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代表了人类发展的新方向。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客观需求。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根本性变革,要实现这一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推进国家生态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好、维护好、把握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动生态文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努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家,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制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关键词:新时代;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度创新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体系构成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背景
  一直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在七一庆祝大会上重点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1]中国共产党百年不懈探索中和新中国七十多年的努力奋斗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形成是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明确了中国发展和进步的根本方向,之后通过不断完善和补充,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寻求最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有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自身明确的发展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不是一朝而成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和发展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殊优势
  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坚持和运用。马克思、恩格斯将唯物史观作为指导方针,对资本主义进行深入剖析,完成了共产主义的理论框架,并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前景进行规划,与资本主义国家相对比,明显具有更高的优越性。在七一庆祝大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1]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中从政治、民生、经济、文化等十三个方向,以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成果,清楚地像我们解释了制度有约在哪,坚定对我国国家制度的信心。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结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带有丰富国家意义的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坚持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坚决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平稳高效运行还在于制度设计合理、层次分明、互为支撑,成为了有机整体。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其划分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并指出建设目标在于“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2]重要制度由基本制度和根本制度派生而来,不同层次制度各有其独特地位,并将亿万人民的切身感受转换为高度凝练的理论成果,以真理的力量引导人民,用理论的依据说服人民。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丰硕绩效
  新中国成立七十二年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举世惊奇丰硕绩效,中国也从一个贫穷积弱的东方国家大步发展起来,其国家力量和国际影响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条件大幅度改善,这一系列成果的背后是制度的强力支撑。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贫困村、贫困县、农村贫困人口问题整体得到解决,创造举世瞩目的成就;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爆发,全世界受到最严峻的考验,相比世界各国的兵荒马乱,中国共产党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力支撑,以极快的速度取得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新冠疫苗的免费普及,社区管理的有序进行,经济的快速恢复都走在世界的最前端;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突然袭来,河南省委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发动紧急响应,全国上下,齐心合力,万众一心,以强大凝聚力和行动力,在最短时间内将汛情灾害降至最低,截止8月中旬,河南郑州市区公交线路恢复运营率已高达90%。这一系列成果无不彰显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抵御风险挑战方面,让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也让亿万民众真切的产生制度自信这一感受。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度是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所在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推进国家生态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衔接和各领域具体制度的配套,而党的领导制度居于统领地位。党的领导制度是党和国家的根本领导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体系中起决定性作用。
  (一)党的领导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正确方向
  方向决定前途,把握正确方向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一个国家的制度建设及其国家治理能力,有其内在的价值取向,必须明确由谁确立、为谁服务,这从根本上决定着国家治理的趋势和走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的最大法宝。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然需要党的坚强领导。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文明新形态。事实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制度,由于资本逐利的本性,它在本质上是反生态的;与之相反,基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实现形式,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必然选择。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也是当代中国不断发展进步的根本指向。   (二)党的领导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指引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根本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在中国的具体化。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进步的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高度契合党情、国情、民情,而党的领导对生态文明建设起着关键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发挥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发动社会力量,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重要基础。我们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制度的优势,运用国家制度提升和优化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其落脚点是将国家制度优势转为治理效能。新时代推进国家生态领域治理体系和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应始终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把推动生态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作为重要取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三)党的领导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实践基石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是新时代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也是构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升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最大的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键要做好三个方面:一是生态文明建设是为了人民。“为了谁”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一切为了人民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要以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为保障;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制度期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二是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人民。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和最亮底色。人民群众是开拓创新的推动者,人民群众的需求是改革的原动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维护人民利益、满足人民对美好制度需求的过程。三是生态文明建设是要造福于民。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社会主义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当前,“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对比鲜明,中国“风景这边独好”根源于“中国之制”。
  三、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一个国家的治理活动反映着其特定理论與具体实践。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立足中国实际、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之一,也是我国国家治理实践中的重要实践创新。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的重大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主要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相互联系、彼此制约。其中,社会主义政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核心。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生态文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机联系起来,并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问题的本质乃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以生态文明制度为依托,实现生态文明制度与全面深化改革相协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需要我们始终认识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注重资源环境承载力,积极倡导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的重要实践创新
  判断一种制度的优劣,关键在于该制度能否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而评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劣,中国人民自己最有发言权。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国富民强的根本转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事实上,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和生态文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就是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命题,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有其鲜明的客观性、能动性及社会历史性等特点。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人们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具体活动,也是人们改造世界的重要活动。理论源于实践,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建立在生态文明实践创新的基础之上,只有实事求是地认识生态问题、解决生态问题,才能找到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路标。
  (三)生态文明建设是理论创新与伟大实践的有机统一
  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之一。理论是对现实的回应,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要以科学的理论为先导。没有生态文明理论的创新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就会失去方向、停滞不前,最终阻碍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进步。对此我们要坚持四点,一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自信。理论自信既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也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总结。二是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指导具体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最新发展,应更加自觉地运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三是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前提,避开问题而谈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犹如无水之源、无本之木,必将社会主义事业引向歧途。四是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体系,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相统一,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四、结语
  一个国家的制度越完善,所取得的成效就越显著。新时代生态领域的“中国之治”是“中国之制”的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以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根本保障,推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彰显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当然,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正在朝着成熟定型的方向前进,我们既需要建设制度文明,又需要坚定制度自信,更需要保持制度自省。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优化制度体系,永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待,为建设美丽新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参考文献
  [1]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习近平.人民日报.2021(002)
  [2]制度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路径研究[J].严向远.高教学刊,2021,7(19):154-159.
