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借机对德国宣战,于1914年占领青岛,至1922年归还青岛主权,占领青岛达9年之久。在占领青岛期间,日本大力投资于青岛,开设工厂,兴办企业,以致日资企业迅速发展,本土企业生存和发展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关键词:青岛;实业;日本
中国近代被迫打开国门以来,西方先进的文化,技术等不断传入中国,形成西学东渐的浪潮。经过晚清洋务派对西方技艺的大力引入和模仿,中国经济开始产生新的因素,中国经济开始步入近代。近代经济踽踽爬行在列强的环视之下,国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受到列强的严重挤压,以致工业发展缓慢。
近代以来中国工业布局主要集中于晚清时期的开埠城市及周边地区,辐射范围非常狭小。乡村地区几乎没有任何现代化的工业,仍然是以手工作坊为主。而且城市中的企业规模较小,几乎没有完整的重工业链条,甚至简单的铁钉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国人创办企业主要集中于面粉,纺织等投资少,利润高,周期短的轻工业。很少涉足于如制铁等重工业。以至于近现代工业的发展畸形发展,难以形成完成的工业体系。近代青岛作为中国的一个显著缩影,其工业布局充分显示出中国工业的先天缺陷。青岛几乎没有重工业,主要是以轻工业为主,且本土企业规模较小。青岛作为沿海港口城市,相比较于济南,进出口贸易占有非常大大的比重。其中在出口贸易中主要以出口初级农产品为主,如1925年5月青岛对外出口贸易情况如下:青岛对欧洲出口贸易主要以农产品为主,其中大项即为落花生米:6579吨,同实皮付:465吨,麦秆:134吨,豚毛:8吨,其他杂项:14吨,合计约为7200吨。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打败德国占领青岛,在军事上取得胜利的同时,也要追求经济上的胜利,积极发展殖民经济,希望通过凭借胜利的余威,迅速占领青岛市场,进而占领山东市场,将德国商人赶出山东,独霸山东市场。一战结束后,日本通过青岛向中国大量倾销工业产品以外,不断对青岛投资设厂,挤占本土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短短数年,日商在青岛站稳脚跟,并且占有优势,成为青岛经济的掌舵者。德过租借青岛时期,商业中的大商家十有八九为德国人,后日本占领青岛,商业几乎全被日本商人把持,涉及的行业无所不包,如纺织,纸张,瓷器,海味火柴,家具,烟酒糖茶等等。②日本在青岛投资设厂主要集中于立竿见影的轻工业,如纺织业,榨油业,面粉业等。
榨油业。山东作为花生米的重要产地,花生的生产和出口在青岛的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德国占领青岛以后,大力开拓花生出口的海外市场,促使山东地区的花生米通过青岛港出口,出口量不断增加,最终成为青岛港出口货物的大宗商品。青岛花生出口开始于1909年,德国租界青岛后,德国商人云集青岛竞相设立商社积极出口土货,其中以花生米为出口货物,一时供不应求,花生出口量不断增长,花生出口时间主要集中于11月到次年3、4月份,花生米出口量大约为每年数万吨。③日本打败德国取得青岛之地后,逐渐代替德国商人的位置,成为山东地区出口贸易的垄断者,并且在使得出口量继续增加的同时,又对花生米进行粗加工,创办油坊多处,专以炼制出口的粗花生油为主,例如三井油坊,东洋制油厂。出口花生油,此中利润绝大多数尽入日本商人之手。
面粉业。日商借占领青岛的余威,大规模投资设厂创办见效快,利润高的轻工业,以期尽快获利。中国面粉业在一战期间获得快速发展,面粉对欧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日本商人迅速投资青岛的面粉制造业,如青岛制粉株式会社,创办于1918年。收购山东地区小麦以及安徽,河南,江苏等地,每日产量可达一千两百袋,其产量已经远远超过本土企业的生产能力。青岛地区的面粉出口遂被其操纵。
