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景德镇民窑瓷器的演变与特点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rt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元代陶瓷发展的基础上,明代的景德镇窑可谓一枝独秀,已完全成为中国及世界的瓷业中心,供应着国内与国外、宫廷与民间大部分中高档瓷器的需要,正如明代王士性在《广志绎》中所言:“遍国中以至海外彝方,凡舟车所到,无非饶器电”,晚明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也说:“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明代民窑瓷器的发展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为洪武至天顺(1368-1464年),中期为成化至嘉靖(1465-1566年),晚期为隆庆至崇祯(1567-1644年),本文以张柏主编的《中国出土瓷器全集》报告的有关明代民窑考古出土资料为基础对明代景德镇民窑瓷器的演变与特点作一简要的概述。
  
  明代早期的民窑瓷器
  
  由于缺乏考古和纪年资料,明代早期景德镇民窑瓷器发展状况仍然非常模糊,断代比较困难,特别是元末与明初、洪武与永乐、永乐与宣德、宣德与正统的民窑瓷器很难区分。
  目前发现有准确纪年的洪武民窑瓷器非常罕见,即使个别存在其器物也不够典型,如1980年山七于江曲玉山县刻“洪武七年”铭文的青白釉罐(图1)。
  而四川广议明洪熙元年(1425年)墓出土的青白釉印花墩式碗倒具有洪武时代的典型特征:敞口、深腹微鼓,高圈足,足内无釉,胎体厚重,通体施青白釉,有细微升片,碗内模印缠枝菊花纹(图2)。叫初特别是洪武时期的民窑瓷器在风格上具自元瓷的遗风,但品种、造型、装饰都远不如元代丰富,以青白釉瓷为主,青花瓷、卵白釉瓷、酱釉瓷、红绿彩瓷等也存在,造型主有墩式碗、折腰盘、高足碗等,青白釉面多开细片,碗圈足仍多平切,底心有乳点。
  永宣时期有纪年的民窑考古资料虽然不多见,但景德镇民窑瓷器在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官窑瓷器成就的影响下也有了较大的恢复发展,品种造型装饰比洪武时期要丰富多了,如1974年江苏省江阴市明永乐九年(1411年)夏颧墓出土的霁蓝釉双系单流壶造型独特(图3),釉质莹润,接近官窑的水平。又如,1957年江苏省南京市林学院明墓出土的宣德青花孔雀牡丹纹带盖梅瓶(图4)。
  正统、景泰、大顺年间(1436-1464年),政治动荡,官窑器生产甚少,且不书款,故在陶瓷史上有“守白期”之称。但是这时期的景德填民窑瓷业不但没有像官窑那样受到政治动荡的影响,反而由于朝廷限制的放松或无暇顾及而有了快速的发展。这一时期考古发现的民窑纪年标准器人人增多,使我们埘这时期民窑盔器的发展面貌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如1958年江西省新建县正统年(1437年)宁惠王墓出上的青花缠枝莲纹盖罐(图5),1989年江西省德兴市正统十二年(1447年)墓出土的青花缠枝莲纹兽耳瓶(图6),1989年江西省德兴市景泰二年(1451年)墓出土的青花折枝花卉纹三足炉(图7),江西省景德镇市景泰四年(1453年)墓出土的青花折枝牡丹纹月牙耳瓶(图8)、云南省剑川县出土的正统天顺青花麒麟纹盘(图9),1990年北京海淀区出土的天顺青花人物纹罐等(图10)。
