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妇产科护士潜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并进行防护对策的探究。方法:对妇产科护士可能面临的潜在职业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妇产科护士在对分娩护理的全过程中,接触分娩物,至处理废物。结论:妇产科护士处在多种职业危险之中,有针对性的探究防护对策是预防感染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妇产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215-01
医院是具有潜在职业危险的工作场所,医院的工作人员直接或间接与病人和传染物接触,可以从病人获得感染,也可以把所得的感染或携带的病原体传给其他病人,并能在病人及工作人员之间传播,甚至扩散到社会上的人群。因此对工作人员进行感染管理,不仅关系到他(她)们自身的健康,而且也有益于全院病人及其家属乃至社会。
在医院众多职工中,可以说护理人员接触病人最多,每天都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感染性体液和分泌物,基本上是处于各种病菌包围之中,时刻受到感染的威胁,因此必须加强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与感染管理。
作为一名妇产科护士,就妇产科而言,妇产科护士在临床护理,检查,助产过程中,常暴露于羊水,血液,阴道分泌物及锐器损伤等多种危险因素之中,更是发生意外感染的高危人群。 针对我院多名妇产科护士进行调查,分析了妇产科护士潜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并探究了相应防护对策。
一、资料与方法
1,本院多名妇产科护士。其中大,中专学历以上占48%,初中级职称16%,工作年限五年以上的50%,五年以下26%。
2,调查方法:,个人资料:年龄 学历 工作时间 职称
,接触血液,羊水,分泌物等污染物的原因,及接触后的处理。
,锐器损伤的原因,及损伤后采取的措施。
,工作中的防护行为
二、结果
接觸血液,羊水,分泌物,锐器损伤等等污染物的原因:通过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护士接触产妇用物是主要原因:如更换破水垫,处理产妇用物,分娩过程中拨针,接触新生儿,处理带血物,会阴冲洗,拆线,溶药,加药等。
工作中的防护措施:除戴好手套和口罩之外,还必须勤洗手,穿隔离服等。
三、讨论
1,妇产科护士职业暴露的高危险因素:由于妇产科病人的特殊性,使妇产科护士在日常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会较多的接触到患者的血液,羊水以及各种分泌物.在更换破水垫,处理破水用物,为破水病人更换衣物时及易接触到患者的血液和羊水,机率在80-100%之间,辅助分娩过程,护士100%要接触到羊水,为患者进行会阴冲洗时,也很容易接触到患者的分泌物,这种机率也在80-90%之间,频繁用药,溶药,加药,回套针帽,乱扔针头,处理废物等操作,使护士易受到锐器的损伤
2,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培养安全意识,可以有效避免妇产科护士暴露于职业危险因素之下。调查结果证明,部分护士工作时间短,缺乏职业防护教育培训,自我防护意识不高,对自身面对的潜在职业危险因素认识不足,因此极易发生“医院”感染,所以,加强安全教育及其必要。医院管理者应组织全院医务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职业危险因素防护知识的培训,从根本上减少“医院”感染等职业损伤的机会。
四、总结(医院护士)
1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感染管理:在医院中各科室的工作环节对职工具有较高的感染危险性,对各科室护理人员感染的监测即是健康服务和预防感染的重要环节,也是医院感染监控及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建立健康状况档案,了解受感染的情况,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尤其护理人员在调入或调离某一部门时,都应进行健康检查,查明有无感染,感染的性质。是否取得免疫力等,并做好详细记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我们的感染管理工作,明确改进目标,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