制丝业。日本商人创办青岛丝厂于民国六年即1917年,初期,每日所产数量仅四百余斤,一战结束后,经过积极扩充每日产量达到三千多斤。相比之下,在青岛甚至是周边地区,本国正规丝厂仅有一家,且设备低劣,规模小,产量低,不足与日商进行竞争,以致青岛制丝业被日本商人垄断,受到日本的控制。对于青岛民族实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阻碍作用。
纺织业。棉纺织业是山东地区轻工业中的重要部门,尤其是济南,青岛等地,对外开埠,商人云集,棉布作为百姓穿衣的主要衣料,使其成为大宗商品。日本自占领青岛后,积极发展棉纺织业设立纺织工厂,初期有锭子六千余,经过数年发展锭子数量达到两万。该厂年常年产量达到两万捆,每捆四百封度。随着其产量的增加,不断挤占青岛本土纺织企业的市场份额,以致民族纺织企业走向纷纷破产,青岛棉纺织市场再度受制于日商(之前,受制于德商)。
酿酒业。青岛水质优良,近代以来成为山东地区盛产美酒的重要地区。德国商人投资建立酒厂,选址在台东镇,及德商退出,日本商人购买德国酒厂,继续生产,据资料载,日本麦酒株式会社每年可生产成品40万箱,每箱四打。④日本商人可谓是无孔不入,虽然在酿酒行业,青岛本土企业尚有一较高下之实力,然而对于日商势不可挡的发展速度,仍然是无能无力。
青岛每年出口商品以花生米、烟叶、油料,棉制品等数以万吨计,以致航运繁忙,利润丰厚。尤其是国内航运公司,几乎不开展到青岛港的航运业务,因此,日商抓住机会,大力投资设立航运公司,开发青岛至上海,至各国内开埠沿海沿江城市的航线。在青岛航运业务的公司有三本、大古、怡和、大阪、南满、大连、福岛、华洋,其中中国公司只有三本一家,而日商公司有大阪、南满、大连、福岛等,基本垄断青岛的航运业务。⑤
综上可知,日本商人投资力度要大于德国商人,因为日本商人占领青岛已做好长远打算,认为青岛将会一直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所以其对于青岛地区商业投资迅速增加,尤其是其对于电气工业的投资,增加发电设备,铺设电线,耗时长,投资大,如无长时间发展规划,势必不会做投资,日本期望长久占领青岛之心昭然若揭。
注释:
①江苏实业月志,1925(75).8-9.
②北京银行周刊,1920,1(25).29-30.
③北京实业周刊,1920(3).5.
④银行周报,1922,6(11).37-38.
⑤江苏实业月志,1922(37).36-38.
作者简介:王瑾(1989-),女,山东潍坊人,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方向研究。
关键词:青岛;实业;日本
中国近代被迫打开国门以来,西方先进的文化,技术等不断传入中国,形成西学东渐的浪潮。经过晚清洋务派对西方技艺的大力引入和模仿,中国经济开始产生新的因素,中国经济开始步入近代。近代经济踽踽爬行在列强的环视之下,国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受到列强的严重挤压,以致工业发展缓慢。
近代以来中国工业布局主要集中于晚清时期的开埠城市及周边地区,辐射范围非常狭小。乡村地区几乎没有任何现代化的工业,仍然是以手工作坊为主。而且城市中的企业规模较小,几乎没有完整的重工业链条,甚至简单的铁钉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国人创办企业主要集中于面粉,纺织等投资少,利润高,周期短的轻工业。很少涉足于如制铁等重工业。以至于近现代工业的发展畸形发展,难以形成完成的工业体系。近代青岛作为中国的一个显著缩影,其工业布局充分显示出中国工业的先天缺陷。青岛几乎没有重工业,主要是以轻工业为主,且本土企业规模较小。青岛作为沿海港口城市,相比较于济南,进出口贸易占有非常大大的比重。其中在出口贸易中主要以出口初级农产品为主,如1925年5月青岛对外出口贸易情况如下:青岛对欧洲出口贸易主要以农产品为主,其中大项即为落花生米:6579吨,同实皮付:465吨,麦秆:134吨,豚毛:8吨,其他杂项:14吨,合计约为7200吨。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打败德国占领青岛,在军事上取得胜利的同时,也要追求经济上的胜利,积极发展殖民经济,希望通过凭借胜利的余威,迅速占领青岛市场,进而占领山东市场,将德国商人赶出山东,独霸山东市场。一战结束后,日本通过青岛向中国大量倾销工业产品以外,不断对青岛投资设厂,挤占本土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短短数年,日商在青岛站稳脚跟,并且占有优势,成为青岛经济的掌舵者。德过租借青岛时期,商业中的大商家十有八九为德国人,后日本占领青岛,商业几乎全被日本商人把持,涉及的行业无所不包,如纺织,纸张,瓷器,海味火柴,家具,烟酒糖茶等等。②日本在青岛投资设厂主要集中于立竿见影的轻工业,如纺织业,榨油业,面粉业等。