  这一时期的民窑瓷器具有从早期向中期过渡的特点,前期继承宣德风格,后期开成化先河,品种以青花为主,器型多为碗、盘、盖罐、香炉、瓶等。碗圈足较深,挖足过肩,釉底,砂底均有;盘有圆口、花口瓜棱腹折沿式,足根内斜,多釉底;盘、碗常见芝麻酱油,俗称檀香口。罐盖纽顶鼓起,瓶多带双耳,有月形、戟形、兽耳,瓶、罐均为砂底,不讲究修胎,接口明显。青花青料呈色深沉浓重,笔法以一笔点划为主,线条生动、流畅,题材较永宣更为丰富,纹样中除官窑常见的各式折枝、缠枝花卉外,人物题材纹样增多,内容有陶渊明爱菊、张骞乘搓、携琴访友等,此时更流行在人物、景物周围配以浓密的“铁锁云”,有如神仙幻景。边饰多为龟背锦纹、莲瓣纹、蕉叶纹等,莲瓣常呈螺丝形,底款此时仍然少见。
  
  明代中期的民窑瓷器
  
  成化、弘治、正德至嘉靖(公元1465-1566年)是明代民窑瓷器发展的中期,这一时期的景德镇民窑瓷器在前期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发展,与官窑瓷器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到嘉靖时期民窑与官窑在质量上司以说已经很难区分了。
  这一时期考古出土的民窑瓷器资料较多,代表性如:1974年江西省樟树市出土的带成化二十年(1484年)墨书铭文的青花灵芝纹奁式炉(底墨书一周:“成化二十年七月吉口江恒壁冈过景德镇买回”)(图11),1985年北京市海淀区出七的成化青花携琴访友图罐(图12),上海市闵行区明墓出土的成化-弘治青花锦地山水纹锭形套盒(图13),1966年北京市朝阳区明墓出土的弘治青花人物楼阁图盖罐(图14),1967年山东省兖州市明弘治墓出土的五彩荷塘鸳鸯纹盘(图15),1987年江苏省淮安市明正德十二年(1518年)墓出十的青花折枝花纹蒜头瓶(图16),四川省成都市叫墓出土的正德青花缠枝莲花纹提梁壶(图17),1988年江苏省泰州市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墓出土的青花莲池飞鹤纹六棱形盖罐(图18),2001年山两省长治市明墓出土的嘉靖红绿彩三顾茅庐图罐(图19),1974年湖北省黄梅县明墓出土的嘉靖霁蓝釉露胎鱼藻纹盖罐(图20),1972年北京市朝阳区明墓出土的嘉靖珐华彩八仙过海图罐,1959年陕西省耀县出土的嘉靖酱釉描金孔雀牡丹纹执壶等(图22)。
  成化民窑瓷器,胎体较前期轻薄,瓷化程度高,造型精巧工整;罐、碗给人以浑圆之感,香炉多见筒形炉和鼓形三乳足炉;碗足根细圆,足径变小,多釉底;罐等琢器,训究修胎,接口不明显。青花普遍用景德镇附近乐平产的平等青,呈色淡雅,流行双勾渲染技法,有明显的层次感;题材大大丰富,有婴戏图、花卉、花鸟、动物、人物故事等。
  弘治民窑瓷器造型敦厚,祭品较多,有香炉、净水杯、暖碗(诸葛碗)等,青花常见题材有人物故事、松鹤、螺纹、虎纹、鱼纹、花鸟等,纹饰特点是缠枝花叶密而小,人物潇洒,梵文图案增多。
  正德民窑瓷器大件器增多,有蒜头瓶、葫芦瓶、出戟贯耳瓶、军持瓶、花插、提粱壶等。正德民窑青花主要仍为平等青,青花发色灰淡;纹饰布局近弘治,但线条细琐,不豪放;题材常见凤穿花、鱼藻、海马、虎纹、狮子绣球、庭院婴戏、树石栏杆、莲花托八吉祥纹、高土等。
  嘉靖时期景德镇的民窑瓷窑、业发展迅猛,当时一部分钦限瓷器,以“官搭民烧”的名义硬派给民窑完成,代烧官窑器的是民窑中的“官古器”户,在民窑官古器户中烧造的瓷器平时供民间上层使用。这一方面是官窑对民窑剥削,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民窑的技术水平已经与官窑不相上下了。
  嘉靖朝的民窑瓷器产量很大,品 种主要有青花、五彩、珐华彩、金彩及颜色釉瓷。青花瓷因改用了回青料,呈色浓艳泛紫,别具特色,五彩瓷颜色众多,红浓绿艳,极为兴盛。因皇帝推崇道教,此叫瓷器在造型和装饰方面往往带有道教的色彩。嘉靖民窑瓷器胎不及前朝的细腻,多数为青亮釉,釉面不够平整,有隐约的波浪纹。造型丰富,大件器增多,此时流行器型有盖罐、葫芦瓶、天圆地力瓶、六棱瓶、带盖梅瓶、果盒、高把高流壶、筒式炉等。制作工艺上不注意修胎,瓶、罐接口明显,盘碗粗糙不工整,碗有的底心凸起,俗称“馒头底”。嘉靖民窑青花主要用回青料,呈色鲜艳,纹饰布局烦琐。追求长寿的道教题材增多如八仙、八卦、八吉祥、鱼藻、灵芝等纹饰。此时民窑瓷器底足款识流行,多为吉祥款、颂语款如长命富贵、福寿康宁、万福攸同、酉贵佳器、上品佳器、食禄佳器、富贵长春等。
  
