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一个北大法学院大三学生的事件让人触目惊心,2019年10月9日,这位女学生服药自杀陷入昏迷后再未醒来,已被医生宣布“脑死亡”。根据报道中女孩母亲的陈述,以及后续曝光的聊天记录来看,这场悲剧的发生可能与女孩经历的一段“不寻常”的恋爱有关。
在这段关系中,与女孩交往的高一级学长曾介意她“不是处女”。最开始,当男方强调“女孩的第一次是最美好的东西”时,女孩还能给予明确反驳:“我最美好的东西是我的将来”。但不久之后,她发生了非常明显的转变,开始陷入自我否定。她和朋友的聊天中提到,“自己跟男方在一起已经不是因为开心,而是因为害怕”。在与男方的对话中也提到,“我想让你远离我这种垃圾,我是一个毫无价值的女孩”。在朋友的眼里,女孩已经从一个拥有健康人生观和恋爱观的独立现代女大学生,变成了一个容易产生罪恶感和自我厌恶的“小女人”。女孩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变成这样:“我自己都害怕了,我已经不是我了,我已经不为自己活着了”。交往过程中,男方还曾向女孩提出过拍裸照、先怀孕再流产留下病历单、做绝育手等要求。轻生前,女孩给男方发微信时说:“遇到了熠熠闪光的你而我却是一块垃圾。”女孩最后一条仅自己可见的微博写着:“我命由天不由我。”
在事件引起广泛关注之后,除了对这场“扭曲关系”的猎奇和质疑,也有许多人关注到这场关系中隐匿的精神控制和精神暴力。有人用“PUA”来形容其中的情感操控,PUA,英文名“pick-upartist”,字面意思是搭讪艺术家。最开始是帮助性格内敛,不擅言谈的男性提高情商的。进入中国后,经过十多年的野蛮生长。PUA逐渐变异成了“情感控制”。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煤气灯效应”。它来自希区柯克的电影《煤气灯》。影片里,钢琴师安东为了将妻子宝拉所要继承的大额财产据为己有,一面将自己伪装成潇洒体贴的丈夫,另一面又不断使用各种心理战术,联合家中的女佣企图将妻子逼疯。故意给她精神暗示。当煤气灯摇曳,忽明忽暗时,丈夫坚称煤气灯没问题,有问题的是妻子的眼睛。久而久之,妻子渐渐就相信,自己是真的不正常。在丈夫缜密的心理操纵下,宝拉逐渐变得神经兮兮,怀疑现实、质疑自己,最后在精神上几乎完全依附于安东。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女性,在成长路上的负面声音,像慢性毒素,腐蚀她们的自信,价值感,主体性。当别有用心之人利用这一点乘虚而入时,她们根本没有招架之力。这就相当于在镜子上画了个人像,一个丑陋的、无力的、灰头土脸的人。并将这面镜子递到面前,说:“看,这就是你。”对此,已经习惯被打压的女孩不会有任何怀疑。她的第一反应是消化对方的谴责,而不是苏醒和反抗,或者期待有更好的人来爱自己。这些傻女孩从来不明白:你可以爱一个人低至尘埃,可是没有人会爱尘埃里的你。
美国心理学家Robin Stern曾经受电影《煤气灯下》的启发,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写了一本相关书籍《煤气灯效应:远离情感暴力和操纵狂》。她总结“煤气灯”的阴险本质,认为“这是一种难以识别的情感虐待和操纵,甚至更难摆脱”。
情感操控随处可见
“对某人进行情感操纵”并非大多数煤气灯人的本意,毕竟,极少有人会处心积虑地想要折磨自己爱的人。然而,陷于各种复杂关系中的人们,多从相处初期的“我爱你,所以我甘愿为你付出”,逐渐发展到打着关心的旗号不断进行要求和索取,认为自己做的都是为了对方好,从而演变成“我爱你,所以你应该听我的”。