榨油业。山东作为花生米的重要产地,花生的生产和出口在青岛的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德国占领青岛以后,大力开拓花生出口的海外市场,促使山东地区的花生米通过青岛港出口,出口量不断增加,最终成为青岛港出口货物的大宗商品。青岛花生出口开始于1909年,德国租界青岛后,德国商人云集青岛竞相设立商社积极出口土货,其中以花生米为出口货物,一时供不应求,花生出口量不断增长,花生出口时间主要集中于11月到次年3、4月份,花生米出口量大约为每年数万吨。③日本打败德国取得青岛之地后,逐渐代替德国商人的位置,成为山东地区出口贸易的垄断者,并且在使得出口量继续增加的同时,又对花生米进行粗加工,创办油坊多处,专以炼制出口的粗花生油为主,例如三井油坊,东洋制油厂。出口花生油,此中利润绝大多数尽入日本商人之手。
面粉业。日商借占领青岛的余威,大规模投资设厂创办见效快,利润高的轻工业,以期尽快获利。中国面粉业在一战期间获得快速发展,面粉对欧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日本商人迅速投资青岛的面粉制造业,如青岛制粉株式会社,创办于1918年。收购山东地区小麦以及安徽,河南,江苏等地,每日产量可达一千两百袋,其产量已经远远超过本土企业的生产能力。青岛地区的面粉出口遂被其操纵。
制丝业。日本商人创办青岛丝厂于民国六年即1917年,初期,每日所产数量仅四百余斤,一战结束后,经过积极扩充每日产量达到三千多斤。相比之下,在青岛甚至是周边地区,本国正规丝厂仅有一家,且设备低劣,规模小,产量低,不足与日商进行竞争,以致青岛制丝业被日本商人垄断,受到日本的控制。对于青岛民族实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阻碍作用。
纺织业。棉纺织业是山东地区轻工业中的重要部门,尤其是济南,青岛等地,对外开埠,商人云集,棉布作为百姓穿衣的主要衣料,使其成为大宗商品。日本自占领青岛后,积极发展棉纺织业设立纺织工厂,初期有锭子六千余,经过数年发展锭子数量达到两万。该厂年常年产量达到两万捆,每捆四百封度。随着其产量的增加,不断挤占青岛本土纺织企业的市场份额,以致民族纺织企业走向纷纷破产,青岛棉纺织市场再度受制于日商(之前,受制于德商)。
酿酒业。青岛水质优良,近代以来成为山东地区盛产美酒的重要地区。德国商人投资建立酒厂,选址在台东镇,及德商退出,日本商人购买德国酒厂,继续生产,据资料载,日本麦酒株式会社每年可生产成品40万箱,每箱四打。④日本商人可谓是无孔不入,虽然在酿酒行业,青岛本土企业尚有一较高下之实力,然而对于日商势不可挡的发展速度,仍然是无能无力。
青岛每年出口商品以花生米、烟叶、油料,棉制品等数以万吨计,以致航运繁忙,利润丰厚。尤其是国内航运公司,几乎不开展到青岛港的航运业务,因此,日商抓住机会,大力投资设立航运公司,开发青岛至上海,至各国内开埠沿海沿江城市的航线。在青岛航运业务的公司有三本、大古、怡和、大阪、南满、大连、福岛、华洋,其中中国公司只有三本一家,而日商公司有大阪、南满、大连、福岛等,基本垄断青岛的航运业务。⑤
综上可知,日本商人投资力度要大于德国商人,因为日本商人占领青岛已做好长远打算,认为青岛将会一直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所以其对于青岛地区商业投资迅速增加,尤其是其对于电气工业的投资,增加发电设备,铺设电线,耗时长,投资大,如无长时间发展规划,势必不会做投资,日本期望长久占领青岛之心昭然若揭。
注释:
①江苏实业月志,1925(75).8-9.
②北京银行周刊,1920,1(25).29-30.
③北京实业周刊,1920(3).5.
④银行周报,1922,6(11).37-38.
⑤江苏实业月志,1922(37).36-38.
作者简介:王瑾(1989-),女,山东潍坊人,青岛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方向研究。