  明代晚期的民窑瓷器
  
  晚期为隆庆、万历、天启至崇祯(1567-1644年),随着明末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扩大,景德镇的民窑作坊已从家庭小手工业作坊转变成了雇佣制的工场手工业作坊。这一时期的制瓷成就以民窑为代表,嘉靖开始宫廷所需的御器大多就已由民窑的“官古器”户烧造,至万历后期,官窑已经衰落,而景德镇的民窑则发展到了,一个辉煌的时期。
  隆庆一朝时间很短,仅6年,考古出土的隆庆民窑瓷器资料不多,四川省成都市红牌楼明墓出土有一件的底足署“隆庆年制”的青花荷叶莲花纹碗(图23、图24)。一般来说,隆庆民窑瓷器带有嘉靖晚期和万历早期民窑瓷器的特点,青花主要用回青料,发色蓝艳泛紫;青花技法为单线平涂,题材多为攀枝娃娃、马上封侯、串枝龙凤、团龙、团风、螭龙、莲池、莲塘游禽及文字组成的图案等;款识多为“隆庆年制”“隆庆年造”四字二行楷书款,吉祥款有“万福攸同”“福寿康宁”“永保长春”等。
  从万历开始,民窑瓷器的生产在规模上是相当惊人的,品种主要还是青花和五彩。万历民窑青花早期仍用回青料,色泽多艳丽,后期回青料已竭,故改用浙江青料,青花发色较灰暗,题材多见花鸟、云龙、寿山福海、云鹤、天马、螭龙、鱼藻纹等,人物故事有八仙庆寿、老子讲经、东方朔偷桃、东坡夜游赤壁、高士图、婴戏图等,如1971年江西省新淦县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墓出土的青花婴戏纹瓶(图25)。万历时期还流行一种淡描青花,用较淡的色料双勾图案花纹而不渲染,给人以幽雅的感觉。嘉靖开始流行的青花五彩工艺,至万历朝发展到了高峰,器形有盘、碗、洗、罐、瓶、炉、尊、提梁壶、盖盒等,万历青花五彩图案花纹满密,以红、淡绿、黄、褐、紫及釉下青花的蓝色为主,追求“华丽”的装饰效果,如1973年陕西省绥德县出土的万历五彩饕餮纹方鼎式炉(图26)。
  民窑外销瓷也是这一时期的一个突出成就,随着海禁的解除和东西方海上航运与贸易的发展,景德镇瓷器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瓷器在世界的影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无疑是“克拉克”瓷。“克拉克”瓷(Kraak porcelain)原是17世纪初荷兰人对在海上俘获的名为Kraak的葡萄牙货船所载中国外销瓷的一种称呼,由于这种外销瓷多为开光装饰的青花盘、盆、碗、杯,于是至今在陶瓷史学界把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生产的这类外销青花瓷都统称为“克拉克”瓷。如1980年江西省南城县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墓出土的青花花鸟纹开光盘(图27),1995年澳门圣奥斯定修院遗址出土的万历青花开光花鸟纹菱口碗(图28)。
  天启、崇祯瓷器造型小件器多,器形主要有碗、盘、洗、瓶、盂、罐、笔筒、花觚、象腿瓶及庙字供器的烛台、香炉、净水盂等,除口用瓷器外,庙宇供器占有很大的比重。
  虽然此时都是民窑,但明显地有细器和粗器之分,细器制作较好,胎质细白,釉面茕润,青花色烊淡雅明快,而粗器则胎质粗糙,底足填砂厉害、跳刀痕明显,青花色泽灰暗。青花瓷以石子青为主,一般呈色清淡,发青灰色,也有蓝色鲜艳明快、层次丰富的商质量青花。新出现上下暗刻、中间青料绘花的新工芝,刻花很浅,如1965年河北省宜化市出土的崇侦青花人物故事纹莲子盖罐(图29)。
