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ERP系统对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作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同时也是费用发生、成本形成的过程。成本计算,就是对实际发生各种费用的信息进行处理。计算成本,总是计算某个具体对象的成本。而企业规模有大有小,经营性质和项目各不相同,因而如何组织成本的计算,如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实际情况而定。
关键词:ERP系统;工业企业;成本核算;重要作用;
一个企业发生的费用种类繁多,制造某个对象的过程又是由各个部门、各项生产要素密切配合,经过很多环节才最终形成的。
1.ERP成本核算流程
1.1标准成本计算
计算某一产成品或半成品的標准成本,既要包括本层发生的加工成本(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又要包括底下各层发生的加工成本,还要包括本层及底下各层消耗的原材料(采购物料)成本。在计算标准成本时,既不能漏记某一项成本,也不能重复计算某一项成本。
1.2实际成本计算及会计处理
(1)生产领用的原材料成本。直接材料实际成本(不含价格差异)=实际发放的材料数量×材料标准价格。在上述计算公式中,直接材料实际成本的计算一般采用标准价格,而不是实际价格。材料价格差异可以在材料购入时认定,也可在领料时认定,但在材料购入时认定可以及早发现差异,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因此,ERP系统一般在材料购入时确认价格差异,进货时以标准价格记入“原材料”账户,实际价格与标准价格之差记入“材料采购价格差异”账户,生产发料时,将领用的材料的价格差异,从“材料采购价格差异”账户转入“材料使用价格差异”账户,以反映使用原材料的实际成本。(2)生产领用的半成品成本。半成品的实际成本(不含价格差异)=实际发放的半成品数量×半成品标准成本。对于产成品和大多数中间产品的加工及装配,其领用的往往不是原材料,而是半成品。因为直接人工成本是采用预计人工费率计算,而不是采用实际人工费率计算的。因此,计算成本时记录的直接人工成本与实际发生的直接人工成本会有一定的差异。通过设立“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人工分配”两个账户,实际发生的直接人工成本记在“直接人工成本”账户的借方,而已分配的直接人工成本记在“直接人工分配”账户的贷方,两个账户的差额即反映其中的差异。
1.3成本差异处理
成本差异包括“材料使用价格差异”账户、“材料用量差异”账户、“直接人工差异”账户及“制造费用差异”账户反映的差异,还包括“直接人工分配”账户与“直接人工成本”账户之间的差异,“制造费用分配”账户与“制造费用”总账账户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每个月都会发生,但一般在年末才进行处理,因为各月的差异总会或多或少地相互抵消,使得年末的差异余额很小。在年末如果这些差异金额不大,比较简单的处理方法,是将其转入“产品销售成本”账户。如果金额大,可将其在“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和“产品销售成本”账户之间按比例分配。而“材料采购价格差异”账户的金额,作为库存原材料成本的一部分,不需要另外处理。
2.ERP成本核算
ERP系统每一种制造物料(包括半成品、产成品)的加工和装配都要生成相应的生产订单,通过生产订单来进行管理。生产订单的处理步骤包括:生产订单的生成、生产订单的下达、发料、报告工时、报告完工、产品入库、订单结算等。ERP系统的成本计算采用分项逐步结转分步法,在生产订单执行的过程中实时计算成本,每一份生产订单的成本对应于半成品或产成品的成本,所以对ERP系统而言,采用分项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成本,实际上就是按生产订单进行成本核算。ERP系统的成本类型有标准成本、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和模拟成本。标准成本作为管理控制的工具,便于制定计划、改善业绩评价并方便产品成本计算。实际成本用于反映生产实际情况,在生产订单完工时,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并结算出成本差异。ERP系统的成本核算大多采用标准成本制度。但由于ERP系统是一个集成的系统,在生产的过程中,按照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实时地将生产领料、工时核算、产成品或半成品入库业务集成到财务,及时地计算生产成本并分析成本差异,而不是到月末或整个产品完工时才计算产品成本。因此,ERP系统的成本核算与一般的成本核算有很大的区别。ERP系统的成本计算需要用到费率(费用分配率),包括直接人工费率和制造费用费率,并且ERP系统中的费率均是预计的费率。直接人工费率=直接人工费用/生产人工工时,制造费用费率=制造费用/机器运行时间或生产人工工时。在计时工资制下,一定时期内,工人工资(含14%的福利费)不会发生变动,事先能对直接人工费率进行准确的预计,但实际应发工资的确切金额一般到月末才能知道,而制造费用要到月末才能知道实际发生额,生产订单的成本计算是在生产订单执行的过程中实时计算的,所以ERP系统的成本计算只能使用预计费率。
3.产品生产成本计算的基本要求
