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心”香 一脉“香”承

来源 :科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nyy_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交城云香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米鸿德16岁随父米承祖学习传统云香、线香手工制作技艺,经过几十年努力学习,在严父的耳提面命、谆谆教导下,掌握了云香制作技艺的精髓,灯火相传,子承父业,并创建了交城县鸿泽制香有限公司。在生产实践中,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改革,提高工艺质量,逐渐脱离家庭作坊式生产,向规模化方向努力。在保护和传承这项古老技艺的征途中,米鸿德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古老技艺 守护一生


  几根剪草杆、一盘盘拇指粗细的线香,经过一双双巧手左串右盘,就可以制作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云儿香”。这项曾经家家户户都能上手的工艺制作已经日渐式微。幸运的是,如今虽濒临失传,但还有极少数民间艺人继承了这项传统手艺。大营村云香制作技艺传承人米鸿德就是其中一位。数百个模具、竹筛、瓦缸??各种各样的制作器具,林林总总地摆满了三间南房,一种特有的柏木香气氤氲着弥散在空气中。
  米鸿德正在精心制作云儿香,做胚、出线、套模、串架??每一步都小心翼翼,認真至极。一条细长的线香在米鸿德的摆弄下一会儿就变成了造型优美的图样,没过多久一个用线香做成的带有传统“福”字图样的云儿香就基本成形了。米鸿德说:“制作云儿香属于‘慢工细活’,学习云儿香工艺并不困难,最重要的是肯学肯做和肯花心思。多数靠自己领悟和多留意身边的事物,学好它要花上一生的时间。”
  “云儿香制作所需工具不多,看上去比较简单,但把云儿香做好却很不容易。”米鸿德历数家珍似地一边介绍着做云儿香的器具,一边展示着他的“绝活”。只见他随手捧来一团线香,左盘右旋,再用剪草串线,寥寥数“笔”,一个精美的寿形云儿香就做好了。“我做这行已经40多年了,夏天在烈日下暴晒,冬天挨冻作业。看似平平无奇的手工云儿香,其实都记录着云儿香制作人的种种艰辛。

  米鸿德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满腔热爱,制作过各种图样的云儿香,并传承至今。他现在之所以能够坚持做云儿香,是因对这种传统的云儿香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中秋点云儿香,很有怀旧情调。”一些购买云儿香的老顾客很喜欢米鸿德的手艺,这也成为他继续做下去的动力。米鸿德在传承古典技艺的同时,还有所创新。“有些人拿来电脑图让照着做,还有的是我自己搞个创作,什么双喜啦、龙凤呈祥啦,这些我都可以尝试着创作出来。”米鸿德为此很是自豪。
  米鸿德说:“这是我父亲传给我的唯一一门手艺。现在父亲离开我了,我一定要把这门手艺做好,但现在仅凭我们民间这些薄弱的力量,这门手艺恐怕传到我们这一代就终止了。只有在年轻人中营造一定的民间艺术氛围,手工艺才有持续的生命力。”

工序繁琐 精益求精


  交城县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集厚重的狐氏文化、灿烂的红色文化和神秘的香文化于一体,自古以来就是个制香之地。常言说:名香产地,必有佳材。交城县山区林业木材、火硝生产两旺,具备了生产线香的物质条件和市场需求条件。经过400余年的制香文化陶冶,大营村制香人的制香技艺在不懈地探索中日臻完美。
  “做云儿香很辛苦。从设计到造型再到晾晒,都必须亲力亲为,特别是一些比较大型复杂的云儿香,要花费好几天的时间。像这几个‘寿比南山’云儿香,做一个就需要花掉一整天的时间。”米鸿德指着一个个高大的云儿香说道。只见这个云儿香,呈椭圆形,中间是一个个不同字体的的寿字,这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云儿香令人啧啧称赞,“现在大家很少做云儿香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营村有很多人做云儿香,每逢过节,家家户户都点云儿香。那时的花样很多,‘福’‘禄’‘寿’‘喜’更是每个手艺师傅都会的,可现在,没多少人会做了。特别是一些复杂的云儿香,现在很多手艺人都不会做了。”米鸿德一脸遗憾。
  米鸿德说,云儿香看似几根剪草串着线香,却有着繁琐的工序,一个好的制作艺人除了要有一手好技艺外,还需通晓各方面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比如串香这道工序很考验人的耐心,也考验技术,串时力度要把握得恰到好处,要不云儿香成形就不美观。不过,这项技术很吃功夫,就算是“熟手”,一天最多也只能串二三十个,等到云儿香成型了,在阳光下晒干。天气好,三五天就能收集,若是遇到阴雨天,那就要等上十天半月了。