2 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护理人员在进行手术,注射,针剌,清洗机械,清理杂物等操作时,极易被税器剌伤, 人体的皮肤黏膜稍有破损,在接触带病毒的血液,体液中就有被感染的危险性。因此,在处理此类物品时应戴手套或采用不直接接触的操作技术,谨慎处理利器,严防利器刺伤,一旦被利器刺伤必须立即处理,挤血并冲洗伤口,清创,消毒,包扎,报告和记录,跟踪检测,尽量找到可能感染的病原种类证据,以便根据病原学的特点阻断感染,护理人员手上一旦出现伤口就不要再接触病人的血液和体液,对于从事有可能被病人体液或血液溅入眼部及口腔黏膜内的操作者,应强调戴口罩及佩戴护目镜,在供应区还应佩戴耳塞,穿防护衣,防护鞋等,在进行化学消毒时,应注意通风及戴手套,消毒器必须加盖,以及一系列的操作程序,防止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
3 做好预防感染的宣传教育:护士人员在工作中双手极易被病原菌污染,有些护士往往只注意操作后洗手,而忽视了操作前同样需洗手,有的护理人员本身就是病原携带者,或由于长期接触大量抗菌药物已经改变了鼻咽部的正常菌群,成为耐药细菌的储菌源。这些病原体可通过手或先污染环境和物品,继而导致病人感染。例如:曾提及过的新生儿室发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流行,即可是由于护理人员皮肤病灶化脓或鼻咽部带菌所致。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要强化洗手意识,减少病原体污染环境和物品,杜绝导致病人感染,对未经训练的新工作人员,应给予预防感染的基本操作技术培训,并结合各种形式(如板报 壁画 警示等)的宣传教育。
4 强化预防感染的具体措施:对患有传染疾病的护理人员,为防止感染扩散,应在一定时期内调离直接治疗或护理病人的岗位。并在工作中做好避免交叉感染的各项措施,对从事高危操作的工作人员,如外科医生,监护病房的护士以及血透析的工作人员等均应进行抗乙肝的免疫接种。被抗原阳性血液污染的针头等锐利器械剌破皮肤或溅污眼部,口腔黏膜者,应立即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以防感染发生,同时,还应加强对结核病的防治,以及在传染病流行期或遭受某种传染物质污染后,及时为护理人员进行各种相应的免疫接种,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
综上所述,要大力提倡医患平等的人性化管理,在为患者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几乎都是与患者零距离的接触,重视职业危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对保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和保证工作质量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妇产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215-01
医院是具有潜在职业危险的工作场所,医院的工作人员直接或间接与病人和传染物接触,可以从病人获得感染,也可以把所得的感染或携带的病原体传给其他病人,并能在病人及工作人员之间传播,甚至扩散到社会上的人群。因此对工作人员进行感染管理,不仅关系到他(她)们自身的健康,而且也有益于全院病人及其家属乃至社会。
在医院众多职工中,可以说护理人员接触病人最多,每天都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感染性体液和分泌物,基本上是处于各种病菌包围之中,时刻受到感染的威胁,因此必须加强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与感染管理。
作为一名妇产科护士,就妇产科而言,妇产科护士在临床护理,检查,助产过程中,常暴露于羊水,血液,阴道分泌物及锐器损伤等多种危险因素之中,更是发生意外感染的高危人群。 针对我院多名妇产科护士进行调查,分析了妇产科护士潜在的职业危险因素并探究了相应防护对策。
一、资料与方法
1,本院多名妇产科护士。其中大,中专学历以上占48%,初中级职称16%,工作年限五年以上的50%,五年以下26%。
2,调查方法:,个人资料:年龄 学历 工作时间 职称
,接触血液,羊水,分泌物等污染物的原因,及接触后的处理。
,锐器损伤的原因,及损伤后采取的措施。
,工作中的防护行为
二、结果
接觸血液,羊水,分泌物,锐器损伤等等污染物的原因:通过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护士接触产妇用物是主要原因:如更换破水垫,处理产妇用物,分娩过程中拨针,接触新生儿,处理带血物,会阴冲洗,拆线,溶药,加药等。
工作中的防护措施:除戴好手套和口罩之外,还必须勤洗手,穿隔离服等。
三、讨论