3.1合理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所谓成本计算对象,就是费用归集的对象.或者说是成本归属的对象。进行成本计算,必须首先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如果成本计算对象确定得不准确或不恰当,就会大大增加成本计算的难度,计算出来的成本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甚至不能完成成本计算的任务。如何确定成本计算的对象呢?一般来说,成本计算的对象就是各种耗费的受益物,也就是耗费各种投入品后形成的产出物,是"制造"活动取得的直接成果,即"产品"。如工厂生产的工业品、农场生产的粮食、学校培养的学生、文艺组织摄制的电影、电视剧、演出的剧目等,都是一种"产品",都是成本的计算对象。
3.2恰当确定成本计算期。所谓成本计算期,就是多长时间计算一次成本。从理论上说,产品成本计算期应该与产品的生产周期相--致。但这种情况只适合于企业的生产过程为一批(件)接一批(件),即第一批(件)完工了再生产第二批(件)的情况。而事实上现代企业的生产大都采用流水线的形式,不是一批接一批地生产,而是不断投产,不断完工,绵延不断,无法分清前后批次。在这种情况下,按批计算成本显然是很困难的,只有人为地划分成本计算期(一般是以一个月作为一个成本计算期),成本计算才有可行性。
3.3正确选择成本计算的方法。由于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成本的具体计算方式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经过人们的长期实践,形成了几种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即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等。
恰当地确定成本计算的对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企业的规模、生产组织形式和技术特点不同,成本计算的对象也会不一样。例如,有的企业只生产最终的产成品,而有的企业除生产最终的产成品外,还生产各种各样的半成品。有的企业是采用大批量生产,而有的企业是采用小批量生产,甚至是单件生产等。如果企业的产品不是成批生产,且只有一个步骤,一般可以直接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这种方法称为品种法。如果产品生产是以按批生产为主,则以批次作为成本的计算对象,这种方法称为分批法。如果产品生产要分成若干个步骤,中间有半成品,并且产品是连续不断的大量生产或大批量的生产,则以每个步骤的半成品和最终产品为成本的计算对象,这种方法称为分步法。
参考文献:
[1]刘海月.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比较优势分析[J].学术交流,(08).
[2]蒋维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思维模式的系统构建[J].国际经济合作,(03).
[3]周松涛.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SWOT分析[J].企业活力,(03).
(作者单位:广东建远建筑装配工业有限公司)
关键词:ERP系统;工业企业;成本核算;重要作用;
一个企业发生的费用种类繁多,制造某个对象的过程又是由各个部门、各项生产要素密切配合,经过很多环节才最终形成的。
1.ERP成本核算流程
1.1标准成本计算
计算某一产成品或半成品的標准成本,既要包括本层发生的加工成本(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又要包括底下各层发生的加工成本,还要包括本层及底下各层消耗的原材料(采购物料)成本。在计算标准成本时,既不能漏记某一项成本,也不能重复计算某一项成本。
1.2实际成本计算及会计处理
(1)生产领用的原材料成本。直接材料实际成本(不含价格差异)=实际发放的材料数量×材料标准价格。在上述计算公式中,直接材料实际成本的计算一般采用标准价格,而不是实际价格。材料价格差异可以在材料购入时认定,也可在领料时认定,但在材料购入时认定可以及早发现差异,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因此,ERP系统一般在材料购入时确认价格差异,进货时以标准价格记入“原材料”账户,实际价格与标准价格之差记入“材料采购价格差异”账户,生产发料时,将领用的材料的价格差异,从“材料采购价格差异”账户转入“材料使用价格差异”账户,以反映使用原材料的实际成本。(2)生产领用的半成品成本。半成品的实际成本(不含价格差异)=实际发放的半成品数量×半成品标准成本。对于产成品和大多数中间产品的加工及装配,其领用的往往不是原材料,而是半成品。因为直接人工成本是采用预计人工费率计算,而不是采用实际人工费率计算的。因此,计算成本时记录的直接人工成本与实际发生的直接人工成本会有一定的差异。通过设立“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人工分配”两个账户,实际发生的直接人工成本记在“直接人工成本”账户的借方,而已分配的直接人工成本记在“直接人工分配”账户的贷方,两个账户的差额即反映其中的差异。
1.3成本差异处理
成本差异包括“材料使用价格差异”账户、“材料用量差异”账户、“直接人工差异”账户及“制造费用差异”账户反映的差异,还包括“直接人工分配”账户与“直接人工成本”账户之间的差异,“制造费用分配”账户与“制造费用”总账账户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每个月都会发生,但一般在年末才进行处理,因为各月的差异总会或多或少地相互抵消,使得年末的差异余额很小。在年末如果这些差异金额不大,比较简单的处理方法,是将其转入“产品销售成本”账户。如果金额大,可将其在“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和“产品销售成本”账户之间按比例分配。而“材料采购价格差异”账户的金额,作为库存原材料成本的一部分,不需要另外处理。