  米鸿德说:“优质云儿香要求图案考究,质地均匀,一燃而尽。而其原材料特点和它的可燃特性,又决定了它有易折碎的毛病,再加上过去交通不便利,云儿香便只在交城及周边几县销售,没有形成更大的市场空间。尽管这几年交通便捷了,但市场需求仍不大。”
  米鸿德手艺精湛,制作出的云儿香不易断裂,式样也美观,所以除了本地的老顾客外,清徐、文水等地的一些批发商也经常会慕名而来。

现状堪忧 濒临失传


  大营村位于交城县西南约10千米处,全村1 700多户人家,6 000多人口,却只有近4 000亩土地。据《交城县志》记载,该村古称大陵,有2 000多年的历史。如果“蒋氏失子,燃香团圆”的传说是事实,该村制作“云儿香”的历史就长达1 500多年。
  《交城县志》没有记载云儿香出现的确切年代,但可以确定云儿香最早出自大营村及周边的村庄。“就拿我家来说,我们不知道哪位祖先最早开始制作云儿香,但我听父亲说过,他的爷爷就会做云儿香。直到现在,只有把树皮、树木研磨成面状是用机械操作外,云儿香其他工艺都靠手工完成,米鸿德说。

  “究竟有多少人还在传承这门手艺?”身为云儿香制作的传承人米鸿德近年来一直在做市场调查,曾经试图联系他所知道的其他民间艺人,但几乎已无人做云儿香了,只有少数几个人依然传承祖上衣钵。米鸿德介绍,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村里有很多人专做这门生意,周边山上柏树茂盛,剪草到处都是,几乎是家家户户制作云儿香,后来,柏树渐渐少了,人们建房、建厂、改造田地,剪草现在都很难寻觅了,这种工艺也随之没落,很多人觉得做这行太辛苦又赚不到钱纷纷改行了。
  多少年来,交城延续制作云儿香,原材料已十分稀缺。许多作坊的原材料,得到很远的地方去购买,这就增加了制作成本,导致利润减少。“这些都不足虑,关键是,现在的年轻人认为制作云儿香又苦又累又不挣钱,都不愿学习这门技艺。”米鸿德说,以大营村为例,像我这个年龄的人,百分之九十都会做云儿香。比我小10岁的人,百分之五十会做;而比我小20岁左右的年轻人,会做云儿香的,恐怕连百分之十都不到。连续三四年,每到中秋、春节前,我都要调查云儿香的制售情况,结果发现,制售者一年比一年少。

