打我的。”我立刻打电话和家长沟通,才发现压根儿没有这种事情。以后的日子里,可可诸如此类的说谎行为频频发生。
德国著名诗人海涅曾说过:“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花朵。”可见谎言是有质量生活的绊脚石。于是,我开始重视这个问题,经观察发现,可可的撒谎行为绝非偶然。
二、问题成因分析
1.因效仿父母而引起的说谎。可可有一个正在读小学的弟弟,平时妈妈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儿子身上,很少管可可。每次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时候,可可妈妈时常会说自己如何重视孩子、宠爱孩子。而背地里,她却时常骂自己的女儿“猪,笨死了”等诸如此类打击孩子自尊心的言语,殊不知家长言行的不一致已经不知不觉在孩子心里埋下了说谎的种子。
2.因教育异化而引起的说谎。日常生活中,面对学生犯错时,个别教师经常会说:“只要你承认错误就是好孩子,老师不会批评你的。”然而,当学生承认了错误之后,那些教师依然会批评或惩罚。由于个别教师没有认清教育的本质,忽视教育的最终目的,在无形中浇灌了那颗说谎的“种子”。
3.因吸引同伴而引起的说谎。在班级里,孩子们都不喜欢可可,更不愿意和她一起玩儿。可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赢得赞赏,在实力又难以达到的情况下,往往会说谎以得到情感上的扭曲慰藉。
4.因逃避责罚而引起的说谎。罗素曾说:“孩子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可可在做错了事或没有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时,往往会通过说谎来为自己开脱,以逃避可能面临的责骂和惩罚。
三、主要干预措施
(一)家校互补法
在家里可可很依赖自己的妈妈,也总是尽己所能地帮妈妈分担家务,希望自己的帮忙可以让妈妈不那么劳累。然而,可可妈妈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言行常不一致,无形中对可可的成长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我多次与可可妈妈探讨孩子撒谎的问题,向家长说明言行统一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求家长多关注孩子,有问题及时和教师沟通。同时,我也严格要求自己,说到做到,给孩子树立正面的形象。真正做到家校携手,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欣喜地发现,可可的说谎行为有减少的趋势。
(二)寓教于乐法
“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这样说过。在引导可可克服说谎行为的过程中,我运用“狼来了”这个寓言小故事,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可可在愉快的氛围中领悟道理。我让可可扮演故事中说谎的孩子,另外选取六名学生扮演村民,一名学生扮演大灰狼。考虑到智障儿童对低层次需要尤为敏感,我用零食代替小羊。第一次骗“村民”上山,可可笑得合不拢嘴,嘴里还不停说着“好玩”。第二次又成功骗“村民”上山,可可笑得前仰后翻。第三次,狼真的来了,可可大声呼救,可是再也没有“村民”上山解救。可可眼睜睁地看着“大灰狼”津津有味地将“小羊”一点点吃掉。这时,我发现可可的眼里闪着泪花,嘴里嘟囔着“我再也不说谎了,再也不骗你们了”。
(三)集体游戏法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同伴关系是道德成熟的脊梁。”可见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同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活动课上,我经常设计一些集体游戏,例如“心有灵犀猜词语”:两人一组,一个用肢体动作或言语(但不能说出词语中的任何一个字)向同伴提示,另一个说出答案。在游戏的过程中,可可和同学间的距离不断拉近,也慢慢地与群体相融合。久而久之,学生们也愿意和可可一起玩“爱的抱抱”“123木头人”等小游戏了。集体游戏法不但培养了可可的合作能力,增强了她的集体意识,也在无形中改善了可可以说谎来吸引同伴注意的不良行为。
(四)积极行为支持法
积极行为支持是一种对个体行为实施干预的系统化方法,它通过教育的手段发展个体的积极行为,用系统改变的方法调整环境,达到预防和减少个体问题行为、改变个体生活方式的目的。
针对可可的情况,在班队课上,我设计了角色模拟、角色反串等游戏,让可可在具体情境中体验,感受到说谎的危害性,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逐步改善自己的不良行为。班级的积极行为支持慢慢改变着可可。
(五)减少行为间歇强化法
间歇强化法可以分为两类:减少行为间歇强化法和增加行为间歇强化法。此次我采用的是减少行为间歇强化法,其目标行为是减少不良行为,并且当行为以一定的低比例发生时,给予强化,每次强化所要求的行为量不断减少。我特地根据可可的需求制订了行为观察表,同时也和家长取得联系,得到家长的配合,每天坚持,直到不良行为完全消失。
(1)此表格班主任和家长各一份。
(2)每天写观察记录评价语,若说谎行为反复,需适度调整方案,继续进行不良行为消退。
〔关键词〕智障儿童;说谎行为;辅导个案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9-0058-03
一、个案基本情况
可可(化名),女,16岁,2011年就读我校。我于2018年接手她所在的班级。开学第一天,我就注意了这个能说会道的孩子。那小嘴儿不但会讲故事还会唱歌,可也就是这巧嘴让我发现了她的问题。