这类人在亲子和夫妻关系之中较为常见。例如,一些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交流时,习惯性地对其进行打压,否认孩子自己的感受、认知和判断,使得这样的孩子自幼年起便从内心对父母造成非正常的心理依附,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从而全盘接受父母的安排。
“你从小做事拖沓,能不能像隔壁小明那样要点强啊?”“你脾气太差了,除了我没人受得了你。”“你可不可以不要疑神疑鬼的了?你想多了,我和她什么都没有。”……一旦这些话从身边人的口中听得多了,人们便会在潜意识中开始相信——我真的就是你说的那样。于是,无限的自卑和沮丧。但事实上,建设性的批评是有益于自身发展的,而持续的、负面的批判会严重打击人的自信心。
“煤气灯人”的主要表现
操纵者们会在关系中可能表现出来的10点迹象:
1.较为自恋、以自我为中心;
2.利用你的弱点进行嘲讽、攻击,批评你的一举一动,贬低你的自身价值;
3.树立权威,假装自己无所不知地了解你,甚至试着说服你,你所相信的是错的,是在进行自我欺骗;
4.试图让你相信,除了他们以外所有人都在欺骗你,会做对你有害的事情;
5.让你觉得你的想法和感受并不重要;
6.使你怀疑自己的理智;
7.他们并不一直对你很差劲,时不时地会给你一些甜头,不断使用正强化和负强化去操纵你迎合他们的要求做事。这种情绪、态度上的不稳定使你感到困惑,并开始质疑一切;
8.倾向于选择性记忆,他们有时会否认自己说过的话和做过的承诺;
9.由于认为自身的形象应是“高大的”,一旦出现问题便推卸责任,并通过撒谎、掩饰等方式将错误归咎于你或者他人;
10.善于扭曲事实,并给出一个既长、又非常复杂的论证过程使其更有利于证明自己的观点。
那么,如果遇到了煤气灯人,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免遭其控制?以及,如何避免我们自己成为一个煤气灯人?
如何规避伤害?
1.涉及到自己的原则和底线问题,一定不要退让;当对方提出带有冒犯性的要求,无论是拍亲密照片,还是无止境打探你过往的情史,但凡你觉得不舒服,不要纠结,干脆利落地回绝。再爱一个人,也不要割让自己的尊严,去博取对方的眷顾。如果对方硬要把他的欲望凌驾于你的意志之上,那么很显然,他一定不是个理想的恋爱对象。
2.与人交往,要看他品行的最低处。最终决定两个人能走多远的,不是好的时候有多好,而是彼此坏的一面有多坏。试想一下,如果对方品行的最低处,成为日常交往的常态,你还愿意跟这个人共度余生吗?
3.拒绝一切打压行径。情感控制最大的特点是,当关系趋于稳定后,一定会开始挑你刺。哪怕打击后面紧跟的是鼓励,也请你立刻在心里敲响警钟。但凡一个男人,让你感觉到自卑、患得患失,不管他是不是练了什么邪术,都不值得你托付终身。
此外,认清自己,相信第一直觉。其次,不断丰富社交圈。一旦封闭自己,就等于削减了自己的信息获取來源,继而更容易相信“一家之言”。孤立自己相当于给予别人更多的专断控制权。因此,我们应让自己不断接触到新的朋友、扩大自己的社交圈,接受来自多渠道的思想。一旦遇到心理上的疑惑,也可将问题抛给一些我们信任的人,以免在独自解决问题时钻牛角尖。第三,拥有犯错的勇气。大多数被“煤气灯操纵”的人,都是极度自卑、害怕缺点被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的人。第四,学会承担责任,掌管自己的生活。记录下生活琐事、工作任务、行程安排等,从而做到对自己的生活心中有数。这是一个好习惯。保持生活和工作的井井有条,可避免自己过于依赖他人,轻易使自己陷入混乱危机。第五,永远爱自己。主动发现和记录自己的优点,哪怕它很小,很容易被忽视。最后,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一旦确认自己已经被“煤气灯操纵”了,我们应尽快、主动地做出一些行动,以打破对方的操纵。操控者之所以能够持续操控,正是因为我们被引导着做出了他们预想的反应,这使他们发现操控是有效的、能够达到目的。若我们反其道而行之,不给予他们所要的反馈,则有助于改变这一模式。而当自己没有办法完全逃离操纵者的掌控时,积极寻求外界力量。
