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于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理解,虽然有现行的课程标准与参考书籍,但归根结底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个体对教科书的理解并不完全清晰、准确,这就要求教研部门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深化对教科书要求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方向的正确性,不走偏路、岔路。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教科书要求 深化理解
对于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理解,虽然有现行的教学标准与参考书籍,但归根结底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免由于个体对教科书的理解并不完全清晰、准确而走上岔路,这就要求教研部门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深化对教科书要求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方向的正确性,不走偏路、岔路。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待进一步提高
1.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要从教材入手。
教学参考是教师把握教材的参考书籍,每个教师几乎都有配备,研究教材少不了研究教学参考,但我发现不少教师往往过于依赖教学参考书,造成认识上有些偏颇。建议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以参考书为参考,以教材为本,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舍本逐末。现实教学中由于教师理解教科书不够深入,在实际课堂中往往抓不住重点,容易造成教学的反复拖沓。经不起孩子们对教科书问题的深入追究;探讨问题浮于表面,无法深入。对于此种情况,上级教研部门应该加强指导与监督,避免教师由于钻研教科书不到位而导致教学与实际要求脱节。
2.语言因素对教学的影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可忽视教材的语言因素,因为教科书的情节只是师生理解教科书的一个层面。语言因素往往隐藏在情节背后,不易察觉,教师要有意地挖掘教科书中的语言因素,使语言因素为教学服务,引导孩子们体会语言之美,进行相应的语言训练,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与水平,进而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
3.有的放矢地对孩子们进行引导。
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其主导作用的发挥是以不阻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质疑与探讨为前提的。而教师要提倡与鼓励孩子们就所学知识展开探讨和质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孩子们的主体性,促进他们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质疑并不是怀疑。孩子们可以质疑教材内容和知识点,对于教材上所罗列的知识,孩子们不能怀疑。因为如果孩子们怀疑教材内容,他就会对所学知识不信任,更不会信任教师。这样就阻碍了孩子们对知识点的接受与学习。
二、理清教科书的具体要求
教师对于教科书的理解难免因个体因素而不够清晰、准确。这就要求相关教研部门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深化对教科书要求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方向的正确性,不走偏路、岔路。具体表现在:
1.新课改后,课堂内容增加,但流于表面。
新课改以后,课堂教学内容有增无减,与过去相比虽然教学的知识难度有所降低,去除了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却增加了大量有关孩子们能力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必须通过在课堂上安排大量的探讨、交流活动实现。对于这一变化,广大的一线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在具体把握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教师过于在意对教学形式的变化与把控,不能顾及教学内容的深入,使得课堂上看上去热热闹闹,实则流于表面,没有实际效果。长此以往,必然造成孩子们对知识一知半解,探究能力并无多大提高。
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课堂阅读浅尝辄止,阅读时间少,读得不充分,不细致,造成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不是很准确。教师阅读时缺乏感情,没有对阅读的感情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造成孩子们阅读时没有感情、生硬。
2.阅读教学缺乏整体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把教材的内容看做一个整体,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这一过程的把握并不够。究其原因是教师对教科书的研究不够深入,对教科书的把握不够准确,这就造成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对孩子们阅读整体性的把握。这样在备课时对阅读的整体性的把握的准备与训练就会缺失,进而造成课堂上对学生整体性训练的缺失。孩子们得不到训练就不可能对阅读内容有整体把握。在这方面主要表现在:课堂中,我们对学生课文内容的教学时间占得比较长,而对教材中人物的背景和情感的关注比较少,导致学生不能全面认识人物。教师要花大力气训练学生的阅读整体性,从培养学生的语感下手。具体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想方设法让孩子们感受到语言的美感;其次,通过阅读感受作者在表达情感上所下的工夫,体会关键词和句的作用;最后,边阅读边领会教材的表达安排的妙处。
3.通过互动环节深化孩子们对教材的理解。
首先在新课标要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孩子们为主体展开教学。广大教师或多或少地有意识地发掘学生的主体性因素。但在实际教学中难免出现心急等不到学生的主体性因素发挥作用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具体表现在:教师急于求成,在学生思路没有清晰的情况下就对所要讲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说教,使学生的自主探究难以深入。
另外,有时教师会随着学生的思路开展教学,而失去了自己的主导地位。这样的情况在教学中也时有发生。比如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在教师就一个问题进行探讨时,可能会由于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而与自己所要讲的内容形成差距,浪费了时间。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切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巧妙地引导学生回到所要学习的内容上,这是对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的考验。