其他文献
一、清代玉器的发展阶段  “玉”字始于中国最古老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钟鼎文中。玉的文化就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它贯穿了中国整个历史时期。我国更是自古以产玉大国著称于世。其色泽莹润、质地细腻,用手摸起来冰凉润滑,自古便是高贵纯洁的象征,为人们所喜爱。中国玉器是中国历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既体现了古人的思想、生活方式和审美意识的演变,也反映了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和时代风格。而清代玉器的成就更达到了历
期刊
摘要:在低年段看图写话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的良好运用,不仅能够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还能够实现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极大丰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地年段、看图写话  前言  在看图写话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需要教师对多媒体技术做到全面了解,从而在实际教学当中,有能力运用PPT、微课、动画视频、图片、声音以及网络资源等完成教学。从而让看图写话教学变得更生动
期刊
摘要:隨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的变迁,我国积极将人口政策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从“计划生育“到“二胎政策”再到“三胎政策”,人口政策的调整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然而,人口政策的转变基于人口结构、生育率、死亡率等关键因素,一旦洞察不及时,就会导致出现人口问题。目前来看,十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成为政策修订的重要标准,但掌握人口变化的动态过程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利用计算社会学掌握人口
期刊
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是深化院(系)改革、实现院(系)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迫切需要以党建高质量发展为引领,通过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院(系)办学育人水全面提升。艺术与公共服务系党总支紧密围绕新时代四川省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这项“双创”工作为主线,以四川省高校党建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的培育为目标,在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始终聚焦主责主业,在推动中心
期刊
小序:  立党大业,此身亲历百年,虽殊岁月,即共地天。歌以贺。  万厦倾颓,乃知其势;亿夫放哭,始闻其声。坚船临岸[1],四洋之浪非广;强贼入国[2],九州之土何丰?竭脂膏[3]于闾巷[4],君实庸钝;移威福[5]于朝野[6],臣少孤忠。宗庙未免汤火[7],邦壤尽染霜风[8]。当此之时,旧邻不敦,务虚称上;新义不举,国蔽民穷。骤雨化滔天之浪,惊雷作绕梁之声。清廷羸弱,失国际之理法;洋鄰横暴,夺宇内
期刊
摘要:历史是一本最生动、最好的教科书,也是共产党人的营养剂。本文先阐述了学习党史的重要意义,然后针对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党史展开探究。  关键词:坚定理想信念;党史  一、学习党史的重要意义  (一)明确前进的方向  通过学习党史,了解党的奋斗历程和成就,对人们起到鼓舞的作用,并且明确其前进的方向,用党的优良作风来坚定理想信念,用党的多年经验来启示人们。在党成立以来经历了多个时期,党都不忘初心、
期刊
摘要:孟晖的《潘金莲的发型》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和追捧,对于此书的随笔和见解却少之又少,因此,对这本书的理解可以有助于还未阅览的读者对它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且辅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书中深奥的语述。  关键词:潘金莲的发型,孟晖,随笔  在当代女作家中,孟晖的创作有着独特的审美意义,她尤其擅长以独特的美学目光,从故纸堆里复原种种古代生活的细节,她的文字里充斥着逝去的精致与优雅。她的书不好读,在她的笔下中
期刊
摘要:李碧华的代表作《青蛇》改编于中国传统故事《白蛇传》,以全新的视角刻画了白蛇、青蛇、许仙与法海的爱恨情仇,戏剧导演田沁鑫又将李碧华的《青蛇》为蓝本完成了小说舞台化并创作同名话剧《青蛇》,本文就舞台剧为研究内容,探讨其创新性。  关键词:《青蛇》、田沁鑫、小说、话剧  “白蛇传”往往是白娘子的形象深入人心,直到《青蛇》问世,青蛇的形象被人注意到,成为了主要人物,以一个独立的身份拥有了自己的性格、
期刊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逐渐增加,歌剧这种西方艺术文化,也随之走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从而,涌现出许多观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歌剧。近年来,歌剧表演的形式逐渐丰富,歌剧中人物形象塑造的要求也逐渐增高。歌剧表演艺术不同于其他的艺术类型,在进行人物形象塑造的过程中,还有要关注一般的形象塑造方法,还有一些独特的形象塑造手段。本文主要针对歌剧表演艺术中人物形象塑造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歌剧表演艺术;人物形
期刊
在东汉末年,战乱频发,各大枭雄都纷纷起兵想要一统天下。这一段三国历史其实就是一场盛大而残酷的战争史。《三国演义》就是以此为背景而进行演义和阐述的,通过对历史的在现,将战争的宏伟场面描写成了小说的主基调,体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  一、在描写战争的过程中,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  不管是小说还是电视剧的拍摄就是为了将人物的特点描绘出来,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将故事进行描绘。《三国演义》造描绘战争的时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