1,妇产科护士职业暴露的高危险因素:由于妇产科病人的特殊性,使妇产科护士在日常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会较多的接触到患者的血液,羊水以及各种分泌物.在更换破水垫,处理破水用物,为破水病人更换衣物时及易接触到患者的血液和羊水,机率在80-100%之间,辅助分娩过程,护士100%要接触到羊水,为患者进行会阴冲洗时,也很容易接触到患者的分泌物,这种机率也在80-90%之间,频繁用药,溶药,加药,回套针帽,乱扔针头,处理废物等操作,使护士易受到锐器的损伤
2,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培养安全意识,可以有效避免妇产科护士暴露于职业危险因素之下。调查结果证明,部分护士工作时间短,缺乏职业防护教育培训,自我防护意识不高,对自身面对的潜在职业危险因素认识不足,因此极易发生“医院”感染,所以,加强安全教育及其必要。医院管理者应组织全院医务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职业危险因素防护知识的培训,从根本上减少“医院”感染等职业损伤的机会。
四、总结(医院护士)
1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感染管理:在医院中各科室的工作环节对职工具有较高的感染危险性,对各科室护理人员感染的监测即是健康服务和预防感染的重要环节,也是医院感染监控及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建立健康状况档案,了解受感染的情况,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尤其护理人员在调入或调离某一部门时,都应进行健康检查,查明有无感染,感染的性质。是否取得免疫力等,并做好详细记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我们的感染管理工作,明确改进目标,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
2 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护理人员在进行手术,注射,针剌,清洗机械,清理杂物等操作时,极易被税器剌伤, 人体的皮肤黏膜稍有破损,在接触带病毒的血液,体液中就有被感染的危险性。因此,在处理此类物品时应戴手套或采用不直接接触的操作技术,谨慎处理利器,严防利器刺伤,一旦被利器刺伤必须立即处理,挤血并冲洗伤口,清创,消毒,包扎,报告和记录,跟踪检测,尽量找到可能感染的病原种类证据,以便根据病原学的特点阻断感染,护理人员手上一旦出现伤口就不要再接触病人的血液和体液,对于从事有可能被病人体液或血液溅入眼部及口腔黏膜内的操作者,应强调戴口罩及佩戴护目镜,在供应区还应佩戴耳塞,穿防护衣,防护鞋等,在进行化学消毒时,应注意通风及戴手套,消毒器必须加盖,以及一系列的操作程序,防止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
3 做好预防感染的宣传教育:护士人员在工作中双手极易被病原菌污染,有些护士往往只注意操作后洗手,而忽视了操作前同样需洗手,有的护理人员本身就是病原携带者,或由于长期接触大量抗菌药物已经改变了鼻咽部的正常菌群,成为耐药细菌的储菌源。这些病原体可通过手或先污染环境和物品,继而导致病人感染。例如:曾提及过的新生儿室发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流行,即可是由于护理人员皮肤病灶化脓或鼻咽部带菌所致。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要强化洗手意识,减少病原体污染环境和物品,杜绝导致病人感染,对未经训练的新工作人员,应给予预防感染的基本操作技术培训,并结合各种形式(如板报 壁画 警示等)的宣传教育。
4 强化预防感染的具体措施:对患有传染疾病的护理人员,为防止感染扩散,应在一定时期内调离直接治疗或护理病人的岗位。并在工作中做好避免交叉感染的各项措施,对从事高危操作的工作人员,如外科医生,监护病房的护士以及血透析的工作人员等均应进行抗乙肝的免疫接种。被抗原阳性血液污染的针头等锐利器械剌破皮肤或溅污眼部,口腔黏膜者,应立即注射高效免疫球蛋白,以防感染发生,同时,还应加强对结核病的防治,以及在传染病流行期或遭受某种传染物质污染后,及时为护理人员进行各种相应的免疫接种,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
综上所述,要大力提倡医患平等的人性化管理,在为患者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几乎都是与患者零距离的接触,重视职业危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对保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和保证工作质量都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