4.教师课堂评价要适当改进。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至关重要,应用得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爱其师、听其课”,反之则会起到不好的作用。对此我们要做到:课堂及时表扬;学生思路受阻要及时引导;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赞赏。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教科书要求 深化理解
对于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理解,虽然有现行的教学标准与参考书籍,但归根结底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免由于个体对教科书的理解并不完全清晰、准确而走上岔路,这就要求教研部门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深化对教科书要求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方向的正确性,不走偏路、岔路。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待进一步提高
1.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要从教材入手。
教学参考是教师把握教材的参考书籍,每个教师几乎都有配备,研究教材少不了研究教学参考,但我发现不少教师往往过于依赖教学参考书,造成认识上有些偏颇。建议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以参考书为参考,以教材为本,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舍本逐末。现实教学中由于教师理解教科书不够深入,在实际课堂中往往抓不住重点,容易造成教学的反复拖沓。经不起孩子们对教科书问题的深入追究;探讨问题浮于表面,无法深入。对于此种情况,上级教研部门应该加强指导与监督,避免教师由于钻研教科书不到位而导致教学与实际要求脱节。
2.语言因素对教学的影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可忽视教材的语言因素,因为教科书的情节只是师生理解教科书的一个层面。语言因素往往隐藏在情节背后,不易察觉,教师要有意地挖掘教科书中的语言因素,使语言因素为教学服务,引导孩子们体会语言之美,进行相应的语言训练,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与水平,进而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
3.有的放矢地对孩子们进行引导。
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其主导作用的发挥是以不阻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质疑与探讨为前提的。而教师要提倡与鼓励孩子们就所学知识展开探讨和质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孩子们的主体性,促进他们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质疑并不是怀疑。孩子们可以质疑教材内容和知识点,对于教材上所罗列的知识,孩子们不能怀疑。因为如果孩子们怀疑教材内容,他就会对所学知识不信任,更不会信任教师。这样就阻碍了孩子们对知识点的接受与学习。
二、理清教科书的具体要求
教师对于教科书的理解难免因个体因素而不够清晰、准确。这就要求相关教研部门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深化对教科书要求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方向的正确性,不走偏路、岔路。具体表现在:
1.新课改后,课堂内容增加,但流于表面。
新课改以后,课堂教学内容有增无减,与过去相比虽然教学的知识难度有所降低,去除了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却增加了大量有关孩子们能力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必须通过在课堂上安排大量的探讨、交流活动实现。对于这一变化,广大的一线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在具体把握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教师过于在意对教学形式的变化与把控,不能顾及教学内容的深入,使得课堂上看上去热热闹闹,实则流于表面,没有实际效果。长此以往,必然造成孩子们对知识一知半解,探究能力并无多大提高。
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课堂阅读浅尝辄止,阅读时间少,读得不充分,不细致,造成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不是很准确。教师阅读时缺乏感情,没有对阅读的感情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造成孩子们阅读时没有感情、生硬。
2.阅读教学缺乏整体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把教材的内容看做一个整体,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这一过程的把握并不够。究其原因是教师对教科书的研究不够深入,对教科书的把握不够准确,这就造成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对孩子们阅读整体性的把握。这样在备课时对阅读的整体性的把握的准备与训练就会缺失,进而造成课堂上对学生整体性训练的缺失。孩子们得不到训练就不可能对阅读内容有整体把握。在这方面主要表现在:课堂中,我们对学生课文内容的教学时间占得比较长,而对教材中人物的背景和情感的关注比较少,导致学生不能全面认识人物。教师要花大力气训练学生的阅读整体性,从培养学生的语感下手。具体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想方设法让孩子们感受到语言的美感;其次,通过阅读感受作者在表达情感上所下的工夫,体会关键词和句的作用;最后,边阅读边领会教材的表达安排的妙处。
3.通过互动环节深化孩子们对教材的理解。
首先在新课标要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孩子们为主体展开教学。广大教师或多或少地有意识地发掘学生的主体性因素。但在实际教学中难免出现心急等不到学生的主体性因素发挥作用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具体表现在:教师急于求成,在学生思路没有清晰的情况下就对所要讲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说教,使学生的自主探究难以深入。
另外,有时教师会随着学生的思路开展教学,而失去了自己的主导地位。这样的情况在教学中也时有发生。比如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在教师就一个问题进行探讨时,可能会由于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而与自己所要讲的内容形成差距,浪费了时间。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切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巧妙地引导学生回到所要学习的内容上,这是对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的考验。
4.教师课堂评价要适当改进。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至关重要,应用得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爱其师、听其课”,反之则会起到不好的作用。对此我们要做到:课堂及时表扬;学生思路受阻要及时引导;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