请记住,真正爱你的人,从他眼中,你看到自己的倒影,虽不完美,却也是闪着光的存在。
在这段关系中,与女孩交往的高一级学长曾介意她“不是处女”。最开始,当男方强调“女孩的第一次是最美好的东西”时,女孩还能给予明确反驳:“我最美好的东西是我的将来”。但不久之后,她发生了非常明显的转变,开始陷入自我否定。她和朋友的聊天中提到,“自己跟男方在一起已经不是因为开心,而是因为害怕”。在与男方的对话中也提到,“我想让你远离我这种垃圾,我是一个毫无价值的女孩”。在朋友的眼里,女孩已经从一个拥有健康人生观和恋爱观的独立现代女大学生,变成了一个容易产生罪恶感和自我厌恶的“小女人”。女孩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变成这样:“我自己都害怕了,我已经不是我了,我已经不为自己活着了”。交往过程中,男方还曾向女孩提出过拍裸照、先怀孕再流产留下病历单、做绝育手等要求。轻生前,女孩给男方发微信时说:“遇到了熠熠闪光的你而我却是一块垃圾。”女孩最后一条仅自己可见的微博写着:“我命由天不由我。”
在事件引起广泛关注之后,除了对这场“扭曲关系”的猎奇和质疑,也有许多人关注到这场关系中隐匿的精神控制和精神暴力。有人用“PUA”来形容其中的情感操控,PUA,英文名“pick-upartist”,字面意思是搭讪艺术家。最开始是帮助性格内敛,不擅言谈的男性提高情商的。进入中国后,经过十多年的野蛮生长。PUA逐渐变异成了“情感控制”。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煤气灯效应”。它来自希区柯克的电影《煤气灯》。影片里,钢琴师安东为了将妻子宝拉所要继承的大额财产据为己有,一面将自己伪装成潇洒体贴的丈夫,另一面又不断使用各种心理战术,联合家中的女佣企图将妻子逼疯。故意给她精神暗示。当煤气灯摇曳,忽明忽暗时,丈夫坚称煤气灯没问题,有问题的是妻子的眼睛。久而久之,妻子渐渐就相信,自己是真的不正常。在丈夫缜密的心理操纵下,宝拉逐渐变得神经兮兮,怀疑现实、质疑自己,最后在精神上几乎完全依附于安东。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女性,在成长路上的负面声音,像慢性毒素,腐蚀她们的自信,价值感,主体性。当别有用心之人利用这一点乘虚而入时,她们根本没有招架之力。这就相当于在镜子上画了个人像,一个丑陋的、无力的、灰头土脸的人。并将这面镜子递到面前,说:“看,这就是你。”对此,已经习惯被打压的女孩不会有任何怀疑。她的第一反应是消化对方的谴责,而不是苏醒和反抗,或者期待有更好的人来爱自己。这些傻女孩从来不明白:你可以爱一个人低至尘埃,可是没有人会爱尘埃里的你。
美国心理学家Robin Stern曾经受电影《煤气灯下》的启发,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写了一本相关书籍《煤气灯效应:远离情感暴力和操纵狂》。她总结“煤气灯”的阴险本质,认为“这是一种难以识别的情感虐待和操纵,甚至更难摆脱”。
情感操控随处可见
“对某人进行情感操纵”并非大多数煤气灯人的本意,毕竟,极少有人会处心积虑地想要折磨自己爱的人。然而,陷于各种复杂关系中的人们,多从相处初期的“我爱你,所以我甘愿为你付出”,逐渐发展到打着关心的旗号不断进行要求和索取,认为自己做的都是为了对方好,从而演变成“我爱你,所以你应该听我的”。
这类人在亲子和夫妻关系之中较为常见。例如,一些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交流时,习惯性地对其进行打压,否认孩子自己的感受、认知和判断,使得这样的孩子自幼年起便从内心对父母造成非正常的心理依附,认为自己“做什么都是错的”,从而全盘接受父母的安排。