  此时民窑在装饰罔案方面,摒弃了过去官窑皇室的束缚,不再以龙、风、藩莲等固定的图案为土题,而多见山水、花卉、禽鸟与人物故事的题材,并出现了融诗、画、书、印于一体的装饰风格。纹饰布局疏简,用笔自然生动,简笔写意,几笔勾勒,非常传神,富有生活气息。如1984年江苏无锡市锡山区崇祯二年(1629年)墓出土的青花八骏图碗(图30)、青花山水人物纹碗和福建省邵武市崇祯十年(1637年)墓出十的青花菊石兔纹碗(图31、图32)。
  万历后期,特别是天启、崇桢时期,景德镇民窑出现一种哥釉青花,哥釉紫彩青花的新品种,如广两桂林市出七的万历哥釉酱彩青花松梅纹梅瓶(图33)和1965年山东省济南市天启七年(1627年)墓出土的哥釉青花花蝶纹梅瓶(图34)。
  
  (本文部分资料参考了张柏主编的《中国出土瓷器全集》,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张浦生著《青花瓷器鉴定》,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5年版;耿宝昌著《明青瓷器鉴定》,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版;景德镇陶瓷馆编《景德镇民间青花瓷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江西省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编《江西元明青花瓷》,2002年版。)
其他文献
朱元璋建国后定都于六朝古都南京。南京位于明朝版图中心,地势似龙盘虎踞,城市繁华,物产丰富,人民安居乐业,就连当时的青花瓷器上,也被工匠们充满感情地写下了许多“福”字,若无后来的建文帝削藩,靖难之役及朱棣迁都,明王朝的发展、灭亡及满清崛起的历史,就会是别样景象。  改变这一切的永乐大帝朱棣,打造了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更加强大的帝国,他让此后五百年间北京城中的人们生活在红墙黄瓦的巍峨宫宇之下,时刻感受着
期刊
中国古代玉器艺术展届时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尘封多时的一批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珍品终于破茧而出,这是国家文物局调拨给国家博物馆8万件玉器中的一小部分玉器藏品首次与公众见面,成为一场弘扬我国传统玉文化的美学盛会,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友人和广大民众、特别是古玉器爱好者,纷至沓来,分享祖先留给我们近万年的饕餮盛宴。  这批玉器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对我来说,于今赴约,和这些自己曾经保管过多年,曾倾注着我浓厚心血
期刊
康熙大帝(1564-1722年)玄烨,8岁登基,在位61年,享年69岁,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这位身上流淌着汉、满、蒙古三种血液的伟大君主,奠定了清王朝兴盛的根基,亲手开创了辉煌近百年的康乾盛世。他与几乎同时期的俄国沙皇彼得大帝、法国路易十四大帝齐名,位列名垂千古的国际名君,堪称千年一帝。  康熙官窑瓷器的烧造,于臧应选等人在康熙二十年抵达景德镇御器厂驻场督造而宣告正式开始。在此后大
期刊
我从15岁开始接触陶瓷,现在88岁半,因此,可以说,我一生一世与古陶瓷结缘。时有同志要我写字“瓷缘”。说句笑谈,这两个字搁在我身上是非常贴切的。    一、关于明初龙泉窑青瓷    研讨会上诸位先生的发言很好。大家讨论,这些明初龙泉青瓷器物是否为官窑器。上一次的龙泉窑会议我没有参加,所以情况不太了解。但是,今天(2010年11月15日)通过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徐军先生的介绍了解到,龙泉窑枫洞岩窑址出土
