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世纪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成为难题。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疲倦,缺乏主動性,再加上小学时期是打基础的最佳阶段,因此,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刻不容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兴趣非常必要,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积极性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积极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在学习中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在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要將知识点进行引导,然后使学生自己发挥思考能力。如果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不要一味的给出答案,贯通给学生一些知识点,先让他们自己进行思考、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因为数学很多内容都来自于生活,只有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才能更好的实现和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讲解加减乘除这一类的知识,在课后就可以鼓励和安排学生自己去商场或便利店买东西,这样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理论知识,还会把数学知识用于生活实践,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更加增加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在喜欢的数学教师教课,没有巨大压力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接受数学知识的灌输,以顽强的学习毅力来不断取得进步。所以老师要适当地放下高姿态,课堂上是知识的传播者,课下是学生心声的忠实聆听者,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并且不断改进,给予学生人文关怀,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面向全体师生,一视同仁,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动力。比如,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学习轴对称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身边所有是对称图形的物体,在有限的时间内看谁找的多并给予鼓励,因为学生乐于参加竞赛性质的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克服学生羞怯的心理障碍,增加师生互动,使学生保持身心愉悦,提高积极性。
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动口、动手、动耳、动脑,去实际操作、体验和表现,实现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自主参与和合作。根据这一理念,我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有意识将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与他们已有的生活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并充分利用学生生活创设情境,促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阶段,对于任何新鲜事物都存在一定的好奇心理,因此,老师需要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积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学习过程中,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做好示范作用,通过自身示范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此外,学生处于小学阶段的动手能力十分活跃,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老师在讲解分数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图形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和理解。此外,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如:老师在讲解速度、距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时,组织学生通过扮演汽车、公路角色的形式,进而模拟动态化的变化形式,老师通过这样的形式,才能够积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与此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旦没有危险性的教学活动,便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尝试和模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在等待中促进课堂动态生成
现代教学提出,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这是对传统教学中严格照搬,高度程序化教学的根本变革。 传统教学中过于重视预设,教学只是机械地执行预设,不敢有丝毫逾越,看似教学过程更加流畅,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而实际上将学生的思维牢牢地束缚在固定的条框内,抹杀了学生的个性与思维,湮没了学生创新的火花,只能将学生变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与机械运用者,这并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成长。学会等待,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有更多发言的机会,可以出现许多意料之外的情况,出现许多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看法与观点。这些意料之外的情况并不是教学的干扰,相反正是最为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生展现个性,释放潜能的最佳时机,是培养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创新的重要契机。 为此教师要运用等待,让学生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积极的互动,以碰撞出创新与思维的火花,这样才能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使课堂教学处于不断的动态生成中,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富有个性的成长与发展。
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普遍而言,学校都会将考试或者测试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途径,但实际上这一途径不仅很难确保其及时性与准确性,还很难促使学生转变成绩第一的理念。其实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评价的方式多样,比如教师可以采取课堂提问的方式,来达到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而这一形式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再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的形式,来探知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能力等,而这也有助于增进师生间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教学评价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教学评价的高效性,相关人员还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计划等,挑选出最适合的评价模式,并向学生渗透数学能力以及素养才是最重要的,而非成绩的观念。
总之,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它需要我们认真地去探索和研究,在遵循儿童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用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正确地引导学习过程,既当好学导者,又当好导学者,使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发展个性品质,增长智慧和才干。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积极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在学习中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在小学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要將知识点进行引导,然后使学生自己发挥思考能力。如果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不要一味的给出答案,贯通给学生一些知识点,先让他们自己进行思考、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因为数学很多内容都来自于生活,只有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才能更好的实现和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讲解加减乘除这一类的知识,在课后就可以鼓励和安排学生自己去商场或便利店买东西,这样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理论知识,还会把数学知识用于生活实践,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更加增加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在喜欢的数学教师教课,没有巨大压力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接受数学知识的灌输,以顽强的学习毅力来不断取得进步。所以老师要适当地放下高姿态,课堂上是知识的传播者,课下是学生心声的忠实聆听者,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发现自己在教学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并且不断改进,给予学生人文关怀,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面向全体师生,一视同仁,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动力。比如,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学习轴对称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身边所有是对称图形的物体,在有限的时间内看谁找的多并给予鼓励,因为学生乐于参加竞赛性质的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克服学生羞怯的心理障碍,增加师生互动,使学生保持身心愉悦,提高积极性。
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动口、动手、动耳、动脑,去实际操作、体验和表现,实现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自主参与和合作。根据这一理念,我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有意识将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与他们已有的生活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并充分利用学生生活创设情境,促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阶段,对于任何新鲜事物都存在一定的好奇心理,因此,老师需要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积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学习过程中,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做好示范作用,通过自身示范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此外,学生处于小学阶段的动手能力十分活跃,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老师在讲解分数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图形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和理解。此外,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如:老师在讲解速度、距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时,组织学生通过扮演汽车、公路角色的形式,进而模拟动态化的变化形式,老师通过这样的形式,才能够积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于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与此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旦没有危险性的教学活动,便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尝试和模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在等待中促进课堂动态生成
现代教学提出,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这是对传统教学中严格照搬,高度程序化教学的根本变革。 传统教学中过于重视预设,教学只是机械地执行预设,不敢有丝毫逾越,看似教学过程更加流畅,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而实际上将学生的思维牢牢地束缚在固定的条框内,抹杀了学生的个性与思维,湮没了学生创新的火花,只能将学生变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与机械运用者,这并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成长。学会等待,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有更多发言的机会,可以出现许多意料之外的情况,出现许多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看法与观点。这些意料之外的情况并不是教学的干扰,相反正是最为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生展现个性,释放潜能的最佳时机,是培养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创新的重要契机。 为此教师要运用等待,让学生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积极的互动,以碰撞出创新与思维的火花,这样才能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使课堂教学处于不断的动态生成中,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富有个性的成长与发展。
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普遍而言,学校都会将考试或者测试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途径,但实际上这一途径不仅很难确保其及时性与准确性,还很难促使学生转变成绩第一的理念。其实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评价的方式多样,比如教师可以采取课堂提问的方式,来达到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而这一形式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再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交流的形式,来探知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能力等,而这也有助于增进师生间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教学评价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教学评价的高效性,相关人员还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计划等,挑选出最适合的评价模式,并向学生渗透数学能力以及素养才是最重要的,而非成绩的观念。
总之,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它需要我们认真地去探索和研究,在遵循儿童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用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正确地引导学习过程,既当好学导者,又当好导学者,使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发展个性品质,增长智慧和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