“你从小做事拖沓,能不能像隔壁小明那样要点强啊?”“你脾气太差了,除了我没人受得了你。”“你可不可以不要疑神疑鬼的了?你想多了,我和她什么都没有。”……一旦这些话从身边人的口中听得多了,人们便会在潜意识中开始相信——我真的就是你说的那样。于是,无限的自卑和沮丧。但事实上,建设性的批评是有益于自身发展的,而持续的、负面的批判会严重打击人的自信心。
“煤气灯人”的主要表现
操纵者们会在关系中可能表现出来的10点迹象:
1.较为自恋、以自我为中心;
2.利用你的弱点进行嘲讽、攻击,批评你的一举一动,贬低你的自身价值;
3.树立权威,假装自己无所不知地了解你,甚至试着说服你,你所相信的是错的,是在进行自我欺骗;
4.试图让你相信,除了他们以外所有人都在欺骗你,会做对你有害的事情;
5.让你觉得你的想法和感受并不重要;
6.使你怀疑自己的理智;
7.他们并不一直对你很差劲,时不时地会给你一些甜头,不断使用正强化和负强化去操纵你迎合他们的要求做事。这种情绪、态度上的不稳定使你感到困惑,并开始质疑一切;
8.倾向于选择性记忆,他们有时会否认自己说过的话和做过的承诺;
9.由于认为自身的形象应是“高大的”,一旦出现问题便推卸责任,并通过撒谎、掩饰等方式将错误归咎于你或者他人;
10.善于扭曲事实,并给出一个既长、又非常复杂的论证过程使其更有利于证明自己的观点。
那么,如果遇到了煤气灯人,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免遭其控制?以及,如何避免我们自己成为一个煤气灯人?
如何规避伤害?
1.涉及到自己的原则和底线问题,一定不要退让;当对方提出带有冒犯性的要求,无论是拍亲密照片,还是无止境打探你过往的情史,但凡你觉得不舒服,不要纠结,干脆利落地回绝。再爱一个人,也不要割让自己的尊严,去博取对方的眷顾。如果对方硬要把他的欲望凌驾于你的意志之上,那么很显然,他一定不是个理想的恋爱对象。
2.与人交往,要看他品行的最低处。最终决定两个人能走多远的,不是好的时候有多好,而是彼此坏的一面有多坏。试想一下,如果对方品行的最低处,成为日常交往的常态,你还愿意跟这个人共度余生吗?
3.拒绝一切打压行径。情感控制最大的特点是,当关系趋于稳定后,一定会开始挑你刺。哪怕打击后面紧跟的是鼓励,也请你立刻在心里敲响警钟。但凡一个男人,让你感觉到自卑、患得患失,不管他是不是练了什么邪术,都不值得你托付终身。
此外,认清自己,相信第一直觉。其次,不断丰富社交圈。一旦封闭自己,就等于削减了自己的信息获取來源,继而更容易相信“一家之言”。孤立自己相当于给予别人更多的专断控制权。因此,我们应让自己不断接触到新的朋友、扩大自己的社交圈,接受来自多渠道的思想。一旦遇到心理上的疑惑,也可将问题抛给一些我们信任的人,以免在独自解决问题时钻牛角尖。第三,拥有犯错的勇气。大多数被“煤气灯操纵”的人,都是极度自卑、害怕缺点被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的人。第四,学会承担责任,掌管自己的生活。记录下生活琐事、工作任务、行程安排等,从而做到对自己的生活心中有数。这是一个好习惯。保持生活和工作的井井有条,可避免自己过于依赖他人,轻易使自己陷入混乱危机。第五,永远爱自己。主动发现和记录自己的优点,哪怕它很小,很容易被忽视。最后,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一旦确认自己已经被“煤气灯操纵”了,我们应尽快、主动地做出一些行动,以打破对方的操纵。操控者之所以能够持续操控,正是因为我们被引导着做出了他们预想的反应,这使他们发现操控是有效的、能够达到目的。若我们反其道而行之,不给予他们所要的反馈,则有助于改变这一模式。而当自己没有办法完全逃离操纵者的掌控时,积极寻求外界力量。
请记住,真正爱你的人,从他眼中,你看到自己的倒影,虽不完美,却也是闪着光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