创办公司 守护传承


  为了将这项古老的手工艺传承下去,2010年米鸿德创办了交城县鸿泽制香有限公司,位于交城县大营村,占地2 000平方米,厂房600平方米,办公区域50平方米,展厅30平方米。设备机器15台,员工人数20名,技术人员3名,管理人员2名,销售人员2名,年销售额100余万元。
  传承的是文化,创新的是未来。为了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开发和保护,保证质量和品质,交城县鸿泽制香有限公司加快了生产设施改造和科研步伐,开发出图形丰富的“云香”系列产品,除传统“福”“禄”“寿”“喜”字等多种图案外,还设计出花鸟鱼虫等图案,不仅在逢年过节时使用,还推出了在白事上使用的系列产品,扩大了这一传统习俗的使用范围,还研发出了独具特色的新型科技产品空心香(也称倒流香)。传统实心香不能油烟分离,会对室内外环境造成污染。而倒流香或空心线香,能油烟分离,减少污染60%以上,而香味不减。
  目前,该公司可以生产板香、大香、空香、盘香、万寿香、云香等数十个品种,年生产力达到200吨,年销售额可达100万元,可带动交城县大营村经济发展,解决30~50户贫困村民的就业问题。
  “明窗延静书,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当时戒定慧,妙供均人天;我岂不清友,于今心醒然。炉烟袅孤碧,云缕霏数千。”这是南宋诗人陈去非的一首名为《焚香》的诗。诗中充分体现了古人對香的认识与鉴赏。充满交城乡土气息、带着灵性和吉祥意味的云儿香,曾经是多么闪耀,可是现在却走着一条下坡路,究竟还有多少生存空间。“在我们心中,传统永远是一个无法割断的牵挂。因为没有传统的云儿香,过节就没啥意思了。”米鸿德说,“只要中秋节、春节不消亡,云儿香就不会消亡”。云儿香不会没落,它有自己生存的理由和发展空间。这种传统手艺的存在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像这种做手工活的人还有很多。
  这也许是一条越来越寂寞的传承之路,但米鸿德说他会一直坚持下去。

传承人档案:


  米鸿德,1964年出生,吕梁市交城县西营镇大营村人,交城县鸿泽制香有限公司总经理,“交城云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6岁随父米承祖学习传统云香制作技艺,执业40余年。
  2009年,吕梁市人民政府公布“交城云香制作技艺”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年,创建交城县鸿泽制香有限公司,任总经理。同年,获吕梁市首届民间艺术文化节金奖;
  201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交城云香制作技艺”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5年参加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承办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培训班,完成相关课程学习;
  2016年,荣获交城县职工劳模,工艺创新工作室带头人;
  2017年,荣获交城县“劳动模范”光荣称号;同年,入选“非公有制领域文化人才库”;
  2018年,交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会成立,被推选为首任会长。
  传承家谱:
  第一代:米金良(米鸿德曾祖),交城县大营村人,传统手工制作云香、板香工艺。
  第二代:米福斗(米鸿德祖父)继承上辈传统手工制作云香、板香工艺。
  第三代:米承祖(米鸿德父亲),继承上辈传统手工制作云香、板香工艺。
  第四代:米鸿德,随父亲米承祖学习传统手工制作云香、板香工艺,并创建制香公司,改变过去家庭农闲作坊形式,并在工艺与材料上有所改进。“交城云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第五代:米男(米鸿德儿子),继承父辈传统手工制作云香、板香工艺。“交城云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其他文献
绛州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跟其他地区大致相同,主要包括选材、制板、绘稿、上稿、雕刻、印刷、填色、装裱等。  第一步:选材、制板  绛州木版年画的板材多用当地多产的枣木、杜梨木、梨木、果木等坚硬耐磨的材质。木板经过解板、阴干后,再经过浸泡、蒸煮、烘烤、封蜡等程序才可备用。这样做出的板雕刻时不起毛、不掉块、易行刀,而且虫不蛀,经久耐用。  第二步:创作画稿  创作画稿大致有两种方式:一是画工自己创作。如“
期刊
民间工艺美术是民众精神需求的一种产物,绛州木版年画斑驳的画卷中凝聚着共同的民族记忆,祝福祈祥、镇恶避邪等已成为这类民间美术品的重要内涵。  《关公读春秋》  《关公读春秋》,也叫《夜读春秋》。“画中关公头着巾饰,身披铠甲战袍,身后站着周仓,头戴倒缨盔,双手护持偃月刀;身前站义子关平,身着铠甲腰裙,头戴武盔,腰带宝剑护卫。线条匀称,疏密有致,人物主次分明,刻工精细。”《关公读春秋》明代古版  《春牛
期刊
《门神》  山西绛州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发端于宋金,兴盛于明清。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绛州木版年画逐渐进入衰落期,原有的作坊均已停产歇业,老版也散失民间,这一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局面。怀着对文化遗产惨遭破坏的痛心和对木版年画的痴迷,山西新绛县文化局退休干部吴百锁决心抢救绛州木版年画这一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  在多年不断收集抢救古版、学习版画技艺的基础上,吴百锁于2007年创建了绛州木版年画研制所(二天
期刊
云香制作工艺  工具、器材:  压条器(桩子、筒子、杠子)、箩儿(承载香条在阳光下曝晒干燥的器具)、香案(承载压制出的柔软香条并进行排列成形、切割、裁刀)、大香匙(穿楗的器具)、云香模(“拐子”、浅缸、分匙、小香匙)  选料:  原材料 主要包括骨料、黏结料、助燃料、香料。骨料主要是“末子”(木粉),要求没有异味,是从杨、柳、柞、椴木之类干燥而新鲜的木材粉碎而来。细度一般在100目左右。传统黏结料
期刊
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恒星诞生壮丽景象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欧洲航天局(ESA)的联合项目——哈勃太空望远镜为NGC 1365星系拍摄了一幅令人惊叹的图像,这是一个遥远的恒星形成的地方。明亮的蓝色和炽热的橙色漩涡位于天炉座中,向我们展示恒星刚刚形成的位置以及未来恒星“育婴室”的尘土飞扬的场所。浅蓝色区域表明了数百颗“婴儿恒星”的存在,这些“婴儿恒星”是由星系外臂内的气体和尘埃凝聚形成的。
期刊
回首2017年,手机领域出现了许多充满潜力和前景的新技术,这些技术促使着行业更新迭代的速度日益加快,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精彩。也是從这一年开始,智能手机的发展进入了第二个时期,智能手机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新的流行元素,例如火爆一时的全面屏、面部识别、人工智能、结构光传感器、Face ID、无线充电、快充、前后置双摄等各种黑科技登陆手机圈,甚至连一些概念中的柔性折叠屏幕、屏下指纹也是蠢蠢欲动。
期刊
晋绣,包含有硬质绣、布贴绣、绒绣、堆锦绣等多种工艺类型,这些品种各具特色,相互辉映。创作题材有人物、龙凤、花鸟鱼虫、民俗故事、民间哲理等,以构图饱满匀称、配色大胆豪放、色彩对比鲜明且过渡极其自然、色调热烈喜庆、针法细腻别致为最大特点。这些工艺特色相互映衬,為晋绣赋予了华丽美观的艺术效果和意蕴深厚的文化内涵。  作为一种民间实用品和观赏艺术品,晋绣制作工艺特殊,选料、器具和制作均具有地方独特性、大众
期刊
作为我国含能材料(火炸药)的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泽山所面对的火炸药科研事业,是高温高能的“热”学问,但他却一直保持着稳重冷静的性格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甘坐“冷”板凳。在60多年的科研中,他选定一个课题就要做出成果,力求“每一口井都挖出水”,为国防事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率先攻克废弃火炸药再利用、发现低温感含能材料、提高发射药能量利用率,到发明高能量密度装
期刊
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名单公布后,对这位鲜少在媒体上露面的科学家,不少人都发出了好奇的一问。一辈子与病毒打交道,作为我国分子病毒学和基因工程药物的开拓者,侯云德说:“认识世界的目的应当是要改变世界,学习病毒学、研究病毒学,目的应当是预防和控制病毒,为人类作出更加切身的贡献。”  集毕生精力编织传染病防控网络  2008年,侯云德79岁。这一年,他被国务院任命为“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
期刊
光阴荏苒,岁月不歇,当你收到本期杂志的时候,已是崭新的2017年。撕下2016年日历的最后一页,回望来时的路,风沙吹老了时光,却吹不走我们撒播科学种子的拳拳初心。  一路上,我们报道科学大事件——引力波、长征七号火箭升空以及天宫与神舟的“完美之吻”,我们关注人工智能、VR技术以及无人驾驶等前沿科技动态,我们也反思疫苗安全以及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的保护,科学解读社区百姓的热议话题、崇尚阳光闲适的生活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