一次,可可兴冲冲地跑到我的办公室,气喘吁吁地对我说有同学吐了,让我赶紧去教室看一看。到了之后,我发现根本没有这回事。还有一次,一名学生哭着跑来对我说,可可重重地打了她一巴掌,我看到该生的半张脸都被打红了,立马去问可可打人的原因。她竟理直气壮地对我说:“爸爸也是这样打我的。”我立刻打电话和家长沟通,才发现压根儿没有这种事情。以后的日子里,可可诸如此类的说谎行为频频发生。
德国著名诗人海涅曾说过:“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花朵。”可见谎言是有质量生活的绊脚石。于是,我开始重视这个问题,经观察发现,可可的撒谎行为绝非偶然。
二、问题成因分析
1.因效仿父母而引起的说谎。可可有一个正在读小学的弟弟,平时妈妈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儿子身上,很少管可可。每次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时候,可可妈妈时常会说自己如何重视孩子、宠爱孩子。而背地里,她却时常骂自己的女儿“猪,笨死了”等诸如此类打击孩子自尊心的言语,殊不知家长言行的不一致已经不知不觉在孩子心里埋下了说谎的种子。
2.因教育异化而引起的说谎。日常生活中,面对学生犯错时,个别教师经常会说:“只要你承认错误就是好孩子,老师不会批评你的。”然而,当学生承认了错误之后,那些教师依然会批评或惩罚。由于个别教师没有认清教育的本质,忽视教育的最终目的,在无形中浇灌了那颗说谎的“种子”。
3.因吸引同伴而引起的说谎。在班级里,孩子们都不喜欢可可,更不愿意和她一起玩儿。可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赢得赞赏,在实力又难以达到的情况下,往往会说谎以得到情感上的扭曲慰藉。
4.因逃避责罚而引起的说谎。罗素曾说:“孩子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可可在做错了事或没有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时,往往会通过说谎来为自己开脱,以逃避可能面临的责骂和惩罚。
三、主要干预措施
(一)家校互补法
在家里可可很依赖自己的妈妈,也总是尽己所能地帮妈妈分担家务,希望自己的帮忙可以让妈妈不那么劳累。然而,可可妈妈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言行常不一致,无形中对可可的成长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我多次与可可妈妈探讨孩子撒谎的问题,向家长说明言行统一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求家长多关注孩子,有问题及时和教师沟通。同时,我也严格要求自己,说到做到,给孩子树立正面的形象。真正做到家校携手,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欣喜地发现,可可的说谎行为有减少的趋势。
(二)寓教于乐法
“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这样说过。在引导可可克服说谎行为的过程中,我运用“狼来了”这个寓言小故事,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可可在愉快的氛围中领悟道理。我让可可扮演故事中说谎的孩子,另外选取六名学生扮演村民,一名学生扮演大灰狼。考虑到智障儿童对低层次需要尤为敏感,我用零食代替小羊。第一次骗“村民”上山,可可笑得合不拢嘴,嘴里还不停说着“好玩”。第二次又成功骗“村民”上山,可可笑得前仰后翻。第三次,狼真的来了,可可大声呼救,可是再也没有“村民”上山解救。可可眼睜睁地看着“大灰狼”津津有味地将“小羊”一点点吃掉。这时,我发现可可的眼里闪着泪花,嘴里嘟囔着“我再也不说谎了,再也不骗你们了”。
(三)集体游戏法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同伴关系是道德成熟的脊梁。”可见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同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活动课上,我经常设计一些集体游戏,例如“心有灵犀猜词语”:两人一组,一个用肢体动作或言语(但不能说出词语中的任何一个字)向同伴提示,另一个说出答案。在游戏的过程中,可可和同学间的距离不断拉近,也慢慢地与群体相融合。久而久之,学生们也愿意和可可一起玩“爱的抱抱”“123木头人”等小游戏了。集体游戏法不但培养了可可的合作能力,增强了她的集体意识,也在无形中改善了可可以说谎来吸引同伴注意的不良行为。
(四)积极行为支持法
积极行为支持是一种对个体行为实施干预的系统化方法,它通过教育的手段发展个体的积极行为,用系统改变的方法调整环境,达到预防和减少个体问题行为、改变个体生活方式的目的。
针对可可的情况,在班队课上,我设计了角色模拟、角色反串等游戏,让可可在具体情境中体验,感受到说谎的危害性,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逐步改善自己的不良行为。班级的积极行为支持慢慢改变着可可。
(五)减少行为间歇强化法
间歇强化法可以分为两类:减少行为间歇强化法和增加行为间歇强化法。此次我采用的是减少行为间歇强化法,其目标行为是减少不良行为,并且当行为以一定的低比例发生时,给予强化,每次强化所要求的行为量不断减少。我特地根据可可的需求制订了行为观察表,同时也和家长取得联系,得到家长的配合,每天坚持,直到不良行为完全消失。
(1)此表格班主任和家长各一份。
(2)每天写观察记录评价语,若说谎行为反复,需适度调整方案,继续进行不良行为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