期刊
许鸿飞,1963年生于广东阳江市,199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为广州雕塑院副院长、广东文史馆馆员、广东省高级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库入库委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羡术学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协会会员。  许鸿飞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雕塑艺术创作,创作出一批为人喜爱的优秀雕塑作品。近些年,创作的“肥雕塑”系列作品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各种主流的专业和非专业媒体不断刊载作品和评论,电视
期刊
六年前,一项以倡导重视家书遗产、积极弘扬家书文化为宗旨的文化行动在北京启动,吸引了全世界华人的目光。其后,它时而出书,时而办展,时而光彩夺目,时而默默无闻,几近销声匿迹。  2009年5月,该项目落户中国人民大学,再度引起大家的关注。张丁是离抢救民间家书项目最近的人。2005年他从服务了近十年的央视辞职,专心从事抢救民间家书工作。现在,他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期刊
3月12日是北京入春以来最温暖的一天。在阳光的照耀下,迎春花吐出了鲜嫩的花蕾,人们脱去了臃肿的冬装。大街小巷,处处洋溢着春的气息。  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我们又见到了香港苏富比的老朋友们。那一张张熟悉的笑脸依旧充满着自信。他们精挑细选,将今舂最为得意的拍品带来让内地藏家先睹为快。正值周末,北京瑞吉酒店内人头攒动。上午十点,两名工作人员一同开启了至尊厅的大门,至此,2011年春季拍卖也随之拉开了序幕
期刊
“可能我生错了地方,我想我应该是一个中国人。”  ——朱利安·汤姆生    前苏富比亚洲区主席朱利安汤姆生先生(Jullan Thompson,亦译朱汤生),因肺癌于1月17日在伦敦去世。从未有人能像这位英国人一样,一生如此热爱并奉献给中国艺术,同时列中国艺术品的鉴定和收藏产生过如此巨大而重要的影响。他的去世,代表了中国艺术品拍卖历史一个阶段的结束。  朱利安·汤姆生,1941年7月23日出生在伦
期刊
姚元之《南斋清供图四屏》,纸本,设色。每幅纵131.5厘米,横30.5厘米。桐城博物馆藏晶。  第一幅上中部绘盆栽玉兰一株,临风怒放;中下部绘瓶供茶花一蓬,花肥叶茂;下部绘水仙花一支、灵芝两茎,点缀其间。左侧隶书题:“寿似金石”。行书署款:“荐青居士戏作”。下钤印章两枚,一为阳文篆书“元之”,一为阳文篆书“姚氏伯昂”。这幅条屏命名“寿似金石”,然而画面上既未出现寿字,也未出现金石,如何体现长寿之意
期刊
汪鸿,字延年,号小迂,安徽休宁人,是清代著名书画家,在书画、篆刻、音乐诸方面都有出色的成就。清人蒋宝龄《墨林今画》云:“汪小迂鸿,字延年,休宁人。画山水、花鸟,皆秀出时流。曼生之官溧阳,东南才艺之士麇集,小迂先在幕中,後又同至袁浦,与之相终始。故其所学,成得力于曼生。亦工铁笔,凡金、铜、磁石、砖瓦、竹木之属,无一不能奏刀,亦无一不精妙。……其生平技艺最多,能修古琴,能吹洞箫,自度曲,分刊节度,穷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