2.ERP成本核算
ERP系统每一种制造物料(包括半成品、产成品)的加工和装配都要生成相应的生产订单,通过生产订单来进行管理。生产订单的处理步骤包括:生产订单的生成、生产订单的下达、发料、报告工时、报告完工、产品入库、订单结算等。ERP系统的成本计算采用分项逐步结转分步法,在生产订单执行的过程中实时计算成本,每一份生产订单的成本对应于半成品或产成品的成本,所以对ERP系统而言,采用分项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成本,实际上就是按生产订单进行成本核算。ERP系统的成本类型有标准成本、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和模拟成本。标准成本作为管理控制的工具,便于制定计划、改善业绩评价并方便产品成本计算。实际成本用于反映生产实际情况,在生产订单完工时,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并结算出成本差异。ERP系统的成本核算大多采用标准成本制度。但由于ERP系统是一个集成的系统,在生产的过程中,按照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实时地将生产领料、工时核算、产成品或半成品入库业务集成到财务,及时地计算生产成本并分析成本差异,而不是到月末或整个产品完工时才计算产品成本。因此,ERP系统的成本核算与一般的成本核算有很大的区别。ERP系统的成本计算需要用到费率(费用分配率),包括直接人工费率和制造费用费率,并且ERP系统中的费率均是预计的费率。直接人工费率=直接人工费用/生产人工工时,制造费用费率=制造费用/机器运行时间或生产人工工时。在计时工资制下,一定时期内,工人工资(含14%的福利费)不会发生变动,事先能对直接人工费率进行准确的预计,但实际应发工资的确切金额一般到月末才能知道,而制造费用要到月末才能知道实际发生额,生产订单的成本计算是在生产订单执行的过程中实时计算的,所以ERP系统的成本计算只能使用预计费率。
3.产品生产成本计算的基本要求
3.1合理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所谓成本计算对象,就是费用归集的对象.或者说是成本归属的对象。进行成本计算,必须首先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如果成本计算对象确定得不准确或不恰当,就会大大增加成本计算的难度,计算出来的成本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甚至不能完成成本计算的任务。如何确定成本计算的对象呢?一般来说,成本计算的对象就是各种耗费的受益物,也就是耗费各种投入品后形成的产出物,是"制造"活动取得的直接成果,即"产品"。如工厂生产的工业品、农场生产的粮食、学校培养的学生、文艺组织摄制的电影、电视剧、演出的剧目等,都是一种"产品",都是成本的计算对象。
3.2恰当确定成本计算期。所谓成本计算期,就是多长时间计算一次成本。从理论上说,产品成本计算期应该与产品的生产周期相--致。但这种情况只适合于企业的生产过程为一批(件)接一批(件),即第一批(件)完工了再生产第二批(件)的情况。而事实上现代企业的生产大都采用流水线的形式,不是一批接一批地生产,而是不断投产,不断完工,绵延不断,无法分清前后批次。在这种情况下,按批计算成本显然是很困难的,只有人为地划分成本计算期(一般是以一个月作为一个成本计算期),成本计算才有可行性。
3.3正确选择成本计算的方法。由于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成本的具体计算方式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经过人们的长期实践,形成了几种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即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等。
恰当地确定成本计算的对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企业的规模、生产组织形式和技术特点不同,成本计算的对象也会不一样。例如,有的企业只生产最终的产成品,而有的企业除生产最终的产成品外,还生产各种各样的半成品。有的企业是采用大批量生产,而有的企业是采用小批量生产,甚至是单件生产等。如果企业的产品不是成批生产,且只有一个步骤,一般可以直接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这种方法称为品种法。如果产品生产是以按批生产为主,则以批次作为成本的计算对象,这种方法称为分批法。如果产品生产要分成若干个步骤,中间有半成品,并且产品是连续不断的大量生产或大批量的生产,则以每个步骤的半成品和最终产品为成本的计算对象,这种方法称为分步法。
参考文献:
[1]刘海月.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比较优势分析[J].学术交流,(08).
[2]蒋维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思维模式的系统构建[J].国际经济合作,(03).
[3]周松涛.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SWOT分析[J].企业活力,(03).
(作者单位:广东建远建筑装配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